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针及套管穿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70546发布日期:2022-03-23 10:26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穿刺针及套管穿刺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刺针及套管穿刺器。


背景技术:

2.穿刺器属于一种微创手术器械,利用穿刺器刺穿腹壁,可为其他手术器械或工具进入人体腔提供通道。穿刺器通常包括作为其他手术器械或工具进入人体腔通道的套管部分以及贯穿于套管部分内的穿刺针部分;在人体微创医疗手术时,首先会用手术刀切开皮肤表层,然后利用穿刺针穿透皮肤并连同套管一起进入体腔,最后再拔出穿刺针,套管即可作为将各种手术器械或工具引入体腔以及提供灌气使腹壁升高到器官上方的通道。目前,现有的穿刺针在实际使用时,还存在组成部件易破损、甚至相互脱离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穿刺针以及采用该种穿刺针的套管穿刺器,以使穿刺针的结构更为稳定可靠。
4.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穿刺针,包括针杆,所述针杆用于针头套置的一端为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具有:
5.侧腔壁,沿所述针杆的圆周方向围合,以将所述第一端部构造成中空结构;以及
6.应变口,贯通所述侧腔壁设置,所述应变口能够在第一端部受力时,使所述第一端部收缩变形。
7.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应变口包括:
8.闭口结构,贯通所述侧腔壁设置;
9.和/或
10.切口结构,贯通所述侧腔壁设置,所述切口结构的切口切穿至第一端部在针杆轴向方向的端面。
11.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具有多个应变口,所述多个应变口沿针杆的圆周方向间隔排布。
12.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应变口中的至少一个应变口包括切口结构,所述切口结构沿针杆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
13.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应变口沿针杆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或沿针杆的圆周方向倾斜延伸设置。
14.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应变口沿针杆的圆周方向的最大宽度小于第一端部的直径与侧腔壁的厚度之差。
15.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应变口沿针杆的圆周方向的最大宽度的取值范围为0.05mm至0.20mm。
16.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针头,所述第一端部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针头采用塑胶材料制成。
17.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还具有固定口,所述固定口贯通侧腔壁设置,用于针头的预设部位嵌入,以使针头牢固地套置于所述第一端部。
18.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套管穿刺器,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穿刺针。
19.依据上述实施例的穿刺针,穿刺针包括针杆,针杆用于针头套置的一端为第一端部,第一端部具有侧腔壁和应变口,侧腔壁沿针杆的圆周方向围合,以将第一端部构造成中空结构,而应变口则贯通侧腔壁设置,应变口能够在第一端部受力时,使第一端部收缩变形。其一,在针杆与针头结构结合时,受加工生产温度的影响而导致第一端部受力时,应变口的存在可以为第一端部产生收缩变形提供结构基础,从而抵消或分散形变应力,确保针头被牢固地套置在第一端部;其二,在穿刺针实际使用时,也能够因第一端部所具备的收缩变形能力而避免撑胀针头,从而有效防止针头出现裂纹、开裂、甚至脱离针杆等现象。
附图说明
20.图1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一种套管穿刺器的局部结构简化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套管穿刺器的结构简化示意图。
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穿刺针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一)。
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穿刺针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二)。
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穿刺针中针杆的平面示意图(一)。
2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穿刺针中针杆的平面示意图(二)。
2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穿刺针中针杆的平面示意图(三)。
