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静脉避光留置针

文档序号:27750987发布日期:2021-12-01 14:09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静脉避光留置针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静脉避光留置针。


背景技术:

2.留置针是广泛用于病人输液的工具,留置针的使用减轻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但是在临床上有时患者临时需要需要使用避光的药物,而使用传统的留置针会导致此药液因紫外光照射而失去药效,而此时患者已经在进行输液了,这种情况下处理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更换避光留置针,将普通的留置针更换成避光的留置针,这种方式需要对患者进行二次穿刺,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导致材料的浪费;另一种方式是临时使用毛巾之类的避光物遮盖留置针,这种方法会导致透明敷膜处产生大量的气水,容易引起留置针的脱落,但在某些特殊的药物需要避光处理。
3.申请号cn201920303064.7公开了一种避光留置针,包括依序连接的三通接头、避光软管、导管座和导管,以及贯穿所述导管座和导管的针管,所述避光软管上套设有单手夹,所述导管座通过注塑机注塑形成双层结构,包括第一透明层以及覆盖在所述第一透明层表面上的第一避光层;所述避光软管通过挤出机挤出形成双层结构,包括第二透明层以及覆盖在所述第二透明层表面上的第二避光层;所述第一避光层和第二避光层的避光率均大于85%。本实用新型中的避光留置针,通过注塑机注塑形成所述导管座的双层结构,通过挤出机挤出形成所述避光软管的双层结构,使得所述导管座和所述避光软管的表面的避光层的厚度更均匀,从而避光效果更好,加工效率更高。该避光留置针虽然解决了上述处理方式中的第二个问题,但是对于患者使用普通留置针输液临时加输需要避光的药物时,同样是需要更换避光留置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改进的静脉避光留置针。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改进的静脉避光留置针,包括正压接头、延长管、三通接头,所述延长管的两端连通正压接头与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隔离塞,所述三通接头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的内部套接有穿刺针,所述穿刺针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针柄,所述正压接头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正压阀,所述正压接头的右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收纳壳,所述收纳壳与延长管相互套接,所述收纳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避光薄膜,所述避光薄膜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移动环,所述移动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正压接头的顶端外壁固定连接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顶端滑动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收纳壳的内部,所述顶杆的外壁开设有两个等距排列的通孔,所述保护壳的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顶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顶杆的底部外壁固定套接有弹簧。
7.优选的,所述隔板、避光薄膜、移动环均与延长管套接,所述避光薄膜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等距排列的折痕。
8.优选的,所述移动环的另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磁块,所述三通接头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外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固定环位于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磁块。
9.优选的,所述收纳壳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垫片海绵,所述延长管的材料为聚氨酯材料,所述导管的材料为氟塑材料。
10.优选的,所述延长管位于凸块、顶杆之间,所述凸块的顶端与顶杆的底端位于同一竖直平面,所述螺纹杆的尺寸大小与通孔相匹配,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嵌套于通孔内。
11.优选的,所述正压接头的左端螺纹连接有肝素帽,所述正压接头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端帽,所述正压接头、肝素帽、端帽、三通接头均采用不透明材料制成。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移动移动环,移动环带动避光薄膜被拉伸,避光薄膜对延长管进行包裹,从而对延长管进行避光,实现了普通留置针和避光留置针模式的切换,方便患者使用,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14.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移动环与固定环相接触,第一磁块嵌套于凹槽的内部,第一磁块与第二磁块相互吸引,从而对移动环进行固定,能够防止移动环发生脱落。
15.3、本实用新型中,当螺纹杆离开通孔内,在弹簧的作用力下,限位块向下移动,通过限位块、凸块对延长管下相互作用,能够避免留置针发生负压性回血的情况。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的静脉避光留置针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的静脉避光留置针的收纳壳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的静脉避光留置针的收纳壳的俯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的静脉避光留置针的三通接头、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标号:1、正压接头;2、正压阀;3、肝素帽;4、端帽;5、收纳壳;6、延长管;7、三通接头;8、隔离塞;9、针柄;10、导管;11、穿刺针;12、垫片海绵;13、隔板;14、避光薄膜;15、移动环;16、第一磁块;17、固定环;18、凹槽;19、第二磁块;20、凸块;21、保护壳;22、顶杆;23、通孔;24、螺纹杆;25、限位块;26、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实施例:
23.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24.一种改进的静脉避光留置针,包括正压接头1、延长管6、三通接头7,延长管6的两端连通正压接头1与三通接头7,三通接头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隔离塞8,三通接头7的输出端
固定连接有导管10,导管10的内部套接有穿刺针11,穿刺针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针柄9,正压接头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正压阀2,正压接头1的右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收纳壳5,收纳壳5与延长管6相互套接,收纳壳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13,隔板1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避光薄膜14,避光薄膜14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移动环15,移动环1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凸块20,正压接头1的顶端外壁固定连接有保护壳21,保护壳21的顶端滑动连接有顶杆22,顶杆22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收纳壳5的内部,顶杆22的外壁开设有两个等距排列的通孔23,保护壳21的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24,顶杆2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5,顶杆22的底部外壁固定套接有弹簧26。
25.具体的,隔板13、避光薄膜14、移动环15均与延长管6套接,避光薄膜14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等距排列的折痕。
2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移动环15能够延延长管6的外壁进行滑动,同时移动环15能够带动避光薄膜14移动,避光薄膜14能够被拉伸,同时当不需要对延长管6进行避光时,避光薄膜14能够被折叠起来。
27.具体的,移动环15的另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磁块16,三通接头7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固定环17,固定环17的外壁开设有凹槽18,固定环17位于凹槽1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磁块19。
2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移动环15与固定环17相接触,第一磁块16嵌套于凹槽18的内部,第一磁块16与第二磁块19相互吸引,从而对移动环15进行固定,能够防止移动环15发生脱落。
29.具体的,收纳壳5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垫片海绵12,延长管6的材料为聚氨酯材料,导管10的材料为氟塑材料。
3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避免收纳壳5直接与皮肤接触,通过垫片海绵12与皮肤接触使患者更加舒适。
31.具体的,延长管6位于凸块20、顶杆22之间,凸块20的顶端与顶杆22的底端位于同一竖直平面,螺纹杆24的尺寸大小与通孔23相匹配,螺纹杆24的一端嵌套于通孔23内。
3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螺纹杆24离开通孔23内时,在弹簧26的作用力下,限位块25向下移动,通过限位块25、凸块20对延长管6下相互作用,能够避免留置针发生负压性回血的情况。
33.正压接头1的左端螺纹连接有肝素帽3,正压接头1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端帽4,正压接头1、肝素帽3、端帽4、三通接头7均采用不透明材料制成。
34.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35.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因留置针的正压接头1、肝素帽3、端帽4、三通接头7均采用不透明材料制成,从而进行避光,保证药物活性,同时移动移动环15,避光薄膜14被拉伸,避光薄膜14对延长管6进行包裹,从而对延长管6进行避光,实现了普通留置针和避光留置针模式的切换,方便患者使用,进行广泛推广应用,同时通过移动环15与固定环17相接触,第一磁块16嵌套于凹槽18的内部,第一磁块16与第二磁块19相互吸引,从而对移动环15进行固定,能够防止移动环15发生脱落。
36.同时松开螺纹杆24,螺纹杆24离开通孔23内,在弹簧26的作用力下,限位块25向下移动,通过限位块25、凸块20对延长管6下相互作用,能够避免留置针发生负压性回血的情
况。
37.上述结构及过程请参阅图1

4。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