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外科护理用约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66576发布日期:2021-12-12 22:25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外科护理用约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约束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外科护理用约束装置。


背景技术:

2.神经外科是外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在外科学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应用独特的神经外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人体神经系统,如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附属机构,如颅骨、头皮、脑血管脑膜等结构的损伤、炎症、肿瘤、畸形和某些遗传代谢障碍或功能紊乱疾病,如:癫痫、帕金森病、神经痛等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探索新的诊断、治疗、预防技术的一门高、精、尖学科,而一部份神经外科的病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抽搐,神智不清从而攻击医务人员的情况,因此需要使用到约束装置对其进行约束性保护。
3.现有的约束装置大多是使用绑带、绳索或布带对患者的四肢进行缠绕,使患者的四肢动弹不得,但此方式因时间较长,会造成患者的反抗心理,患者可能情绪激动而扭动四肢,造成四肢勒伤和擦伤情况的出现,给患者增加了伤害,同时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四肢进行约束和松绑时也很不方便,因此提出一种神经外科护理用约束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神经外科护理用约束装置。
5.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神经外科护理用约束装置,包括床体,所述床体上安装有头枕,所述床体上安装有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四个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球连接有框体,所述框体上安装有呈弧形的板体,所述板体的端部铰接有呈弧形的转板,所述转板远离铰接点一端的外侧安装有若干个呈环形分布的齿牙,所述框体内铰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靠近所述转板的一侧安装有若干个以其长度方向阵列分布并与所述齿牙方向相反且啮合的反齿牙,所述活动板的另一侧与所述框体内壁的相对侧之间安装有弹簧,所述活动板的底部安装有楔形板,所述框体内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楔形板活动的驱动件。
7.进一步地,所述板体与所述转板的内表面上均安装有柔性垫层。
8.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块的底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相对侧的边缘处均转动贯穿有滚轮,所述床体上开设有用于所述滑块与所述滚轮活动的活动槽。
9.进一步地,所述床体上安装有用于锁定所述滑块与所述滚轮位置的锁定件。
10.进一步地,所述锁定件包括开设在所述床体侧面的若干个以其长度方向阵列分布且与所述活动槽连通的插孔,每两个所述插孔之间的间距均稍大于两个所述滚轮之间的间距,其中两个邻近的插孔内均滑动安装有杆体,两个所述杆体的同侧安装有用于连接二者的连杆。
11.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框体内且一端贯穿其侧面的转杆,所述转杆上安装有拨板,所述转杆贯穿所述框体侧面的一端安装有手柄。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通过床体、头枕、安装块、框体、板体、转板、齿牙、活动板、反齿牙、弹簧、楔形板和驱动件的相互配合,实现了本装置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患者四肢的约束,避免了患者因时间太长会造成患者的反抗心理,进而情绪激动而扭动四肢,造成四肢勒伤和擦伤情况的出现,保护了患者,同时也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四肢进行约束和松绑,给医护人员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实用性强;通过柔性垫层的设计,可以保护患者四肢的皮肤,避免患者因挣扎反抗而导致的擦伤;通过滑块、滚轮和活动槽的设计,使本装置可以应对不同身高的患者,从而使本装置的使用灵活性得到极大的提升。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爆炸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b处的放大图。
17.附图标记:1、床体;2、头枕;3、安装块;4、框体;5、板体;6、转板;7、齿牙;8、活动板;9、反齿牙;10、弹簧;11、楔形板;12、驱动件;1201、转杆;1202、拨板;1203、手柄;13、柔性垫层;14、滑块;15、滚轮;16、活动槽;17、锁定件;1701、插孔;1702、杆体;1703、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19.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如图1

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神经外科护理用约束装置,包括床体1,床体1上安装有头枕2,床体1上安装有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四个安装块3,安装块3上球连接有框体4,框体4上安装有呈弧形的板体5,板体5的端部铰接有呈弧形的转板6,转板6远离铰接点一端的外侧安装有若干个呈环形分布的齿牙7,框体4内铰接有活动板8,活动板8
靠近转板6的一侧安装有若干个以其长度方向阵列分布并与齿牙7方向相反且啮合的反齿牙9,活动板8的另一侧与框体4内壁的相对侧之间安装有弹簧10,活动板8的底部安装有楔形板11,框体4内安装有用于驱动楔形板11活动的驱动件12,在使用时,患者平躺在床体1上,头部位于头枕2上,之后转动框体4,将患者的手腕和脚踝分别放到对应的板体5上,之后绕铰接点转动转板6至端部逐渐靠近框体4,带动齿牙7和反齿牙9接触,使活动板8绕铰接点做间歇性往复转动,弹簧10处于被挤压状态,当转板6的内表面接触患者的皮肤时,停止转动转板6,弹簧10会因被挤压而复位,带动活动板8转动,此时齿牙7和反齿牙9啮合,完成对患者手腕和脚踝的约束,当需对患者的手腕和脚踝进行放松时,分别通过四个驱动件12分别驱动对应的楔形板11活动,即可使四个活动板8分别绕各自对应的铰接点转动,分别挤压对应的弹簧10,从而使反齿牙9远离齿牙7,此时可将四个转板6绕各自对应的铰接点转动至端部分别远离各自对应的框体4,此时患者的手腕和脚踝将不再被约束,综上所述,本装置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患者四肢的约束,避免了患者因时间太长会造成患者的反抗心理,进而情绪激动而扭动四肢,造成四肢勒伤和擦伤情况的出现,保护了患者,同时也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四肢进行约束和松绑,给医护人员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实用性强。
23.如图3

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板体5与转板6的内表面上均安装有柔性垫层13,此设计可以保护患者四肢的皮肤,避免患者因挣扎反抗而导致的擦伤,柔性垫层13可为柔软质地的海绵垫或其它。
24.如图1

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块3的底部安装有滑块14,滑块14相对侧的边缘处均转动贯穿有滚轮15,床体1上开设有用于滑块14与滚轮15活动的活动槽16,此设计实现了当不同身高的患者平躺在床体1上时,患者无需挪动,依旧可以通过调节四个滑块14和各自对应的滚轮15来对患者的四肢进行约束,且滚轮15的设计可以将滑动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从而极大的减少了摩擦力,使安装块3的活动更加的顺畅,活动槽16起到了导向和限位的作用,使本装置可以应对不同身高的患者,从而使本装置的使用灵活性得到极大的提升。
25.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床体1上安装有用于锁定滑块14与滚轮15位置的锁定件17,此设计可以对滑块14和滚轮15的位置进行锁定,防止在对患者的四肢进行约束后,患者仍可以活动四肢。
26.如图1

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定件17包括开设在床体1侧面的若干个以其长度方向阵列分布且与活动槽16连通的插孔1701,每两个插孔1701之间的间距均稍大于两个滚轮15之间的间距,其中两个邻近的插孔1701内均滑动安装有杆体1702,两个杆体1702的同侧安装有用于连接二者的连杆1703,在使用时,拉动连杆1703,带动两个杆体1702在插孔1701内向外滑动,直至完全脱离插孔1701,此时滑块14和滚轮15可以进行活动,当需对二者的位置进行锁定时,将两个杆体1702的端部对准两个邻近的插孔1701插入,此时滑块14和滚轮15的位置被限定,无法进行活动。
27.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12包括转动安装在框体4内且一端贯穿其侧面的转杆1201,转杆1201上安装有拨板1202,转杆1201贯穿框体4侧面的一端安装有手柄1203,在使用时,通过转动手柄1203,带动转杆1201转动,从而会带动拨板1202随之转动,拨板1202和楔形板11接触,会使其活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