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固定上肢和活动训练的可调式护具

文档序号:29017480发布日期:2022-02-23 22:04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固定上肢和活动训练的可调式护具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训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固定上肢和活动训练的可调式护具。


背景技术:

2.偏瘫常被称为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通常由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的中枢神经病导致,如常见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不同程度地出现肢体肌力下降或肌张力异常等症状,使肩关节的灵活性降低,患者的肩周肌群后续长期受到牵拉,容易导致肩关节半脱位,若不及时治疗训练干预,将会导致外周神经受损和上肢肌肉水肿疼痛的情况,甚至肌肉萎缩,运动感觉功能异常,因此需要对上肢进行固定,并保持活动康复训练。为提高康复治疗后的效果,患者的上肢在日常状态下,应当固定保持屈肘90
°
,肩关节0
°
贴于侧胸,前臂则固定于胸前的姿势,以避免患者在上半身立位时肩关节半脱位恶化发展。
3.鉴于临床观察及研究,发现长期的患侧上肢固定会不利于上肢功能的提高,唯有充分利用日常生活时间,多进行不同姿势的维持,使不同肌群激活甚至进行适度的自主性肌肉收缩训练,才能更有效地改善患侧肢体功能,激活中枢皮层相应功能区。为了避免肩关节进一步恶化,针对肩关节半脱位的预防及改善的肩关节护具应运而生,市面上现有的肩关节护具,只能减轻上肢重力对患侧肩关节的部分影响,将患侧上肢以参考姿势固定,通过护具包绕前臂,通过吊带固定于颈部,或通过上臂紧贴皮肤袖带,连接固定于肩上条带,现有的护具虽然减少肩关节半脱位的部分影响,但着重于固定和保护方面,缺乏运动恢复的功能,无法保证半脱位的肱骨头与肩关节盂对位;此外,现有的单一固定姿势的护具长时间佩戴会影响上肢血液循环,不利于偏瘫患者上肢肌张力升高的缓解,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可调式护具来解决现有护具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肩关节护具存有的姿势固定不易活动和重量集中影响血液循环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调整姿势易于活动和分摊压力便于血液循环的用于固定上肢和活动训练的可调式护具。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固定上肢和活动训练的可调式护具,包括背带固定件、肩下支撑件、前臂上臂固定件、肘支撑件和手腕支撑件,其特征在于:背带固定件的下方活动装有肩下支撑件,肩下支撑件一侧的背带固定件上可拆卸式装有前臂上臂固定件,前臂上臂固定件上插装有肘支撑件,肘支撑件与背带固定件卡扣式连接,前臂上臂固定件的下部设置有手腕支撑件,手腕支撑件与前臂上臂固定件卡扣式连接。
7.所述的背带固定件包括主背带、固定扣、背带上调节带、背带下调节带、中间固定带、肩前调节带和肩后调节带,主背带的中部固装有固定扣,主背带的上部固装有背带上调
节带,主背带的下部固装有背带下调节带,主背带的一侧固装有中间固定带,主背带的一侧的上部装有肩前调节带和肩后调节带。
8.所述的主背带呈8字型。
9.所述的中间固定带上间隔设置有四个以上的母扣。
10.所述的背带上调节带、背带下调节带、肩前调节带和肩后调节带上分别设置有目字调节扣。
11.所述的肩下支撑件包括肩下支撑筒、支撑垫和支撑筒调节带,肩下支撑筒上固装有支撑垫,支撑垫上固装有支撑筒调节带。
12.所述的肩下支撑筒呈螺旋形。
13.所述的支撑筒调节带上设置有目字调节扣。
14.所述的前臂上臂固定件包括前臂袖带、前臂绑带、上臂袖带、上臂绑带和上臂调节带,前臂袖带与上臂袖带呈间隔状设置,前臂袖带与上臂袖带之间固定连接,前臂袖带上固装有前臂绑带,上臂袖带上固装有上臂绑带,上臂绑带上间隔固装有两个上臂调节带。
15.所述的前臂袖带和上臂袖带呈筒状,前臂袖带和上臂袖带上设置有安装袋。
16.所述的前臂袖带上间隔设置有四个以上的母扣。
17.所述的前臂绑带和上臂绑带为尼龙粘扣带。
18.所述的上臂调节带上设置有目字调节扣。
19.所述的肘支撑件由肘支撑板和肘连接带构成,肘支撑板上间隔固装有两个肘连接带。
20.所述的肘连接带为弹力橡胶带,肘连接带的端头设置有公扣。
21.所述的手腕支撑件包括手腕支撑架、手部绑带、腕部绑带和手腕连接带,手腕支撑架的一端轴向间隔固装有手部绑带和腕部绑带,手腕支撑架的另一端径向间隔固装有两个手腕连接带。
