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凝剂注射记录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23881发布日期:2022-04-16 19:56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凝剂注射记录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医院的护理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讲是一种抗凝剂注射记录卡。


背景技术:

2.为了减少患者的身体负担,在多针抗凝剂注射疗程中,通常对同一患者采用不同位置错开注射的方式。这种方式必然存在需要准确且妥善地记录注射次数、注射位置以及注射时间等信息,否则容易出现注射遗漏,位置重复,间隔时间不足,引起抗凝剂皮下注射并发症的发生等问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专门用于记录抗凝剂注射信息的记录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凝剂注射记录卡,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4.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抗凝剂注射记录卡,包括第一卡片层,上述第一卡片层包括卡片主体和块体,该卡片主体的左右两侧均间隔设有三个缺口,且每个缺口可分离地连接有一上述块体。
6.进一步,上述第一卡片层为纸质材料,并通过模切而成的手撕线划分为一上述卡片主体和六上述块体。
7.进一步,上述卡片主体的上边缘到最近一个缺口的直线距离一为25mm至35mm,卡片主体同一侧的两相邻上述缺口之间的直线距离二为15mm至25mm。
8.优选地,上述卡片主体的上边缘到最近一个缺口的直线距离一为30mm,卡片主体同一侧的两相邻上述缺口之间的直线距离二为20mm。
9.进一步,上述卡片主体的正面在上边缘与最近一个缺口之间设有用于记录患者信息的第一分区。其中,患者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性别、卡号和/或住址。
10.进一步,每个上述块体均设有用于记录注射次序的第二分区,且上述卡片主体的正面在每个块体的侧旁设有用于记录医护人员信息的第三分区。其中,医护人员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注射日期和/或注射次序。
11.进一步,上述卡片主体的背面还设有用于记录注意事项的第四分区。
12.进一步,还包括第二卡片层,上述卡片主体粘合于上述第二卡片层,使第二卡片层重叠设置于上述第一卡片层的底部。
13.优选地,上述第二卡片层为透光的pvc材料。
14.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5.其一、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卡片层包括卡片主体和块体,该卡片主体的左右两侧均间隔设有三个缺口,且每个缺口可分离地连接有一块体;由六个块体对应六针抗凝剂的不同注射位置,用摘除块体的形式表示对应位置处的抗凝剂已注射,以此来区分和记录六针抗凝剂息的注射信息,包括注射顺序、注射位置、是否注射等。可以有效可以避免注射遗漏,
降低抗凝剂皮下注射并发症的发生等,方便医护人员快速、直观的了解历史注射信息。
16.其二、本实用新型中,卡片主体的上边缘到最近一个缺口的直线距离一为25mm至 35mm,卡片主体同一侧的两相邻上述缺口之间的直线距离二为15mm至25mm。按上述尺寸设置后,该抗凝剂注射记录卡的左右边缘可以作为测量尺或参考,方便医护人员快速、直观的找到六针抗凝剂的相应注射位置。
17.其三、本实用新型中,卡片主体还设有第一分区,在每个块体的侧旁设有第三分区。第一分区和第三分区分别用于记录患者信息和医护人员信息,强化记录卡的信息记录能力,尤其是医护人员信息,同一个患者的六针抗凝剂可能是由多名不同医护人员注射,当前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第三分区查看到先前已注射抗凝剂的其他医护人员信息,需要时可及时与其他医护人员沟通。
18.其四、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二卡片层,卡片主体粘合于第二卡片层,使第二卡片层重叠设置于第一卡片层的底部。这样,当块体撕下后,只在第一卡片层上形成缺口,但第二卡片层边缘依旧完整,从而让整个记录卡边缘保存完整、美观。优选地,第二卡片层为透光的pvc材料,可以透过缺口处的第二卡片层观察到下方的皮肤,便于医护人员标记注射位置。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的背面示意图。
21.图3为一种抗凝剂的六针注射方法示意图。其中,
“○”
表示注射位置;“左1”、“右2”、“左3”、“右4”、“左5”和“右6”为各注射位置的编号。