27.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穿刺针中针杆的平面示意图(四)。
28.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穿刺针中针杆的平面示意图(五)。
29.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穿刺针中针杆的平面示意图(六)。
30.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穿刺针中针杆的平面示意图(七)。
31.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穿刺针中针杆的平面示意图(八)。
32.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穿刺针中第一端部的尺寸标示图。
33.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穿刺针中针头的平面示意图(一)。
34.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穿刺针中针头的平面示意图(二)。
35.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穿刺针中针头的平面示意图(三)。
36.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穿刺针中针头的平面示意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技术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技术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技术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38.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39.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技术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40.请参阅图1,现有的套管穿刺器的套管部分通常包括套管部a和置于套管部a内的密封圈部b,穿刺针部分则通常包括针杆部c和套置于针杆部c的端侧的刀头部d;其中,穿刺针部分在实际使用时,经常发生刀头部d出现裂纹、开裂破损、甚至刀头部d脱离针杆部c等问题;申请人研究发现,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
41.由于刀头部d和针杆部c通常采用不同材料制成并套置为一体,材料的差异使得二者的受热收缩比例并不相同,在将二者进行结合的过程中或者穿刺针部分在后期使用的过程中,受加工生产温度、应用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使二者产生不对等的形变量,而形变应力则很容易导致刀头部d出现裂纹、开裂或脱离针杆部c等现象。
42.另外,申请人研究发现,由于针杆部c与刀头部d之间存在尺寸差异,使得刀头部d在套置于针杆部c后,会在两者的结合区域形成台阶结构e,因台阶结构e的台面是平行于针杆部c径向方向分布的平面结构,在将穿刺针部分从套管部分内拔出过程中,当台阶结构e与密封圈部b接触相遇时,台阶结构e的台面会与密封圈部b进行全面或全区域的接触,因台阶结构e挂住密封圈部b或者受到密封圈部b的阻碍,而造成穿刺针部分拔出的阻力过大,进而不但增加了穿刺针抽拔的难度,而且还会严重影响穿刺针抽拔的顺畅性。同时,若穿刺针部分在抽拔过程中遇到的阻力过大,当强制抽拔穿刺针部分时,则很容易损坏密封圈部b或者造成刀头部d脱离针杆部c,最终导致穿刺器整体或者穿刺针部分发生结构受损、功能失效等系列问题。
4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套管穿刺器,例如一种规格为5mm或者10mm的套管穿刺器;请参阅图2至图4,该套管穿刺器包括穿刺针组件和套管组件;其中,套管组件包括套管件和置于套管件内的密封件a以及其他因应需要而存在的其他部件,密封件a具有密封口;穿刺针组件包括穿刺针b以及因应需要而存在的其他部件;穿刺针b以可拆卸的方式插入至套管件内,并且贯穿密封件a的密封口分布。
44.手术时,首先利用手术刀切开皮肤表皮,然后利用穿刺针b穿透皮肤并连同套管组件一起进入体腔,最后再将穿刺针b经由密封件a的密封口从套管件内拔出;即可利用套管组件作为将各种器械或辅助工具引入腹腔内以及提供灌气使腹腔壁升高到器官上方的通道。
45.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13,穿刺针b包括针杆10和针头20;其中,针杆10具有沿其轴向方向相对的两个端部,可将用于供针头20套置的一端定义为第一端部10a,将与第一端部10a相对的一端定义为第二端部10b,第一端部10a具有侧腔壁和应变口11,侧腔壁沿针杆10的圆周方向围合,从而将第一端部10a构造成中空结构,而应变口11则贯通侧腔壁设置(即:从第一端部10a的外周贯通至由侧腔壁围合形成的空间内),并且应变口11位于针头20的套设范围内,亦可理解为:在针头20套置于第一端部10a后,应变口11位于针头20的
覆盖范围内。
46.一方面,在针杆10与针头20结构结合时,受加工生产温度的影响而导致第一端部10a受力时,应变口11的存在可以为第一端部10a产生收缩变形提供结构基础,从而抵消或分散形变应力,确保针头20被牢固地套置在针杆10的端部;另一方面,在穿刺针b后期使用时,也能够因第一端部10a所具备的收缩变形能力而避免撑胀针头20,从而有效防止针头20出现裂纹、开裂、甚至脱离针杆10。
