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胃管固定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67589发布日期:2022-01-26 21:46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胃管固定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童胃管固定贴。


背景技术:

2.胃管是由鼻孔插入,经胃管由咽部,通过食管到达胃部,多是用来抽胃液,急性中毒时用来洗胃,也可以用来往胃里注入液体提供给患者必须的食物和营养,护理时应注意避免胃管污染,以及胃管脱出,导致误吸。对于留置胃管的病人,特别应注意避免胃管脱出,引起各种并发症,应减少因反复插管带给别人的痛苦。鼻胃管置入方法虽较易掌握,但如何既能牢固的固定胃管又能防止滑脱,一直困扰着临床护士。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经常会发生患儿自行拔管的现象,也有些年龄大的患儿可能因为咳嗽、排痰、出汗等使鼻胃管脱出。为避免反复插胃管对病人鼻腔、食道、胃粘膜的刺激和损伤,减轻患儿的痛苦,妥善固定鼻饲管极为重要。
3.临床上目前尚没有一款专门为儿科患者设计的胃管固定贴,许多由于某种疾病导致需要长期留置胃管的患儿时常会出现固定胶布潮湿或者脱离的现象,就必须去医院更换,无形中增加了患儿家长的经济及精神负担,也造成了增加患儿潜在感染的危险;在临床中会出现意外脱管现象,护士需要临时进行放置胃管的操作准备不及时就会忘记剪固定胶布或者由于着急剪的胶布尺寸不适宜等等耗费护士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新型的固定帖,使其能固定胃管,并能方便更换,也能方便护士工作中的护理操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儿童胃管固定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医护人员需要临时放置胃管操作准备不及时而导致的儿童使用胃管固定不便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儿童胃管固定贴,包括固定帖本体、第一组件、第一撕断点和第二组件,所述固定帖本体上设有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所述第一组件通过第一撕断点与所述第二组件连接,所述第一组件粘贴到患者的插管处,所述第二组件粘贴到患者高举平台处。
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帖本体为“人字”型胃管固定贴或“工字”型胃管固定贴。
9.进一步地,所述“人字”型胃管固定贴的第一组件的上顶角部呈弧形,所述“人字”型胃管固定贴的第一组件上设有y型撕断点,所述y型撕断点沿所述“人字”型胃管固定贴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人字”型胃管固定贴的第一组件上还设有横向撕断点,所述横向撕断点设有多条,多条所述横向撕断点沿所述“人字”型胃管固定贴宽度方向设置。
10.进一步地,所述“工字”型胃管固定贴的第一组件上设有长固定帖和短固定帖,所述长固定帖四角呈弧形,所述长固定帖和短固定帖之间设有长撕断点和短撕断点,且所述长撕断点和短撕断点沿所述“工字”型胃管固定贴长度方向设置。
11.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帖本体从外到内依次分为防水层、背衬层、粘贴层和背纸层,
所述背纸层粘贴在所述粘贴层上,所述防水层为透明材质,所述背衬层上设有多个针形透气孔。
12.进一步地,所述“人字”型胃管固定贴的长度为4-8cm,宽度为1.5-3cm。
13.进一步地,所述“工字”型胃管固定贴的长度为4-8cm,宽度为1.5-2.5cm,所述短撕断点的长度为0.5-1cm。
