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渗液干燥敷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12394发布日期:2022-02-23 20:51阅读:92来源:国知局
鼻腔渗液干燥敷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吸收鼻腔术后渗液的敷贴。


背景技术:

2.临床上,患者鼻部手术后,由于鼻腔填充物对鼻腔粘膜组织压迫和刺激,鼻腔持续有血液、分泌物渗出。为了保持鼻部卫生、减少不适,通常使用纸巾或纱布对鼻腔渗出液进行反复多次地擦拭,不仅给患都带来不便和不适,且可能出现轻微擦伤鼻部皮肤的情况。
3.目前,已经研发出了相关的头戴式吸渗装置或耳挂式吸渗装置,虽然解决了替代人工擦拭问题,但是,毕竟吸渗装置属于医疗器材,还是会产生不适感。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舒适的、自吸式的鼻腔渗液干燥敷贴。
5.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鼻腔渗液干燥敷贴,包括表面层,所述表面层设置有吸液层和粘贴层,粘贴层具有两块,在两块粘贴层之间设置吸液层。
6.优选地,所述吸液层的鼻腔口边缘为曲线。
7.优选地,所述鼻腔口边缘的曲线由凹圆弧和位于凹圆弧两旁的凸圆弧构成。
8.优选地,所述吸液层和粘贴层由剥离层覆盖。
9.实施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由于在表面层设置吸液层和粘贴层,利用粘贴层将敷贴粘附固定于上唇,在吸液层的作用下随时将渗液吸附干净,使上唇皮肤始终保持干燥,省去了人工反复擦拭的困扰,提升了鼻部手术后的舒适感,这种敷贴医疗用品,相比机械式医疗器材而言,非常轻便且使用方便,也不需要象维修器材一样花费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10.图1是鼻腔渗液干燥敷贴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1.图2是鼻腔渗液干燥敷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13.如图1至图2所示,鼻腔渗液干燥敷贴由表面层1、吸液层2、粘贴层3和剥离层4组成。
14.表面层1与剥离层4之间设置吸液层2和粘贴层3,粘贴层3分列两块,粘贴层3呈扇形形状。在两块粘贴层之间设置吸液层2,吸液层2的鼻腔口边缘为曲线,该曲线由凹圆弧2.1和凸圆弧2.2构成,凹圆弧位于中间,凸圆弧位于两旁。吸液层的凹圆弧避让鼻腔,吸液层的凸圆弧伸入鼻腔口,有利于及时吸附渗液。表面层的形状与剥离层的形状相同,粘贴层与吸液层拼接后的平面形状与表面层和剥离层的形状相同,
15.表面层采用透明的pe薄膜制成,便于观察吸液层渗液情况。吸液层采用聚氨酯材料或聚丙烯棉性无纺布制成,吸液层敷贴于人体鼻腔口的上唇区域。粘贴层采用环氧树脂材料、医用pvc制成,材质粘性好,粘贴层的表面涂布天然橡胶膏浆。剥离层为聚乙烯膜材料制成。
16.使用时,先揭除剥离层,将吸液层敷贴于上唇鼻腔口皮肤,吸液层的凸圆弧伸入鼻腔口,再将粘贴层粘固于上唇角皮肤。鼻腔产生的渗液顺着凸圆弧注入吸液层,通过表面层能够观察到吸液情况,当吸液层吸附渗液接近饱和时,粘贴层会产生松动,此时只需轻轻撕下旧敷贴便可更换新敷贴。
17.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鼻腔渗液干燥敷贴,包括表面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层设置有吸液层和粘贴层,粘贴层具有两块,在两块粘贴层之间设置吸液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腔渗液干燥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层的鼻腔口边缘为曲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鼻腔渗液干燥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鼻腔口边缘的曲线由凹圆弧和位于凹圆弧两旁的凸圆弧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腔渗液干燥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层和粘贴层由剥离层覆盖。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鼻腔渗液干燥敷贴,其表面层设置有吸液层和粘贴层,粘贴层具有两块,在两块粘贴层之间设置吸液层,利用粘贴层将敷贴粘附固定于上唇,在吸液层的作用下随时将渗液吸附干净,使上唇皮肤始终保持干燥,省去了人工反复擦拭的困扰,提升了鼻部手术后的舒适感。舒适感。舒适感。


技术研发人员:刘欢 杜美芳 张小林 刘燕 李燕敏 廖晓青 邓玉闽 何晶晶 邱玲玲 张苑苑 李增丽 叶冬密 张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8.16
技术公布日:2022/2/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