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肱动脉穿刺后肘关节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97294发布日期:2021-12-25 02:23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肱动脉穿刺后肘关节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肱动脉穿刺后肘关节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冠脉介入治疗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目前经桡动脉为主要介入路径,但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第二次甚至多次手术,桡动脉搏动弱甚至闭塞的情况越来越多见,肱动脉途径穿刺作为一种代替方式正在悄然兴起。在造影或动脉成形术结束后医护人员需先将鞘管拔除,并对病患的穿刺处进行止血,而为了防止因病患肘关节部位活动影响压迫止血效果的情况发生,需要预先对肘关节进行固定。
3.市场上的肘关节固定装置无法根据病患的需求来调节尺寸,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肱动脉穿刺后肘关节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肱动脉穿刺后肘关节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市场上的肘关节固定装置无法根据病患的需求来调节尺寸,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肱动脉穿刺后肘关节固定装置,包括:
6.第一u型肘托;
7.还包括:
8.延伸组件,其衔接于所述第一u型肘托的上方;
9.所述延伸组件包括:
10.第二u型肘托,所述第二u型肘托的前端表面上方衔接有第二柔性垫片;
11.主承托板,其设置于所述第二u型肘托的后端下方;
12.伸缩支柱,其衔接于所述主承托板的内部,所述伸缩支柱的另一端连接有次承托板;
13.次承托板,其设置于所述第一u型肘托的后端上方。
14.优选的,所述第一u型肘托的表面开设有透气孔;
15.第一柔性垫片,其衔接于所述第一u型肘托的前端表面下方。
16.优选的,所述第一u型肘托的右侧连接有第一弹性固定带,所述第一弹性固定带的前端表面右侧设置有魔术贴;
17.第二弹性固定带,其连接于所述第一u型肘托的左侧,所述第二弹性固定带的后端表面左侧设置有毛绒面。
18.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固定带和第二弹性固定带关于第一u型肘托的竖直中轴线呈对称分布,且第一弹性固定带通过魔术贴与第二弹性固定带表面毛绒面构成粘接结构。
19.优选的,所述第二u型肘托和第一u型肘托位于同一竖直中轴线上,且第二u型肘托
和主承托板之间呈一体化结构,而且伸缩支柱通过主承托板构成嵌入式结构。
20.优选的,所述伸缩支柱设置有五根,且主承托板、伸缩支柱和次承托板之间呈伸缩连接。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肱动脉穿刺后肘关节固定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肱动脉穿刺后肘关节固定装置,采用具有弹力的第一弹性固定带和第二弹性固定带设计,使得医护人员可根据病患的手臂粗细程度来调节绑定时的松紧度,减轻因装置尺寸不合带给患者手臂的压力。
22.1、本实用新型第一u型肘托和第二u型肘托的形状结构设计是为了与病患的肘关节之间相适配,以起到限制病患的肘关节活动的作用。
23.2、本实用新型采用主承托板、伸缩支柱和次承托板组成的可伸缩连接结构对第一u型肘托和第二u型肘托进行拼接,使之医护人员可根据病患的上肢长度对第一u型肘托与第二u型肘托之间的连接状态进行精准调节,以确保该装置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病患使用。
24.3、本实用新型将第一弹性固定带设有魔术贴的一面与第二弹性固定带设有毛绒面的一面进行粘接,使之病患的肘关节的活动范围被限定起来,以此防止在压迫止血过程中因病患肘关节发生弯曲或上肢内旋,引起穿刺处出血并发症。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肱动脉穿刺后肘关节固定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肱动脉穿刺后肘关节固定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肱动脉穿刺后肘关节固定装置的第二u型肘托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第一u型肘托;2、透气孔;3、第一柔性垫片;4、第一弹性固定带;5、魔术贴;6、第二弹性固定带;7、毛绒面;8、延伸组件;801、第二u型肘托;802、第二柔性垫片;803、主承托板;804、伸缩支柱;805、次承托板。
具体实施方式
29.如图1所示,一种肱动脉穿刺后肘关节固定装置,包括:第一u型肘托1;还包括:延伸组件8,其衔接于第一u型肘托1的上方;延伸组件8包括:第二u型肘托801,第二u型肘托801的前端表面上方衔接有第二柔性垫片802;主承托板803,其设置于第二u型肘托801的后端下方,第二u型肘托801和第一u型肘托1位于同一竖直中轴线上,且第二u型肘托801和主承托板803之间呈一体化结构,第一u型肘托1和第二u型肘托801的形状结构设计是为了与病患的肘关节之间相适配,以起到限制病患的肘关节活动的作用,伸缩支柱804,其衔接于主承托板803的内部,伸缩支柱804的另一端连接有次承托板805,次承托板805,其设置于第一u型肘托1的后端上方,而且伸缩支柱804通过主承托板803构成嵌入式结构;伸缩支柱804设置有五根,且主承托板803、伸缩支柱804和次承托板805之间呈伸缩连接,采用主承托板803、伸缩支柱804和次承托板805组成的可伸缩连接结构对第一u型肘托1和第二u型肘托801进行拼接,使之医护人员可根据病患的上肢长度对第一u型肘托1与第二u型肘托801之间的连接状态进行精准调节,以确保该装置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病患使用。
30.如图1

3所示,第一u型肘托1的表面开设有透气孔2;第一柔性垫片3,其衔接于第
一u型肘托1的前端表面下方,第一u型肘托1的右侧连接有第一弹性固定带4,第一弹性固定带4的前端表面右侧设置有魔术贴5;第二弹性固定带6,其连接于第一u型肘托1的左侧,第二弹性固定带6的后端表面左侧设置有毛绒面7,第一弹性固定带4和第二弹性固定带6关于第一u型肘托1的竖直中轴线呈对称分布,且第一弹性固定带4通过魔术贴5与第二弹性固定带6表面毛绒面7构成粘接结构,将第一弹性固定带4设有魔术贴5的一面与第二弹性固定带6设有毛绒面7的一面进行粘接,使之病患的肘关节的活动范围被限定起来,以此防止在压迫止血过程中因病患肘关节发生弯曲或上肢内旋,引起穿刺处出血并发症。
31.综上,该肱动脉穿刺后肘关节固定装置,使用时,首先根据图1

3所示的结构,第一u型肘托1和第二u型肘托801的表面均匀开设有透气孔2,通过透气孔2能够增大病患手臂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接触面,在佩戴前医护人员可根据病患的上肢长度来对第一u型肘托1、第二u型肘托801的连接状态进行调节,通过将内嵌于主承托板803中的伸缩支柱804拉伸出来,由图1所示,即可满足上肢较长的病患使用,反之将伸缩支柱804缩回主承托板803中,即可满足上肢较短的病患使用,当病患的上肢放置于第一u型肘托1和第二u型肘托801上方时,可通过依次将第一弹性固定带4设有魔术贴5的一面与第二弹性固定带6设有毛绒面7的一面进行粘接,来对病患的肘关节进行固定,以此防止在经肱动脉穿刺行心脏介入术后进行压迫止血过程中因病患肘关节发生弯曲或上肢内旋,引起穿刺处出血并发症,其中第一u型肘托1和第二u型肘托801表面增设的第一柔性垫片3和第二柔性垫片802,能够提升病患佩戴该装置时的舒适性,且避免在摘除时于病患的手臂部位留下印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