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间断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29670发布日期:2022-03-20 00:04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不间断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射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间断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2.注射泵是用于使药液缓慢、微量、精确地注入病人体内的医疗器械。现有注射泵包括注射泵主体和注射器驱动结构,使用时将吸入药液的普通注射器安装在注射器驱动结构上,注射器驱动结构驱动注射器的活塞杆缓慢前移,将药液匀速缓慢地推出,实现缓慢、微量、精确地注药。zl202022021898.4、zl201921694967.9等专利即公开了上述注射泵。
3.临床上,一些药液需要长时间的缓慢注入人体,上述注射泵注射器内药液注射完毕后,需要拆下注射管路,将空注射器取下,换上吸入药液的注射器,再连接注射管路。上述操作必然导致药液注射中断,不能实现不间断注射;注射器容量较小,更换间隔时间较短,操作较频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基本实现药物不间断注射的注射装置。
5.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不间断注射装置包括注射泵和注射器,注射泵包括注射泵主体和注射器驱动结构;注射器包括注射筒、活塞、活塞杆和操作片,活塞位于注射筒内,活塞与注射筒前端间形成第一液体腔,活塞杆与活塞连接并延伸至注射筒外,操作片与活塞杆连接;注射器安装在注射器驱动结构上;注射器包括注射筒端盖、保护套、输入接头、输出接头、两个输入单向阀和两个输出单向阀;注射筒端盖连接在注射筒后端,活塞杆穿过注射筒端盖并与注射筒端盖相密封,活塞与注射筒端盖间形成第二液体腔;注射筒前端具有第一液体腔连通的输入孔和输出孔,注射筒后端具有与第二液体腔连通的输入孔和输出孔;输入单向阀与输入孔一一对应设置并与注射筒连接,输出单向阀与输出孔一一对应设置并与注射筒连接;输入接头与两个输入单向阀均连接,输出接头与两个输出单向阀均连接;保护套套在活塞杆上并与注射筒端盖和操作片连接;注射器驱动结构上具有操作片槽,操作片卡在操作片槽内,注射器驱动结构能够驱动操作片往复移动从而驱动活塞杆和活塞往复移动。
6.进一步的是:保护套为硅胶制成的波纹管。
7.进一步的是:注射泵包括输液悬挂装置。
8.进一步的是:输液悬挂装置包括连接座和输液杆,连接座连接在注射泵主体顶部的一端,输液杆与连接座铰接,输液杆能够旋转至水平或竖直,输液杆旋转至水平时沿注射泵主体长度方向设置,输液杆上具有挂钩。
9.进一步的是:输液悬挂装置包括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连接座上具有u形槽,输液杆的端部位于u形槽内并与连接座铰接,第一限位杆横向设置并与连接座连接,第二限位杆与连接座铰接;输液杆竖直时,第二限位杆旋转至横向设置,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
分别位于输液杆的两边并限制共同限制输液杆旋转。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如图4所示,将液体袋悬挂,并用管路连接液体袋和输入接头。然后手动拉动操作片,使活塞与注射筒端盖贴合,将液体袋内药液抽入第一液体腔,此过程中注射筒前端的输入单向阀开启,输出单向阀关闭,注射筒后端的输入单向阀关闭,输出单向阀开启。然后将注射器安装在注射器驱动结构上。然后启动注射泵,注射器驱动结构驱动操作片、活塞杆和活塞前移,第一液体腔内的药液输出,同时液体袋中的药液被抽入第二液体腔;此过程中,注射筒前端的输入单向阀关闭,输出单向阀开启,注射筒后端的输入单向阀开启,输出单向阀关闭。此后,活塞往复运动,第一液体腔和第二液体腔交替吸排液,实现液体连续输出,直至液体袋内液体输完。液体袋内液体输完时,更换液体袋即可。本实用新型除更换液体袋时注射很短时间中断外,其余时间液体不间断注射,基本实现了液体不间断注射。液体袋容量大,更换频率低;液体袋更换时,将新液体袋悬挂,将连接空液体袋的插头拔出插入新液体袋即可,操作方便快速。
附图说明
11.图1是不间断注射装置结构图;
12.图2是注射器结构图;
13.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14.图4是不间断注射装置使用状态图;
15.图5是注射泵进行常规注射状态图;