47.请参阅图3至图12,应变口11可根据实际情况由闭口结构和切口结构中的任一者或两者组成而成;其中,闭口结构贯通侧腔壁设置,通常情况下,闭口结构可以理解为是指由第一端部10a的外周面(即:侧腔壁的外表面)贯通至第一端部10a内部空间的闭环式孔状或口状构造;切口结构贯通侧腔壁设置,并且切口结构的切口切穿至第一端部10a在针杆10轴向方向的端面,通常情况下,切口结构可以理解为是指从第一端部10a的轴向端面切入并朝第二端部10b一侧延伸开设的开环式口状构造。
48.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至图10,应变口11为一条沿针杆10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的切口结构,该切口结构的口径可以为等口径构造(如图8所示),以使切口结构的整体轮廓形态呈现出近似于矩形条状构造;该切口结构也可为变口径构造,如,请参阅图10,该切口结构的整体轮廓形态呈现出口径自其切口端朝封闭端逐渐收窄的近似于三角形的条状构造;又如,请参阅图9,该切口结构的口径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不同区域变大或缩小。总而言之,就采用切口结构的应变口11本身而言,在第一端部10a在受力时,其能够使第一端部10a具备沿圆周方向发生收缩变形的能力。具体实施时,应变口11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设置,如,在第一端部10a可仅具有一个应变口11,以使第一端部10a具备沿圆周方向发生收缩变形的能力;又如,请参阅图8和图10,第一端部11a具有两个、三个或者其他更多数量的多个应变口11,多个应变口11沿针杆10的圆周方向间隔对称设置或均匀间隔排布,从而可在多个应变口11的共同作用下,使第一端部10a具备径向收缩变形的能力。
49.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图5和图7,应变口11主要采用沿针杆10的轴向方向呈直线延伸设置的闭口结构;请参阅图4和图7,该闭口结构可以为一条;请参阅图5,该闭口结构为多条,且多条闭口结构沿针杆10的轴向方向或者沿应变口11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就应变口11本身而言,在第一端部10a在受力时,其能够使第一端部10a具备沿圆周方向发生收缩变形的能力。具体实施时,应变口11的数量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设置,如,第一端部10a可仅具有一个应变口11,以使第一端部10a具备沿圆周方向发生收缩变形的能力;又如,请参阅图4,第一端部10a具有两个应变口11,且两个应变口11呈对称布置;再如,请参阅图7,第一端部10a具有多个应变口11(如三个、四个或者更多数量),且多个应变口11沿圆周方向均匀且间隔排布;从而,在均匀或对称设置的应变口11的共同作用下,可使第一端部11a具备径向收缩变形的能力。
50.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6,应变口11由一条切口结构和一条或多条闭口结构两者组合而成,切口结构与闭口结构(以及相邻的两条闭口结构之间)沿针杆10的轴向方向间隔排布;此时,第一端部10a可以仅具有一个应变口11,也可具有多个应变口11(多个应变口11沿圆周方向间隔排布),从而可在切口结构和闭口结构的共同作用下,使第一端部a具有良好的收缩变形能力。
51.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和图12,应变口11沿针杆10的圆周方向倾斜延伸设置
(如倾斜幅度可设置为45
°
、60
°
等),此时,应变口11可采用闭口结构(如一条或多条间隔的闭口结构),也可采用切口结构或者由切口结构与闭口结构组合而成。
52.其他实施例中,切口结构和闭口结构也可不局限于沿圆周方向或轴向方向进行规则的直线式延伸,也可采用样条曲线或折线形式延伸(如图12所示);另外,在第一端部10a具有多个应变口11的实施例下,各应变口11的具体组成或延伸形式等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以满足实际的制作、使用需求。
53.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应变口11沿针杆10的圆周方向的最大宽度l(或者最大口径)可根据实际需求而灵活设定,一种较好实施例中,应变口11的最大宽度l应当小于第一端部10a的直径d与侧腔壁的厚度h之差,这种对应变口11的最大宽度l的限制,可在保证第一端部10a具备收缩变形能力的同时,为针杆10与针头20的稳固结合创造条件,避免因应变口11的口径过大而影响针杆10与针头20的结合效果;具体实施时,基于对针杆10与针头20的制作材料、工艺流程等因素的考虑,应变口11的最大宽度的取值范围可控制在0.05mm至0.20mm之间,这个取值既可以将针杆10或者第二端部10a等的尺寸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又可以保证第一端部10a的结构性,使其能够与针头20稳固结合。
54.一个实施例中,针杆10(尤其是第一端部10a)采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针头20采用如pc料(即:聚碳酸酯)等塑胶或树脂材料;此时,可应变口11的最大宽度l控制在0.15mm左右(如小于等于0.15mm);如此,通常情况下,在加温生产针杆10时,在热应力的作用下可使得应变口11收缩变窄约为0.05mm;当将针头20与针杆10注塑结合时,通过对应变口11的宽度尺寸限制,可避免pc料等因自身流动性而流入应变口11内;而在结合完成后,应变口11的存在可抵消针杆10和针头20因材料不同而产生的不对等的收缩变形量,从而避免针头20出现裂纹、开裂或脱落等问题。