22.所述的手部绑带和腕部绑带为尼龙粘扣带。
23.所述的手腕连接带为弹力橡胶带,手腕连接带的端头设置有公扣。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固定上肢和活动训练的可调式护具具有调整姿势易于活动和分摊压力便于血液循环的优点,该护具兼顾了肩、肘、腕和指关节,而不只是单纯的肩关节,可变换上肢姿势进行上肢固定,采用了前臂上臂固定件兼顾上臂与前臂重力转移至肩上骨性结构,减轻肩周肌群重力负担,上肢内侧跨肘关节的上臂和前臂袖带间设计表面双通口袋结构,伸肘时可插入肘支撑件辅助伸肘固定;改善了“腕屈、指屈、前臂旋前、肘屈”的抗重力肌痉挛姿势,采用腕与手部由手腕支撑架固定,同时肘支撑板和手腕支撑架均由弹性带分别与上臂和前臂袖带连接,可分别将上臂和前臂弹性固定于旋后,可分别使上臂前臂肌肉行等长肌肉收缩或旋前抗阻运动;满足肩部不同角度的前伸外展的姿势保持及肩周肌群激活,卡扣式直径可调节的肩下支撑件改变肩关节前伸外展角度,以满足上肢不同姿势的辅助固定,也可辅助进行自助性上肢肌肉训练,充分利用日常时间,尽可能改善上肢运动功能。解决了现有的肩关节护具存有的姿势固定不易活动和重量集中影响血液循环的问题,满足了肩关节康复训练的需要。
附图说明
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背带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肩下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臂上臂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肘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手腕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手腕支撑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34.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手腕支撑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35.图中:
36.1,背带固定件、101,主背带、102,固定扣、103,背带上调节带、104,背带下调节带、105,中间固定带、106,肩前调节带、107,肩后调节带、
37.2,肩下支撑件、201,肩下支撑筒、202,支撑垫、203,支撑筒调节带、
38.3,前臂上臂固定件、301,前臂袖带、302,前臂绑带、303,上臂袖带、304,上臂绑带、305,上臂调节带、306,安装袋、
39.4,肘支撑件、401,肘支撑板、402,肘连接带、
40.5,手腕支撑件、501,手腕支撑架、502,手部绑带、503,腕部绑带、504,手腕连接带。
具体实施方式
4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42.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固定上肢和活动训练的可调式护具,包括背带固定件1、肩下支撑件2、前臂上臂固定件3、肘支撑件4和手腕支撑件5,背带固定件1用于固定在患者的背部,所述的背带固定件1包括主背带101、固定扣102、背带上调节带103、背带下调节带104、中间固定带105、肩前调节带106和肩后调节带107,所述的主背带101呈8字型,便于固定在患者肩部,主背带101的中部固装有固定扣102,固定扣102用于使主背带101保持稳定的形状;
43.主背带101的上部固装有背带上调节带103,主背带101的下部固装有背带下调节带104,主背带101的一侧的上部装有肩前调节带106和肩后调节带107,所述的背带上调节带103、背带下调节带104、肩前调节带106和肩后调节带107上分别设置有目字调节扣,以便调整长度;主背带101的一侧固装有中间固定带105,所述的中间固定带105上间隔设置有四个以上的母扣。
44.背带固定件1的下方活动装有肩下支撑件2,肩下支撑件2夹持设置在患者的腋下,以减小肩部的局部受力,便于血液循环,所述的肩下支撑件2包括肩下支撑筒201、支撑垫202和支撑筒调节带203,所述的肩下支撑筒201呈螺旋形,肩下支撑筒201通过肩前调节带106和肩后调节带107与主背带101连接,肩前调节带106和肩后调节带107穿过肩下支撑筒201相互连接,调整肩前调节带106和肩后调节带107的长度即可改变肩下支撑筒201的高度,肩下支撑筒201上固装有支撑垫202,所述的支撑垫202为棉垫,以使肩下支撑件2的使用
