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医疗台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59111发布日期:2022-01-19 16:32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医疗台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智能医疗台车。


背景技术:

2.医疗台车作为医疗过程经常被使用的主要设备,由于具有载物量大的特点,便于医护人员用于对医疗器械的展示及运输,在护理等多个医疗环节得到了广泛应用。
3.目前,医疗台车都是采用人工推动的方式移动,因医疗台车载有较大的医疗器械,往往都比较重,推动比较困难,需要多个医务人员一起才能将医疗台车顺利的将推动到指定地点,导致医疗台车的移动较为麻烦。
4.以上不足,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医疗台车。
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7.一种智能医疗台车,包括台车主体、设置在所述台车主体底部的转向组件、设置在所述台车主体底部的动力组件及跟随系统,
8.所述跟随系统包括用于发射跟随信号的发射器、用于接收所述跟随信号的接收器、第一定位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及控制器,所述接收器、所述第一定位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及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台车主体上,所述发射器设置在使用者上,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接收器、所述第一定位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所述转向组件、所述动力组件电性连接,所述接收器还与所述发射器无线连接。
9.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所述发射器为测距发射器,所述接收器为测距接收器。
10.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所述跟随系统还包括雷达传感器,所述雷达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台车主体上,且所述雷达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11.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所述跟随系统还包括陀螺仪,所述陀螺仪设置在所述台车主体上,且所述陀螺仪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12.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所述跟随系统还包括加速器,所述加速器设置在所述台车主体上,且所述加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13.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所述跟随系统还包括报警器,所述报警器设置在所述台车主体上,且所述报警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14.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所述跟随系统还包括跟随开关,所述跟随开关设置在所述推车主体上,所述跟随开关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15.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所述转向组件包括两个转向轮和转向电机,两个所述转向轮设置在所述台车主体的底部前端,所述转向电机设置在两个所述转向轮之间,所述转向电机通过转向同步机构与两个所述转向轮连接,所述转向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
接。
16.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两个动力轮和动力电机,两个所述动力轮设置在所述台车主体的底部后端,所述动力电机设置在两个所述动力轮之间,所述动力电机通过动力同步机构与两个所述动力轮连接,所述动力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17.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所述台车主体的上端设置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放置有医疗器械。
18.根据上述的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9.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医疗台车上装上跟随系统,使得医疗台车能够随着使用者的位置转弯、前进或后退,实现了医疗台车的自动跟随功能,解放了使用者双手,无需人力推行,有效的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且具有一键远距离自动导航移动功能;通过手机app可以查看智能医疗台车的各种参数,包括开启状态、车速、所处位置等等,便于管理智能医疗台车;同时,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开启或者关闭智能医疗台车的跟随功能,从而获得不同的使用体验,使用多样化。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原理框架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原理框架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原理框架图。
24.在图中,
25.1、台车主体;2、转向轮;3、转向电机;4、动力轮;5、动力电机;6、工作台;7、医疗器械。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27.需要说明的是,术语“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左”、“右”、“前”、“后”、“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8.请参阅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医疗台车,包括台车主体1、设置在台车主体1底部的转向组件、设置在台车主体1底部的动力组件及跟随系统。跟随系统包括用于发射跟随信号的发射器、用于接收跟随信号的接收器、第一定位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及控制器,接收器、第一定位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及控制器设置在台车主体1上,发射器设置在使用者上,控制器分别与接收器、第一定位模块、无线通信模块、转向组件、动力组件电性连接,接收器还与发射器无线连接。
