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栓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51726发布日期:2022-10-28 21:04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取栓导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血管介入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取栓导管。


背景技术:

2.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统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通常血栓由不溶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积聚的白细胞和陷入的红细胞组成。传统抗血栓疗法是运用溶栓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传统药物治疗方式可去除一个已形成的血栓,但对于一些急性血栓梗塞,从发明到溶栓的窗口时间非常之短,且时间越短溶栓效果越好。但因血栓成分复杂,静脉溶栓就算在黄金窗口时间内,也有较高的失败风险,并且药物溶栓的药物需要经过全身,导致药物浓度下降,血管再通率较低。而且,药物溶栓还具有较大的可能性导致血管出血,一旦出血,将影响到病人的生命安全。
3.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机械取栓方式成为治疗血栓梗塞的一种新选择,即向血管中通入可以取栓的导管,在体外向导管内施加负压,将血栓抽吸出人体。
4.目前市场上用于血管介入手术的导管均为头端直径不可变的产品,如造影导管、导引导管等,上述产品功能单一,仅具备输送和导引等作用。亦或是导管端头介入人体的一端设置有可膨胀的篮网状金属结构,用于撑开血管。但无论是哪种导管,在进行血栓清除手术时。端头直径不可变的产品由于导管头端不能与人体血管内壁贴合,在取栓过程中容易造成血栓沿着导管头端与血管内壁夹层逃逸的风险。端头带有篮网状金属结构的导管在撑开血管后,在碎栓过程中,破碎的血栓仍然有可能穿过篮网组件流动至人体其他血管中,为血栓的再形成埋下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取栓导管在进行取栓手术时,容易造成血栓逃逸的缺陷,进而提供一种阻止血栓逃逸的取栓导管。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有如下技术效果:
7.一种取栓导管,包括:
8.内管,以及套设在内管外部的外管;
9.内管连接座,设置在内管的近端,与内管连通;
10.外管连接座,设置在外管的近端,与外管连通,所述外管连接座套设在内管外部;
11.所述外管连接座及外管适于贴合内管进行滑动;
12.弹性膨胀端,设置在内管的远端,并适于在取栓动作执行前容纳在外管的远端内;
13.所述弹性膨胀端包括弹性支架及包覆在弹性支架外部的内管远端的一段,所述弹性膨胀端适于在从外管中伸出后膨胀成喇叭口状;
14.所述近端为取栓导管介入人体时留在人体外部的一端,所述远端为取栓导管介入人体时进入人体的一端。
15.可选地,所述内管的远端还内嵌有支撑筋。
16.可选地,所述弹性支架包括固设在内管管壁中的固定部,所述弹性支架还包括与固定部相连的张开部,所述张开部在不受外管约束状态下呈喇叭状。
17.可选地,所述弹性支架由具有记忆效果的金属材料制成。
18.可选地,所述弹性支架由若干弹性金属丝编织而成。
19.可选地,所述弹性支架由金属管材切割后一体成型。
20.可选地,所述弹性支架由弹性高分子材料注塑或编制而成。
21.可选地,所述弹性支架的末端还具有与喇叭状的张开部相连的筒型段。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2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栓导管,包括:内管,以及套设在内管外部的外管;内管连接座,设置在内管的近端,与内管连通;外管连接座,设置在外管的近端,与外管连通,所述外管连接座套设在内管外部;所述外管连接座及外管适于贴合内管进行滑动;弹性膨胀端,设置在内管的远端,并适于在取栓动作执行前容纳在外管的远端内;所述弹性膨胀端包括弹性支架及包覆在弹性支架外部的内管远端的一段,所述弹性膨胀端适于在从外管中伸出后膨胀成喇叭口状。
24.在上述结构中,拉动外管连接座,能够带动外管向近端移动,此时弹性膨胀端从外管的远端露出,弹性膨胀端内部的弹性支架张开,使内管的端部张开形成喇叭状,喇叭状的内管会与人体血管的内壁进行贴合。并且,内管包覆在弹性支架外部,整个内管的弹性膨胀端是一个无法穿透结构。如此一来,当内管中存在负压时,血栓从喇叭状的弹性膨胀端进入,由于弹性膨胀端与血管内壁贴合,因此杜绝了血栓从取栓导管与血管壁之间发生逃逸的可能性。
25.另一方面,当内管的弹性膨胀端与血管内壁贴合后,内管的负压会完全作用在内管的前端,增加对于血栓的抽吸力,取栓更加彻底。
26.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栓导管中,所述弹性支架包括固设在内管管壁中的固定部,所述弹性支架还包括与固定部相连的张开部,所述张开部在不受外管约束状态下呈喇叭状。