体验更加舒适,支撑垫202上固装有支撑筒调节带203。所述的支撑筒调节带203上设置有目字调节扣,以便调整支撑筒调节带203的长度,当支撑筒调节带203缩短并固定时,即会挤压肩下支撑筒201使其轴径减小,实现改变肩下支撑筒201大小的目的,以达调整肩关节外展前伸角度的作用。
45.肩下支撑件2一侧的背带固定件1上可拆卸式装有前臂上臂固定件3,所述的前臂上臂固定件3包括前臂袖带301、前臂绑带302、上臂袖带303、上臂绑带304和上臂调节带305,前臂袖带301与上臂袖带303呈间隔状设置,前臂袖带301与上臂袖带303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的前臂袖带301和上臂袖带303呈筒状,前臂袖带301用于固定套装在患者的前臂上,上臂袖带303用于固定套装在患者的上臂上,前臂袖带301和上臂袖带303上设置有安装袋306,作为本技术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安装袋306也可设置在前臂袖带301和上臂袖带303的内侧。
46.所述的前臂袖带301上间隔设置有四个以上的母扣,前臂袖带301上固装有前臂绑带302,前臂绑带302用于调整前臂袖带301的松紧度,上臂袖带303上固装有上臂绑带304,上臂绑带304用于调整上臂袖带303的松紧度,所述的前臂绑带302和上臂绑带304为尼龙粘扣带,上臂绑带304上间隔固装有两个上臂调节带305,所述的上臂调节带305上设置有目字调节扣,上臂调节带305与主背带101和中间固定带105固定连接,以便调节背带固定件1对患者上臂的提拉力。
47.前臂上臂固定件3上插装有肘支撑件4,肘支撑件4与背带固定件1卡扣式连接,所述的肘支撑件4由肘支撑板401和肘连接带402构成,具体的,肘支撑板401插装在前臂袖带301和上臂袖带303的安装袋306内,所述的肘支撑板401为随型设计,即,肘支撑板401上对应于伸直的手肘处设置有相应的凸缘和凹槽,前臂袖带301和上臂袖带303之间的相连部分位于肘内侧面,当符合肘窝弧度的支撑板401插入安装袋306时,辅助固定肘关节伸直的位置;当从安装袋306取出符合肘窝弧度的支撑板401时,可通过肩前调节带106和肩后调节带107相接固定承托前臂,使上肢屈肘90
°
兼肩0
°
,固定于胸腹前;肘支撑板401上间隔固装有两个肘连接带402,所述的肘连接带402为弹力橡胶带,肘连接带402的端头设置有公扣,肘连接带402通过公扣卡扣式安装在中间固定带105的母扣上,以调节背带固定件1对肘支撑件4的提拉力,并可将上臂弹性固定于旋后姿势。
48.前臂上臂固定件3的下部设置有手腕支撑件5,手腕支撑件5与前臂上臂固定件3卡扣式连接,所述的手腕支撑件5包括手腕支撑架501、手部绑带502、腕部绑带503和手腕连接带504,所述的手腕支撑架501为随型设计,即,手腕支撑架501的后部对应于手腕设置有槽体,手腕支撑架501的前部对应于手掌设置有弯折;手腕支撑架501支撑了部分前臂,横跨腕关节和支撑了手掌,使腕部腕伸15
°
~30
°
,手维持固定于功能位手腕支撑架501在肩前调节带106和肩后调节带107的作用下吊装在患者胸前,手腕支撑架501的一端轴向间隔固装有手部绑带502和腕部绑带503,所述的手部绑带502和腕部绑带503为尼龙粘扣带,手部绑带502和腕部绑带503用于将手腕支撑架501固定在患者手部和腕部,手腕支撑架501的另一端径向间隔固装有两个手腕连接带504,所述的手腕连接带504为弹力橡胶带,手腕连接带504的端头设置有公扣,手腕连接带504通过公扣与前臂袖带301上的母扣固定连接,可以达到调节前臂上臂固定件3对手部、腕部及前臂弹性固定于旋后姿势的效果,公扣与不同的母扣相匹配连接时,使手部和前臂共同产生不同程度的旋后作用:可使手和前臂产生旋后的固
定效果,通过弹性的手腕连接带504给予功能较好的手和前臂旋前旋后弹性抗阻自主性训练的条件。
49.该可调式护具具有调整姿势易于活动和分摊压力便于血液循环的优点,该护具兼顾了肩、肘、腕和指关节,而不只是单纯的肩关节,可变换上肢姿势进行上肢固定,采用了前臂上臂固定件3兼顾上臂与前臂重力转移至肩上骨性结构,减轻肩周肌群重力负担,上肢内侧跨肘关节的上臂和前臂袖带301间设计表面双通口袋结构,伸肘时可插入肘支撑件4辅助伸肘固定;改善了“腕屈、指屈、前臂旋前、肘屈”的抗重力肌痉挛姿势,采用腕与手部由手腕支撑架501固定,同时肘支撑板401和手腕支撑架501均由弹性带分别与上臂和前臂袖带301连接,可分别将上臂和前臂弹性固定于旋后,可分别使上臂前臂肌肉行等长肌肉收缩或旋前抗阻运动;满足肩部不同角度的前伸外展的姿势保持及肩周肌群激活,卡扣式直径可调节的肩下支撑件2改变肩关节前伸外展角度,以满足上肢不同姿势的辅助固定,也可辅助进行自助性上肢肌肉训练,充分利用日常时间,尽可能改善上肢运动功能。解决了现有的肩关节护具存有的姿势固定不易活动和重量集中影响血液循环的问题,满足了肩关节康复训练的需要。
5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