29.发射器用于发射跟随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发射器发射的跟随信号,并对该信号
进行解析计算,得到使用者的方位和距离并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将得到的方位和距离反馈给转向组件和动力组件,转向组件和动力组件控制智能医疗台车的转弯、前进或后退,从而使得智能医疗台车跟随使用者;第一定位模块用于感应医疗台车的位置,实现实时定位功能;无线通信模块用于智能医疗台车、后台服务器及使用者手机app之间的通信。使用者可以在手机上下载一个相应的app,通过app可以查看智能医疗台车的各种参数,包括开启状态、车速、所处位置等等。
30.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医疗台车上装上跟随系统,使得医疗台车能够随着使用者的位置转弯、前进或后退,实现了医疗台车的自动跟随功能,解放了使用者双手,无需人力推行,有效的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通过手机app可以查看智能医疗台车的各种参数,包括开启状态、车速、所处位置等等,便于管理智能医疗台车。
31.在一个实施例中,发射器为测距发射器,接收器为测距接收器。通过测距发射器和测距接收器相配合即可跟到使用者的实时方位和距离。因测距发射器和测距接收器为现有的成熟技术,故不再详细说明。
32.请参阅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跟随系统还包括雷达传感器,雷达传感器设置在台车主体1上,且雷达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雷达传感器用于检测智能医疗台车的周边是否有障碍物,如有障碍物,则缓慢移动并控制转向组件避开障碍物,必要时控制动力组件停止移动,如无有障碍物则保持匀速移动。优选的,台车主体1的前侧、后侧、左侧及右侧均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雷达传感器,从而更好的避免智能医疗台车与障碍物发生碰撞。
33.请参阅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跟随系统还包括陀螺仪,陀螺仪设置在台车主体1上,且陀螺仪与控制器电性连接。陀螺仪用于感应智能医疗台车是否倾斜,能否达到移动条件,如达不到移动条件,则控制动力组件停止移动。
34.请参阅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跟随系统还包括加速器,加速器设置在台车主体1上,且加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加速器用于控制智能医疗台车的移动速度,使得智能医疗台车与使用者之间的距离保持在一个预设的范围内。
35.请参阅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跟随系统还包括报警器,报警器设置在台车主体1上,且报警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当智能医疗台车意外碰撞或智能医疗台车上的物品掉落时发出警报,以提示使用者。优选的,报警器包括蜂鸣器和警示灯,蜂鸣器和警示灯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当智能医疗台车意外碰撞或智能医疗台车上的物品掉落时,蜂鸣器和警示灯发出声光警报。
36.请参阅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跟随系统还包括跟随开关,跟随开关与控制器电性连接,跟随开关用于开启或者关闭智能医疗台车的跟随功能。关闭智能医疗台车的跟随功能后,可采用人工的方式移动智能医疗台车。因此,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开启或者关闭智能医疗台车的跟随功能,从而获得不同的使用体验,使用多样化。
37.请参阅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跟随系统还包括导航模块,导航模块设置在台车主体1上,且导航模块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发射器内设置有第二定位模块,第二定位模块与控制器无线连接。第二定位模块用于感应使用者的位置,控制器接收第二定位模块感应的使用者位置信息,并将该使用者位置信息发送至导航模块;第一定位模块用于感应医疗台车的位置信息,以将医疗台车位置信息通过控制器发送至导航模块,导航模块根据使用者位置信息和医疗台车位置规划最优路线,控制器控制转向组件和动力组件带动医疗台车沿最
优路线执行运动,从而实现一键远距离自动导航移动功能。
38.请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转向组件包括两个转向轮2和转向电机3,两个转向轮2设置在台车主体1的底部前端,转向电机3设置在两个转向轮2之间,转向电机3通过转向同步机构与两个转向轮2连接,转向电机3与控制器电性连接,转向电机3接收到控制器的反馈信息后,通过转向同步机构控制两个转向轮2的方向,从而实现智能医疗台车的转弯。
39.动力组件包括两个动力轮4和动力电机5,两个动力轮4设置在台车主体1的底部后端,动力电机5设置在两个动力轮4之间,动力电机5通过动力同步机构与两个动力轮4连接,动力电机5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动力电机5接收到控制器的反馈信息后,通过动力同步机构控制两个转向轮2的旋转,从而实现智能医疗台车的前进或后退。
40.同时,转向轮2和动力轮4上均设置有刹车器21。到达目的地后,踩下任意一个或者多个刹车器21,即可将智能医疗台车停住,从而避免智能医疗台车停止后随意移动。
41.优选的,转向轮2和动力轮4均为防震轮,在智能医疗台车移动时,内部弹簧会收缩,吸收震动,减小智能医疗台车晃动,保持稳定性,保障了智能医疗台车移动的可靠性。
42.请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台车主体1的上端设置有工作台6,工作台上放置有各种医疗器械7。
43.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44.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