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起身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71883发布日期:2022-04-22 11:38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助力起身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助力起身架。


背景技术:

2.智能家具打破了传统家具的使用模式,在原有使用功能的基础上,拓展了其他出智能化、便捷化、贴合人们使用需求的多元性功能。智能家具更能为人们的生活添姿添彩。然而,现有的智能家具的使用人群多为年轻人,很多智能家具转为年轻人打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很多老年人在生活中出现了很多不便,例如,老年人在起身时,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起身动作慢,并且不稳,在起身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危险因素,因此,如何帮助老年人顺利坐起的机构应被关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专门针对老年人产品的研究也将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助力起身架,帮助使用者顺利坐起,助力动作契合人体,结构稳固,安全性较好。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助力起身架,包括固定架、固定架上侧的座框架,所述的固定架的前部设有可折叠翻转的连板组件,连板组件的底部与固定架连接,连板组件的上端与座框架连接,连板组件后侧设有往复伸缩驱动机构,往复伸缩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连板机构连接驱动连板机构的上端上下折叠并前后翻转,座框架复位后,座框架后端低于其前端,固定架上设有多个支撑杆,座框架复位后,座框架落在支撑杆顶端。
6.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板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固定架前部左右两侧的多连板机构、连接两侧多连板机构的联动杆,所述的往复伸缩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联动杆的中部,往复伸缩驱动机构的末端与固定架后部活动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的多连板机构包括沿横向设置的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沿纵向设置的第三连板和第四连板及连接板,连接板固定在固定架前部侧边,第二连板前端与连接板上端活动连接,第四连板底端与第二连板后端活动连接,第四连板上端与座框架中部活动连接,第一连板处于第二连板的底侧,第一连板前端与连接板下部活动连接,第一连板后端与第三连板底端活动连接,第三连板上端与座框架活动连接,第三连板处于第四连板的前侧,第三连板长度大于第四连板长度,第三连板杆身与第二连板杆身在两者交汇处活动连接,第三连板的后端至与第二连板连接处的杆身长度大于第一连板前端与第二连板前端之间的连接板板身的长度,第一连板后端处于第二连板后端的后侧,所述的联动杆横置在两侧的第一连板间,联动杆端部与第一连板连接,往复伸缩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联动板中间活动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三连板上端处于其底端前侧,第四连板上端处于其底端前侧,第一连板前端与连接杆活动连接处处于第二连板前端与连接杆活动连接处。
9.进一步的,所述的联动杆中部设有向上凸出的连接耳板,所述的往复伸缩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连接耳板活动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的联动板与第一连板连接处设有加强筋。
11.进一步的,所述的座框架中部设有配合连板,所述的第三连板、第四连板与配合连板活动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的配合连板的横截面为l型,配合连板与座框架可拆卸连接,配合连板的水平部与座框架连接,配合连板的竖直部与第三连板、第四连板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杆前侧支撑杆、后侧支撑杆,前侧支撑杆高于后侧支撑杆,前侧支撑杆设置在固定架的前侧,支撑杆设置在固定架的后侧。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
15.1.座框架可向上抬升的同时向前翻转,与人体起身动作契合,助力于使用者的起身动作,非常的适用于老年人或者行动有障碍人士的使用,助力效果显著;
16.2.座框架起升后向前平移量小,不会推动使用者的小腿向前移动,令使用者重心稳定,本起身架具有较好的使用的安全性;
17.3.支撑杆在座框架复位后,能够对座框架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起身架的稳定性高,安全性好。
附图说明