14.进一步地,还包括胃管标识贴,所述胃管标识贴贴附在胃管上。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6.本技术通过第一撕断点将固定帖本体分为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第一组件粘贴在患者的插管处,第二组件粘贴在患者的高举平台处,实现一个固定帖本体固定两个位置,从而将鼻胃管牢牢固定在患儿鼻孔处;本技术将固定帖本体分为“人字”型胃管固定贴和“工字”型胃管固定贴,采用不同的固定帖将胃管固定在患儿身上,可直接撕设不同的形状,不用再去修剪,避免医护人员临时进行放置胃管的操作准备不及时,节约医护人员的时间,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18.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人字”型胃管固定贴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工字”型胃管固定贴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固定帖本体的剖视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人字”型胃管固定贴的使用状态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工字”型胃管固定贴的使用状态图;
24.图中:
25.1固定帖本体;2第一组件;3第一撕断点;4第二组件;5y型撕断点;6横向撕断点;7长固定帖;8短固定帖;9长撕断点;10短撕断点;11防水层;12背衬层;13粘贴层;14背纸层;15针形透气孔;16胃管标识贴。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
的范围。
27.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相关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儿童胃管固定贴,旨在解决现有儿童使用胃管固定不便等问题,实现能固定胃管,并能方便更换,也能方便护士工作中的护理操作的效果。如图1-5,具体包括固定帖本体1、第一组件2、第一撕断点3和第二组件4,固定帖本体1上设有第一组件2和第二组件4,第一组件2通过第一撕断点3与第二组件4连接,第一组件2粘贴到患者的插管处,第二组件4粘贴到患者高举平台处。当固定帖未使用前第一组件2和第二组件4是一个整体,方便携带,不容易丢失。使用固定帖时,医护人员将第一撕断点3撕开,第一组件2和第二组件4分离。第一组件2粘贴到患儿的鼻孔处,将鼻胃管固定在患儿的鼻孔上。第二组件4粘贴到患儿的脸颊处,将鼻胃管固定在高举平台位置。
28.固定帖本体1从外到内依次分为防水层11、背衬层12、粘贴层13和背纸层14,背纸层14粘贴在粘贴层13上,在贴附固定帖本体1时,首先清洁皮肤,将液体敷料涂抹在需要贴附的皮肤上。将背纸层14从粘贴层13上取下,固定帖本体1的粘贴层13贴附在患儿皮肤上。不过度牵拉固定帖本体1,使固定帖本体1无张力贴附在患儿皮肤上,且贴附时,从固定帖本体1的中间部位向两边抚平,充分按压整个固定帖本体1,将固定帖本体1充分贴附在患儿皮肤上。
29.防水层11为透明材质,设置的防水层11,避免了由于患儿的分泌物造成的固定贴本体潮湿,保证固定帖本体1的粘黏性,防止意外脱管的发生,并增加患儿的舒适感。背衬层12上设有多个针形透气孔15,一方面增加固定帖本体1的透气性,减少患儿过敏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在撕除固定帖本体1时,空气进入针形透气孔15,有利于固定帖本体1从患儿皮肤上撕下来。
30.固定帖本体1为“人字”型胃管固定贴或“工字”型胃管固定贴。采用不同的固定帖将胃管固定在患儿身上,可直接撕设不同的形状,不用再去修剪,避免医护人员临时进行放置胃管的操作准备不及时,节约医护人员的时间,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0031]“人字”型胃管固定贴的第一组件2的上顶角部呈弧形,弧形设计使“人字”型胃管固定贴更加服贴于患儿鼻翼部的形状,也增大了“人字”型胃管固定贴的粘贴面,使其更有效地贴合在患儿鼻翼部,增加粘着力,避免脱落。
