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转运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16322发布日期:2022-02-23 21:46阅读:93来源:国知局
新生儿转运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生儿护理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生儿转运箱。


背景技术:

2.新生儿转运箱是一种专用的医疗器械,用于在新生儿生病或出现其他事故时进行转运,可以保证转运安全,防止坠落事故,同时便于医护人员在转运过程中进行护理治疗操作。而现有的新生儿转运箱中可以监测新生儿指数并由显示屏进行显示,但是当在户外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经常会由于反光而导致无法看清显示屏,从而导致医护人员需要调高屏幕亮度来提高清晰度,使用较为麻烦,且导致新生儿转运箱的耗电量较快,使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生儿转运箱,旨在当因反光而无法看清显示面时,医护人员无需调整屏幕亮度便可以清晰观察到显示面,提高新生儿转运箱的使用便利性,且提高新生儿转运箱的续航时间。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新生儿转运箱,包括:
5.箱体;
6.监测组件,所述监测组件设于所述箱体,以用于监测位于所述箱体内的新生儿;以及
7.显示组件,所述显示组件转动连接于箱体的外壁面,并与所述监测组件电性连接,所述显示组件具有显示面,所述显示面贴设有防反光膜。
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箱体侧壁面凸设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设有收纳槽,所述显示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台,并使所述显示面可转动收纳于所述收纳槽内。
9.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台设有转轴和转轴孔中的二者之一,所述显示组件设有转轴和转轴孔中的二者之另一,所述转轴插设于所述转轴孔。
1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台于所述收纳槽的槽底设有柔性层,所述柔性层以用于与所述显示面抵接。
1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箱体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箱体内分隔为承载腔和收纳腔,所述承载腔用于承载新生儿;
12.所述新生儿转运箱还包括收纳结构和绑带,所述收纳结构设于所述收纳腔内,所述绑带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收纳结构,所述绑带的另一端可相对所述收纳结构收纳于所述收纳腔或展开于所述承载腔以对新生儿进行固定。
13.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收纳结构包括:
14.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固定连接于所述分隔板并位于所述收纳腔内;
15.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块连接;以及
16.第二连接块,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滑动设于所述分隔板,所述绑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块背离所述弹簧的表面固定连接。
1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新生儿转运箱还包括固定块和插接块,所述固定块连接于所述分隔板并位于所述承载腔,所述固定块开设有限位孔,所述插接块连接于所述绑带背离所述收纳结构的一端,所述插接块可插接并过盈配合于所述限位孔内。
1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板开设有连通所述承载腔和所述收纳腔的让位通口,当所述绑带收纳于所述收纳腔时,所述插接块抵接限位于所述分隔板开设让位通口的表面,以使所述插接块位于所述承载腔内。
19.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绑带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绑带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收纳结构对应所述绑带也设有多个,一所述绑带与一所述收纳结构连接。
2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包括上盖和下壳,所述分隔板连接于所述下壳内,所述下壳开设有连通所述承载腔的让位口,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让位口。
2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新生儿转运箱包括箱体和监测组件,以及转动连接于箱体的外壁面的显示组件,该监测组件用于实时监测位于箱体内的新生儿的指数,并由显示组件的显示面进行显示,从而医护人员可以从箱体内便可以了解新生儿的各项生命指数,以保证新生儿的安全性。而由于该显示组件可相对于箱体的外壁面进行转动,如此当医护人员因反光看不清楚显示组件的显示面时,仅需通过转动显示组件便可以同步调整显示面的显示角度,进而可以调整至用户清晰观察到显示面的角度,而无需调整显示面的亮度。该操作过程较为方便,同时该显示面还贴设有防反光膜,从而可进一步有效增加显示面的防反光性能,避免医护人员在观察显示面时视线更清楚,进而提高新生儿转运箱使用的便利性,且保证了新生儿转运箱的续航时间。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生儿转运箱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新生儿转运箱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新生儿转运箱的显示组件收纳于收纳槽内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新生儿转运箱另一视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新生儿转运箱的上盖拆卸后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新生儿转运箱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号说明:
