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骨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12801发布日期:2022-02-23 20:55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成骨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神经外科术后骨重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成骨片。


背景技术:

2.神经外科的开颅手术术后需要将从患者颅骨上取下的骨瓣放回原处以实现术后的骨重构,骨愈合过程中需要采用一些固定设备。
3.cn209122394u公开了一种新型颅骨锁,包括固定夹片及加紧装置;所述固定夹片包括由上至下相对放置的上夹片及下夹片;所述加紧装置包括加紧旋杆及螺纹加紧套;所述上夹片的底部中心向下连接有螺纹通管;所述螺纹加紧套活动套接在下夹片上;所述螺纹加紧套与螺纹通管通过螺纹套接;所述加紧旋杆从上夹片的顶部通过螺纹通管插入螺纹加紧套的底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可对人体颅骨进行有效固定,同时改变传统颅骨锁一次性使用,不可调整的工作形式,并可保护人体,避免二次伤害,非常适合在医疗领域内推广使用。
4.现有技术中仅实现了对骨瓣的固定,而对于骨瓣和颅骨开口之间的骨重构过程没有进一步的辅助效果,骨质增长过程杂乱没有拘束,特别是在使用可以自分解的颅骨锁,在骨愈合后期颅骨锁组件分解,其不能够提供稳定的固定,仍然容易造成骨瓣的移位。
5.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实用新型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实用新型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实用新型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部分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成骨片,其用于配合颅骨锁一起使用,颅骨锁至少由能够沿第一方向相向运动并将患者骨瓣与颅骨开口边缘限位对齐的颅内锁紧片和颅外锁紧片构成,成骨片包括主体部,其设置在骨瓣和颅骨开口边缘之间的间隙内,主体部上沿第二方向贯通地设置有数个诱导孔,并且其沿第一方向避开设置诱导孔的位置贯通地设置有穿线孔,锁紧线穿过穿线孔并分别连接至颅内锁紧片和颅外锁紧片以将两者相对运动限定在第一方向。
7.优选地,数个诱导孔在颅骨锁上是按照沿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分别形成间隔排布的方式形成矩阵结构。
8.优选地,主体部沿第三方向的长度延伸是按照配合间隙所呈现的弧度的方式来弯曲成型的。
9.优选地,诱导孔在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分别形成的间隔排布是按照均匀排布的方式进行的,沿第三方向观察,诱导孔所形成的点阵投影中任意四个诱导孔能够圈定矩形范围,最小的矩形范围由相邻的四个诱导孔所圈定。
10.优选地,主体部沿第二方向延伸而确立的厚度按照配合患者接受开颅手术时所选
用的开颅工具所造成的间隙宽度的方式设置。
11.优选地,主体部沿第一方向延伸而确立的高度按照配合患者的颅骨厚度的长度的方式来设置。
12.优选地,设置在主体部上的诱导孔的开口是均匀分布在主体部接触至骨瓣和/或颅骨开口的面上的。
13.优选地,成骨部和颅骨锁均采用能够被人体吸收的高分子材料制作。
14.优选地,主体部分别接触至骨瓣和颅骨开口边缘的侧面以及诱导孔内均设置有含有镁的生长诱导粉料。
