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导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54928发布日期:2022-07-23 06:47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PICC导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picc导管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picc导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picc是一种经肘前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处的导管,可以较长时间留置,用于静脉输液,输血治疗,留置期间每次输液时不用穿刺皮肤,只需直接把针刺入导管端的肝素帽上,用生理盐水冲一下导管,不输液时需要由护士完成每周导管的维护,更换贴膜就行了,从而彻底解决穿刺及药物刺激所致的疼痛,携带更安全舒适,轻松完成全程治疗,根本上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现有的导管一般采用胶布进行固定,使用胶布固定导管时,其与皮肤直接接触,随着患者肢体活动摩擦及胶布固定时产生的压力,相当比例的患者均有发生皮损或水泡的经历,皮肤破损引起的疼痛和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置管期间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picc导管固定装置,减少胶布固定导致的皮肤并发症和护理清洁问题。
4.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picc导管固定装置,包括方形的固定部,固定部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带,两侧的连接带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部上设置有可供导管穿出的开口,固定部外表面设置有束管夹,固定部上设置有可移动的肝素帽固定装置,束管夹位于肝素帽固定装置和开口之间,固定部上设置有可将开口、束管夹和肝素帽固定装置遮盖住的覆盖片。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7.束管夹上设置有用于夹持导管的夹持槽,夹持槽的槽口间隔设置有软质挡片,束管夹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竖直部、第二竖直部、第三竖直部、第四竖直部和第五竖直部,第一竖直部、第二竖直部、第三竖直部、第四竖直部和第五竖直部依次通过上弯曲部和下弯曲部依次蛇形连接,上弯曲部靠近肝素帽固定装置,下弯曲部靠近开口。
8.上弯曲部上开缺有可供导管穿出的缺口。
9.固定部上设置有两端与固定部连接的布块,布块的下端面通过魔术贴与固定部连接,布块上套设有可沿布块滑动的连接套,肝素帽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块和限位带,固定块连接在连接套上,固定块上端面开设有容纳槽,限位带一端与容纳槽一侧的固定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容纳槽另一侧的固定块拆卸连接。
10.覆盖片一端与固定部固定连接,连接端的对立端通过魔术贴与固定部连接。
11.连接件包括连接扣和数个连接环,连接扣设置在其中一侧连接带的端部,数个连接环间隔排列在另一侧连接带上。
12.固定部包括外套和内芯,外套包括防水内层和棉质外层,内芯为海绵。
13.固定部的底部设置有粘黏部。
1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15.本实用新型将从开口伸出的导管置入固定部表面的束管夹内,实现对导管的固定,避免其直接接触皮肤从而引起皮肤并发症,肝素帽固定装置可以固定肝素帽,覆盖片可遮盖导管和肝素帽,避免穿脱衣服是拉扯到导管。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束管夹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肝素帽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固定部的内部结构图。
21.图中标号:1、固定部;11、外套;111、防水内层;112、棉质外层;12、内芯;2、连接带;3、连接件;31、连接扣;32、连接环;4、开口;5、束管夹;51、第一竖直部;52、第二竖直部;53、第三竖直部;54、第四竖直部;55、第五竖直部;56、上弯曲部;561、缺口;57、下弯曲部;6、肝素帽固定装置;61、固定块;611、容纳槽;62、限位带;7、覆盖片;8、布块;81、连接套;9、暗扣;10、弹性挡片。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描述。
23.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picc导管固定装置包括方形的固定部1、束管夹5、肝素帽固定装置6和覆盖片7,固定部1用于环绕在患者手臂上,束管夹5用于固定导管,肝素帽固定装置6用于固定导管的肝素帽,覆盖片7用于将固定部上的导管遮盖住。
24.固定部1呈方形,其包括外套11和内芯12,外套11包括防水内层111和棉质外层112,内芯12为海绵,棉质外层112可以提高患者使用时的舒适度,防水内层可以防止汗液伸入至内芯12,内芯12的设置使得整个固定部交为柔软,可以有效的避免固定部1上的各类结构压迫皮肤。固定部1的左右两端各连接有两根具有弹性的连接带2,两侧的连接带2之间通过连接件3。连接件3包括连接扣31和数个连接环32,连接扣31为钩状的连接扣,其设置在其中一侧连接带2的端部,数个连接环32间隔排列在另一侧连接带2上,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将连接扣31与不同位置的连接环32连接,使用于不同体型的人。固定部1的底部设置有粘黏部,用于与患者皮肤粘贴,且粘黏部采用温和的水胶体材料,可以有效的避免患者的活动的过程中固定部发生位移。
25.固定部1的下半部分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可供导管穿出的开口4,可供导管伸出。固定部的上半部分设置有两端与固定部1连接的布块8,布块8的下端面通过魔术贴与固定部1连接,布块8上套设有可沿布块8滑动的连接套81。当需要移动连接套81时,先将布块8向上拉起使魔术贴的两个粘接面分开,然后将连接套81移动至所需位置后,再将布块8与固定部1连接,可以避免连接套81移动。
26.束管夹5设置在布块8和开口4之间并靠近开口4,加持管5底部与固定部1固定连
接,上端面上开设有用于夹持导管的夹持槽,导管置于夹持槽内收上端面不会凸出于夹持槽,为了保证夹持的稳定性,在夹持槽的槽口间隔设置有软质的弹性挡片10,将导管置入夹持槽内后弹性挡片10恢复原状。束管夹5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竖直部51、第二竖直部52、第三竖直部53、第四竖直部54和第五竖直部55,第一竖直部51和第二竖直部52的上端通过上弯曲部56连接,第二竖直部52和第三竖直部53的下端通过下弯曲部57连接,依次类推,第一竖直部51、第二竖直部52、第三竖直部53和第四竖直部54和第五竖直部55依次通过上弯曲部56或下弯曲部57依次蛇形连接,上弯曲部56靠近肝素帽固定装置,下弯曲部57靠近开口。束管夹5用于对导管进行收纳和整理,可以避免导管弯折。上弯曲部56上开缺有可供导管穿出的缺口,由于人的体型或者导管的型号不用,导管处于体外的长度会有差别,而缺口的设置则可以适用于位于体外的不同长度的导管。例如,当导管置入第二竖直部52后就快带导管的肝素帽处,则直接从第二竖直部52上端连接的上弯曲部54的缺口处穿出即可。
27.肝素帽固定装置6包括固定块61和限位带62,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带62设置有两根。固定块61固定连接在移动套81的上端面,固定块61上端面开设有容纳槽611,限位带62一端与容纳槽611一侧的固定块61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暗扣与容纳槽611另一侧的固定块61拆卸连接。固定块61可以随着移动套81进行移动,方便进行移动至所需位置。由于有些picc导管是双腔的,因此,容纳槽611还可以设置成两个,提高实用性。
28.覆盖片7一端与固定部1固定连接,与固定部1连接端的对立端通过魔术贴与固定部1连接。覆盖片7可以将开口、束管夹和肝素帽固定装置遮盖住,避免在换衣服的时候拉扯到导管。覆盖片7可以采用透明材料,方便观察穿刺点的皮肤。
29.本实用新型可替代胶布固定导管体外部分,有效固定picc导管位于体外的部分,减少胶布固定导致的护理清洁和皮肤并发症问题,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佩戴舒适,减少临床护理操作时间和环节。
30.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