30.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新生儿转运箱141让位口10箱体20显示组件10a承载腔21显示面10b收纳腔30收纳结构11安装台31第一连接块111收纳槽32弹簧
12分隔板33第二连接块121让位通口40绑带13上盖50固定块14下壳60插接块
31.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6.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生儿转运箱100。
37.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新生儿转运箱100包括箱体10、监测组件、显示组件20以及防反光膜,所述监测组件设于所述箱体10,以用于监测位于所述箱体10内的新生儿;所述显示组件20转动连接于箱体10的外壁面,并与所述监测组件电性连接,所述显示组件20具有显示面21;所述防反光膜贴设于所述显示面21。
38.其中,为了便于转运,该箱体10可以为塑料材质,例如:abs、pom、ps、pmma、pc、pet等,以降低新生儿转运箱100的重量,进而以便于搬移。该箱体10内还设有生命支持模块,用于提供氧气和保持温度。一般是包括氧气瓶和恒温加热组件。氧气瓶的输出部分同恒温加热组件连通,能够使加温装置在加温空气的同时具有补充氧气的功能,提高新生儿转运箱100内氧气含量,保持新生儿转运箱100内气压稳定。该恒温加热组件可以包括加热器、温度感应器以及温度调节器,加热器、温度感应器以及温度调节器电性连接。大气环境温度与胎儿在孕妇腹中的温度存在差异,恒温加热组件可以在转运过程中维持新生儿体温,以为在箱体10内的新生儿模拟孕妇肚中生长环境,从而让新生儿适应,对新生儿的健康有益。加热
器可以持续为箱体10提供热量,温度感应器可以检测箱体10内的温度,以便协助医护人员检测箱体10的温度值,避免箱体10内的温度过低或者过高而威胁新生儿生命健康。温度调节器可以调节箱体10内的温度,以在温度过高时调低温度,在温度过低时调高温度。当然该恒温加热组件还可以是自发热的床垫,以放置在箱体10内进行加热,具体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选择。而该监测组件可以包括多个传感器以用于实时监测新生儿的各项生理指标,如监控新生儿的心率、血压、体温等生理指标等。该防反光膜由透明材料制成,且防反光膜的外表面形成有微棱镜面,从而利用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将光反射到各个方向,进而以达到防反光的作用。
3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新生儿转运箱100包括箱体10和监测组件,以及转动连接于箱体10的外壁面的显示组件20,该监测组件用于实时监测位于箱体10内的新生儿的指数,并由显示组件20的显示面21进行显示,从而医护人员可以从箱体10内便可以了解新生儿的各项生命指数,以保证新生儿的安全性。而由于该显示组件20可相对于箱体10的外壁面进行转动,如此当医护人员因反光看不清楚显示组件20的显示面21时,仅需通过转动显示组件20便可以同步调整显示面21的显示角度,进而可以调整至用户清晰观察到显示面21的角度,而无需调整显示面21的亮度。该操作过程较为方便,同时该显示面21还贴设有防反光膜,从而可进一步有效增加显示面21的防反光性能,避免医护人员在观察显示面21时视线更清楚,进而提高新生儿转运箱100使用的便利性,且保证了新生儿转运箱100的续航时间。
40.参照图1至图3,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0侧壁面凸设有安装台11,所述安装台11设有收纳槽111,所述显示组件20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台11,并使所述显示面21可转动收纳于所述收纳槽111内。其中,该安装台11可以设置于箱体10端部的侧壁面,以便于医护人员更准确了解显示组件20的安装位置。而该安装台11设有收纳槽111,如此当不需要使用显示组件20时,该显示组件20的显示面21可以转动收纳于收纳槽111内,进而避免显示面21裸露在外界而容易损坏,以保证显示组件20的使用寿命,同时可有效减小新生儿转运箱100的体积,以便于新生儿转运箱100的转运。
41.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台11设有转轴和转轴孔中的二者之一,所述显示组件20设有转轴和转轴孔中的二者之另一,所述转轴插设于所述转轴孔。
42.本实施例中,安装台11和显示组件20通过铰接的形式实现可转动连接。其中,该显示组件20包括支撑框架和具有显示面21的显示屏,该显示屏安装于支撑框架处,而可以在安装台11的表面凸设有转轴,支撑框架设有转轴孔,转轴插入转轴孔内,支撑框架便能以转轴的轴心线为旋转中心绕安装台11转动,从而实现调整显示屏的角度。可以理解的是,安装台11与显示组件20的可转动连接方式有多种方式,除了铰接外,还可以是合叶连接等多种方式。
43.可选地,所述安装台11于所述收纳槽111的槽底设有柔性层,所述柔性层以用于与所述显示面21抵接。可以理解的是,该显示组件20的显示面21通常为玻璃材质制成,从而为了提高对显示面21的保护。该安装台11的收纳槽111的槽底设有柔性层,该柔性层可以为海绵或者硅胶材质制成,从而当显示组件20的显示面21收纳于收纳槽111时,柔性层可以对显示面21起到缓冲作用,以提高对显示面21的保护,以保证显示组件20的使用寿命。
44.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参照图4至图6,所述箱体10设有分隔板12,所述分隔
板12将所述箱体10内分隔为承载腔10a和收纳腔10b,所述承载腔10a用于承载新生儿;所述新生儿转运箱100还包括收纳结构30和绑带40,所述收纳结构30设于所述收纳腔10b内,所述绑带4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收纳结构30,所述绑带40的另一端可相对所述收纳结构30收纳于所述收纳腔10b或展开于所述承载腔10a以对新生儿进行固定。其中,该绑带40的材质可以为海绵带,以对新生儿进行柔性接触,防止绑带40绑定时对新生儿造成不适,且该绑带40既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于承载腔10a内,也可以通过魔术贴粘接固定于承载腔10a内,具体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选择。而该分隔板12可以通过卡接或者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于箱体10内,以将箱体10内分隔形成层叠设置的承载腔10a和收纳腔10b,该收纳腔10b位于承载腔10a的下方,如此当绑带40收纳时可以被收纳结构30收纳至下方的收纳腔10b中,当需要使用绑带40时再从收纳腔10b中展开至承载腔10a中进行固定,从而在绑带40未使用时以避免占用承载腔10a内的空间,以便于医护人员放置或者抱取新生儿。
