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射频美容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64542发布日期:2021-12-12 22:12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射频美容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美容仪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射频美容仪。


背景技术:

2.随着射频技术逐渐被用于美容行业,射频美容已经成为面部年轻化的重要选择,其原理是高温加热靶向区域的细胞,促使组织细胞再生。人体组织是一个导体,在射频电极头与皮肤接触时人体组织对射频波产生阻力,会使体内水分子产生振动,水分子进而发生旋转移动,在此过程中分子间或分子与周边介质发生摩擦,产生热作用,促使胶原蛋白变性,从而使胶原蛋白收缩紧固,促使皮肤紧缩,此过程为了降低加热对皮肤的不适感与增加皮肤的导电性,会在使用美容仪的时候喷涂凝胶等,这样会造成电极头有凝胶等物质的残留物,滋生细菌,不利于下次的使用;同时,现有技术所采用的射频功能单一,不能满足多样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目前美容仪功能单一,不能满足使用者对多样性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射频美容仪,便于清洁,且满足需求多样性的要求。
4.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射频美容仪,包括柱状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一端的射频头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控制板,所述壳体的一侧面处还设有与所述控制板形成控制连接的按键,所述射频头包括射频头盖板、设置于所述射频头盖板上的电极和温控头,所述射频头盖板周边与所述壳体间形成密封连接,所述射频头盖板内侧还设有弹针pcb板,所述控制板所产生的射频信号通过所述弹针pcb板传输至所述电极上。
6.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与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的光源,所述光源与所述射频头盖板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端;所述射频头盖板上还设有透明区域,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透明区域的下方。
7.进一步地,所述光源(6)为oled、led、miniled、microled、qled中的一种。
8.优选地,所述光源为设置在所述弹针pcb板上的miniled,所述控制板控制其发光峰值波长范围为630
±
20nm。
9.进一步地,与所述按键相对的所述壳体的内侧面处还设有与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的振动系统。
10.与所述按键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面处还设有与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的触控显示盖板,所述触控显示盖板的可见光波段平均透光率为7

20%。
11.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含有屏蔽材质的屏蔽罩,所述屏蔽罩完全包覆于所述控制板上。
12.优选地,所述壳体含有屏蔽材质,所述屏蔽材质为碳纤维。
13.所述温控头设置于所述射频头盖板的中部。
14.所述弹针pcb板上设置四个所述电极,每个所述电极设有两个弹针,所述控制板所产生的射频信号通过所述弹针pcb板上的弹针传输至四个所述电极上。
1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6.a、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射频头盖板上设置电极、温控头,同时在射频头盖板的内侧设置弹性pcb板,控制板所产生的射频信号通过弹针pcb板传输至电极上,从而作用在皮肤上,通过弹针pcb板转接射频头与控制板,改变了现有工艺焊线带来的操作不方便,同时电极、温控头能够与射频头盖板注塑一体成型,增加了密封性,同时配合密封,使得射频头可以清洁处理。
17.b.本实用新型同时还在射频头所在的壳体端部位置设置光源,光源发出的光由射频头盖板的透明区域射出,与电极所产生的微电流同时作用于人的皮肤上,同时,控制板可以产生微电流和射频波信号,在电极上所产生的微电流和射频波两者同时或者交替工作,可以更好的起到嫩肤的作用,因为微电流和射频波可以对不同皮肤深处的细胞进行再生,可全面起到嫩肤效果。
18.c.本实用新型采用屏蔽罩将壳体内的控制板进行屏蔽,进一步结合由屏蔽材质形成的壳体,在保证控制板本身屏蔽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保护,达到双重屏蔽效果。
19.d.本实用新型还在壳体上设置了振动系统,结合光疗、微电流和振动按摩,进一步提高了美容仪的功能。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所示a

