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肢理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70217发布日期:2022-01-19 18:10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肢理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康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肢理疗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当下临床上有许多因疾病所致需长期卧床治疗的的患者,如脑梗后瘫痪或偏瘫者,亦如入住icu患者。此类患者病情重,基础病多,病情变化快,临床护理工作量大,护理难度大,易并发较多的并发症。例如:一、患者常呈昏迷状态或处于镇静治疗中,需长期卧床,下肢活动减少,容易出现下肢肌肉萎缩,足下垂、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二、长期卧床昏迷患者常常需要肠外营养支持,但中心静脉置管及picc等均存在血栓及感染的风险且费用较高,而外周静脉输液难度较大,对输注高浓度液体或天气较冷的时候易造成血管痉挛,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造成二次穿刺;三、对于部分意识不清及谵妄患者而言,做好患者的约束是临床护理中的一大难点,虽然现在已有多款约束带在临床上使用,但谵妄患者往往意识不清,用力挣扎不能放松,故使用常规约束带常常会引起腕部或腿部皮肤破损亦或是约束带断裂导致不能有效约束,造成非计划性拔管等不良事件。
3.为解决以上问题现有的护理器具有:弹力袜、压力泵、丁字鞋、约束带等,但其大都功能单一,且需要护士来进行逐项操作,程序繁琐,费时费力,效果却不理想。而对于输液,液体温度较低对血管的刺激引起痉挛疼痛,会加大患者的不适另外目前护理人力资源短缺,护理工作量大,常常仅能满足日常的治疗护理,所以患者的康复治疗往往会被忽视或者落实不到位。故很多患者早期得不到充分的肌肉训练,常出现下肢肌肉萎缩、足下垂等并发症,导致患者出院后不能正常行走,严重者甚至出现下肢静脉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将危及患者生命,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医疗费用。而在康复治疗中,需要很多方面同时进行;例如输液,按摩,药敷,腿部受力训练和安全防护等等。在现有的治疗方案中,全都是依靠医务人员多道程序的按步骤人力执行,过程繁琐,费时费劲,同时在气候温度低下时,还容易受寒,加重病情,因此急需有一种多功能新型装置,通过整合所有步骤,达到功能齐全,效果明显,方便病人治疗,缓解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从而节省人力资源及医疗资源,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减轻家庭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肢理疗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舒适、适应范围广、治疗方便有效。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下肢理疗装置,包括:
6.下肢套,下肢套形状为“l”形,下肢套的竖直部分两侧开有两个内嵌的口袋,下肢套的底部装有可拆卸的板夹,板夹一端和下肢套底端卡接,另一端通过牵引带和下肢套相连接。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l”形下肢套可以方便包裹下肢,提供安全保护和保暖,开有两个内嵌的口袋可以盛放理疗用物品,例如中药热敷类产品,可拆卸板夹通过牵引
带连接下肢套可以给腿部以受力训练,根据足部宽窄调节板夹大小;整个装置可以达到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对下肢肌肉进行有效保护和恢复训练,预防下肢静脉栓塞等。
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9.进一步,口袋内包含中药热敷包以及输液管转盘,中药热敷包位于口袋内侧靠近下肢套的侧壁,输液管转盘位于中药热敷包的外侧且紧贴中药热敷包。
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中药热敷包可以对下肢治疗起到温热肌肤、祛风散寒、行气活血、祛瘀止痛的效果,输液管转盘上可以卡装输液管,同时输液管转盘位于中药热敷包的外侧,可以使得病人在进行输液时,可以保证输液管从中药热敷包外侧流过进而实现加温输入,减少因液体温度较低对血管的刺激引起痉挛疼痛,减轻患者的不适。
11.进一步,输液管转盘为螺旋形状,靠近中药热敷包的一侧上分布有卡接输液管的卡口。
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输液管转盘为螺旋形状可以增加输液管与中药热敷包的受热面积,提高输液过程中的升温效率,其上分布的卡口可以方便输液管的卡接,使得不易脱落。
13.进一步,牵引带为两根弹性带,两根所述弹性带分别可拆卸式固定于下肢套竖直部分的两侧,并分别和板夹的两个长边相连接;牵引带与板夹以及下肢套连接后的形状为三角形。
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牵引带通过连接板夹和下肢套,可以保证腿部脚掌处的受力支撑,提供受力训练,两根牵引带保证了脚掌两侧的受力均匀,牵引带与板夹以及下肢套的连接形状为三角形保证脚掌受力的稳定性,不易因病人的误动而导致牵引带脱力。