45.如此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可以将新生儿放置于承载腔10a内,之后再将绑带40从收纳腔10b中拉出并固定于承载腔10a内,以对新生儿进行绑定,从而保证新生儿位于承载腔10a内的稳定性,同时可以防止新生儿乱动受伤,进而提高新生儿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而在当转运到达目的地后,该绑带40可通过收纳结构30重新收纳回收纳腔10b中,如此以避免绑带40对医护人员抱取新生儿时造成干涉,并且同时也便为下次转运放置新生儿,提高新生儿转运箱100使用的方便性。
46.进一步地,所述收纳结构30包括第一连接块31,弹簧32以及第二连接块33,所述第一连接块31固定连接于所述分隔板12并位于所述收纳腔10b内;所述弹簧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块31连接;所述弹簧3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块33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33滑动设于所述分隔板12,所述绑带4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块33背离所述弹簧32的表面固定连接。其中,该第一连接块31可以通过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于分隔板12处并位于收纳腔10b内,而该弹簧32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块31进行连接固定,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块33进行连接,该第二连接块33可以通过在分隔板12上开设导槽以进行滑动配合,从而当需要使用绑带40时,医护人员将绑带40从收纳腔10b中拉出,则绑带40会同步带动第二连接块33在分隔板12上滑动,而由于弹簧32一端固定于第一连接块31,从而使弹簧32会发生形变并拉长,从而将绑带40展开并固定于承载腔10a内。而当绑带40使用完毕进行拆卸后,弹簧32会恢复原状以带动第二连接块33恢复至初始位置,从而以实现绑带40自动收纳回收纳腔10b过程,以达到避免占用承载腔10a空间的效果。如此该收纳结构30的收纳绑带40的方式较为简易,成本较低,有效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荷,进一步提高转运的效率。需要说明的是,该绑带40的收纳和展开也可以通过电机带动转轴转动的方式进行操作,电机的输出轴正反向旋转,以驱动转轴正反向旋转,实现绑带40的自动收纳。并且,电机还能根据新生儿的身体尺寸的大小自动调节绑带40至合适的尺寸,提高新生儿的使用体验。
47.更进一步地,所述新生儿转运箱100还包括固定块50和插接块60,所述固定块50连接于所述分隔板12并位于所述承载腔10a,所述固定块50开设有限位孔,所述插接块60连接于所述绑带40背离所述收纳结构30的一端,所述插接块60可插接并过盈配合于所述限位孔内。其中,该固定块50可以通过螺钉或者卡扣连接等方式固定于分隔板12,而该固定块50背离分隔板12的表面开设有限位孔,而该插接块60连接于绑带40的一端,如此通过插接块60插接固定于固定块50的限位孔内,该插接块60的侧壁与限位孔的内壁面周向抵接以形成过
盈配合,从而以保证绑带40可以固定于承载腔10a内,同时插拔的方式使得操作人员方便定位,安装和拆卸都较为简易,提高操作的效率。当然,为了进一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还可以在插接块60和限位孔的底部设置磁性件,以通过磁性吸附提高固定块50和插接块60连接的稳定性。
48.更进一步地,所述分隔板12开设有连通所述承载腔10a和所述收纳腔10b的让位通口121,当所述绑带40收纳于所述收纳腔10b时,所述插接块60抵接限位于所述分隔板12开设让位通口121的表面,以使所述插接块60位于所述承载腔10a内。其中,该分隔板12开设有让位通口121,如此以使绑带40可穿过让位通口121在承载腔10a和收纳腔10b内往复移动。而当绑带40收纳于收纳腔10b内时,该插接块60会抵接于分隔板12开设让位通口121的表面,以使插接块60位于承载腔10a内,从而使得医护人员无需进入到收纳腔10b便可以通过拉动插接块60就可以带动绑带40从收纳腔10b中拉出,以进一步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负荷,进一步提高转运的效率。
49.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参照图5,所述绑带40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绑带40沿所述箱体1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收纳结构30对应所述绑带40也设有多个,一所述绑带40与一所述收纳结构30连接。其中,绑带4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三个,以分别用于固定新生儿的胸部,腰部以及腿部,以进一步提高对新生儿的固定作用。而各个绑带40均可以单独连接一个收纳结构30进行单独收纳,以避免不同的绑带40收纳时造成干涉,提高收纳绑带40的稳定性。
5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5,所述箱体10包括上盖13和下壳14,所述分隔板12连接于所述下壳14内,所述下壳14开设有连通所述承载腔10a的让位口141,所述上盖13盖设于所述让位口141。其中,该上盖13和下壳14可通过卡接或者铰接等方式进行固定,以便于医护人员开启或者关闭上盖13,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该让位口141放置新生儿于下壳14的承载腔10a内。上盖13可以由透光材质制成,如此以便于医护人员可以从外界实时观察到箱体10内新生儿的情况,进一步提高具有绑带40的新生儿转运箱100使用的安全性。而该分隔板12连接于下壳14内,以将下壳14内分隔为承载腔10a和收纳腔10b。
5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