55.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至图12,第一端部10a还具有固定口12,固定口12的尺寸和形状可根据需要而灵活设定,其主要用于供针头20的预设部位嵌入,从而保证针头20能够更为牢固地套置在第一端部10a,进一步防止二者脱离;具体地,如针头20在采用塑胶材料以注塑方式与针杆10进行结构结合时,部分熔融的塑胶可以流入固定口12内,从而在固化后使针头20被牢固地套置在第一端部10a。
56.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13,针杆10采用中空管体构造,一方面能够将第一端部10a构造成中空结构,以为应变口11的设置以及第一端部10a与针头20的套置结合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可利用针杆10的内部空间作为杆腔,使辅助工具(如内窥镜)能够经由杆腔插入至针头10内,以便辅助操作者进行穿刺操作。
57.其他实施例中,针杆10也可采用实心柱体结构,通过在其端部(相当于第一端部10a)沿径向方向进行开设贯通口结构或者设置切口结构等,亦可形成应变口11,从而使第一端部10a具备一定的收缩变形的能力。
58.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以及图14至图17,针头20具有供第一端部10a插置于针头20内的套孔部20a,利用套孔部20a可使针头20能够沿针杆10的轴向方向套置于第一端部10a,从而可在针杆10的外周形成围绕针杆10分布的结合端面21,该结合端面21亦可理解为是套孔部20a的端口端面;结合端面21具有沿针杆10的轴向方向延伸分布的凸脊部22,利用凸脊部22可改变结合端面21的形貌构造,使结合端面21呈现出非径向垂直分布的平面构造。利用凸脊部22可在穿刺针b与密封件a配合时(如将穿刺针b从套管组件内拔出的过程
中),可利用凸脊部22起到导向作用,使其预先接触密封件a并通过密封件a的密封口,即相当于能够使结合端面21渐进地(或者由部分直至全部地)接触并通过密封件a的密封口,不但可以减小结合端面21与密封件a接触时遇到的阻力,通过对穿刺针b(具体为针杆10)施加较小的抽拔作用力,即可将穿刺针顺利拔出;而且在凸脊部22的作用下,由于结合端面21的整体是渐进接触并通过密封件a的,不易会因挂住密封件a而造成密封件a损坏(如密封口破损)或者针头20脱离针杆10。
59.一个实施例中,结合端面21采用近似于锯齿状的结构形貌,以针杆10的径向方向所在的平面为基准,此时结合端面21相当于由至少一个凹陷面域和一个凸起面域组合而成;其中,凸起面域即相当于本实施例的凸脊部22;具体地,请参阅图15至图17,凸脊部22包括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朝向第一端部10a的一端呈分离状态设置,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朝向第二端部10b的一端则呈交叉状态设置;其中,所述及的“交叉状态”可以是沿针杆10的圆周方向呈棱角(或尖角)形式的交叉状态,以使得凸脊部22的尖端较为锋利,也可以是沿针杆10的圆周方向呈倒圆角形式的交叉状态,以使得第一斜面朝向第二端部10b的一端与第二端面朝向第二端部10b的一端平滑过渡衔接,从而形成凸脊部22的尖端。具体实施时,就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本身而言,两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平面结构、折面结构或弧面结构中的任意一者;请参阅图15,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均为平面结构;请参阅图17,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均为弧面结构;请参阅图16,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均为折面结构;从而可利用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在结合端面21上构造出沿针杆10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凸脊部22。
60.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5至图17,结合端面21具有多个凸脊部22,而多个凸脊部22则沿针杆10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依据凸脊部22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形态结构的选择,各凸脊部22在针杆10的轴向方向的延伸长度可以相同(如图15所示),也可以不同(如图17);同时,在相邻两个凸脊部22中,一个凸脊部22的第一斜面朝向第一端部10a的一端与另一个凸脊部22的第一斜面(或第二斜面)朝向第一端部10a的一端可采用交叉状态设置,从而可利用多个凸脊部22构建出完整的结合端面21。
61.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4和图14,结合端面21也可采用围绕针杆10的倾斜分布的方式设置,从而相当于结合端面21是以斜锥结构的形式存在于针杆10的外周;此时,由于结合端面21在针杆10的轴向方向具有两端点,若以水平面或者针杆10的径向平面为基准,该两个端点的高度存在差异,其中一个端点朝向或邻近第二端部10b分布、另一个端点则朝向或邻近第一端部10a分布;由此,可利用朝向或邻近第二端部10b的一端作为凸脊部22;亦可使得穿刺针b在经由密封件a的密封口向外抽拔时,使结合端面21渐进地接触并通过密封件a。
62.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