15.优选地,穿线孔孔径大于诱导孔的孔径。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7.本方案提供了能够和颅骨锁配合使用的成骨片,在术后愈合初期,颅骨锁构成了对主体部的位置以及成骨方向的稳定限定,愈合后期由成骨片诱导形成的骨锚方向对颅骨锁固定骨瓣的过程形成了辅助固定的效果,颅骨锁和主体部在不同时期的双向反馈稳定作用使得整个颅骨愈合过程更加的稳定且顺利,尤其是对于采用可吸收的颅骨锁方案,在骨重构后期,由于颅骨锁逐渐被吸收,此时其已经不能够提供足量的支撑作用,而成骨片的引入而产生的骨锚能够在此时接替颅骨锁的作用来继续均匀且强度较高地固定骨瓣,同时还能够形成对剩余骨质的均匀生长引导。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合颅骨锁一起使用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颅骨后的横截面结构以及形成的骨锚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体部以及两个锁紧片顶视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主体部凹部和槽部以及形成的骨销和骨托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00、骨瓣;200、颅骨开口;300、颅骨锁;310、颅内锁紧片;320、颅外锁紧片;330、引线孔;400、主体部;410、诱导孔;420、穿线孔;430、凹部;440、槽部;500、骨锚;600、骨销;700、骨托;800、锁紧线;001、第一方向;002、第二方向;003、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未进行其他特殊说明或者限定的情况下,说明书中提及的术语“安装”、“相连”以及“连接”等词汇应该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的连接或者一体式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或者电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与电连接的结合;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转接部件进行间接连接,对于电子元器件部件,可以是利用导线的电路安装,也可以是利用集成等方式进行精简化电路板设计。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应用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图2提供一种成骨片,本成骨片是用于配合神经外科手术中开颅手术的术后愈合时所采用的颅骨锁300一起使用的,如图1所示,在此需要对采用的颅骨锁300做出简要的说明。本实施例中成骨片所配合使用的颅骨锁300的功能是将患者做开颅手术时取下的骨瓣
固定回其原本所在的位置,具体地,在开颅手术时,通常会将患者颅骨的某一块骨头切开取下,该部分骨头称为骨瓣,在术后骨愈合期间,需要将骨瓣放回原处以实现骨头的愈合,颅骨锁300的作用是在骨瓣与颅骨开口处形成坚实骨连接之前固定骨瓣与颅骨开口之间的位置并将两者的具有厚度的边缘对齐。本实施例提及的颅骨锁300至少包含颅内锁紧片和颅外锁紧片,两个锁紧片在使用过程中分别接触至患者颅骨的内侧和外侧。由于手术所采用的开颅器具限制,骨瓣和颅骨开口边缘之间一般具有一定的间隙,造成骨瓣100和颅骨开口200边缘之间具有一定间隙的原因是手术中利用的手锯或者电锯为了保证一定的操作刚性而具有一定的刀片厚度,一般是1-3mm宽,在此宽度的刀具或锯盘磨损下,颅骨上会损失该部分的骨质,因此在填充回骨瓣100时通常会在骨瓣100和颅骨边缘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这种间隙宽度一般根据上述刀具的宽度来决定,例如使用的是3mm宽的刀具,那么产生的间隙宽度大致也是3mm左右,并且从断面的横截面上观察,该间隙大致可以被视作有两端大致平行的边缘所限定构成的空间。然而在术后骨质愈合期间,由于患者运动或者其它的外力作用下,骨瓣100的边缘通常不会和颅骨开口200边缘完全地对齐,若在此情况下任由骨质自身进行愈合,则有可能会造成颅骨愈合之后错位、表面不平,甚至还有可能造成一些影响患者脑部功能的问题。因此需要采用颅骨锁300来将颅骨开口200和骨瓣100强制对齐。
