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多根引流管的可调节式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09502发布日期:2022-01-01 00:42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多根引流管的可调节式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引流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固定器,特别是一种用于多根引流管的可调节式固定器。


背景技术:

2.引流管是供临床外科引流用,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种医疗器械,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外科引流为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
3.经检索,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引流管固定器【申请号:cn201220108180.1;公开号:cn202490307u】,该固定器包括敷料、固定座和锁扣装置,所述的敷料为一个带有缺槽的椭圆片,固定座设置在敷料的上方,锁扣装置安装在固定座上,锁扣装置包括固定部件和旋动部件固定部件和旋动部件之间留有一个锁扣槽。
4.该专利中公开的设备无法对多根引流管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多根引流管的可调节式固定器,该引流管固定器可对多根引流管进行固定。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7.一种用于多根引流管的可调节式固定器,包括底盘,所述底盘顶部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固定连接柱,所述固定连接柱的顶部一体成型有引流管固定条,所述引流管固定条远离底盘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粘贴有尾端贴,所述引流管固定条远离固定块一侧的中心处一体成型有圆柱,所述圆柱远离引流管固定条的一侧一体成型有柱形扣,所述引流管固定条的顶部从前至后均依次开设有配合柱形扣使用的条形洞。
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医护人员将需要固定的引流管放置在引流管固定条的顶部,随后医护人员使用手指夹紧固定块带动引流管固定条进行弯折,随即医护人员将柱形扣穿过条形洞对引流管固定条进行固定,同时引流管固定条形成圆环对引流管进行固定,随后医护人员按压固定块将尾端贴粘在底盘的顶部,将引流管固定条进行固定,随后使用者将底盘放置在患者的皮肤表面,随即医护人员按压底盘,然后凹槽内腔的空气被排出,凹槽的内外形成压强差,将底盘吸附在患者的皮肤表面。
9.所述底盘为椭圆形,所述底盘的顶部呈圆弧状分布,所述底盘的尺寸大小为10cm*6cm。
10.采用以上结构,方便使底盘的边缘更加圆滑,避免底盘从患者的皮肤上脱落,造成引流管晃动,容易引流管反折、扭转等问题的发生,甚至更严重的会造成非计划拔管等事件的发生。
11.所述底盘底部的中心处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底部的横截面为圆形。
12.采用以上结构,方便挤压底盘将凹槽内的空气排出,使底盘紧紧的吸附在患者皮肤的表面。
13.所述引流管固定条的尺寸大小为10cm*0.8cm,所述柱形扣的尺寸大小为0.4cm*0.4cm,所述条形洞的尺寸大小为0.2cm*0.4cm。
14.采用以上结构,方便使用者可对多条引流管进行固定限位,通过对柱形扣和条形洞尺寸的限定,便于柱形扣贯穿条形洞,提升引流管的稳定性。
15.所述条形洞相互之间的间距为1cm,所述条形洞位于引流管固定条顶部远离固定块4的2cm处。
16.采用以上结构,方便对多根引流管进行固定,条形洞之间的距离,正好是一条引流管的周长,方便柱形扣移动一个条形洞就可增加或减少一条引流管,避免引流管固定条无法对引流管进行有效的固定,造成引流管在引流管固定条的限定下还能晃动。
17.所述固定块的两侧均开设有防滑凸纹,所述固定块的底部开设有防滑垫。
18.采用以上结构,方便医护人员对固定块进行捏紧并对引流管固定条进行弯折拉伸,方便对引流管进行固定,通过防滑垫的设置,方便医护人员按压固定块,将尾端贴粘在底盘的顶部,方便对引流管固定条进行固定,从而增强引流管的稳定性。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用于多根引流管的可调节式固定器具有以下优点:
20.1、本实用新型通过条形洞的不同位置对柱形扣进行固定,改变引流管固定条形成圆环的长度,对多根引流管进行限定,避免只能固定一根引流管,需要多组设备对多根引流管进行固定,造成固定器过多,相互之间发生影响,造成固定器稳定性降低,避免使引流管固定不到位,引起引流管反折、扭转等问题的发生,甚至更严重的会造成非计划拔管事件的发生,解决了传统引流管固定器无法对多根引流管进行固定的问题。
21.2、通过底盘的顶部呈圆弧状分布的设置,方便使底盘的边缘更加圆滑,防止外物与底盘接触时,带动底盘进行移动,使底盘从患者的皮肤上脱落,造成引流管晃动,容易引流管反折、扭转等问题的发生,甚至更严重的会造成非计划拔管等事件的发生。
22.3、通过凹槽的设置,方便挤压底盘将凹槽内的空气排出,使底盘紧紧的吸附在患者皮肤的表面,对引流管进行定位,防止引流管错乱摆放,使引流管有序的排列,方便医护人员更好的检查管道的情况。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剖视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左视结构剖面图。
27.图中,1、底盘;2、固定连接柱;3、引流管固定条;4、固定块;5、尾端贴;6、圆柱;7、柱形扣;8、条形洞;9、凹槽;10、防滑凸纹;11、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9.如图1

