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床患者用辅助起身装置

文档序号:28608404发布日期:2022-01-22 12:13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床患者用辅助起身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智能机器人护理,具体是一种卧床患者用辅助起身装置。


背景技术:

2.对于大多数的医院而言,床位和医护人员数量的不足,永远与源源不断日益增长的患者数量相矛盾,即使增加了床位,医护人员的数量不足将显得尤为突出,为了照顾这么多的住院患者,医护人员不得不脚不沾地的奔跑工作,喝水吃饭都要抽空解决,另外,忙就容易出错,一旦出了事故更对医护人员的职业生涯带来打击,也将对医院的声誉带来影响,这都给医护人员带来了沉重的工作负担和压力。
3.为了适当的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医院也在不断的进行探索,并推行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措施,比如病区护士站、床位的智能化监控等等,但仍旧有一些问题是现阶段难以处理的,如患者需要起身,对于一些下肢行动不便的患者,只能在医护人员或者陪护人员的帮助下,从病床上起身后,转移到轮椅上,其中部分患者的身体状况对部分陪护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很多时候必须要医护人员才能有效的帮助,这将占用医护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因此,医护人员仍需要行之有效的护理装置来辅助患者起身,从病床上转移到轮椅上去。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卧床患者用辅助起身装置,来辅助患者起身,从病床上转移到轮椅上去,从而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来实现的:
6.一种卧床患者用辅助起身装置,设置在病床旁边,包括辅助机构和轨道,轨道平行设置在病床侧的地面上,与辅助机构的底部相配合,辅助机构包括底座和可伸缩的扶持架,底座上方设置有竖直布置的升降机构,扶持架固定在升降机构的上端,升降机构的下端固定有转动架,转动架可转动的设置在底座上,转动架的一侧设置为脚踩板,脚踩板位于底座的上方且与底座间隙配合。
7.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座为圆盘状,底座的下侧面与轨道相吻合,底座的上侧面中心设置有与转动架配合的支撑桩,支撑桩的顶部设置有带有齿轮盘的立柱,转动架的下侧面开设有供立柱穿设的孔,转动架内设置与齿轮盘相配合的齿轮箱,齿轮箱由转动电机带动。
8.进一步的,所述脚踩板的下侧面设置有至少一处滚动装置,滚动装置包括滚珠和滚动底座,滚动底座固定在脚踩板上,滚珠嵌设在滚动底座内,在底座上表面自由滚动,滚动轨迹位于以支撑桩为中心的圆形。
9.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扶持架包括扶持臂、伸缩部和支撑部,支撑部固定在升降机
构的上端,扶持臂通过伸缩部连接在支撑部的侧面,扶持臂位于脚踩板的正上方,扶持臂的左右两侧均设置张开的扶持翼,扶持翼与扶持臂配合形成张开的半包围形状,开口背向升降机构,承托患者的腋下,并推动患者的上臂外侧使患者双臂向前伸展。
10.进一步的,所述伸缩部包括伸缩电机带动的伸缩杆,伸缩杆外套设有弹性波纹管,弹性波纹管的一端与扶持臂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部固定连接,完全包裹伸缩杆,避免夹伤患者。
11.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的上方设置有扶手,供患者伸展双臂后的双手抓持。
12.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上连接板背向脚踩板的一侧设置有凹槽,凹槽内侧壁固定有齿条,下连接板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升降电机带动的齿轮,通过齿轮的转动,带动与之啮合的齿条升降,进而实现上连接板的升降。
13.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脚踩板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识别患者的提升状态,转动架上设置有操作面板,操作面板方便人手工操控。
14.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转动架的转向角度为90
°
或180
°
,能够将患者转移到侧面或者背面。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6.(1)本实用新型采用可升降可伸缩的扶持架与脚踩板相配合,实现了对患者从扶持架扶持起身到携带转身的整个过程,能够将坐在病床边的患者直接转移到轮椅上,辅助患者起身效果显著;
17.(2)本实用新型在脚踩板上设置的压力传感器感知患者的站立状态,及时有效的判断并结束提升改为转向,转向到位后下降,将患者放置到轮椅上,自动化程度高;
18.(3)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转动、伸缩、升降的多向无人化操作方式,分别由不同的电机带动,统一驱动,智能化程度高,也可以由操作面板分别控制,适应能力强;
19.(4)本实用新型的底座沿轨道自由行走,方便应用于坐在病床边不同位置的患者,轨道约束了底座,避免其工作时意外偏移而导致对患者的转移过程出现差错。
