一种气孔可调节的鼻子敷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44257发布日期:2022-03-12 15:28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孔可调节的鼻子敷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孔可调节的鼻子敷贴。


背景技术:

2.患者在使用呼吸机给氧时,鼻插式吸氧管的鼻插管会插入患者的鼻孔中,同时为了防止鼻插管从患者的鼻孔中脱落以及增强鼻插管与患者鼻孔的服帖性,医护人员通常会使用泡沫敷贴剪裁一张与鼻部的底端面形状近似的敷贴,并在上面剪切两个小孔,从而辅助固定插入患者鼻孔内的鼻插管;但是这种方式,在每次给氧时都需要医护人员来人工剪切,十分繁琐,浪费了医护人员大量的工作时间,同时,由于剪裁形成敷贴只能与鼻部的底端面贴合,其固定的效果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孔可调节的鼻子敷贴,具有固定效果强、使用简单等优点,并且能根据患者鼻孔大小调节其气孔,极大的增强了鼻插管与患者鼻孔的服帖性。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孔可调节的鼻子敷贴,包括与人体鼻部的底端面相适应的敷贴本体,所述敷贴本体包括塑形层和设置在塑形层的一侧的填充层;所述塑形层对应人体鼻孔处设有气孔,所述填充层对应所述气孔处设有若干个同心设置的垫圈,所述垫圈的开孔均与所述气孔连通,且所述垫圈的一侧均与所述塑形层粘贴连接,所述垫圈的另一侧设有用于与人体鼻部的底端面连接的第一粘贴层;所述填充层对应人体鼻头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固定条,填充层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条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固定条,且第一固定条远离所述塑形层的一侧和第二固定条远离所述塑形层的一侧均设有第二粘贴层。
5.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可以根据吸氧人员的鼻孔的大小,撕取掉指定数量的垫圈,使得剩下垫圈所形成的开孔大小与吸氧人员的鼻孔大小相适应,并利用剩余垫圈另一侧的第一粘贴层与人体鼻部的底端面相贴合,使得敷贴本体初步固定在人体鼻部的底端面,此时,医护人员可以再将所述第一固定条贴合在人体的鼻头处,第二固定条贴合在人体的鼻部到上唇之间的位置,从而将敷贴本体稳定的固定在人体鼻部。
6.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气孔内设有弹性活瓣,且当所述弹性活瓣处于自然状态时,弹性活瓣所围成的开口面积小于鼻插管的横截面积。
7.即本方案中,气孔内设有弹性活瓣,便于当鼻插管插入气孔后,所述弹性活瓣能够抱紧鼻插管,从而进一步固定鼻插管,防止其意外脱落;同时也降低了鼻插管给氧时的漏气程度。
8.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若干垫圈在沿所述填充层的面方向上的厚度均为0.4毫米至0.8毫米。
9.即本方案中,垫圈在带有第一粘贴层的一侧的厚度为0.4毫米至0.8毫米,当每撕
下一个垫圈后,剩余垫圈所形成的开孔的某一条直径就增加了0.8毫米至1.6毫米,从而准确的实现了对开孔大小的调节。
10.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垫圈的数量为3至5个。
11.本方案中,垫圈的数量为3至5个,便于医护人员能够快速的根据给氧人员的鼻孔大小撕取指定数量的垫圈。
12.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固定条和第二固定条上均设有若干透气孔。
13.本方案中,第一固定条和第二固定条上均设有若干透气孔,便于增强第一固定条和第二固定条的透气性,同时,也减少了第一固定条和第二固定条上第二粘贴层的覆盖面积,从而便于第一固定条和第二固定条在使用结束后从人体撕下。
14.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粘贴层和第二粘贴层上均设有离型纸。
15.即本方案中的鼻子敷贴,在未使用时,第一粘贴层和第二粘贴层上均覆盖有一层离型纸,从而便于本方中敷贴的保存和运输。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17.1、本方案中,医护人员可以根据吸氧人员的鼻孔的大小,撕取掉指定数量的垫圈,使得剩下垫圈所形成的开孔大小与吸氧人员的鼻孔大小相适应,从而避免开孔过小对患者鼻子造成不适或封闭,以及开孔过大影响敷贴本体贴合的情况。
18.2、本方案中,医护人员可以将所述第一固定条贴合在人体的鼻头处,第二固定条贴合在人体的鼻部到上唇之间的位置,从而将敷贴本体稳定的固定在人体鼻部。
19.3、本方案中,气孔内设有弹性活瓣,便于当鼻插管插入气孔后,所述弹性活瓣能够抱紧鼻插管,从而进一步固定鼻插管,防止其意外脱落;同时也降低了鼻插管给氧时的漏气程度。
20.4、本方案中,垫圈在带有第一粘贴层的一侧的厚度为0.4毫米至0.8毫米,当每撕下一个垫圈后,剩余垫圈所形成的开孔的某一条直径就增加了0.8毫米至1.6毫米,从而准确的实现了对开孔大小的调节。
21.5、本方案中,垫圈的数量为3至5个,便于医护人员能够快速的根据给氧人员的鼻孔大小撕取指定数量的垫圈。