18.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助力起身架未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的侧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助力起身架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令一种实施例中助力起身架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23.其中:1为固定架,2为座框架,3为联动杆,4为连接板,5为第一连板,6为第二连板,7为第三连杆,8为第四连杆,9为电动推杆,10为加强筋,11为配合连板,12为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25.实施例1:参照图1-图3,助力起身架,包括固定架1、固定架1上侧的座框架2,固定架1的前部设有可折叠翻转的连板组件,连板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固定架1前部左右两侧的多连板机构、连接两侧多连板机构的联动杆3,通过联动杆3保持两侧的多连板机构同步运动,控制座框架2翻转打开。
26.具体的,多连板机构包括沿横向设置的第一连板5和第二连板6、沿纵向设置的第三连板7和第四连板8及连接板4,连接板4固定在固定架1的前部侧边,连接板4的底部与固定架1焊接连接,第二连板6的前端端部与连接板4顶端通过销钉或销轴活动连接,第四连板8的底端与第二连板6的后端端部通过销钉或铆钉活动连接,第四连板6的上端端部与座框架2的中部通过销钉或铆钉活动连接,第一连板5处于第二连板6的底侧,第一连板5的前端端部与连接板4的中部杆身通过销钉或铆钉活动连接,第一连板5的后端端部与第三连板7
的底端端部通过销钉或铆钉活动连接,第三连板7的上端与座框架2通过销钉或锚钉活动连接,第三连板7处于第四连板8的前侧,即第三连板7的顶端与座框架2前部架体连接,第三连板7的长度大于第四连板8长度,第三连板7、第四连板均为向前倾斜的倾斜状态,第三连板7的杆身与第二连板6的杆身在两者交汇处通过销钉活动连接,再具体的,第一连板5的前端端部处于第二连板6的前端端部的后侧,联动杆3横置在两第一连板5之间,联动杆3的两端端部分别对应的与连侧的第一连板5的后端内侧壁焊接连接,联动杆3的后侧设有电动推杆9,电动推杆9的末端与固定架1后端中心处活动连接,联动杆3的中心处设有一向上的连接耳板31,电动推杆9的前端与连接耳板31的顶端活动连接,电动推杆9前端前伸,电动推杆9推动联动板3向前运动,在第一连杆5的作用,联动板3向前上侧翻转,同时,推动第一连杆5向上侧抬升翻转,抬升的第一连杆5推动第三连杆7向上抬升,第三连杆7、第二连杆6组成了交叉举升机构,从而推动座框架2抬升,连接耳板31的设置增大电动推杆的推力力臂,令联动板3能够顺利运动翻转,减小电动推杆9上的负载,保护电动推杆9,并且,起到节能作用,联动杆3在向前翻转的过程中,推动第一连板5的末端向上抬起,从而令多连板组件向上打开,进而,令第三连板7、第四连板8推动座框架2抬升,第三连杆7、第二连杆6组成了非对称的交叉举升机构,座框架2在抬升中同步的进行翻转,具体,第三连板7的顶端与座框架2前部连接,在抬升中,第三连板7的顶端对座框架2的前侧具有向下的拉力,将座框架2的前侧下拉,第四连板8的顶端与座框架2的中部连接,座框架2前侧下沉,同时,座框架2以其中部与第四连板8活动连接处为轴,其后端上翘,令做框架2呈前底后高的倾斜状,从而,实现本座框架2在抬升的通知向前翻转,帮助老年人或者使用者起身,第三连板7的倾斜角度大于第四连板8的倾斜角度,令座框架2复位后,座框架2的前侧高度高于后侧高度,从而,前高后低,对大腿前部具有支撑性,提高使用者坐着时的舒适性,中心靠后,提高使用的安全性,第四连板8的底端与第二连板5的后端活动连接,在抬升时,能够增大第二连板后端与座框架之间的竖直距离,令座框架后端翻转的更高,提高助力起身的高度,提高使用性能,在复位时,能够对座框架具有拉力作用,令座框架后侧更顺利的下沉,形成前高后低的状态。
27.另外,第一连板5、连接板4、第三连板7的后端至与其第二连板5活动连接处间的板身、第二连板5的前端至与第三连板7连接处的板身构成了第一四边连板结构,第四连板8、第三连板7前端至其与第二连板5活动连接处间的板身、第二连板后端至其与第三连板7活动连接处间的板身、第三连板顶端、第四连板顶端之间的座框架架身构成了第二四边形连板结构,两个四边形连板结构相互配合,提高座框架抬升、翻转的稳定性,连接板4限定了多连板机构的位置,连接板5前端面距固定架1的前端面50mm,座框架2翻转打开后与座框架1间最大夹角不大于30
°
,该种结构能够限制座框架2在翻转打开后座框架2的前端面与固定架1前端面在水平面内的距离控制在20mm内,也就说说,座框架抬升翻转后,座框架2前部向前移动小于20mm,减小了对人体向前推动的幅度,减小座框对膝盖窝或者小腿后侧的水平推动量,令乘坐者起身后,小腿能保持在原始位置,不过多的向前运动,避免乘坐者重心靠前,尤其是老年人,降低因起身造成的向前倾倒的风险,提高本起身架的使用的安全性。
28.具体的,第三连板7的后端至与第二连板6连接处的杆身长度大于第一连板5前端与第二连板6前端之间的连接板4板身的长度,第一连板5后端处于第二连板6后端的后侧,第三连板7上端处于其底端前侧,第四连板8上端处于其底端前侧,第一连板5的前端与连接杆5活动连接处处于第二连板5前端与连接杆4活动连接处,该种结构更有利于座框架2的在
抬升中翻转。
29.座框架2的中部设有配合连板11,配合连板11的横截面为l型,配合连板11具有水平部、树脂部,配合连板11贴在座框架2的中部内壁处,配合连板11的水平部与座框架2的底端面相接,通过螺栓连接,配合连板11的竖直部与座框架2的内侧壁相对,配合连板11的竖直部与第三连板7、第四连板8连接,该种结构便于座框架2与多连板组件间的装配,便于控制装配的精度。
30.固定架1上设有四个支撑杆12,四个支撑杆12包括两个前侧支撑杆、两个后侧支撑杆,两个前侧支撑杆设置在固定架1的前侧,且两个前侧支撑杆关于固定架1中心左右对称分布,两个后侧支撑杆设置在固定架1的后侧,两个后侧支撑杆关于固定架1中心左右对称分布,前侧支撑杆高于后侧支撑杆,座框架2复位后,四个支撑杆12的顶端与座框2底端对应处接触,对座框架2形成支撑和限位,提高本起身架的安全性,令座框架2复位后具有稳固的位置。
31.实施例2:具体的,参照图4,第一连板5、第二连板6的板体向侧边整体平滑凸出,形成加强筋结构,提高第一连板5、第二连板6的结构强度,提高载荷能力,提高本起身架的安全性,联动杆3与第一连板5的加强筋结构处焊接连接,焊接处设有加强筋10,加强连接,提高本起身架结构的可靠性。
3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上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