26.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成骨片是设置在上述骨瓣与颅骨开口之间的间隙内的,为方便描述,如图3所示,将颅骨锁300的两个锁紧片相向运动以将骨瓣和颅骨开口相对限位的运动方向称为第一方向001,在图中以向上箭头所示的方向表示,而垂直与该方向的同样也是表示骨质在恢复期生长方向的方向称为第二方向002,在图中以向左的箭头表示的方向示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成骨片包括主体部400,该主体部400基本上构成了成骨片的形状实体。图中示出的是表征骨瓣、颅骨开口和间隙结构关系的横截面图,为方便简化,在图中将主体部400大致描绘为呈块状或者棱柱状结构,事实上,为更好地匹配间隙的三维结构,主体部400的三维结构优选为按照配合间隙所限定的空间三维结构的方式设置。例如,呈圆片状切下的骨瓣放回原处后,沿骨瓣周向的一小段区域划分的间隙分段大致呈具有一定弧形弯曲的空间,由此配合而成的主体部400优选的结构为呈配合该弧形弯曲而具有一定弧度的块状或者片状结构。
27.优选地,在大量制造适配不同患者颅骨厚度以及手术时采用的开颅工具所造成的间隙宽度的多种尺寸的主体部400的情况下,主体部400沿第一方向001延伸而确立的高度可以按照配合患者的颅骨厚度的长度的方式来设置,一般人员的大部分位置的颅骨厚度在10-15mm之间,开颅手术中经常操作的顶骨部位厚度大致在5-10mm之间,主体部400高度可以设置为例如10mm长;相应地,主体部400沿第二方向002上延伸而确立的厚度可以按照配合患者接受开颅手术时所选用的开颅工具所造成的间隙宽度的方式设置,例如一般的开颅工具,例如开颅铣刀,其造成的间隙宽度一般与其自身的刀锋宽度接近,在1-3mm之间。
28.优选地,主体部400在第一方向001上分别接触至骨瓣100边缘以及颅骨开口200边缘的面上均开设有数个呈一定排列方式排列的生长诱导孔410,优选地,位于两个面的诱导孔410在主体部400内部彼此贯通,并且优选的该贯通所形成的通道大致呈直线指向,换言之,贯通地在主体部400上开设数个呈一定排布方式排布的诱导孔410。诱导孔410的存在向骨瓣100和颅骨开口200边缘的骨细胞提供了一个向彼此方向生长通道,在一段术后愈合的时间内骨细胞将会优先通过这些诱导孔410向彼此方向生长,并且在理想的情况下,将在诱
导孔410的通道内部进行相互生长结合形成较为坚固且完整的骨连接,由于其它没有面对诱导孔410的骨质部位受主体部400的实体阻挡而生长较为缓慢并且没有形成骨连接,若此时将主体部400从假想中不破坏已经形成骨连接部位地抽离间隙,则可以观察到透过数个诱导孔410而形成的数个位置的骨连接形成了连接固定骨瓣100和颅骨开口200边缘的结构,其作用就像是锚钉一样,将骨瓣100锚定在颅骨开口200边缘上,因此可以将此时形成的骨连接部位称为骨锚500。贯通设置在所述主体部400上的诱导孔410分别在所述主体部400接触至骨瓣100和/或颅骨开口200的面上形成的开口是呈均匀间隔分布的。
29.由上述内容可知,诱导孔410的位置决定了骨锚500的位置,骨锚500在主体部400消失之后的一端时间内承担了支撑骨瓣100以及定向其它部位的骨质生长位置的功能。上述主体部400的消失是通过对主体部400整体材料的设计来实现的,可被人体吸收的材料已经被较为广泛地研究,例如聚乳酸高分子材料,这种材料在人体环境中会逐渐分解然后被人体无害地吸收,换言之,利用此类材料制成的主体部400能够在人体内部逐渐地“融化”,最终完全消失。
30.优选地,本实施例通过规定诱导孔410的位置而产生特定排列的骨锚500位置为骨瓣100的支撑和定向其它先前未生成骨连接的部位的骨质生长的过程提供了一些较好的效果。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诱导孔410沿第一方向001和第三方向003分别形成间隔排布而形成近似棋盘或者井字的矩阵结构,从其中一个任意选定的诱导孔410进行观察,其沿第一方向001和第三方向003上分别都具有至少一个与其彼此具有一定间隔距离的另一个诱导孔410,并且优选地沿第一方向001排布的间隔长度均相等,对应地沿第三方向003排布的间隔长度也相等,第一方向001上的间隔长度等于或者不等于第三方向003上的间隔长度。也就是说,设置在主体部400上的诱导孔410的开口是均匀分布在主体部400接触至骨瓣100和/或颅骨开口200的面上的。这里的第三方向003是指在空间上垂直于有第一方向001和第二方向002构成的面的方向,在图3中表示为沿纸面垂直向内或者向外的方向,主体部400在该方向上的延伸同样确立了其长度。
