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腔镜甲状腺伤道加压装置

文档序号:28718691发布日期:2022-01-29 14:51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腔镜甲状腺伤道加压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腔镜甲状腺伤道加压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甲状腺微创技术发展迅猛,最常见的术式是经胸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而术后皮下穿刺孔道出血是该术式常见且处理极为棘手的并发症,为解决这一难题,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前胸壁纱垫广泛加压止血这一措施。
3.但是前胸壁纱垫广泛加压止血存在诸多缺点:纱垫加压止血不能精准定位伤道,不便于对伤道压迫止血的力度进行调节,观察伤道和换药时需打开或脱掉患者上衣,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容易因患者出汗等原因导致皮肤瘙痒甚至溃烂,造成次生伤害,容易导致腋窝受压迫而引起上肢肿胀,且患者活动时容易使纱布错位或脱落。
4.因此,需要一种腔镜甲状腺伤道加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腔镜甲状腺伤道加压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有效的解决了无法精准定位伤道的问题,增加了调节伤道压迫止血力度的功能,达到了无需脱掉患者外衣即可对伤道进行观察或换药的目的,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增加了吸汗功能,避免了次生伤害的发生,优化了装置固定功能,避免了因绷带松动导致无法有效止血的问题,实现了对腋窝无直接压迫的效果,避免了患者上肢肿胀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前胸片,所述前胸片的后方固定连接有一个后胸片,所述前胸片的中部开设有一个换药口,所述换药口左侧设有一个固定连接在前胸片上的包覆片,所述前胸片和包覆片的右端之间设有一个第一拉链,所述包覆片的后面固定连接有一个毛绒面,所述毛绒面的后面设有多个粘接条,每个所述粘接条的后面均设有一个可充气式气囊,每个所述可充气式气囊的后面均设有一个吸水棉,每个所述可充气式气囊的前面底部均连通有一个可调节充气阀门,所述前胸片的中部下方开设有一个条形孔。
7.优选的,所述后胸片的中部设有一个第二拉链,所述前胸片和后胸片外表面的底部均设有多个固定环,多个固定环的内部设有一个束缚带。
8.优选的,所述可调节充气阀门均包括一个壳套,所述壳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一个充气管,充气管的外表面开设有一个通孔,所述充气管的后端固定连接有一个挡板,所述充气管的外部设有一个复位弹簧。
9.优选的,所述前胸片的左右两侧和后胸片的对应侧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一个连接片,每个所述连接片上均开设有透气孔。
10.优选的,所述前胸片的正面上方设有一个可拆卸连接的围布。
11.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具有毛绒面、粘接条、可充气式气囊、可调节式充气阀门,解决了无法精准定位伤道的问题,增加了调节伤道压迫止血力度的功能,实现了对腋窝无直接压迫的效果,避免了患者上肢肿胀的问题,使用时根据患者伤道的实际情况对可充气式气囊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可充气式气囊位于手术通道在前胸片的投影处,并将其后面的粘接条粘在毛绒面上,使可充气式气囊能够准确的对患者伤道进行加压,适用于伤道走向存在差异的情况,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使用时通过可调节式充气阀门向可充气式气囊进行充放气操作,从而达到调节可充气式气囊内压力的大小,实现了对腋窝无直接压迫的效果,避免了患者上肢肿胀的问题;2、本实用新型具有包覆片和第一拉链,达到了无需脱掉患者外衣即可对伤道进行观察或换药的目的,当医务人员需要查看或对患者伤口换药时,拉开第一拉链,掀开包覆片,将患者伤口露出,即可通过换药口对伤口进行查看或换药操作,无需脱掉患者外衣即可对伤道进行查看和换药,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3、本实用新型具有吸水棉,达到了吸汗的目的,吸水棉可对患者伤道产生的汗液进行吸收,防止因出汗导致伤道处药物失效或伤道发生感染,避免引发次生伤害;4、本实用新型具有固定环和束缚带,优化了装置固定功能,避免了因绷带松动导致无法有效止血的问题,穿戴完成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通过调节束缚带将前胸片和后胸片绑在患者身体上,有效防止因前胸片发生位移导致可充气式气囊的加压位置发生错位,提高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包覆片的展开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可充气式气囊的位置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可充气式气囊和可调节充气阀门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可调节充气阀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1-6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1.实施例一,由图1-4和图6给出,本实用包括前胸片1,为了达到穿戴舒适的目的,所述前胸片1的后方固定连接有一个后胸片2,该腔镜甲状腺伤道加压装置可分为男式、女士,根据个人体型大小可分为s、m、l型号,颜色为白色,且前胸片1和后胸片2均为纯棉弹性材料制成,提高患者穿戴的舒适度,为了达到便于对伤口进行换药的目的,所述前胸片1的中部开设有一个换药口3,所述换药口3左侧设有一个固定连接在前胸片1上的包覆片4,所述前胸片1和包覆片4的右端之间设有一个第一拉链5,当医务人员需要查看或对患者伤口换药时,拉开第一拉链5,掀开包覆片4,将患者伤口露出,即可通过换药口3对伤口进行查看或换药操作,无需脱掉患者外衣即可对伤道进行查看和换药,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为了达到对伤道进行加压和调节加压位置的目的,所述包覆片4的后面固定连接有一个毛绒面6,
