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带固定件、绑带组件及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25495发布日期:2022-03-19 23:21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绑带固定件、绑带组件及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绑带固定件、绑带组件及医疗设备。


背景技术:

2.在心肺复苏过程中,胸外按压是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到患者是否恢复自主循环并最终存活;当今胸外按压主要分为两个按压的理论:心泵理论机制和胸泵理论机制。心泵理论的主要原理是直接在心脏外部的胸骨上进行按压,以实现在单个点上按压心脏的效果,使心脏产生泵血。胸泵理论的主要原理是对患者整个胸廓进行挤压,实现通过胸廓的内部挤压产生心脏泵血。3d胸外按压的机制是结合了心泵理论和胸泵理论,既包含了单点进行的按压同时也包含了对胸廓的挤压。
3.胸外按压分为人工按压和机械按压两类,对于机械式胸外按压来说,在现有技术中,心肺复苏仪包括执行按压的结构(即心肺复苏仪主机),绑带是用于将心肺复苏仪主机固定于人体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固定方式是将心肺复苏仪主机放在胸前,绑带绕过人体背后的两端通过卡扣拆卸的安装在心肺复苏仪上。目前现有技术中,绑带的固定并不牢固,使具体表现为:绑带与卡扣贴合过紧,收紧时不顺畅,另外,绑带固定只依靠魔术贴,使用过程中易脱落,对患者身体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固定绑带的绑带固定件。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绑带固定件,用以连接绑带和心肺复苏仪,所述绑带固定件包括:
6.底板,具有与心肺复苏仪连接的安装部;
7.抵压装置,可相对所述底板转动,所述抵压装置包括抵压杆及连接所述抵压杆和底板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底板为转动连接;
8.所述抵压杆供所述绑带绕过并在绑带的拉力下朝所述底板移动以将绑带抵压在所述底板上。
9.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供所述绑带穿过的开槽。
10.进一步地,所述抵压杆抵压绑带时位于所述开槽内,所述抵压杆与所述开槽的内侧面相抵以固定所述绑带。
11.进一步地,于所述绑带固定件的高度方向上,所述内侧面位于所述抵压杆的上方或者下方。
12.进一步地,所述抵压杆被配置有一锁定位置和一解锁位置,所述底板上形成有在所述抵压杆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抵持所述抵压杆的第一抵持部和在所述抵压杆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抵持所述抵压杆的第二抵持部。
1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和底板之一上设置有轴孔,另一上设置有插入至所述轴孔内的轴部,所述轴部上套设有驱动连接杆朝所述底板方向转动的扭簧。
14.进一步地,所述绑带固定件设置有用以将绑带抵持在所述抵压杆上的卡扣件。
15.进一步地,所述卡扣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第一盖板和与所述第一盖板活动连接的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底板之间通过轴连接。
16.进一步地,所述抵压杆上设置有用以增加所述抵压杆和绑带摩擦力的齿状结构;所述抵压杆包括辊子,所述绑带绕过所述辊子,所述齿状结构布置在所述辊子上。
17.本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绑带组件,包括绑带和将所述绑带与心肺复苏仪连接的前述的绑带固定件。
1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医疗设备,包括心肺复苏仪、将所述心肺复苏仪固定在患者身上的绑带、以及至少一个前述的绑带固定件。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绑带固定件通过将绑带绕过的抵压装置与底板配合以固定绑带,使得绑带在使用过程中不易脱落,且底板与抵压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与操作。