15.进一步,板夹为两块板拼接而成,两块板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板夹的两块板能够从中间往两边移动,且两块板对应的端部之间分别通过三角撑板卡接;两个三角撑板对称布置在板夹的两端,每个三角撑板的两条边分别与板夹的两块板的端部内侧通过多个卡齿进行卡接。
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两块板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且两块板能够从中间往两边移动,同时通过两个三角撑板对称卡接可以使得板夹变宽,板夹的可调节性保证了其适应性广,可针对不同病人使用。
17.进一步,板夹的两块板的端部内侧分别设有第一卡齿,三角撑板的两条边上分别设有与对应的第一卡齿适配卡接的第二卡齿,三角撑板的两条边上的第二卡齿的端部分别朝向另一条边的延长线倾斜布置。
1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卡齿可以保证卡接过程中稳定板夹的大小,卡齿倾斜布置可以使得三角撑板在推进过程中更为方便,同时保证了不会往后退的情况发生。
19.进一步,板夹还包括卡扣和旋转套筒,下肢套底端存在接口,卡扣和旋转套筒位于板夹的两端,卡扣与下肢套底端的接口卡接,牵引带连接在旋转套筒上并通过旋转套筒的旋转以伸缩牵引带的长度。
2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卡扣下肢套底的接口配合可以固定板夹的末端也即是脚掌跟部位置,旋转套筒可以通过旋转以伸缩牵引带的长度,进而提供不同的脚
掌受力训练。
21.进一步,下肢套的竖直部分存在第一拉链,下肢套的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的连接处存在第二拉链并连接下肢套的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水平部分存在第三拉链,第一拉链竖直分布并联通下肢套的最上端,第三拉链水平分布于下肢套的水平部分上。
2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拉链可以方便腿部进入下肢套,第二拉链连接下肢套的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在不需要下肢套的水平部分的作用时,可以通过第二拉链连接分离下肢套的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仅发挥其中一部分的作用,方便因病人所需而调节装置功能所需,第三拉链的开合方便脚掌进入,以及方便药液注射和整个下肢的透气。
23.进一步,板夹与下肢套之间插入有按摩装置。
2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按摩装置可以达到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刺激足底穴位,调节人体经络,对下肢肌肉进行有效训练,预防下肢静脉栓塞;预防足下垂。
25.进一步,下肢套还包括绑带,绑带固定下肢套于病床上。
2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于一些躁动患者来说下肢是需要固定在床上,绑带固定下肢套,可以减少下肢活动度,有效保护病人安全。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口袋正面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板夹示意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板夹变宽示意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旋转套筒运作示意图。
3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33.1.下肢套,2.口袋,21.药热敷包,22.输液管转盘,3.板夹,31.三角撑板,32.卡扣,33.旋转套筒,4.牵引带,51.第一拉链,52.第二拉链,53.第三拉链,6.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5.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下肢理疗装置的实施例,包括:下肢套1,所述下肢套1形状为“l”形,所述下肢套1的竖直部分两侧开有两个内嵌的口袋2,所述下肢套1的底部装有可拆卸板夹3,所述板夹3一端和所述下肢套1底端卡接,另一端通过牵引带4和所述下肢套1相连接。
36.具体的,下肢套1呈“l”状,竖直部分两侧开有两个内嵌的口袋2,水平部分的底部装有可拆卸板夹3,板夹3一端和所述下肢套1底端卡接,另一端通过牵引带4和所述下肢套1相连接。
37.应理解的,“l”形下肢套1可以方便包裹下肢,提供安全保护和保暖,开有两个内嵌的口袋可以盛放理疗用物品,例如中药热敷类产品等,可拆卸板夹通过牵引带连接下肢套可以给腿部以受力训练,根据足部宽窄调节板夹大小。整个装置可以达到促进下肢血液循
环,对下肢肌肉进行有效保护和恢复训练,预防下肢静脉栓塞等。
38.优选的,下肢套在秋冬可以为棉布厚材质,夏季时可为透气薄材质。
39.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2:如图2所示,所述口袋2内包含中药热敷包21以及输液管转盘22,所述中药热敷包21位于所述口袋2内侧靠近所述下肢套1的侧壁,所述输液管转盘22位于所述中药热敷包21的外侧且紧贴所述中药热敷包21。
40.具体的,口袋2内包含中药热敷包21以及输液管转盘22,中药热敷包21为发热的中药理疗包,输液管转盘22位于所述中药热敷包21的外侧,输液管转盘22上缠绕输液管,可通过中药热敷包21为输液管转盘22上的输液管供热。