所述毛绒面6的后面设有多个粘接条7,每个所述粘接条7的后面均设有一个可充气式气囊8,每个所述可充气式气囊8长度约为胸骨上窝至乳头连接线距离,长度与加压装置型号相匹配,宽度为2cm,在对患者伤道进行加压时,医护人员先将前胸片1和后胸片2贴合患者的前胸和后背穿戴,根据患者伤道的实际情况对可充气式气囊8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可充气式气囊8位于手术通道在前胸片1的投影处,并将其后面的粘接条7粘在毛绒面6上,完成对可充气式气囊8位置的调整,使可充气式气囊8能够准确的对患者伤道进行加压,适用于伤道走向存在差异的情况,适用性较强且不易脱落,之后将包覆片4连带可充气式气囊8覆盖在患者伤道上,拉上第一拉链5,完成对患者伤道的加压,腋窝无直接压迫,有效避免了患者上肢肿胀的问题;
22.为了达到保持患者伤道干燥的效果,每个所述可充气式气囊8的后面均设有一个吸水棉9,吸水棉9可对患者伤道产生的汗液进行吸收,防止因出汗导致伤道处药物失效或伤道发生感染,避免引发次生伤害,为了达到便于调节可充气式气囊8凸起高度的目的,每个所述可充气式气囊8的前面底部均连通有一个可调节充气阀门10,医护人员可使用充气筒通过可调节充气阀门10调节可充气式气囊8内压力的大小,进而对可充气式气囊8的凸起高度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可充气式气囊8完全贴合患者前胸壁,对伤道进行均匀加压,有效进行压迫止血,为了达到便于使用可调节充气阀门10的目的,所述前胸片1的中部下方开设有一个条形孔11,可调节充气阀门10可从条形孔11内伸出至前胸片1外部,以便于通过可调节充气阀门10对可充气式气囊8进行充放气。
23.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2给出,为了达到便于穿戴的目的,所述后胸片2的中部设有一个第二拉链12,医护人员先将前胸片1和后胸片2贴合患者的前胸和后背穿戴,拉上第二拉链12,即可完成穿戴,穿戴过程中可充气式气囊8直接压在伤道表面,相对套头式的穿戴方法,可有效避免穿戴过程中对伤道造成剐蹭,提高患者舒适度,为了达到对该腔镜甲状腺伤道加压装置进行固定的目的,所述前胸片1和后胸片2外表面的底部均设有多个固定环13,多个固定环13的内部设有一个束缚带14,穿戴完成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通过调节束缚带14将前胸片1和后胸片2绑在患者身体上,有效防止因前胸片1发生位移导致可充气式气囊8的加压位置发生错位,提高安全性。
24.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4-6给出,为了达到便于调节可充气式气囊8凸起高度的效果,所述可调节充气阀门10均包括一个壳套15,所述壳套1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一个充气管16,充气管16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可沿壳套15内部前后滑动的推板,充气管16的外表面开设有一个通孔17,所述充气管16的后端固定连接有一个挡板18,所述充气管16的外部设有一个复位弹簧19,当需要对可充气式气囊8充气时,将充气筒的充气口对准充气管16前端并将其向壳套15内部推动,此时复位弹簧19压缩,通孔17伸出至壳套15外部,充气筒打入的气体进入可充气式气囊8内部,当可充气式气囊8凸起至合适高度后,拔出充气筒,复位弹簧19带动充气管16恢复至原始位置,通孔17缩入壳套15内部,挡板18和壳套15后端紧密贴合,防止可充气式气囊8内的气体回流,完成对可充气式气囊8高度的调节,操作简单,便于调节可充气式气囊8对伤道的压迫力度。
25.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2给出,为了达到透气舒适的目的,所述前胸片1的左右两侧和后胸片2的对应侧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一个连接片20,连接片20为纯棉弹性材料制成,每个所述连接片20上均开设有透气孔21,透气孔21可便于热量向外扩散,
减少患者体表出汗,提高患者舒适度。
26.实施例五,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由图2给出,为了达到防止患者进食时弄脏前胸片1的目的,所述前胸片1的正面上方设有一个可拆卸连接的围布22,围布22的后面设有魔术贴,患者进食前可将围布22通过魔术贴粘贴在前胸片1上,进食之后将其拆下进行清洗,有效防止进食时弄脏前胸片1。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28.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医护人员先将前胸片1和后胸片2贴合患者的前胸和后背穿戴,拉上第二拉链12,通过调节束缚带14将前胸片1和后胸片2绑在患者身体上,拉开第一拉链5,掀开包覆片4,将患者伤口露出,根据患者伤道的实际情况对可充气式气囊8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可充气式气囊8位于手术通道在前胸片1的投影处,并将其后面的粘接条7粘在毛绒面6上,完成对可充气式气囊8位置的调整,使可充气式气囊8能够准确的对患者伤道进行加压,之后将包覆片4连带可充气式气囊8覆盖在患者伤道上,拉上第一拉链5,完成对患者伤道的加压;
29.将充气筒的充气口对准充气管16前端,并将其向壳套15内部推动推板,推板带动充气管16向后滑动,此时复位弹簧19压缩,通孔17伸出至壳套15外部,充气筒打入的气体进入可充气式气囊8内部,当可充气式气囊8凸起至合适高度后,拔出充气筒,复位弹簧19带动充气管16恢复至原始位置,通孔17缩入壳套15内部,挡板18和壳套15后端紧密贴合,防止可充气式气囊8内的气体回流,完成对可充气式气囊8高度的调节,患者进食前可将围布22通过魔术贴粘贴在前胸片1上,进食之后将其拆下进行清洗。
30.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无法精准定位伤道的问题,增加了调节伤道压迫止血力度的功能,达到了无需脱掉患者外衣即可对伤道进行观察或换药的目的,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增加了吸汗功能,避免了次生伤害的发生,优化了装置固定功能,避免了因绷带松动导致无法有效止血的问题,实现了对腋窝无直接压迫的效果,避免了患者上肢肿胀的问题。
3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