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气切套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71394发布日期:2023-02-24 18:29阅读:41来源:国知局
改良气切套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具体涉及改良气切套管组件。


背景技术:

2.气管切开是解除上呼吸道阻塞及呼吸肌麻痹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主要适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喉梗阻、喉部的炎症、异物、肿瘤或者是外伤等引起的急慢性的喉梗阻,导致缺氧窒息。第二:下呼吸道感染、炎症、分泌物较多,或阻塞主支气管。第三:需要较长时间应用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机辅助呼吸者。第四:预防性的气管切开。第五:其他原因需要行气管内麻醉手术,而不能经过口鼻插管的患者或者是呼吸道异物不能经喉部取出,均需要将气管切开。
3.气管切开后最常用的通气方式是气切套管经皮肤的气切口插入气管远端,实现气管远端和外界直接通气,气切口以上气道是封闭的,气流不能通过口鼻、咽、喉、声门自由进出气管及肺部,患者基础疾病恢复到能训练发声或者有发声的需求时,传统的气切套管,使患者失去了发声、说话功能,治疗时需要将气切套管拔出,进行其他的发声治疗,一旦患者病情反复,又需要将气切套管置入气管内辅助呼吸,这样对气切口造成了二次伤害,同时对患者造成了精神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气切套管组件。
5.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改良气切套管组件,其包括有外套管、发声管、内套管,所述外套管靠近喉部的一端固定有所述发声管,所述发声管与所述外套管的内部连通,所述外套管的内部活动插设有所述内套管,所述内套管与所述外套管间隙配合;
6.所述外套管包括主管、支管、弯头,所述主管靠近喉部的一端外壁上通过所述弯头固定有与所述主管垂直设置的所述支管,所述支管、所述弯头与所述主管的内部相互连通。
7.进一步的,所述支管的末端可拆卸连接有与其相匹配的堵头,所述堵头为橡胶塞。
8.进一步的,所述内套管的末端可拆卸连接有与其相匹配的转接接头。
9.进一步的,所述转接接头包括第一对接管件、第二对接管件和中间封堵件,所述第一对接管件通过所述中间封堵件与所述第二对接管件连接,所述第一对接管件贯穿所述中间封堵件与所述第二对接管件之间相互连通。
1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通过该装置能实现辅助吸痰、发声、辅助呼吸等多种功能的相互切换,使用便捷,操作方便,成本低,减轻了患者的精神负担;
11.当患者基础疾病恢复到能训练发声或者有发声的需求时,堵头封堵支管末端,外界空气可以经上呼吸道、声门、发声管、外套管的气管端及肺部之间自由流动,患者可以训练自主发声、说话;当患者气切口上端气管产生瘢痕狭窄等增生性病变无法发声时,在该装置置入前,可根据瘢痕狭窄区的位置裁剪相应长度的发声管,使其越过气切口上端气管的瘢痕狭窄区,保证外套管内的气体经发声管到达声带部位,刺激发声,从而便于患者与家属
和医护人员的正常交流;
12.支管与主管垂直设置的作用是减少支管对气切口周围机械性刺激,减少气切口周围肉芽组织增生,同时主管与支管通过弯头连接,设置弯头更符合流体力学,经气切口置入设备的过程中更容易,阻力更小,方便吸痰管、纤维支气管镜等器械由支管自如进入外套管,解决了器械打折进入影响到使用效果的问题。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为该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外套管、发声管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该实用新型发声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
