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按摩床

文档序号:29331957发布日期:2022-03-20 00:49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心内科按摩床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心内科按摩床。


背景技术:

2.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3.目前大部分的心内科病床功能单一,只能满足患者的基本住院要求,而部分行射频消融手术和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一般需要卧床1-3天,正常患者卧床1-2都觉得很难受,况且现在很多病人的腰部不是很好,躺床上腰部就很难受,需要对腰部进行按摩,而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则需要强度不同的腰部按摩。
4.有鉴于此,亟需一种心内科按摩床,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对腰部进行按摩且可以通过更换档位进行强度更换的心内科按摩床。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心内科按摩床,包括:
7.床体,床体包括床板、两组固定组件和多个支撑腿,所属床板上设有缺口,两组固定组件分别固定连接于床板底壁前后端,支撑腿固定连接于床板底部;
8.按摩部,按摩部包括按摩盒框、多个固定杆、第一按摩组件、凸面板和第二按摩组件,按摩盒框内侧设有两个与其固定连接的隔板,多个固定杆固定连接于按摩盒框前、后侧壁上,凸面板固定连接于按摩盒框上端中间位置,第一按摩组件位于按摩盒框内侧左端,第二按摩组件位于按摩盒框内侧右端;
9.动力部,动力部包括动力箱、电机盒、电机、转动轴和凸轮,动力箱顶端无盖且其与固定组件固定连接,电机盒固定连接于动力箱左侧壁上,电机位于电机盒内,转动轴穿透凸轮且与其固定连接,且转动轴一端穿透电机盒与电机可拆卸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动力箱侧壁上。
10.优选的,固定组件包括多个u型架、活动板、多个弹簧和多个弧形扣,u型架与床板固定练级,活动板位于床板和u型架之间,弹簧两端分别与u型架和活动板固定连接,弧形扣固定连接于床板底壁上。
11.优选的,第一按摩组件包括压力气泵、气囊、多个气囊柱和硅胶凸面板,硅胶凸面板固定连接于按摩盒框侧壁和隔板上,且其上设有多个圆形通孔,压力气泵固定连接于按摩盒框内部下端,气囊位于按摩盒框内部上端,且气囊与按摩盒框通过多个气管固定连接,气囊柱位于气囊上端且与其一体成型。
12.优选的,气囊柱与圆形通孔位置分布一致,且气囊柱处于收缩状态。
13.优选的,第二按摩组件包括多个敲击锤、活动底板、橡胶凸面板和多组复位弹簧,
多个敲击锤通过复位弹簧相互连接,且位于按摩盒框内侧边缘处的敲击锤通过复位弹簧固定连接于其侧壁上,橡胶凸面板位于索虎按摩盒框上端且与去固定连接。
14.优选的,相邻固定杆之间的距离与相邻弧形扣距离相同,且固定杆直径大于弧形扣缺口处直径,且小于弧形扣内部最大直径。
15.优选的,动力箱通过连接杆与u型架固定连接。
16.优选的,固定杆设有与其螺纹的连接的内杆。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心内科按摩床,其按摩部通过设有的第一按摩组件和第二按摩组件的设置,可以根据患者对按摩强度要求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按摩方式,扩大心内科按摩床的适用范围。
19.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心内科按摩床,其通过对凸轮的采用,通过凸轮长边和短边的直径差达到按摩部处于断断续续的工作状态,进而达到对患者腰部进行按摩的目的。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心内科按摩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床板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按摩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按摩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动力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凸轮和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27.1、床体;10、床板;100、缺口;11、固定组件;110、u型架;111、活动板;112、弹簧;113、弧形扣;12、支撑腿;
28.2、按摩部;20、按摩盒框;201、隔板;21、固定杆;210、内杆;22、第一按摩组件;220、压力气泵;221、气囊;2210、气管;222、气囊柱;223、硅胶凸面板;2230、圆形通孔;23、凸面板;24、第二按摩组件;240、敲击锤;241、活动底板;242、橡胶凸面板;243、复位弹簧;
29.3、动力部;30、动力箱;301、连接杆;31、电机盒;32、电机;33、转动轴;34、凸轮;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1.请参阅图1—6,一种心内科按摩床,包括床体1,所述床体1包括床板10、两组固定组件11和多个支撑腿12,所属床板10上设有缺口100,两组所述固定组件11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床板10底壁前后端,所述支撑腿12固定连接于所述床板10底部;