22.附图标记说明:
23.第一卡片层1,第三分区2,块体3,缺口4,手撕线5,方向标识线6,第一分区7,卡片主体8,第二分区9,第四分区10,直线距离一h1,直线距离二h2。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25.如图3所示,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有必要先简单介绍一种抗凝剂的六针注射方法,其按图中所标“左1
”‑“
右2
”‑“
左3
”‑“
右4
”‑“
左 5
”‑“
右6”的顺序在左右上臂分期注射六针抗凝剂,并且左肩至“左1”的距离为两指 (大概为30mm);“左1”与“左3”,“左3”与“左5”之间的距离大概为20mm。同样的,右肩至“右2”的距离为两指(大概为30mm),“右2”与“右4”、“右4”与“右6”之间的距离大概为20mm,确保各抗凝剂在不同上臂,不同位置上分开注射。
26.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抗凝剂注射记录卡,包括第一卡片层1,该第一卡片层1包括一个卡片主体8和六个块体3,该卡片主体8的左右两侧均间隔设有三个缺口4,且每个缺口4可分离地连接有一个块体3。
27.如图1至图3所示,具体地,第一卡片层1为纸质材料,并通过模切而成的手撕线5 划分为出六个块体3和一个卡片主体8。
28.如图1至图3所示,卡片主体8的上边缘到最近一个缺口4的直线距离一h1为 25mm至35mm,卡片主体8同一侧的两个相邻缺口4之间的直线距离二h2为15mm至 25mm。
29.如图1至图3所示,优选地,卡片主体8的上边缘到最近一个缺口4的直线距离一 h1为30mm,卡片主体8同一侧的两个相邻缺口4之间的直线距离二h2为20mm。
30.如图1至图3所示,优选地,该抗凝剂注射记录卡的尺寸包括但不限于左右宽度为 52mm,上下高度为88mm。
31.如图1至图3所示,卡片主体8的正面在上边缘与最近一个缺口之间设有用于记录患者信息的第一分区7。具体地,患者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卡号和住址,由患者或医护人员填写。但患者信息不仅限于此,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32.如图1至图3所示,每个块体3均设有用于记录注射次序的第二分区9。具体地,采用印刷的方式按照“左1
”‑“
右2
”‑“
左3
”‑“
右4
”‑“
左5
”‑“
右6”的注射顺序在六块块体3的第二分区9内分别对应打印表示注射次序的字眼“1”,“2”,“3”,“4”,“5”和“6”,并用打印而成的带箭头的方向标识线6,再次强化注射顺序。
33.如图1所示,卡片主体8的正面在每个块体3的侧旁设有用于记录医护人员信息的第三分区2。其中,医护人员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医护人员的姓名、注射日期和/或注射次序,由医护人员填写。但医护人员信息不仅限于此,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34.如图2所示,卡片主体8的背面还设有用于记录注意事项的第四分区10。具体地,采用印刷的方式将注意事项的具体内容打印至该记录卡(即第一卡片层1)的第四分区10。
35.如图1和图2所示,该抗凝剂注射记录卡还包括第二卡片层(图中未体现),卡片主体8粘合于上述第二卡片层,使上述第二卡片层重叠设置于第一卡片层1的底部,即上述第二卡片层的边缘与第一卡片层1的边缘完全重叠。这样,块体3撕掉后,由于上述第二卡片层的存在,整个记录卡的边缘依旧可以保持完整,同时也能提高记录卡的硬度,防止意外受损。优选地,上述第二卡片层采用透光的pvc材料,确保第四分区10的注意事项可被观察。当然,若上述第二卡片层选用非透光的其他现有材料,则可以将第四分区10设置于上述第二卡片层。
36.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1)由患者领取该抗凝剂注射记录卡,并在第一分区7填写患者信息,并认真阅读卡片背面的注意事项内容;(2)由医护人员徒手将标记有“1”的块体3撕掉;(3)抗凝剂注射记录卡的左边缘为测量尺贴于左臂,并使抗凝剂注射记录卡的上边缘大致水平对齐患者的左肩,此时撕掉标记有“1”的块体3后形成的对应缺口4即为第一针抗凝剂的注射位置,并标记注射位置(可在皮肤上画线标记,也可仅依靠眼力记忆。)。(4)由医护人员按步骤(3)所找到的注射位置,注射第一针抗凝剂;(4)由医护人员在第三分区2填写注射日期,并签名。(5)由患者保存抗凝剂注射记录卡,以备下次注射时使用。(6)依照“左1
”‑“
右2
”‑“
左3
”‑“
右4
”‑“
左5
”‑“
右 6”的注射顺序,按步骤(2)至步骤(3)的方法,分时段在患者上臂的对应位置处注射剩余的五针抗凝剂。
37.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
施本技术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