41.应理解的,中药热敷包21可以对下肢治疗起到温热肌肤、祛风散寒、行气活血、祛瘀止痛的效果,输液管内部流过的药液经中药热敷包后升温,可减少因液体温度较低对血管的刺激引起痉挛疼痛,减轻患者的不适。
42.优选的,中药热敷包21是可根据病人情况放置不同的中药包,例如对应活血化瘀的,疼痛肿胀的,风寒骨痛的等等不同疗效的中药包。
4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3:如图2所示,所述输液管转盘22为螺旋形状,靠近所述中药热敷包21的一侧上分布有卡接输液管的卡口。
44.应理解的,输液管转盘22为螺旋状,可以增加输液管与中药热敷包的受热面积,提高输液过程中的升温效率,可通过绕螺旋转盘22卡接输液管的长短来控制受热的时间,进而控制输液管内的药液温度;其上分布的卡口可以方便输液管的卡接,使得不易脱落。
4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4:如图1所示,所述牵引带4为两根弹性带,两根所述弹性带分别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下肢套1竖直部分的两侧,并分别和所述板夹3的两个长边相连接;所述牵引带4与所述板夹3以及所述下肢套1连接后的形状为三角形。
46.应理解的,两根具有弹性的牵引带4固定于所述下肢套1竖直部分的两侧并分别和所述板夹3的两个长边相连接,可以受力均匀,牵引带与板夹以及下肢套的连接形状为三角形保证受力的稳定性,不易因病人的误动而导致牵引带脱力。
47.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5:如图3-4所示,所述板夹3为两块板拼接而成,两块板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所述板夹3的两块板能够从中间往两边移动,且两块板对应的端部之间分别通过三角撑板31卡接;两个所述三角撑板31对称布置在所述板夹的两端,每个所述三角撑板31的两条边分别与所述板夹的两块板的端部内侧通过多个卡齿进行卡接。
48.具体的,通过两短边的两个三角撑板31往中间移动,进而推动板夹3的两块板能够从中间往两边移动,扩大了板夹3的短边长度。板夹的可调节性保证了其适应性广,可针对不同病人使用。
49.优选的,板夹3的两块板之间通过多条弹力绳连接。
50.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6:如图3-4所示,所述板夹3的两块板的端部内侧分别设有第一卡齿,所述三角撑板31的两条边上分别设有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卡齿适配卡接的第二卡齿,所述三角撑板31的两条边上的所述第二卡齿的端部分别朝向另一条边的延长线倾斜布置。
51.具体的,卡齿可以保证卡接过程中稳定板夹3的大小,卡齿倾斜布置可以使得三角撑板31在推进过程中更为方便,同时保证了不会往后退的情况发生。
5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7:如图1-5所示,所述板夹3还包括卡扣32和旋转套筒
33,所述下肢套1底端存在接口,所述卡扣32和所述旋转套筒33位于所述板夹3的两端,所述卡扣32与所述下肢套1底端的所述接口卡接,所述牵引带4连接在所述旋转套筒33上并通过所述旋转套筒33的旋转以伸缩所述牵引带4的长度。
53.具体的,卡扣32可以卡接板夹3和下肢套1的底端,旋转套筒33连接着牵引带4,旋转套筒33的旋转并卡住伸缩牵引带4,进而调节伸缩牵引带4的长度,进而保证板夹3对脚掌提供不同的受力训练。
5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8:如图1所示,述下肢套1的竖直部分存在第一拉链51,所述下肢套1的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的连接处存在第二拉链52并连接所述下肢套1的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所述水平部分存在第三拉链53,所述第一拉链51竖直分布并联通所述下肢套1的最上端,所述第三拉链53水平分布于所述下肢套1的水平部分上。
55.具体的,第一拉链51可以方便腿部进入下肢套1,第二拉链52连接下肢套1的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在不需要下肢套1的水平部分的作用时,可以通过第二拉链52连接分离下肢套的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仅发挥其中一部分的作用,方便因病人所需而调节装置功能所需,第三拉链53的开合方便脚掌进入,以及方便药液注射和整个下肢的透气。
5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9:如图1所示,所述板夹3与所述下肢套1之间插入有按摩装置。
57.应理解的,按摩装置可以达到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刺激足底穴位,调节人体经络,对下肢肌肉进行有效训练,预防下肢静脉栓塞;预防足下垂。
58.优选的,按摩装置为电动按摩垫,大小呈扁平状,述板夹3与下肢套1之间刚好插入。
59.优选的,电动按摩垫的电源是通过病床周边插头或者按摩装置自带电源获取。
60.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10:如图1所示,所述下肢套1还包括绑带6,所述绑带6固定所述下肢套1于病床上。
61.应理解的,对于一些躁动患者来说下肢是需要固定在床上,绑带固定下肢套,可以减少下肢活动度,有效保护病人安全。
6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