32.按摩部2,所述按摩部2包括按摩盒框20、多个固定杆21、第一按摩组件22、凸面板23和第二按摩组件24,所述按摩盒框20内侧设有两个与其固定连接的隔板201,多个所述固定杆21固定连接于所述按摩盒框20前、后侧壁上,所述凸面板23固定连接于所述按摩盒框20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第一按摩组件22位于所述按摩盒框20内侧左端,所述第二按摩组件
24位于所述按摩盒框20内侧右端;
33.动力部3,所述动力部3包括动力箱30、电机盒31、电机32、转动轴33和凸轮34,所述动力箱30顶端无盖且其与所述固定组件11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盒31固定连接于所述动力箱30左侧壁上,所述电机32位于所述电机盒31内,转动轴33穿透所述凸轮34且与其固定连接,且所述转动轴33一端穿透所述电机盒31与所述电机32可拆卸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动力箱30侧壁上。
34.具体使用前,首先通关螺纹连接伸长内杆210长度,并通过握持内杆210向下压动按摩盒框20整体,使得固定杆21与弧形扣113脱离扣合状态,随后移动按摩部整体,使得凸面板23位于床板10上的缺口处;
35.具体使用时,患者躺于床板10上,若不需要进行按摩,凸面板23代替缺口处的床板10,可以保证患者的正常使用,当需要切换至按摩状态时,伸长内杆210使其便于握持,随后通过内杆210下压按摩盒框20,随后将按摩盒框20向左或向右移动,切换至不同的按摩组件,切换好后,通过内杆210带动按摩盒框20上移并使得固定杆21卡入弧形扣113内,对按摩部2形成初步固定,而此时活动板111在弹簧112作用下向上移动,确保固定杆21卡入弧形扣113内并防止其自动脱离弧形扣113,形成二次固定。
36.当切换至第一按摩组件22时,既低强度按摩时,打开电机31,并通过转动轴33带动凸轮34转动,由于凸轮34长边和短边的直径差的缘故,其不断的重复着压力气泵220被挤压和脱离后压力气泵220复原的过程,而当压力气泵220被挤压时,其通过气管2210向气囊221充气,进而使得收缩状态的气囊柱222膨胀并穿过圆形通孔2230与患者腰部接触,当脱离接触后,压力气泵220复位,进而气囊221气体流入压力气泵220内,气囊柱222重回收缩状态,气囊柱222收缩和膨胀的重复过程对患者形成按摩,由于气囊本身易变形,其形成的按摩效果较弱;
37.当切换至第二按摩组件24时,凸轮34的转动不断撞击活动底板241,活动底板241整体上移进而推动敲击锤240对橡胶凸面板242形成敲击,而当凸轮34转动至短边时,在复位弹簧243作用下敲击锤24回复原始位置,在重复的该过程中,对患者腰部形成强度较强的按摩。
38.具体的,所述固定组件11包括多个u型架110、活动板111、多个弹簧112和多个弧形扣113,所述u型架110与所述床板10固定练级,所述活动板111位于所述床板10和所述u型架110之间,所述弹簧112两端分别与u型架110和所述活动板111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扣113固定连接于所述床板10底壁上;通过固定杆21卡入弧形扣113内来对按摩部2形成固定,而活动板111在弹簧112及u型架的弹力作用下形成向上的作用力,辅助弧形扣113对按摩部2形成固定。
39.具体的,所述第一按摩组件22包括压力气泵220、气囊221、多个气囊柱222和硅胶凸面板223,所述硅胶凸面板223固定连接于所述按摩盒框20侧壁和隔板201上,且其上设有多个圆形通孔2230,所述压力气泵220固定连接于所述按摩盒框20内部下端,所述气囊221位于所述按摩盒框20内部上端,且所述气囊221与所述按摩盒框20通过多个气管2210固定连接,所述气囊柱222位于所述气囊221上端且与其一体成型;通过凸轮34与压力气泵220的撞击对其形成挤压,进而将气体充入气囊221内,进而使得气囊柱222充气膨胀,形成对患者腰部的按摩效果。
40.具体的,所述气囊柱222与所述圆形通孔2230位置分布一致,且所述气囊柱222处于收缩状态;由于气囊柱222易形变,为了避免硅胶图面板223的阻力降低气囊柱222的按摩作用,其上设有供气囊柱222穿过的圆形通孔2230,因此气囊柱222和圆形通孔2230的位置需要分布一致。
41.具体的,所述第二按摩组件24包括多个敲击锤240、活动底板241、橡胶凸面板242和多组复位弹簧243,多个所述敲击锤240通过所述复位弹簧243相互连接,且位于所述按摩盒框20内侧边缘处的所述敲击锤240通过所述复位弹簧243固定连接于其侧壁上,所述橡胶凸面板242位于索虎按摩盒框20上端且与去固定连接;通过凸轮34的转动使其间断式撞击活动底板241,使其整体上移,随之带动敲击锤240上移,形成对橡胶凸面板242的撞击,而复位弹簧243则可以在凸轮34撞击间隙将活动底板241复位,在相互配合的作用下形成强度较大的按摩效果。
42.具体的,相邻所述固定杆21之间的距离与相邻所述弧形扣113距离相同,且所述固定杆21直径大于所述弧形扣113缺口处直径,且小于所述弧形扣113内部最大直径,固定杆21和弧形扣113的直径差可以保证固定杆21可以卡入弧形扣113内且卡入后不会因为差距较大在其内上下反复移动。
43.具体的,所述动力箱30通过连接杆301与所述u型架110固定连接;通过连接杆301的连接,使得动力箱30可以处于悬空状态。
44.具体的,所述固定杆21设有与其螺纹的连接的内杆210;固定杆21内设有的内干210可以辅助使用者操作按摩部2的按摩组建的切换。
45.上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的叙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