22.6、本方案中,第一固定条和第二固定条上均设有若干透气孔,便于增强第一固定条和第二固定条的透气性,同时,也减少了第一固定条和第二固定条上第二粘贴层的覆盖面积,从而便于第一固定条和第二固定条在使用结束后从人体撕下。
23.7、本方案中的鼻子敷贴,在未使用时,第一粘贴层和第二粘贴层上均覆盖有一层离型纸,从而便于本方中敷贴的保存和运输。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气孔可调节的鼻子敷贴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图1中所述的鼻子敷贴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图1中所述敷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10-敷贴本体,20-第二固定条,30-第一固定条,101-塑形层,102-填充层,103-第一粘贴层,104-弹性活瓣,105-气孔,106-垫圈,107-开孔,201-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30.如图1至图3所示:
31.一种气孔可调节的鼻子敷贴,包括与人体鼻部的底端面相适应的敷贴本体10,所述敷贴本体10包括塑形层101和设置在塑形层101的一侧的填充层102;所述塑形层101对应人体鼻孔处设有气孔105,所述填充层102对应所述气孔105处设有若干个同心设置的垫圈106,所述垫圈106的开孔107均与所述气孔105连通,且所述垫圈106的一侧均与所述塑形层101粘贴连接,所述垫圈106的另一侧设有用于与人体鼻部的底端面连接的第一粘贴层103;所述填充层102对应人体鼻头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固定条30,填充层102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条30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固定条20,且第一固定条30远离所述塑形层101的一侧和第二固定条20远离所述塑形层101的一侧均设有第二粘贴层。
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塑形层101可以为橡胶或硅胶材料制成,所述填充层102可以为聚合水凝胶与合成橡胶混合加工而成,所述垫圈106可以看做在所述填充层102上围绕所述气孔105分割出多个同心圆结构而形成的若干垫圈106,其中垫圈106的形状可以为圆形,也可以是与人体鼻孔形状相适应的异型。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可以根据吸氧人员的鼻孔的大小,撕取掉指定数量的垫圈106,使得剩下垫圈106所形成的开孔107大小与吸氧人员的鼻孔大小相适应,并利用剩余垫圈106一侧的第一粘贴层103与人体鼻部的底端面相贴合,使得敷贴本体10初步固定在人体鼻部的底端面,然后,医护人员可以再将所述第一固定条30贴合在人体的鼻头处,第二固定条20贴合在人体的鼻部到上唇之间的位置,从而将敷贴本体10稳定的固定在人体鼻部。
33.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气孔105内设有弹性活瓣104,且当所述弹性活瓣104处于自然状态时,弹性活瓣104所围成的开口面积小于鼻插管的横截面积。
34.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活瓣104可以为设置在所述气孔105内壁的若干橡胶片或弹性膜,当鼻插管插入气孔105后,所述弹性活瓣104能够抱紧鼻插管,从而进一步固定鼻插管,防止其意外脱落;同时也降低了鼻插管给氧时的漏气程度。
35.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若干垫圈106在沿所述填充层102的面方向上的厚度均为0.4毫米至0.8毫米,且所述垫圈106的数量为3至5个。
36.即本实施例中,垫圈106在带有第一粘贴层103的一侧的厚度为0.4毫米至0.8毫米,当每撕下一个垫圈106后,剩余垫圈106所形成的开孔107的某一条直径就增加了0.8毫米至1.6毫米,从而便于医护人员能够快速的根据给氧人员的鼻孔大小准确的撕取指定数量的垫圈106。
37.同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贴层103也可以将整个填充层102远离塑形层101的一侧全部覆盖,但是也不会影响垫圈106的撕取,从而保证敷贴本体10自身的可粘性。
38.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条30和第二固定条20上均设有若干透气孔201。
39.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条30和第二固定条20上均设有若干透气孔,便于增强第一固定条30和第二固定条20的透气性,同时,也减少了第一固定条30和第二固定条20上第二粘贴层的覆盖面积,从而便于第一固定条30和第二固定条20在使用结束后从人体撕下。
40.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便于本实施例中的鼻子敷贴的保存和运输,所述第一粘贴层103和第二粘贴层上均设有离型纸。
4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