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患者术后的助行装置

文档序号:28312006发布日期:2022-01-01 01:00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患者术后的助行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术后辅助行走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患者术后的助行装置。


背景技术:

2.患者在术后普遍体质虚弱,为了促进康复及预防术后并发症,提倡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然而术后患者常放置引流管外接引流瓶,且大部分患者需输液治疗,这增加了患者术后活动的困难及潜在危险。
3.由于手术后患者体质较弱,没有余力支撑身体,必须依靠护士搀扶,活动时护士既要提着引流瓶又要拿着输液支架,稍有不慎,容易导致患者在活动过程中摔倒,根据安全需求,在患者下床活动时引流瓶需低于患者膝盖,才能避免引流管逆流感染,家属或护士协助提着引流瓶时需弯着腰,体力耗费大且容易与患者活动不同步,易导致牵拉导管使患者疼痛,甚至导管脱落造成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患者术后的助行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患者术后的助行装置,包括两个相对分布的扶手架,两个所述扶手架的前侧之间通过可拆卸的连接板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板内侧靠近底部处通过阻尼转轴转动连接有座板,且所述连接板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对座板进行支撑的挡板;
7.所述扶手架包括横向设置的底杆,所述底杆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万向轮及支撑座,所述底杆的上表面两侧均设置有固定竖杆,两个所述固定竖杆顶端均滑动连接有调节竖杆,两个所述调节竖杆顶端设置有横向设置的顶杆,且两个所述固定竖杆之间设置有上下等间距分布的连杆,所述连杆上设置有可拆卸的引流瓶放置盒,所述连杆的侧壁上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设置有高度可调的竖杆,所述竖杆的顶端设置有用于挂置输液瓶的挂钩。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板的四角处均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插杆,所述扶手架上位于前侧的固定竖杆侧壁上设置有两个与插杆对应分布的固定套,所述插杆插设于固定套内腔并通过螺栓、旋钮固定连接,通过固定套与连接板上插杆之间的配合,便于对连接板进行拆卸与安装,从而便于将两个扶手与连接板进行分离,从而大大减小了该装置的体积,便于在不使用时减小其占地空间,便于收纳,同时便于携带。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竖杆的外侧壁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长圆孔,所述调节竖杆靠近底部的侧壁设置有延伸至长圆孔外侧的螺柱,且所述螺柱上螺纹连接有螺帽,通过螺柱、长圆孔及螺帽之间的配合,便于对顶杆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使得该装置便于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患者。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杆的上表面边侧设置有两个插口,所述引流瓶放置盒为顶端开口的框体结构,且所述引流瓶放置盒的背部设置有与插口对应的插片,通过插片与插口之间的配合,便于对引流瓶放置盒进行拆卸与安装,从而便于对引流瓶放置盒进行清洁与消毒。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座为“c”型结构,且所述固定座的两侧均设置有与连杆固定连接的延伸块,所述竖杆设置于固定座的弧形槽内,且所述固定座上螺纹连接有锁紧螺钉,所述锁紧螺钉的端部与竖杆的侧壁接触,通过固定座的设置,便于对竖杆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拧松锁紧螺钉,即可将竖杆进行上移或下移,然后通过拧紧锁紧螺钉,即可对竖杆进行固定,从而便于对吊瓶的高度进行调节,灵活性强。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座的底部与万向轮的底部存在有间距,所述顶杆的侧壁设置有环形的凹槽,通过设置支撑座的底部与万向轮的底部存在有间距,便于当患者需要休息时,可使得支撑座与地面接触,此时万向轮便不会继续移动,起到防滑的效果,通过在顶杆上设置环形的凹槽,便于患者抓握。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将引流瓶置于引流瓶放置盒内,使引流瓶与患者身体移动保持协调一致,避免他人协助活动时提拿引流瓶不同步牵拉导致患者疼痛及引流管脱出的危险,也减少了引流瓶倾倒漏气的机会,当患者输液期间需要活动时,通过将输液瓶挂在竖杆上,可以避免他人协助举着输液架与患者不同步牵拉而导致输液管道或输液针头脱落的危险,保证输液安全。
15.2、本装置的高度可根据患者的身高予以调节,保证患者的舒适及支撑的有效性,当患者较累时,可将座板通过旋转呈水平状分布,从而使得患者可坐在座板上进行稍微的休息,通过固定套与连接板上插杆之间的配合,便于对连接板进行拆卸与安装,从而便于将两个扶手与连接板进行分离,从而大大减小了该装置的体积,便于在不使用时减小其占地空间,便于收纳,同时便于携带。