20.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通过智能化工作的辅助机构来辅助患者起身,从病床上转移到轮椅上去,有效的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21.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示意图;
23.图3 为本实用新型的扶持架俯视结构示意图。
24.图中:轨道1、底座2、转动架3、脚踩板4、滚动底座5、滚珠6、支撑桩7、立柱8、转动电机9、上连接板10、下连接板11、升降电机12、扶持臂13、伸缩部14、支撑部15、伸缩电机16、扶持翼17、扶手18。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6.实施例1
27.一种卧床患者用辅助起身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设置在病床旁边,包括辅助机构和轨道1,轨道1平行设置在病床侧的地面上,辅助机构包括底座2、带有操作面板的转动架3和可伸缩的扶持架,底座2为圆盘状,底座2的下侧面与轨道1相吻合,底座2的上侧面中心设置有支撑桩7,支撑桩7的顶部设置有带有齿轮盘的立柱8,转动架3设置在底座2的上方,转动架3的下侧面开设有供立柱8穿设的孔,转动架3内设置与齿轮盘相配合的齿轮箱,齿轮箱由转动电机9带动;转动架3的一侧设置为脚踩板4,脚踩板4与底座2间隙配合,脚踩板4的下侧面设置有两处滚动装置,滚动装置包括滚珠6和滚动底座5,滚动底座5固定在脚踩板4上,滚珠6嵌设在滚动底座5内,在底座2上表面自由滚动,滚动轨迹位于以支撑桩7为中心的圆形,脚踩板4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28.转动架3的上方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竖直布置,其两端分别与扶持架和转动架3固定连接,升降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上连接板10和下连接板11,上连接板10背向脚踩板4的一侧设置有凹槽,凹槽内侧壁固定有齿条,下连接板11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升降电机12带动的齿轮,通过齿轮的转动,带动与之啮合的齿条升降,进而实现上连接板的升降。
29.在图3中,扶持架包括扶持臂13、伸缩部14和支撑部15,支撑部15固定在升降机构的上端,扶持臂13通过伸缩部14连接在支撑部15的侧面,扶持臂13位于脚踩板4的正上方,扶持臂1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张开的扶持翼17,扶持翼17与扶持臂13配合形成张开的半包围形状,开口背向升降机构,伸缩部14包括伸缩电机16带动的伸缩杆,伸缩杆外套设有弹性波纹管,弹性波纹管的一端与扶持臂1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部15固定连接,完全包裹伸缩杆,支撑部15的上方设置有扶手18。
30.实施例2
31.一种卧床患者用辅助起身装置,设置在病床旁边,包括辅助机构和轨道1,轨道1平行设置在病床侧的地面上,辅助机构包括底座2、带有操作面板的转动架3和可伸缩的扶持架,底座2为圆盘状,底座2的下侧面与轨道1相吻合,底座2的上侧面中心设置有支撑桩7,支撑桩7的顶部设置有带有齿轮盘的立柱8,转动架3设置在底座2的上方,转动架3的下侧面开设有供立柱8穿设的孔,转动架3内设置与齿轮盘相配合的齿轮箱,齿轮箱由转动电机9带动;转动架3的一侧设置为脚踩板4,脚踩板4与底座2间隙配合,脚踩板4的下侧面设置有两处滚动装置,滚动装置包括滚珠6和滚动底座5,滚动底座5固定在脚踩板4上,滚珠6嵌设在滚动底座5内,在底座2上表面自由滚动,滚动轨迹位于以支撑桩7为中心的圆形,脚踩板4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32.转动架3的上方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竖直布置,其两端分别与扶持架和转动架3固定连接,升降机构包括液压缸。
33.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病区,卧床患者需要起床时,翻身坐在病床边,以实施例1为例,患者的脚放在脚踩板4上后,扶持架在升降机构的带动下下沉,到达一定高度后,伸缩部14在伸缩电机16的带动下伸长,患者抬起双臂,扶持臂13伸到患者胸前,扶持翼17伸到患者腋下,患者抓住扶手18后,伸缩部14回缩,同时升降机构抬升,托起患者站立起身,脚踩板4上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压力升高,患者站立起身完成后,脚踩板4上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开始下降,升降机构停止,转动电机9带动转动架3转动,脚踩板4携带着患者以支撑桩7为中心转向90
°
或180
°
后,升降机构下沉,伸缩部14伸长,患者开始向后坐,坐到准备好的轮椅上,
然后将患者的脚抬起,放置到轮椅的脚部支撑上,转移工作完成。
34.结合上述构造和工作过程可以发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卧床患者用辅助起身装置结构新颖,构思巧妙,通过智能化工作的辅助机构来辅助患者起身,从病床上转移到轮椅上去,有效的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效果显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