[0032]“人字”型胃管固定贴的第一组件2上设有y型撕断点5,y型撕断点5沿“人字”型胃管固定贴长度方向设置。在使用时,将y型撕断点5撕开,“人字”型胃管固定贴的第一组件2的下端分离为左右两部分。将胃管的位置预留出来,使“人字”型胃管固定贴的上方贴附在患儿鼻翼处,下方缠绕在胃管上,避免影响患儿的正常治疗。
[0033]
具体使用时,撕除“人字”型胃管固定贴的第一组件2上的背纸层14,将“人字”型胃管固定贴的第一组件2的上端无张力粘贴在患儿的鼻翼上,将y型的撕断口内送,垫于鼻胃管的下方,避免压力性损伤。将y型撕断点5一侧的背纸层14撕除,鼻翼部分按压塑性后螺旋绕管,末端打反折,粘贴在鼻胃管上。再将y型撕断点5另一侧的背纸层14撕除,鼻翼部分按压塑性后螺旋绕管,末端打反折,同样粘贴在鼻胃管上。最后通过“人字”型胃管固定贴的第二组件4将剩余的鼻胃管高举平台固定在患儿的面部。
[0034]“人字”型胃管固定贴的第一组件2上还设有横向撕断点6,横向撕断点6设有多条,多条横向撕断点6沿“人字”型胃管固定贴宽度方向设置。不同的患儿鼻翼位置大小不同,有
的患儿鼻翼位置短,在使用时,可通过撕断横向撕断点6,缩减人字”型胃管固定贴的第一组件2的大小,满足不同患儿的需求。
[0035]“工字”型胃管固定贴的第一组件2上设有长固定帖7和短固定帖8,长固定帖7四角呈弧形,更加服贴于患儿鼻翼部的形状,也增大了“工字”型胃管固定贴的粘贴面,使其更有效地贴合在患儿鼻翼部,增加粘着力,避免脱落。长固定帖7和短固定帖8之间设有长撕断点9和短撕断点10,且长撕断点9和短撕断点10沿“工字”型胃管固定贴长度方向设置。在使用时将长撕断点9和短撕断点10撕开,使得短固定帖8分为了长边和短边。粘贴时短固定帖8位于长固定帖7上方,撕掉长固定帖7背部的背纸层14,将长固定帖7贴附在患儿上唇部,再撕掉短固定帖8的背纸层14,先将短固定帖8的短边缠绕在患儿鼻孔处的鼻胃管上,再将短固定帖8的长边螺旋缠绕在鼻胃管上,末端反折。最后通过“工字”型胃管固定贴的第二组件4将剩余的鼻胃管高举平台固定在患儿的面部。
[0036]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患儿,设置不同尺寸的固定帖本体1。“人字”型胃管固定贴的长度为4-8cm,宽度为1.5-3cm。新生儿设置为1.5
×
4cm,婴幼儿设置为2.5
×
5cm,学龄前设置为2.5
×
6cm,青少年设置为3
×
8cm。“工字”型胃管固定贴的长度为4-8cm,宽度为1.5-2.5cm,短撕断点10的长度为0.5-1cm。新生儿设置为1.5
×
4cm,婴幼儿设置为2.5
×
5cm,学龄前设置为2.5
×
6cm,青少年设置为3
×
8cm。
[0037]
还包括胃管标识贴16,胃管标识贴16贴附在胃管上。未使用前胃管标识贴16和胃管固定帖一起放入操作袋内,使用时将胃管标识贴16拿出,贴贴附在胃管上记录更换时间和操作者,便于护士进行查验,了解患者情况。
[003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过程如下:
[0039]
使用“人字”型胃管固定贴时,撕除“人字”型胃管固定贴的第一组件2上端的背纸层14,将“人字”型胃管固定贴的第一组件2的上端无张力粘贴在患儿的鼻翼上,将y型的撕断口内送,垫于鼻胃管的下方,避免压力性损伤。将y型撕断点5一侧的背纸层14撕除,鼻翼部分按压塑性后螺旋绕管,末端打反折,粘贴在鼻胃管上。再将y型撕断点5另一侧的背纸层14撕除,鼻翼部分按压塑性后螺旋绕管,末端打反折,同样粘贴在鼻胃管上。最后通过“人字”型胃管固定贴的第二组件4将剩余的鼻胃管高举平台固定在患儿的面部;使用“工字”型胃管固定贴时,撕掉长固定帖7背部的背纸层14,将长固定帖7贴附在患儿上唇部,再撕掉短固定帖8的背纸层14,先将短固定帖8的短边缠绕在患儿鼻孔处的鼻胃管上,再将短固定帖8的长边螺旋缠绕在鼻胃管上,末端反折。最后通过“工字”型胃管固定贴的第二组件4将剩余的鼻胃管高举平台固定在患儿的面部。
[0040]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