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颈椎牵引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61531发布日期:2022-01-26 20:10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颈椎牵引枕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颈椎牵引枕。


背景技术:

2.颈椎病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工作环境的改善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伏案工作、低头玩手机的人群越来越多,伏案工作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使颈椎病越来越年轻化,越来越常见;
3.颈椎牵引是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颈椎牵引就是给脊柱施加应力,使其发生相对伸长,拉开椎体间的距离,以减轻椎间盘压力,缓解神经根、脊髓和血管等受压,调整颈椎与周围神经、血管和肌肉间的关系;
4.颈椎牵引过程中最常用的体位是坐位和仰卧位,有研究认为仰卧位颈椎牵引可使椎间隙后部增宽更为明显,故更有益于增强疗效,而且该体位颈部肌肉不需支持头部重量而使患者得以舒适放松、牵引角度也易于调节,坐位牵引患者位置不易稳定,牵引角度容易变化,可能造成损伤。且现有的颈椎牵引问题表现为,不够稳定,不具有相对个体化的要求。
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新型颈椎牵引枕。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颈椎牵引枕,能够在拉伸颈椎的同时,可增加颈椎前屈、旋转或侧屈,针对颈椎椎间盘突出及膨出的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调节,帮助打开颈椎间隙,促进颈椎间盘回纳,恢复生理曲度。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颈椎牵引枕,包括牵引枕主体、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第一滑动轨道、升降杆底座、第一螺旋升降体、第二螺旋升降体、升降杆支撑臂、第一螺旋升降体调节杆、第二螺旋升降体调节杆、螺旋升降体调节杆卡扣、螺旋升降体弧形支撑面板和第二滑动轨道,牵引枕主体内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螺旋升降体和第二螺旋升降体,第一螺旋升降体和第二螺旋升降体顶部均通过各自的升降杆支撑臂连接螺旋升降体弧形支撑面板,第一螺旋升降体通过第一螺旋升降体调节杆固定在第一滑动轨道上,第二螺旋升降体通过第二螺旋升降体调节杆固定在第二滑动轨道上,第一滑动轨道和第二滑动轨道设置在牵引枕主体内的升降杆底座上,第一螺旋升降体调节杆通过传动装置与第一升降杆相连,第二螺旋升降体调节杆通过传动装置与第二升降杆相连,第一螺旋升降体调节杆和第二螺旋升降体调节杆伸出牵引枕主体外部处设置有螺旋升降体调节杆卡扣。
8.作为优选,所述的牵引枕主体表面为牵引枕表面硅胶颗粒。
9.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升降装置达到单独控制或两个联合控制,实现个体化需要,因人而异;
10.1、可通过同时调节两个升降装置调节来实现颈椎不同屈伸角度下的牵引,调节椎体前后缘间隙;
11.2、可通过分别调节左右两个升降装置高度不同来实现颈椎左右旋转下的牵引调节左右椎间隙;
12.3、可通过分别调节前后移动来达到使颈椎侧屈,可针对性的加强牵伸某侧的需求;
13.4、也可通过多个步骤达到先屈伸再侧屈,甚至旋转来牵引,以此达到调节单方向椎间隙调节,如椎间盘右后突出,可通过调节达到颈椎前屈,再调节左右使颈椎左侧屈,使得椎体右后侧椎间隙相对增宽,使椎间盘更好回纳;
1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牵引枕易于使用,治疗舒适,适用范围广,满足个性化需求。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19.参照图1-2,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颈椎牵引枕,包括牵引枕主体1、第一升降杆2、第二升降杆3、第一滑动轨道4、升降杆底座5、第一螺旋升降体6、第二螺旋升降体7、升降杆支撑臂8、第一螺旋升降体调节杆9、第二螺旋升降体调节杆10、螺旋升降体调节杆卡扣11、螺旋升降体弧形支撑面板12和第二滑动轨道14,牵引枕主体1内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螺旋升降体6和第二螺旋升降体7,第一螺旋升降体6和第二螺旋升降体7顶部均通过各自的升降杆支撑臂8连接螺旋升降体弧形支撑面板12,第一螺旋升降体6通过第一螺旋升降体调节杆9固定在第一滑动轨道4上,第二螺旋升降体7通过第二螺旋升降体调节杆10固定在第二滑动轨道14上,滑动轨道可供螺旋升降调节杆滑动;第一滑动轨道4和第二滑动轨道14设置在牵引枕主体1内的升降杆底座5上,第一螺旋升降体调节杆9通过传动装置与第一升降杆2相连,第二螺旋升降体调节杆10通过传动装置与第二升降杆3相连,第一螺旋升降体调节杆9和第二螺旋升降体调节杆10伸出牵引枕主体1外部处设置有螺旋升降体调节杆卡扣11,用于固定第一螺旋升降体调节杆9和第二螺旋升降体调节杆10的位置。
