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CU重症医学科的临床用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78945发布日期:2022-01-12 11:54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ICU重症医学科的临床用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icu重症医学科的临床用引流装置
技术领域
1.本本实用新型涉及引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临床用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2.引流装置,作为医用当中,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种医疗器械。临床上需要引流的环境较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外科引流为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
3.根据专利号cn202022157235.5,公开了一种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临床用引流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右侧面固定安装有负压器,所述底板顶部的右侧面放置有收集瓶,所述负压器的顶部固定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负压器的一端与收集瓶之间固定连通,所述收集瓶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顶部固定连通有针头,所述底板的顶部且靠近收集瓶正面与背面的位置处均沿垂直方向固定连接有凸杆,两个所述凸杆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放置有金属板,所述金属板的俯视形状为半圆形结构,所述金属板右侧面的正面与背面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吸盘。
4.在对于一些重症患者的抢救中,一些患者往往会堵塞有痰和积液,且一些患者无法通过自身来完成清痰和积液,因此往往需要通过医用的负压仪器对患者的器管进行清理,但是在一些危在旦夕的患者,通过调节仪器并连接吸附管等复杂操作,往往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在通过救护车对患者进行接送并抢救时,一些患者的气管由于积液和痰的堵塞无法自主呼吸,且负压仪器不方便带出,因此部分患者会因为无法排出积液和痰而缺氧致死。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icu重症医学科的临床用引流装置,该引流装置能够通过手动的排压使瓶内形成负压,并且装置上设置有压力表,能够准确的达到所需要的负压环境,从而对患者堵塞的积液进行抽吸、引流,且装置上设置有密封组件能够快速且密封性的对吸附管进行连接,并且该装置构造简单、易携带、操作简单等优点可随救护车进行携带,从而能够在第一时间对患者堵塞的气管进行救治。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icu重症医学科的临床用引流装置,包括排气筒和负压瓶,所述排气筒和负压瓶之间固定连通有连接管,所述排气筒内活动设置有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保持活塞运动以使负压瓶负压抽吸,其中:
7.所述活塞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单通阀,所述第一单通阀用于使活塞组件活塞过程中与排气筒底部之前的气体排出;
8.还包括吸附管,所述负压瓶和吸附管之间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橡
胶垫、主卡件、配合卡件和法兰盘,所述橡胶垫为两个呈“弓型”,且环抱于吸附管的外壁,所述主卡件和配合卡件卡接于橡胶垫的外壁,且两个卡件的外壁各开设有螺纹,所述法兰盘与主卡件和配合卡件螺纹配合以使负压瓶和吸附管密封连接。
9.作为优选,所述排气筒包括筒体、盖板和第二单通阀,所述盖板活动安装于筒体的顶端,所述第二单通阀活动设置于筒体与连接管的连通口,所述活塞组件活动安装于筒体内。
10.作为优选,所述活塞组件还包括轴杆,所述轴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把手,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塞块,所述塞块外包裹有密封软垫,所述第一单通阀活动安装于塞块上。
11.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管包括密封管、第一止气阀、压力表和活动螺帽,所述第一止气阀活动设置于密封管靠近排气筒的一端外壁,所述压力表固定安装于密封管靠近负压瓶的一端外壁,所述活动螺帽轴向转动设置于相对排气筒的一端。