20.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示绑带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绑带固定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图1中绑带固定件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24.图4a为图1中绑带固定件处于绑带锁紧位置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4b为图1中绑带固定件处于绑带解锁位置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实施例二所示的绑带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图5所示的绑带固定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图6所示的绑带固定件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29.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30.绑带固定件10;底板1;安装部11、槽孔11;梯形凸起111;开槽12;第一内侧面121;第二内侧面122;第一轴部1221;第一轴孔1222;腔体1224;本体13;抵压装置2;抵压杆、辊子21;第一抵持部141;第二抵持部142;连接杆22;卡扣件3;第一盖板31;凹槽311;第二轴部312;第二轴孔313;第二盖板32;基部321;折弯部322;卡勾323;卡槽324;绑带4。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2.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所示的一种医疗设备包括医疗器械和将医疗器械固定在患者身体上的绑带组件。该绑带组件包括将医疗器械固定在患者身上的绑带以及连接绑带和医疗器械的绑带固定件。本实施例中,该医疗器械以心肺复苏仪为例进行说明,该心肺复苏仪可采用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对其进行赘述。该绑带为弹性材料或者类弹性材料或者非弹性材料所制成的带子,其两端不设置有魔术贴,从而可以使得绑带在固定患者时,可以
适用不同体型的患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绑带也可以为至少一端具有魔术贴。
33.请参见图1至图4b,该绑带固定件10包括底板1和抵压装置2,抵压装置2可相对底板1转动,绑带4绕过抵压装置2,抵压装置2在绑带4的拉力下朝底板1移动以将绑带4抵压在底板1上。
34.该底板1具有板状结构的本体13和与心肺复苏仪连接的安装部11。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11为开设在本体13上的槽孔11,心肺复苏仪上设置有与该槽孔11相互配合的挂钩(未图示),槽孔11靠近安装心肺复苏仪一侧上形成有梯形凸起111,当挂钩与槽孔11配合时,该梯形凸起111插入至挂钩的勾槽内,从而使得挂钩与安装部11配合更牢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部11也可以设置为其他与心肺复苏仪连接的连接结构,例如轴连接等。抵压装置2将绑带4抵压在本体13上。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绑带固定件10的结构更简单,安装更方便,该底板1上还开设有供绑带4穿过的开槽12。在其他实施例中,底板1上可以不设置开槽12。在本实施例中,该开槽12大致呈长方形,平设在底板1上面。在其他实施例中,开槽12的形状可为其他形状,如圆形,波浪形等。开槽12具有四个内侧面,四个内侧面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内侧面121和第二内侧面122、及相对设置的第三内侧面(未标号)和第四内侧面(未标号),该第一内侧面121和第二内侧面122沿绑带固定件10的长度方向a1-a2延伸(图2中箭头a1-a2方向还为开槽的长度方向、本体13的长度方向,定义a1所指方向有左侧,a2所指方向为右侧)。
35.该抵压装置2包括抵压杆21及连接抵压杆21和本体13的连接杆22,抵压杆21转动连接在本体13上。连接杆22为两个,其位于抵压杆21的两端,抵压杆21的两端均通过紧固件(未标号)与连接杆22固定。抵压杆21供绑带4绕过并在绑带4的拉力下朝底板1移动以将绑带4抵压在底板1上。该抵压杆21可相对底板1移动以被配置有一解锁位置(见图4b)和一锁定位置(见图4a)。在解锁位置时,绑带4可以在抵压杆21与底板1之间移动;在锁定位置时,抵压杆21与底板1相互抵持绑带4以固定绑带4。为了增加抵压杆21和绑带4之间摩擦力,抵压杆21上设置有齿状结构(未标号)。具体的,抵压杆21为辊子21,绑带4绕过辊子21,齿状结构均匀的铺设在辊子21的外表面上,该辊子21在绑带4的拉力下可转动。图4a、图4b中箭头c1-c2所指方向为高度方向,其中,c1所指方向为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抵压杆21在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时,该抵压杆21均位于开槽12内,以减小绑带固定件10的整体厚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抵压杆21在解锁位置时,抵压杆21可以位于开槽12外。于绑带固定件10的高度方向c1-c2上,第一内侧面121位于抵压杆21的上方,第二内侧面122位于抵压杆21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内侧面121与抵压杆21共同锁定绑带4。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第二内侧面122与抵压杆21共同锁定绑带4。图4a中b1-b2所指方向为底板1的厚度方向,其中,箭头b1所指方向为后侧,b2所指方向为前侧)。绑带4的活动端从前至后穿过开槽12并绕过抵压杆21,即,绑带4的活动端从前至后穿过抵压杆2与第一内侧面121的间隙(见图4b状态);抵压杆21在绑带4的拉力下朝底板1的前侧移动,抵压杆21的位置从图4b的解锁位置变为图4a的锁定位置以将绑带4抵压在本体13上(见图4a)。当需解锁绑带4时,只需在抵压杆21上施加一个朝向b1方向的力,使抵压杆21的位置从图4a的位置状态移动至4b的位置状态,此时,抵压杆21与第一内侧面121之间的间隙变大,而无法夹持绑带4,如此,绑带4可相对抵压杆21移动;或者,拉动图4a中绑带固定件10后侧的绑带部分,使绑带4带动抵压杆21朝向b1方向移动,抵压杆21的位置从图4a的位置状态移动至4b的位置状态,此时,抵压