20.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牵引枕主体1表面为牵引枕表面硅胶颗粒13。
21.本具体实施方式包括牵引枕主体、用于调节颈椎牵引枕高度的螺旋升降体,升降体的滑动轨道,以及调节升降体高度的螺旋调节杆,升降体所支撑的面为升降体弧形支撑面板,牵引枕主体表面为硅胶颗粒。升降装置设置在颈椎牵引枕内部,设有两个,左右各一个,通过传动调节装置可实现单独控制,可实现颈椎牵引枕的多个方向的调节。颈椎牵引枕与头部接触地方设有硅胶软柱(牵引枕表面硅胶颗粒),可增大与头部的摩擦力,增加舒适度,也可对局部起到按压作用,改善局部循环。
22.本具体实施方式通过调节第一螺旋升降体调节杆9来带动第一升降杆2旋转,来达到第一螺旋升降体6的升降;通过调节第二螺旋升降体调节杆10来带动第二升降杆3旋转,
来达到第二螺旋升降体7的升降;第一螺旋升降体调节杆9和第二螺旋升降体调节杆10通过传动装置分别与第一升降杆2、第二升降杆3连接;第一螺旋升降体调节杆9、第二螺旋升降体调节杆10可在调节杆滑动轨道上滑动,并通过螺旋升降体调节杆卡扣固定;颈椎牵引枕中13为硅胶颗粒,可增大与头部的摩擦力,增加舒适度,也可对局部起到按压作用,改善局部循环。第一螺旋升降体6和第二螺旋升降体7通过升降杆支撑臂8与螺旋升降体弧形支撑面板12连接。
23.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设计合理,牵引床稳定,舒适、方便使用,适合多种颈椎病治疗。
2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颈椎牵引枕,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枕主体(1)、第一升降杆(2)、第二升降杆(3)、第一滑动轨道(4)、升降杆底座(5)、第一螺旋升降体(6)、第二螺旋升降体(7)、升降杆支撑臂(8)、第一螺旋升降体调节杆(9)、第二螺旋升降体调节杆(10)、螺旋升降体调节杆卡扣(11)、螺旋升降体弧形支撑面板(12)和第二滑动轨道(14),牵引枕主体(1)内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螺旋升降体(6)和第二螺旋升降体(7),第一螺旋升降体(6)和第二螺旋升降体(7)顶部均通过各自的升降杆支撑臂(8)连接螺旋升降体弧形支撑面板(12),第一螺旋升降体(6)通过第一螺旋升降体调节杆(9)固定在第一滑动轨道(4)上,第二螺旋升降体(7)通过第二螺旋升降体调节杆(10)固定在第二滑动轨道(14)上,第一滑动轨道(4)和第二滑动轨道(14)设置在牵引枕主体(1)内的升降杆底座(5)上,第一螺旋升降体调节杆(9)通过传动装置与第一升降杆(2)相连,第二螺旋升降体调节杆(10)通过传动装置与第二升降杆(3)相连,第一螺旋升降体调节杆(9)和第二螺旋升降体调节杆(10)伸出牵引枕主体(1)外部处设置有螺旋升降体调节杆卡扣(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颈椎牵引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牵引枕主体(1)表面为牵引枕表面硅胶颗粒(1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颈椎牵引枕,第一螺旋升降体通过第一螺旋升降体调节杆固定在第一滑动轨道上,第二螺旋升降体通过第二螺旋升降体调节杆固定在第二滑动轨道上,第一滑动轨道和第二滑动轨道设置在牵引枕主体内的升降杆底座上,第一螺旋升降体调节杆通过传动装置与第一升降杆相连,第二螺旋升降体调节杆通过传动装置与第二升降杆相连,第一螺旋升降体调节杆和第二螺旋升降体调节杆伸出牵引枕主体外部处设置有卡扣。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拉伸颈椎的同时,可增加颈椎前屈、旋转或侧屈,针对颈椎椎间盘突出及膨出的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调节,帮助打开颈椎间隙,促进颈椎间盘回纳,恢复生理曲度。生理曲度。生理曲度。


技术研发人员:徐俊 邹飏 汤根桂 毕海迪 帅浪 曾琼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溪市中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8.25
技术公布日:2022/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