12.作为优选,所述负压瓶包括气瓶、配合管、第二止气阀、负压管和挡板,所述配合管连通设置于气瓶一侧的外壁,且配合管一侧的外壁开设有螺纹,所述螺纹和活动螺帽螺纹连接以使负压瓶连通于连接管,所述负压管固定安装于气瓶的顶端,所述第二止气阀活动设置于负压管上,所述挡板固定安装于配合管与气瓶内壁的上方。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icu重症医学科的临床用引流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当需要对患者进行负压引流时,打开第一止气阀,并关闭第二止气阀,将负压瓶与连接管通过活动螺帽连接,通过按压把手将筒体内的气体通过第一单通阀排出,再次提拉,第一单通阀通道关闭,第二单通阀通道打开可将负压瓶内的空气抽吸到筒体内,并再次按压把手,此时第一单通阀通道打开,第二单通阀通道关闭,负压瓶内的压强可通过压力表进行检测,当达到所需值时,关闭第一止气阀,将吸附管通过密封组件使其连接于负压瓶上,通过打开第二止气阀使负压瓶进行抽吸、引流。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引流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引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引流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封组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卡件和配合卡件的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排气筒;2、活塞组件;3、连接管;4、负压瓶;5、密封组件;6、吸附管;11、筒体;12、盖板;13、第二单通阀;21、塞块;22、密封软垫;23、轴杆;24、第一单通阀;25、把手;31、密封管;32、第一止气阀;33、压力表;34、活动螺帽;41、气瓶;42、配合管;43、第二止气阀;44、负压管;45、挡板;51、橡胶垫;52、主卡件;53、配合卡件;54、法兰盘。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23.如图1-5所示,一种icu重症医学科的临床用引流装置,包括排气筒1和负压瓶4,排气筒1和负压瓶4之间固定连通有连接管3,排气筒1内活动设置有活塞组件2,活塞组件2保持活塞运动以使负压瓶4负压抽吸,其中:活塞组件2上设置有第一单通阀24,第一单通阀24用于使活塞组件2活塞过程中与排气筒1底部之前的气体排出;还包括吸附管6,负压瓶4和吸附管6之间设置有密封组件5,密封组件5包括橡胶垫51、主卡件52、配合卡件53和法兰盘54,橡胶垫51为两个呈“弓型”,且环抱于吸附管6的外壁,主卡件52和配合卡件53卡接于橡胶垫51的外壁,且两个卡件的外壁各开设有螺纹,法兰盘54与主卡件52和配合卡件53螺纹配合以使负压瓶4和吸附管6密封连接。当需要对患者进行负压引流时,打开第一止气阀32,并关闭第二止气阀43,将负压瓶4与连接管3通过活动螺帽34连接,通过按压把手25将筒体11内的气体通过第一单通阀24排出,再次提拉,第一单通阀24通道关闭,第二单通阀13通道打开可将负压瓶4内的空气抽吸到筒体11内,并再次按压把手25,此时第一单通阀24通道打开,第二单通阀13通道关闭,负压瓶4内的压强可通过压力表33进行检测,当达到所需值时,关闭第一止气阀32,将吸附管6通过密封组件5使其连接于负压瓶4上,通过打开第二止气阀43使负压瓶4进行抽吸、引流。
24.如图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的技术方案,排气筒1包括有筒体11,盖板12活动于筒体11的顶端,盖板12可进行拆卸方便对排气筒1的清洗,筒体11的一侧的外壁开设有通孔,连接管3通过通孔连接于筒体11上,且在通孔上设置有第二单通阀13,第二单通阀13能够使负压瓶4内的空气排入筒体11内,并阻止空气回流到负压瓶4以使负压瓶4内形成负压,筒体11内活动设置有活塞组件2。
25.再者,活塞组件2还包括轴杆23,轴杆2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把手25,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塞块21,塞块21的外壁包裹有密封软垫22,塞块21活动设置于筒体11内,且盖板12防止塞块21从筒体11滑脱,阻挡第一单通阀24活动安装于塞块21内。第一单通阀24活动安装于塞块21上,第一单通阀24能够将筒体11内的空气排出,并在把手25向上提拉时,第一单通阀24关闭以使筒体11形成负压并抽吸负压瓶4内的空气。
26.进一步的,连接管3由密封管31、第一止气阀32、压力表33和活动螺帽34构成,第一止气阀32活动设置于密封管31靠近排气筒1的一端外壁,第一止气阀32用于控制筒体11与负压瓶4内的空气流通,压力表33固定安装于密封管31靠近负压瓶4的一端外壁,压力表33用于显示负压瓶4内的压强,活动螺帽34轴向转动设置于相对密封管31的一端。
27.更进一步的,负压瓶4由气瓶41、配合管42、第二止气阀43、负压管44和挡板45组成,配合管42连通设置于气瓶41一侧的外壁,且配合管42一侧的外壁开设有螺纹,配合管42与连接管3上的活动螺帽34螺纹配和,以使负压瓶4与连接管3连通密封,并通过连接管3与筒体11连通,负压管44固定安装于气瓶41的顶端,且第二止气阀43活动设置于负压管44上,第二止气阀43,用于控制负压瓶4对患者进行抽吸、引流,挡板45设置于气瓶41内,且安装于配合管42的上方,挡板45配合管42的通口进行遮挡,以防止引流时堵塞配合管42,对在负压管44的顶端设置有吸附管6,密封组件5对负压管44和吸附管6进行密封连接。
28.工作原理:当需要对患者进行引流时,打开第一止气阀32,并关闭第二止气阀43,
将负压瓶4通过连接管3上的活动螺帽34连接于排气筒1,并通过按压把手25,将排气筒1内的空气通过活塞组件2内的第一单通阀24排出,提拉把手25第一单通阀24关闭,排气筒1与连接管3处的第二单通阀13打开,空气从负压瓶4内抽向排气筒1,并再次按压把手25将空气从排气筒1排出,通过观察连接管3上的压力表33,使负压瓶4内达到所需要的压强,负压瓶4上的密封组件5对负压瓶4和吸附管6进行密封连接,通过关闭第一止气阀32并打开第二止气阀43对患者进行引流、抽吸。
29.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