a截面示意图;
23.图3为图2所示的b部放大图。
24.图中标识如下:
[0025]1‑
壳体;2

射频头,21

射频头盖板,211

透明区域,212

非透明区域,22

电极,23

温控头,24

弹针;3

控制板;4

按键;5

弹针pcb板;6

光源;7

振动系统;8

触控显示盖板;9

屏蔽罩;10

密封胶;20

pcb转接板;30

按键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
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9]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射频美容仪,包括柱状壳体1、设置于壳体1一端的射频头2及设置于壳体1内的控制板3,在壳体1的一侧面处还设有与控制板3形成控制连接的按键4,按键4设置在按键板30上,按键板30与控制板3通过fpc软排线连接。射频头2包括射频头盖板21、设置于射频头盖板21上的电极22和温控头23,温控头23通过检测皮肤温度,用于控制射频头2所产生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存在烫伤皮肤的风险。射频头盖板21周边与壳体1间形成密封连接,射频头盖板21内侧还设有弹针pcb板5和pcb转接板20,pcb转接板20电连接弹针pcb板5与光源6,控制板3所产生的射频信号通过弹针pcb板5上的弹针24传输至电极22上,从而作用在皮肤上。控制板3既能产生微电流,又能产生射频波,通过对控制板3控制程序的模式设定,可以实现在电极22上的微电流和射频波的同时工作,也可以实现微电流与射频波间的交替工作,从而实现了微电流和射频波通过电极22协同作用于皮肤上。
[0030]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将温控头23设置于射频头盖板21的中部,同时,在射频头盖板21的内侧设有弹针pcb板5,在射频头盖板21上设置了四个电极22,每个电极22上对应有两个弹针24,弹针pcb板5上的8个弹针24分别与四个电极22形成对应连接,每个电极22上对应两个弹针24,是为了防止单一弹针连接不良,增加了装置可靠性,同时也增大了和皮肤的有效接触面积,进而扩大了光美容的区域。
[0031]
本实用新型通过弹针pcb板转接射频头与控制板,改变了现有工艺焊线带来的操作不方便,同时电极22、温控头23能够与射频头盖板21注塑一体成型,增加了密封性,同时配合密封,使得射频头2可以清洁处理。
[0032]
为了实现光疗效果,本实用新型还在壳体1内设有与控制板3电性连接的光源6,光源6与射频头盖板21位于壳体1的同一端;射频头盖板21上还设有透明区域211,光源6设置于透明区域211的下方,如图1和图3所示,其中射频头盖板21的边缘侧面区域为非透明区域212,透明区域211和非透明区域212间可以通过密封胶10形成密封,可选择的,透明区域211和非透明区域212间也可以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光线无法从非透明区域212处射出,只能控制光线从透明区域211照射。电源通过控制板3将能量给光源6,光源6发出的光通过射频头2中的透明区域211射出作用于皮肤,此处光源可为oled、led、miniled、qled、microled等,可以优选直接将光源6贴到pcb转接板20上,比如将miniled贴在pcb转接板上,而pcb转接板20还可以直接按需开孔,同时芯片采用倒装技术,工艺简单;光源6发射的峰值波长范围为630
±
20nm,这样能进一步提高嫩肤作用。
[0033]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在射频美容仪上增设了与控制板3电性连接的振动系统7,其设置在与按键4相对的壳体1的内侧面处,通过按键4可以实现对皮肤的振动按摩效果。
[0034]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微电流的低频波与高频的射频波集成的方式,为了降低电
磁干扰,控制板3用屏蔽罩9进行屏蔽,这里的屏蔽罩9可以是碳钢、不锈钢、铝合金等材料;更进一步地优选地,壳体1采用碳纤维等具有屏蔽性的材质,在保证控制板本身屏蔽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保护,达到双重屏蔽效果。
[0035]
为了增加可视化,与按键4位于壳体1的同一侧面处还设有与控制板3电性连接的触控显示盖板8,触控显示盖板8通过镀层油墨层控制透光率,触控显示盖板8在可见光波段平均透光率的范围为7

20%。触控显示盖板8不亮时,整体看不到显示视窗,达到外观一体效果,即图示3中的方框看不到,外观上只能看到触控显示盖板8且为一体效果。
[0036]
上述射频头、弹针pcb板和振动系统等均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0037]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