27.在上述结构中,弹性支架包含有固定部和张开部,固定部用于埋设在内管中,增加整个弹性支架和内管的连接牢靠程度,并且保证内管的端部在张开部的作用下保持其自身形状的可控与稳定性,减少手术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
28.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栓导管中,所述弹性支架的末端还具有与喇叭状的张开部相连的筒型段。
29.在上述结构中,弹性支架的张开部的末端延伸设置有筒型段,筒型段的作用在于增加弹性膨胀端与血管内壁的接触面积,一方面能够使弹性膨胀端与血管内壁贴合更加紧密,进一步杜绝血栓逃逸风险;另一方面,在同样的膨胀弹力下,筒型段能够给血管的压强更小,能够起到保护血管内壁不被破坏的作用,减轻病人痛苦,减少手术风险。
3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栓导管能够杜绝血栓从取栓导管与血管内壁之间发生逃逸的风险,同时取栓效果好,手术风险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
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取栓导管的立体图;
33.图2为图1所示取栓导管的剖视图;
34.图3为图2所述取栓导管远端的局部放大图;
35.图4为图3所示取栓导管的远端在弹性膨胀端伸出外管情况下的剖视图;
36.附图标记说明:
37.1-外管,2-外管连接座,3-内管,4-内管连接座,5-弹性膨胀端,6-弹性支架,7-固定部,8-张开部,9-筒型段,10-支撑筋。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1.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42.实施例:
43.参见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有的近端为取栓导管介入人体时留在人体外部的一端,所有的远端为取栓导管介入人体时进入人体的一端。
44.本实施例包括内管3、外管1、内管连接座4、外管1连接座以及设置在内管3远端的弹性膨胀端5。内管3套设在内管3外部的外管1;内管连接座4设置在内管3的近端与内管3连通;外管连接座2设置在外管1的近端与外管1连通,所述外管连接座2套设在内管3外部;所述外管连接座2及外管1适于贴合内管3进行滑动。
45.弹性膨胀端5设置在内管3的远端,在取栓动作执行前弹性膨胀端5容纳在外管1的远端内;所述弹性膨胀端5包括弹性支架6及包覆在弹性支架6外部的内管3远端的一段,所述弹性膨胀端5适于在从外管1中伸出后膨胀成喇叭口状。
46.为了达到使所述弹性膨胀端5张开的目的,所述弹性支架6包括固设在内管3管壁中的固定部7,所述弹性支架6还包括与固定部7相连的弹性部,所述弹性部在不受外管1约束状态下呈喇叭状。由于弹性支架6内嵌在内管3的远端,此时弹性部会带动内管3的远端进行张开,形成喇叭口状,在此过程中,固定部7起到稳定整个弹性支架6的作用,保证弹性支架6与内管3的稳定连接。与固定部7的功能类似,为了保证内管3远端的形状稳定,在取栓过程中不会发生扭曲畸变,所述内管3的远端还内嵌有支撑筋10。
47.为了使弹性膨胀端5的外壁与血管内壁进行更加封闭的贴合,所述弹性支架6的张开部8的末端,适于在张开时向前延伸呈筒状,成为弹性支架6的筒型段9。在进行膨胀时,张开部8的远端形成筒状,带动内管3远端同样形成筒状,进而与血管的内壁进行更加紧密的贴合。
48.通常意义上,弹性支架6由具有记忆效果的弹性金属材料制成,可以是金属管材经激光切割后形成的网状;亦可以是利用弹性金属丝编制而成的具备膨胀性能的网状。在某些情况下,弹性支架6还可以利用诸如pla等高分子聚合物生物材料制成。
49.本实施例的动作原理在于:
50.拉动外管连接座2,能够带动外管1向近端移动,此时弹性膨胀端5从外管1的远端露出,弹性膨胀端5内部的弹性支架6张开,使内管3的端部张开形成喇叭状,喇叭状的内管3会与人体血管的内壁进行贴合。并且,内管3包覆在弹性支架6外部,整个内管3的弹性膨胀端5是一个无法穿透结构。如此一来,当内管3中存在负压时,血栓从喇叭状的弹性膨胀端5进入,由于弹性膨胀端5与血管内壁贴合,因此杜绝了血栓从取栓导管与血管壁之间发生逃逸的可能性。
51.另一方面,当内管3的弹性膨胀端5与血管内壁贴合后,内管3的负压会完全作用在内管3的前端,增加对于血栓的抽吸力,取栓更加彻底。
52.弹性支架6包含有固定部7和张开部8,固定部7用于埋设在内管3中,增加整个弹性支架6和内管3的连接牢靠程度,并且保证内管3的端部在张开部8的作用下保持其自身形状的可控与稳定性,减少手术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
53.弹性支架6的张开部8的末端延伸设置有筒型段9,筒型段9的作用在于增加弹性膨胀端5与血管内壁的接触面积,一方面能够使弹性膨胀端5与血管内壁贴合更加紧密,进一步杜绝血栓逃逸风险;另一方面,在同样的膨胀弹力下,筒型段9能够给血管的压强更小,能够起到保护血管内壁不被破坏的作用,减轻病人痛苦,减少手术风险。
54.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