17.图中:外套管1、主管11、支管12、弯头13、发声管2、内套管3、喉端4、气管端5、转接接头6、第一对接管件61、第二对接管件62、中间封堵件63、堵头7。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如图1-3所示,改良气切套管组件,其包括有外套管1、发声管2、内套管3,外套管1、发声管2的组合使得外套管1的喉端4开放畅通,气流可以通过该装置在外界、外套管1的气管端5及肺部、上呼吸道之间自由流动,患者保留咳嗽、吞咽、发声、说话等功能;外套管1、发声管2、内套管3为弹性材料制成的软管,便于临床根据患者气管及切口的实际状况进行裁剪,留有余地,更方便临床使用,外套管1靠近喉部的一端固定有发声管2,当患者基础疾病恢复到能训练发声或者有发声的需求时,外界空气可以经上呼吸道、声门、发声管2、外套管1的气管端及肺部之间自由流动,患者可以训练自主发声、说话;当患者气切口上端气管产生瘢痕狭窄等增生性病变无法发声时,在该装置置入前,可根据瘢痕狭窄区的位置裁剪相应长度的发声管2,使其越过气切口上端气管的瘢痕狭窄区,保证外套管1内的气体经发声管2到达声带部位,刺激发声,从而便于患者与家属和医护人员的正常交流,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
20.发声管2与外套管1的内部连通,外套管1的内部活动插设有内套管3,内套管3的作用是和呼吸机通气,辅助患者呼吸,同时将外套管1与发声管2之间的连接口封堵,减少漏气,内套管3与外套管1间隙配合,方便将内套管3从外套管1内部拔出。
21.外套管1包括主管11、支管12、弯头13,主管11靠近喉部的一端外壁上通过弯头13固定有与主管11垂直设置的支管12,主管11与支管12通过弯头13连接,更符合流体力学,经皮肤气管的切口置入设备的过程中更容易,阻力更小,方便吸痰管、纤维支气管镜等器械由
支管12自如进入外套管1,特别是纤维支气管镜,物镜通过光导纤维将支气管镜下的影像传导到目镜,镜子头端2-3cm部分较僵,在有限的空间内,头端与镜身成角不可能达到90度,否则镜身内光导纤维将会折断,解决了器械打折进入影响到使用效果的问题,非常便于气道内深度吸痰、纤维支气管镜下多项手术操作,支管12、弯头13与主管11的内部相互连通,由于气管的切口是竖直的,所以支管12与主管11垂直设置的作用是减少支管12对气切口周围机械性刺激,减少气切口周围肉芽组织增生;通过该装置能同时实现辅助吸痰、发声、辅助呼吸等多种功能,使用便捷,操作方便。
22.支管12的末端可拆卸连接有与其相匹配的堵头7,堵头7为橡胶塞,具体的连接方式堵头7与支管12的末端插接固定。
23.内套管3的末端可拆卸连接有与其相匹配的转接接头6,转接接头6的可以根据所要连接的器械选择不同的规格。
24.转接接头6包括第一对接管件61、第二对接管件62和中间封堵件63,中间封堵件63为橡胶片,实现密封作用,第一对接管件61通过中间封堵件63与第二对接管件62连接,第一对接管件61贯穿中间封堵件63与第二对接管件62之间相互连通,具体的第一对接管件61与内套管3的末端插接固定,第二对接管件62与所需连接的器械可拆卸连接,具体的可为螺纹连接。
25.该实施例具体的操作过程:
26.将气管切开切口,将外套管1从气切口置于气管内;
27.外套管1单独使用时,气流可以在外界、气管远端及肺部、上呼吸道之间自由流动;
28.与吸痰管搭配时,吸痰管由支管12顺畅伸入,沿弯头13至外套管1的气管端5,推送自如,吸痰管不打折,可以深入气管下段及左右主支气管,吸出粘痰;
29.与纤维支气管镜搭配时,纤维支气管镜由支管12顺畅伸入,推送灵活,镜子头端不打折,镜体可以深入主支气管、段支气管等处进行灌洗、刷捡、活检等后续手术操作;
30.当患者需要训练说话时,堵头7封堵支管12末端,外界空气可以经上呼吸道、声门、发声管2、外套管1的气管端5及肺部之间自由流动,患者可以训练自主发声、说话;
31.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置入内套管3,内套管3封堵发声管2,阻断外界空气进入上呼吸道,气体经外套管1的气管端5进入气管及肺部,支管12通过转接接头6接有创呼吸机管路行机械通气;
32.当患者需要人工辅助通气时,支管12也可以接相匹配的转接接头6,可以经支管12吸氧、人工气囊辅助通气等。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