31.由上述呈矩阵结构的诱导孔410所限定形成的多个骨锚500在沿第二方向002的投影面上观察,其形成的点位也是呈矩阵结构的,呈矩阵排列的骨锚500至少在支撑稳定性和均匀定向其它骨质生长方面具有优势。具体地,呈矩阵排列的骨锚500至少能够为骨瓣100和颅骨开口200部位提供至少在三个维度方向上的较为均匀且稳定的支撑,沿第一方向001来观察,矩阵排列的骨锚500在此侧面上呈间隔的排列,为骨瓣100固定在颅骨开口200上的第一方向001上的稳定性提供强且均匀的限定,即限定了骨瓣100与颅骨开口200由于重力作用等作用下的上下位移的自由度。若不采用均匀的排布方式,则会造成第一方向001上的某些位置支撑性较低,另一些位置的支撑性较高,由于新生长的骨锚500在一段时间内仍不能够达到完全的硬度,不均匀的排布可能会造成支撑性较低的部位骨锚500断裂的问题。同理地,在沿第三方向003上观察,排布均匀的骨锚500提供了限定骨瓣100与颅骨开口200在第三方向003上的相对移动,即骨瓣100在颅骨开口200内的转动自由度被限制。沿第二方向002观察,呈点阵状的骨锚500提供了限定骨瓣100与颅骨开口200在第二方向002上的相对移动,即骨瓣100边缘靠近或者远离颅骨开口200边缘的移动自由度。通过矩阵化的诱导孔410而形成的矩阵化的骨锚500能够在至少三个维度以及由三个方向向量组合形成的其它方向向量上的位移自由度上均匀地将骨瓣100固定在颅骨开口200边缘上。
32.另外,从第二方向002观察,点阵状的骨锚500形成了类似棋盘或者井字形结构,在每个假想线条的交汇处均存在有至少一个骨锚500,换言之,每四个呈小矩阵排列的骨锚500能够圈定一个矩形范围,类似棋盘上的每一个格子,这些格子在主体部400被吸收之前是无法形成骨连接的,在主体部400分解消失之后,这些圈定的矩形范围为该部分的骨质生长提供了导向以及限定,根据骨细胞参与骨重构的过程,位于四周较为稳定的骨锚500为新的骨细胞增生提供了边际引导,增生的成骨细胞将这些格子一一填满,随着时间最终完成整体的骨重构过程。而矩阵的骨锚500因为其限定以及边际引导过程而使得整体骨愈合过程的方向控制十分井然有序,避免了骨质胡乱向其它方向增生,导致骨质不均匀,延缓骨愈合时间的问题。
33.优选地,在主体部400接触至骨瓣100以及颅骨开口200边缘的两个侧面上均设置有能够促进骨增长的含有镁的生长诱导粉料,在这些粉料的作用下,骨细胞能够更快的增生。
34.优选地,如图5所示,在主体部400呈矩阵形式开设的诱导孔410所圈定的矩阵内设置有两种结构,这两种结构其一面向骨瓣100边缘,另一个面向颅骨开口200边缘,这两种结构一个是沿第二方向002向主体部400内部凹陷而形成的凹部430,另一个是先沿第二方向002向主体部400内部开槽并且在槽底设置有沿开槽方向相反方向凸起的槽部440,其中优选地,槽部440的凸起弧度与凹部430的凹陷弧度呈一致设计,槽部440与凹部430均设置在主体部400之内,并且两者之间并不连通而是在两者凹陷的最深处之间还具有一段隔断距离。此种方案下,在骨锚500形成的同时,位于骨锚500圈定的矩阵中间位置的骨质也伴随生长诱导粉料的影响下而分别向凹部430和槽部440内生长,并且由于两者形状的定型而构成一端呈弧形凸出的骨销600和一端向内凹陷的骨托700,骨销600的凸起端大致可以和骨托700的凹陷部位配合,在随着主体部400分解消失后,骨销600和骨托700构成承托配合关系,数个这种配合关系的骨销600骨托700组合形成了除骨锚500之外的第二固定位置,使得骨重构的过程稳定性进一步提升,并且包覆的骨销600和骨托700能够更加快速地结合在一起,最终完成该部分的骨连接过程。
35.在颅骨锁300也采用自分解的方案下,成骨片相对于颅骨锁300将会更快的分解消失,使得在利用主体部400诱导骨重构的过程中,至少在完全形成骨锚500以及上述骨销600和骨托700的结合之前以及以上结构实现之后的一端时间内骨瓣100和颅骨开口200之间均具有颅骨锁300的锁定作用而防止非期望的移位。
36.控制颅内锁紧片310和颅外锁紧片320相对移动的过程是依靠锁紧线800的驱动来实现的,因此,如图4所示,在主体部400的沿第一方向001上贯通地开设有至少两个穿线孔420。颅内锁紧片310和颅外锁紧片320上也分别设置有两个引线孔330。锁紧线800的一端穿过颅外锁紧片320的其中一个引线孔330并且进入靠近面侧一端的其中一个穿线孔420,到达里侧穿出后穿入颅内锁紧片310的一个引线孔330,并反转方向由另一个引线孔330穿出,然后由里侧面上另一个穿线孔420穿入,并且从面侧的另一个穿线孔420穿出,最终穿出颅外锁紧片320的另一个引线孔330。由此形成了对两个锁紧片的驱动结构。引线孔330孔径大于诱导孔410的孔径。
37.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
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