16.图中标记为:注射泵1、注射泵主体1-1、注射器驱动结构1-2、操作片槽1-2-1、输液悬挂装置1-3、输液杆1-3-1、连接座1-3-2、u形槽1-3-2-1、挂钩1-3-3、第一限位杆1-3-4、第二限位杆1-3-5、注射器2、注射筒2-1、输入孔2-1-1、输出孔2-1-2、活塞2-2、活塞杆2-3、操作片2-4、注射筒端盖2-5、保护套2-6、输入单向阀2-7、输出单向阀2-8、输入接头2-9、输出接头2-10、第一液体腔2-11、第二液体腔2-12、液体袋3。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8.如图1和图2所示,不间断注射装置包括注射泵1和注射器2,注射泵1包括注射泵主体1-1和注射器驱动结构1-2;注射器2包括注射筒2-1、活塞2-2、活塞杆2-3和操作片2-4,活塞2-2位于注射筒2-1内,活塞2-2与注射筒2-1前端间形成第一液体腔2-11,活塞杆2-3与活塞2-2连接并延伸至注射筒2-1外,操作片2-4与活塞杆2-3连接;注射器2安装在注射器驱动结构1-2上;注射器2包括注射筒端盖2-5、保护套2-6、输入接头2-9、输出接头2-10、两个输入单向阀2-7和两个输出单向阀2-8;注射筒端盖2-5连接在注射筒2-1后端,活塞杆2-3穿过注射筒端盖2-5并与注射筒端盖2-5相密封,活塞2-2与注射筒端盖2-5间形成第二液体腔2-12;注射筒2-1前端具有第一液体腔2-11连通的输入孔2-1-1和输出孔2-1-2,注射筒2-1后端具有与第二液体腔2-12连通的输入孔2-1-1和输出孔2-1-2;输入单向阀2-7与输入孔2-1-1一一对应设置并与注射筒2-1连接,输出单向阀2-8与输出孔2-1-2一一对应设置并与注射筒2-1连接;输入接头2-9与两个输入单向阀2-7均连接,输出接头2-10与两个输出单向阀2-8均连接;保护套2-6套在活塞杆2-3上并与注射筒端盖2-5和操作片2-4连接;注射器驱动
结构1-2上具有操作片槽1-2-1,操作片2-4卡在操作片槽1-2-1内,注射器驱动结构1-2能够驱动操作片2-4往复移动从而驱动活塞杆2-3和活塞2-2往复移动。
19.本实用新型对注射器2和注射器驱动结构1-2进行了改进。现有注射器驱动结构1-2具有能够往复运动的结构,但现有注射器驱动结构1-2通常只能前推操作片2-4、活塞杆2-3和活塞2-2,其往复运动的结构后移用于复位。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操作片槽1-2-1,操作片2-4卡在操作片槽1-2-1内,使注射器驱动结构1-2能够驱动操作片2-4往复移动从而驱动活塞杆2-3和活塞2-2往复移动。输入单向阀2-7是能够向注射器2内单向开启的阀,输出单向阀2-8是能够向注射器2外单向开启的阀。活塞杆2-3需要进入第二液体腔2-12,活塞杆2-3不应污染,保护套2-6用于防止活塞杆2-3污染。保护套2-6应能伸缩,优选为由硅胶制成的波纹管。
20.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如图4所示,将液体袋3悬挂,并用管路连接液体袋3和输入接头2-9。然后手动拉动操作片2-4,使活塞2-2与注射筒端盖2-5贴合,将液体袋3内药液抽入第一液体腔2-11,此过程中注射筒2-1前端的输入单向阀2-7开启,输出单向阀2-8关闭,注射筒2-1后端的输入单向阀2-7关闭,输出单向阀2-8开启。然后将注射器2安装在注射器驱动结构1-2上。然后启动注射泵1,注射器驱动结构1-2驱动操作片2-4、活塞杆2-3和活塞2-2前移,第一液体腔2-11内的药液输出,同时液体袋3中的药液被抽入第二液体腔2-12;此过程中,注射筒2-1前端的输入单向阀2-7关闭,输出单向阀2-8开启,注射筒2-1后端的输入单向阀2-7开启,输出单向阀2-8关闭。此后,活塞2-2往复运动,第一液体腔2-11和第二液体腔2-12交替吸排液,实现液体连续输出,直至液体袋3内液体输完。液体袋3内液体输完时,更换液体袋3即可。本实用新型除更换液体袋3时注射很短时间中断外,其余时间液体不间断注射,基本实现了液体不间断注射。液体袋3容量大,更换频率低;液体袋3更换时,将新液体袋3悬挂,将连接空液体袋3的插头拔出插入新液体袋3即可,操作方便快速。
21.如前所述,本实用新型需要配合悬挂的液体袋3使用。可用现有的输液架悬挂液体袋3,但要占用大量空间,并且需要很长的管路连接液体袋3和输入接头2-9。为此,本实用新型优选注射泵1包括输液悬挂装置1-3。如图4所示,用输液悬挂装置1-3悬挂液体袋3,可省去输液架;液体袋3不需要挂很高,稍高于注射泵主体1-1即可,连接液体袋3和输入接头2-9的管路很短。
22.输液悬挂装置1-3的具体结构优选如下:输液悬挂装置1-3包括连接座1-3-2和输液杆1-3-1,连接座1-3-2连接在注射泵主体1-1顶部的一端,输液杆1-3-1与连接座1-3-2铰接,输液杆1-3-1能够旋转至水平或竖直,输液杆1-3-1旋转至水平时沿注射泵主体1-1长度方向设置,输液杆1-3-1上具有挂钩1-3-3。如此则使用时将输液杆1-3-1旋转至直立,即可悬挂液体袋3。如图5所示,不使用时,将输液杆1-3-1旋转至水平,则占用空间很小。输液杆1-3-1的长度与注射泵主体1-1长度接近即可,旋转至水平时,不要超出注射泵主体1-1。
23.输液杆1-3-1上旋转至竖直时需要进行定位,具体可以有多种定位方式。本实用新型优选定位方式如图3所示,输液悬挂装置1-3包括第一限位杆1-3-4和第二限位杆1-3-5;连接座1-3-2上具有u形槽1-3-2-1,输液杆1-3-1的端部位于u形槽1-3-2-1内并与连接座1-3-2铰接,第一限位杆1-3-4横向设置并与连接座1-3-2连接,第二限位杆1-3-5与连接座1-3-2铰接;输液杆1-3-1竖直时,第二限位杆1-3-5旋转至横向设置,第一限位杆1-3-4和第二限位杆1-3-5分别位于输液杆1-3-1的两边并限制共同限制输液杆1-3-1旋转。将第二限位
杆1-3-5旋转至竖向,则其可以不阻挡输液杆1-3-1,即可将输液杆1-3-1旋转至水平。
24.本实用新型除能够进行不间断注射外,还可进行普通的注射,如图5所示,将普通注射器安装在注射器驱动结构1-2上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