图4所示,本用于多根引流管的可调节式固定器,包括底盘1,底盘1顶部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固定连接柱2,固定连接柱2的顶部一体成型有引流管固定条3,引流管固定条3远离底盘1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固定块4,固定块4的顶部粘贴有尾端贴5,引流管固定条3远离固定块4一侧的中心处一体成型有圆柱6,圆柱6远离引流管固定条3的一侧一体成型有柱形扣7,引流管固定条3的顶部从前至后均依次开设有配合柱形扣7使用的条形洞8,通过条形洞8的不同位置对柱形扣7进行固定,改变引流管固定条3形成圆环的长度,对多根引流管进行限定,避免只能固定一根引流管,需要多组设备对多根引流管进行固定,造成固定器过多,相互之间发生影响,造成固定器稳定性降低,避免使引流管固定不到位,引起引流管反折、扭转等问题的发生,甚至更严重的会造成非计划拔管事件的发生,解决了传统引流管固定器无法对多根引流管进行固定的问题。
30.底盘1为椭圆形,底盘1的顶部呈圆弧状分布,底盘1的尺寸大小为10cm*6cm,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底盘1的顶部呈圆弧状分布的设置,方便使底盘1的边缘更加圆滑,防止外物与底盘1接触时,带动底盘1进行移动,使底盘1从患者的皮肤上脱落,造成引流管晃动,容易引流管反折、扭转等问题的发生,甚至更严重的会造成非计划拔管等事件的发生。
31.底盘1底部的中心处开设有凹槽9,凹槽9底部的横截面为圆形,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凹槽9的设置,方便挤压底盘1将凹槽9内的空气排出,使底盘1紧紧的吸附在患者皮肤的表面,对引流管进行定位,防止引流管错乱摆放,使引流管有序的排列,方便医护人员更好的检查管道的情况。
32.引流管固定条3的尺寸大小为10cm*0.8cm,柱形扣7的尺寸大小为0.4cm*0.4cm,条形洞8的尺寸大小为0.2cm*0.4cm,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引流管固定条3尺寸的设置,方便使用者可对多条引流管进行固定限位,通过对柱形扣7和条形洞8尺寸的限定,便于柱形扣7贯穿条形洞8,同时对引流管进行限定,提升引流管的稳定性。
33.条形洞8之间的间距为1cm,条形洞8位于引流管固定条3顶部远离固定块4的2cm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条形洞8之间的距离和条形洞8在引流管固定条3上位置的设置,方便对多根引流管进行固定,条形洞8之间的距离,正好是一条引流管的周长,方便柱形扣7移动一个条形洞8就可增加或减少一条引流管,避免引流管固定条3无法对引流管进行有效的固定,造成引流管在引流管固定条3的限定下还能晃动。
34.固定块4的两侧均开设有防滑凸纹10,固定块4的底部开设有防滑垫1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防滑凸纹10的设置,方便医护人员对固定块4进行捏紧并对引流管固定条3进行弯折拉伸,方便对引流管进行固定,通过防滑垫11的设置,方便医护人员按压固定块4,将尾端贴5粘在底盘1的顶部,方便对引流管固定条3进行固定,从而增强引流管的稳定性。
3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医护人员将需要固定的引流管放置在引流管固定条3的顶部,随后医护人员使用手指夹紧固定块4带动引流管固定条3进行弯折,随即医护人员将柱形扣7穿过条形洞8对引流管固定条3进行固定,同时引流管固定条3形成圆环对引流管进行固定,随后医护人员按压固定块4将尾端贴5粘在底盘1的顶部,将引流管固定条3进行固定,随后使用者将底盘1放置在患者的皮肤表面,随即医护人员按压底盘1,然后凹槽9内腔的空气被排出,凹槽9的内外形成压强差,将底盘1吸附在患者的皮肤表面。
36.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
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