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微导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52517发布日期:2022-07-23 06:20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微导丝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微导丝。


背景技术:

2.脑卒中俗称中风,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实质出血、脑室出血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是大脑细胞和组织坏死的一种疾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是导致全球成人残疾和死亡的重要原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寿命大幅度增加,老龄化程度加重,同时肥胖人群和糖尿病人群的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越来越高,已成为危害我国国人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脑血管病患者的增加推动了神经介入手术的发展,神经介入类器械消耗量也大幅上升,但大部分依赖进口,价格昂贵。
3.一般常规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方法是进行血栓抽吸术、支架取栓术、球囊扩张术或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等,但是以上常规手术方法都会使用到导丝类产品。目前市面上的常用的微导丝产品可能在使用中会出现断裂现象危及病人生命,达不到理想的使用效果。
4.导丝的使用需求为近端支撑性,远端柔软性,但是目前市面上的产品能保持近端支撑的,远端不够柔软;能保持远端柔软的,近端支撑性不够,不锈钢材料能保证支撑性能,镍钛材料可以保证柔软性能,为了达到两端不同的性能要求,采取了中间连接的工艺,但是连接部位强度较弱,容易断裂,断裂现象危及病人生命,且连接部位不能满足良好的抗扭性能。
5.基于此,亟需一种医用微导丝,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基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微导丝,实现了近端具有支撑性能,远端具有柔软性能,而且,柔性芯丝与支撑外壁同轴且一体成型,二者未设置连接部位,因此不会产生断裂的问题,提高了医用微导丝的安全性。
7.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8.一种医用微导丝,包括:
9.柔性芯丝,所述柔性芯丝包括支撑段和柔性段,所述柔性段位于靠近所述柔性芯丝的远端侧,所述支撑段位于靠近所述柔性芯丝的近端侧,所述柔性段能够柔性穿设于血管内;
10.支撑外壁,所述支撑外壁包覆于所述柔性芯丝的所述支撑段,所述支撑外壁用于对所述支撑段提供支撑强度;
11.所述柔性芯丝与所述支撑外壁同轴且一体成型。
12.作为一种医用微导丝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柔性芯丝的材质为镍钛合金,所述支撑外壁的材质为不锈钢。
13.作为一种医用微导丝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柔性段为变径段,所述变径段的外径沿背离所述支撑段的方向逐渐减小。
14.作为一种医用微导丝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绕丝组件,所述绕丝组件设置于所述柔性芯丝的所述柔性段,所述绕丝组件具有显影性。
15.作为一种医用微导丝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绕丝组件包括显影绕丝和支撑绕丝,所述显影绕丝设置于所述柔性段的远端且固定于所述支撑外壁,所述支撑绕丝的远端连接于所述显影绕丝,所述支撑绕丝的近端固定于所述支撑外壁。
16.作为一种医用微导丝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绕丝一端连接于所述显影绕丝,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外壁。
17.作为一种医用微导丝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显影绕丝的材质为铂族合金、黄金或钽合金;所述支撑绕丝的材质为不锈钢。
18.作为一种医用微导丝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柔性芯丝与所述支撑外壁通过熔铸工艺、轧制工艺或拉拔工艺一体成型。
19.作为一种医用微导丝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医用微导丝外侧壁涂覆亲水涂层和/或ptfe涂层。
20.作为一种医用微导丝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绕丝组件外侧壁涂覆亲水涂层。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2.该医用微导丝在血管中移动时,柔性芯丝的柔性段能够穿设于血管内,柔性芯丝的柔性段保证医用微导丝远端的柔软性,并且柔性段可以定型角度,实现选择性进入指定的血管内,同时柔性段触碰到血管壁时,也不会损伤血管而使血管破裂,支撑外壁能够对该医用微导丝的近端提供支撑力。该医用微导丝实现了近端具有支撑性能,远端具有柔软性能,而且,柔性芯丝与支撑外壁同轴且一体成型,二者未设置连接部位,因此不会产生断裂的问题,提高了医用微导丝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医用微导丝穿设于血管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医用微导丝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柔性芯丝的支撑段的横截面剖视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绕丝组件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标记如下:
29.100、医用微导丝;200、血栓病变部位;300、血管;
30.1、柔性芯丝;11、支撑段;12、柔性段;121、第一等径杆段;122、第二等径杆段;123、第三等径杆段;124、锥形杆段;2、支撑外壁;3、绕丝组件;31、显影绕丝;32、支撑绕丝。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
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4.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35.本实施例中,“远端”指的是该零部件远离操作者一端,“近端”指的是该零部件靠近操作者一端。
36.导丝的使用需求为近端支撑性,远端柔软性,但是目前市面上的产品能保持近端支撑的,远端不够柔软;能保持远端柔软的,近端支撑性不够,不锈钢材料能保证支撑性能,镍钛材料可以保证柔软性能,为了达到两端不同的性能要求,采取了中间连接的工艺,但是连接部位强度较弱,容易断裂,断裂现象危及病人生命,且连接部位不能满足良好的抗扭性能。
37.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血管300的医用微导丝100,该医用微导丝100包括柔性芯丝1和支撑外壁2。
38.具体地,如图1-图3所示,柔性芯丝1包括支撑段11和柔性段12,柔性段12位于靠近柔性芯丝1的远端侧,支撑段11位于靠近柔性芯丝1的近端侧,柔性段12能够柔性穿设于血管300内;支撑外壁2包覆于柔性芯丝1的支撑段11,支撑外壁2用于对支撑段11提供支撑强度;柔性芯丝1与支撑外壁2同轴且一体成型。优选地,柔性芯丝1的材质为镍钛合金,镍钛合金具有柔软性和形状记忆效应,当柔性芯丝1穿设迂曲的血管300时,柔性芯丝1可产生形变,以通过血管300,当柔性芯丝1穿过迂曲的血管300后,柔性芯丝1在血液温度下恢复自身的记忆形态;支撑外壁2的材质为不锈钢,不锈钢具有支撑性。柔性芯丝1与支撑外壁2通过熔铸工艺、轧制工艺或拉拔工艺一体成型。
39.该医用微导丝100在血管300中移动时,柔性芯丝1的柔性段12能够穿设于血管300内,柔性芯丝1的柔性段12保证医用微导丝100远端的柔软性,并且柔性段12可以定型角度,实现选择性进入指定的血管300内,同时柔性段12触碰到血管壁时,也不会损伤血管300而使血管300破裂,支撑外壁2能够对该医用微导丝100的近端提供支撑力。该医用微导丝100实现了近端具有支撑性能,远端具有柔软性能,而且,柔性芯丝1与支撑外壁2同轴且一体成型,二者未设置连接部位,因此不会产生断裂的问题,提高了医用微导丝100的安全性。
40.优选地,柔性段12为变径段,变径段的外径沿背离支撑段11的方向逐渐减小,变径段的设置,提高了柔性段12的柔软性,便于医用微导丝100在血管300内移动。本实施例中,变径段通过磨削工艺加工,变径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等径杆段121、第二等径杆段122和第三等径杆段123,其中,第一等径杆段121位于柔性段12的远端,第一等径杆段121的外径小于第二等径杆段122的外径,第二等径杆段122的外径小于第三等径杆段123的外径,第三等径杆段123的外径小于支撑段11的外径尺寸,而且第一等径杆段121与第二等径杆段122之间、第二等径杆段122和第三等径杆段123之间和第三等径杆段123与支撑段11之间分别通过磨削工艺加工的锥形杆段124过渡连接,防止产生台阶结构损坏血管300。
41.进一步优选地,如图4所示,该医用微导丝100还包括绕丝组件3,绕丝组件3设置于柔性芯丝1的柔性段12且固定于支撑外壁2,绕丝组件3具有显影性。绕丝组件3通过粘接、焊接或机械铆钉连接固定于柔性芯丝1上。当医用微导丝100穿设于血管300内时,操作人员可通过显影仪器检测出绕丝组件3的位置,进而判断该医用微导丝100的远端在血管300中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柔性段12为变径段,变径段的外径小于支撑外壁2的外径,所以绕丝组件3设置于柔性段12后,绕丝组件3的外径不大于支撑外壁2的外径,保证该医用微导丝100的外表面尽可能的平滑,防止刮伤血管300。
42.作为优选地,绕丝组件3包括显影绕丝31和支撑绕丝32,显影绕丝31设置于柔性段12的远端,支撑绕丝32的远端连接于显影绕丝31,支撑绕丝32的近端固定于支撑外壁2。显影绕丝31具有显影性,支撑绕丝32用于支撑绕丝组件3,支撑绕丝32还为柔性芯丝1的柔性段12的近端提供支撑力,该支撑力足以使柔性芯丝1的柔性段12顺利通过血栓病变部位200,而设置于柔性段12且足够柔软的显影绕丝31在穿过血栓病变部位200以及可能触及血管壁位置时,尽量的减小了刺激和伤害,也可以顺利通过迂曲的血管300。
43.本实施例中,显影绕丝31的材质为铂族合金、黄金或钽合金;支撑绕丝32的材质为不锈钢。不锈钢材质的支撑绕丝32相对于铂族合金、黄金或钽合金等材质的显影绕丝31,生产成本低,支撑绕丝32能够降低绕丝组件3的生产成本。
44.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绕丝组件3也可全部由显影绕丝31组成,显影绕丝31的近端可直接固定于支撑外壁2上。
45.本实施例中,支撑绕丝32一端连接于显影绕丝31,另一端连接于支撑外壁2,以实现绕丝组件3的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为粘接、焊接或铆接等机械连接的方式。
46.优选地,医用微导丝100外侧壁涂覆亲水涂层和/或ptfe涂层。具体地,亲水涂层和ptfe涂层均具有润滑作用,医用微导丝100的远端涂覆亲水涂层,实现润滑;医用微导丝100的近端涂覆亲水涂层或ptfe涂层,实现润滑,亲水涂层和ptfe涂层提高了该医用微导丝100外侧壁的润滑性,便于医用微导丝100在血管300内移动,防止由于润滑性不足,造成血管壁损坏。进一步优选地,绕丝组件3外侧壁涂覆亲水涂层,相对于整体涂覆减少生产成本,同时提高该医用微导丝100的远端的润滑性,便于医用微导丝100的远端在血管300内移动。
47.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
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