16.3、通过固定座的设置,便于对竖杆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拧松锁紧螺钉,即可将竖杆进行上移或下移,然后通过拧紧锁紧螺钉,即可对竖杆进行固定,从而便于对吊瓶的高度进行调节,灵活性强。
附图说明
17.图1为一种用于患者术后的助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一种用于患者术后的助行装置中扶手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一种用于患者术后的助行装置中扶手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图3中a的放大图。
21.图5为图3中b的放大图。
22.图6为一种用于患者术后的助行装置中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底杆;2、万向轮;3、支撑座;4、固定竖杆;5、调节竖杆;6、顶杆;7、连杆;8、引流瓶放置盒;9、插口;10、固定座;11、竖杆;12、连接板;13、固定套;14、插片;15、长圆孔;16、螺帽;17、螺柱;18、插杆;19、座板;20、挡板;21、锁紧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患者术后的助行装置,包括两个相对分布的扶手架,两个所述扶手架的前侧之间通过可拆卸的连接板12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板12内侧靠近底部处通过阻尼转轴转动连接有座板19,且所述连接板1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对座板19进行支撑的挡板20;所述扶手架包括横向设置的底杆1,所述底杆1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万向轮2及支撑座3,所述底杆1的上表面两侧均设置有固定竖杆4,两个所述固定竖杆4顶端均滑动连接有调节竖杆5,两个所述调节竖杆5顶端设置有横向设置的顶杆6,且两个所述固定竖杆4之间设置有上下等间距分布的连杆7,所述连杆7上设置有可拆卸的引流瓶放置盒8,所述连杆7的侧壁上设置有固定座10,所述固定座10内设置有高度可调的竖杆11,所述竖杆11的顶端设置有用于挂置输液瓶的挂钩。
26.所述连接板12的四角处均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插杆18,所述扶手架上位于前侧的固定竖杆4侧壁上设置有两个与插杆18对应分布的固定套13,所述插杆18插设于固定套13内腔并通过螺栓、旋钮固定连接。
27.通过固定套13与连接板12上插杆18之间的配合,便于对连接板12进行拆卸与安装,从而便于将两个扶手与连接板12进行分离,从而大大减小了该装置的体积,便于在不使用时减小其占地空间,便于收纳,同时便于携带。
28.所述固定竖杆4的外侧壁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长圆孔15,所述调节竖杆5靠近底部的侧壁设置有延伸至长圆孔15外侧的螺柱17,且所述螺柱17上螺纹连接有螺帽16。
29.通过螺柱17、长圆孔15及螺帽16之间的配合,便于对顶杆6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使得该装置便于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患者。
30.所述连杆7的上表面边侧设置有两个插口9,所述引流瓶放置盒8为顶端开口的框体结构,且所述引流瓶放置盒8的背部设置有与插口9对应的插片14。
31.通过插片14与插口9之间的配合,便于对引流瓶放置盒8进行拆卸与安装,从而便于对引流瓶放置盒8进行清洁与消毒。
32.所述固定座10为“c”型结构,且所述固定座10的两侧均设置有与连杆7固定连接的延伸块,所述竖杆11设置于固定座10的弧形槽内,且所述固定座10上螺纹连接有锁紧螺钉21,所述锁紧螺钉21的端部与竖杆11的侧壁接触。
33.通过固定座10的设置,便于对竖杆11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拧松锁紧螺钉21,即可将竖杆11进行上移或下移,然后通过拧紧锁紧螺钉21,即可对竖杆11进行固定,从而便于对吊瓶的高度进行调节,灵活性强。
34.所述支撑座3的底部与万向轮2的底部存在有间距,所述顶杆6的侧壁设置有环形的凹槽。
35.通过设置支撑座3的底部与万向轮2的底部存在有间距,便于当患者需要休息时,可使得支撑座3与地面接触,此时万向轮2便不会继续移动,起到防滑的效果,通过在顶杆6上设置环形的凹槽,便于患者抓握。
3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37.患者术后活动时,护士协助将引流瓶置于引流瓶放置盒8内,正在输液的患者,先取竖杆11插于固定座10上,将输液瓶或输液袋挂在竖杆11的挂钩上,可根据输液管的长度对竖杆11的高度进行调节,保证输液瓶与患者身体移动同步,避免输液管道牵拉导致管道及针头脱落,通过调节调节竖杆5的高度可根据患者的身高及舒适度调节顶杆6的高度,保证患者舒适及支撑的有效性,患者双手支撑扶顶杆6轻轻朝前用力,助行装置随着脚步向前移动,当患者较累时,可将座板19通过旋转呈水平状分布,从而使得患者可坐在座板19上进行稍微的休息,患者活动结束时,护士协助将引流瓶从引流瓶放置盒8取出,患者活动结束后可将连接板12从两个扶手架上拆卸,从而减小了装置的体积,使得装置占地空间小,便于收纳,同时便于携带。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