杆21与第一内侧面121之间的间隙变大,而无法夹持绑带4,如此,绑带4可相对抵压杆21移动。
36.为了防止抵压杆21在锁定位置及解锁位置时过渡移动而影响使用,该底板1上形成有在抵压杆21位于解锁位置时抵持该抵压杆21的第一抵持部141和在抵压杆22位于锁定位置时抵持该抵压杆21的第二抵持部142。
37.具体的,第一抵持部141形成在本体13上,在抵压杆21与第二抵持部142解锁绑带4时,第一抵持部141止挡连接杆22。详细的,该第一抵持部141自第二内侧面122向下凹陷形成并贯通本体13的前端面。第一抵持部141位于连接杆22的后侧。当抵压杆21在绑带4的作用下朝本体13转动时(即朝b1方向转动),抵压杆21带动连接杆22相对本体13转动(即连接杆22朝b1方向转动),直至抵压杆21被第一抵持部141止档而无法向后转动,抵压杆21处于解锁位置,即绑带4可从辊子21上解下。于抵压装置2的宽度方向上,第二抵持部142位于第一抵持部141的前侧,即在抵压装置2的宽度方向上,该第一抵持部141与第二抵持部142之间具有间距。第二抵持部142形成在第二内侧面122上,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抵持部142为第二内侧面122的一部分,该第二抵持部142为弧形面142,该弧形面142的形状与辊子21的弧面(未标号)的形状相贴合。见图4a,抵压杆21抵压绑带4时,辊子21一侧与该弧形面142相互卡持,抵压杆21的另一侧与第一内侧面121相互抵持绑带4。
38.连接杆22和底板1通过轴连接,具体的,连接杆22与底板1之一上设置有第一轴孔1222,另一上设置有插入至第一轴孔1222内的第一轴部1221。具体的,第一轴孔1222开设在连接杆22上,第一轴部1221设置在底板1上。底板1上形成有安装第一轴部1221的腔体1224,该腔体1224自第二内侧面122向下凹陷形成,连接杆22未与抵压杆21连接的一端插入至该腔体1224内。
39.为了增加抵压装置2与底板1之间夹持绑带4的夹持力,在其他实施例中,抵压装置2与底板1之间还可设置驱动连接杆22朝夹持绑带4的方向转动的扭簧,扭簧使得抵压装置2与底板1贴合的更紧固,以进一步防止绑带4在心肺复苏仪工作时出现松动现象。具体的,扭簧套设在第一轴部1221上,扭簧的一端与抵压装置2固定或抵持,另一端与底板1固定或抵持。
40.请参见图5至图7,实施例二所示的绑带固定件20的结构与实施例一所示的绑带固定件10的结构大致相似,区别在于,该绑带固定件20设置有卡扣件3。该卡扣件3包括设置在底板1上的第一盖板31和与第一盖板31活动连接的第二盖板32。具体的,第一盖板31为板状,且第一盖板31朝向本体13的一面设置有包覆辊子21的凹槽311,该凹槽311的形状与辊子21的形状相匹配以更好的对抵压杆21的固定,进而防止绑带(未图示)的松动。第一盖板31一端与本体13为轴连接(该轴连接包括设置在第一盖板31上的第二轴部312和设置在本体13上的第二轴孔313),该第二轴部312与第二轴孔313设置在本体13的安装部11和开槽12的中间位置的两端,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轴部312与第二轴孔313可以设在开槽12朝外远离安装部11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第一盖板31抵持并覆盖抵压杆21且方便第二盖板32与底板1卡扣固定抵压杆21,使得绑带在使用过程中不松动,该第二轴孔设置在本体13的中间位置,即第二轴孔313设置在本体13的两端且位于槽孔11和开槽12的中间。轴连接与连接杆22与底板1轴连接的方式一样且为现有结构,故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41.第一盖板的31的另一端和第二盖板32之间也为轴连接,其连接方式与第一盖板31
和本体13的连接方式相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固定连接。第二盖板32包括基部321和自基部321弯折形成的弯折部322,弯折部322自基部321朝外的一端设置有与本体13扣持的卡勾323。本体13远离安装部11的一侧设置有与卡勾323相配合的卡槽324。当卡扣件3闭合时,卡勾323与卡槽324相卡合以对抵压杆21再次固定。
42.综上,本技术的绑带固定件通过将绑带绕过的辊子与开槽的第一内侧面相互抵持绑带,即辊子和第一内侧面将绑带夹持,且为了防止绑带松动,在底板上设置了固定抵压杆的卡扣件,从而固定绑带,使得绑带在使用过程中不易脱落,且该底板与抵压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与操作。
43.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