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性电子胆道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02538发布日期:2022-05-31 07:41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硬性电子胆道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胆道镜,尤其是涉及一种硬性电子胆道镜。


背景技术:

2.胆道镜的发明推动了胆道外科技术领域的发展,手术时,需要对胆囊腔进行注水,使胆囊腔膨胀到适当的程度而增大操作空间,进而有利于为手术提供清晰的视野,方便完成各种操作。市面上的胆道镜为单通道,如果需要注水和排水,则需要增加额外的设备,额外增加设备不仅成本增加,而且频繁更换设备、插入到人体内部,对胆道内壁容易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减少手术设备、在同一个插入人体内的设备即可完成多种需求的操作、降低成本、减少设备插入人体内部对胆道内壁造成损伤的几率的硬性电子胆道镜。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下述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硬性电子胆道镜,包括镜体部和用于控制镜体部的操作部,所述的镜体部上设置有硬性的先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部远离镜体部的一端连接有插头部,镜体部远离先端部的一端设置有插入器械接口、注水接口和出水接口,先端部内设置有图像传感器、光源、镜头和照明光纤,图像传感器和镜头均通过电缆线与插头部相连,光源通过照明光纤与插头部相连。操作人员手持操作部将镜体部的柔性插入管顺应人体腔道插入,镜头将外侧景物准确地成像在图像传感器,再由图像传感器将图像信号转换成电子信号后,再通过各图像处理器将信号传送至显示器,将图像显示。在这个过程中,光源通过照明光纤供电提供照明,便于观察和成像。根据成像分析实现手术操作,手术过程中,通道部上的插入器械接口能够插入所需的手术设备,注水接口能够向柔性插入管注入水源,再由出水接口排出,便于手术操作,整个过程中不需要额外配备和插入其他设备,仅在一个胆道镜上便可实现照明、内窥、注水和排水等操作。插入器械接口位于内镜的中心,注水接口和出水接口位于内镜的中轴线两侧,三个通道在空间上不会交叉,手术器械通过内镜进入人体时不会由于空间的干扰而制约其灵活性。注水接口和出水接口可外接供水装置和负压装置,对胆囊腔进行注水等操作。整个设备既可以实现成像,而且能够在镜体部末端实现注水和排水,不需要额外配备和插入其他设备,仅在一个胆道镜上便可实现照明、内窥、注水和排水等操作,降低成本、减少设备插入人体内部对胆道内壁造成损伤的几率。
5.作为优选,所述的插头部与操作部可拆卸连接。插头部对应不同的控制和成像设备,不同的设备上的插头部能够在操作部上根据需要更换,更换控制和成像设备时,操作部、镜体部和先端部可以保持位置不变,无需在胆道内频繁进出,进一步减小了对胆道内壁造成损伤的几率。
6.作为优选,所述的操作部远离镜体部的一端延伸设置有直径小于操作部的连接
座,插头部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头,插头部与连接头之间通过线缆相连,连接头上设置有用于传输信号的针脚,连接座上设置有与针脚相匹配的针孔,连接头的直径大于线缆的直径,线缆外侧套设有连接套,连接套的内壁与连接座的外壁相配合,连接套的内壁上围绕连接套的轴线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定位凸起,连接座的外壁上沿着连接座的母线方向设置有若干个与定位凸起相配合的滑槽,滑槽远离连接座的自由端的一侧连通有横槽,横槽沿着连接座的圆周方向延伸设置。操作部远离镜体部的一端延伸设置有直径小于操作部的连接座,连接座上设置针孔,针孔可以根据不同控制和成像设备不同而具备更加完善的信号传输功能。插头部通过线缆连接有连接头,不同控制和成像设备所对应的连接头上具有不同的信号传输用的针脚,保证任意设备所需的针脚均能够与连接座上的针孔相对应。需要更换控制和成像设备时,只需要将设备对应的连接头从连接座上拆卸下来,即可完成另一个设备的接入。设备接入时,将连接头与操作部上的连接座对应插接,插接完成后,将连接套朝向连接座方向滑动,使连接套套在连接头与连接座的连接处。此时,由于连接头的直径大于线缆的直径,连接套能够抵接在连接头与线缆的台阶面上,实现限位,在连接套滑动过程中,连接套内壁上的定位凸起能够与连接座外壁上的滑槽对应滑动,当定位凸起滑动至横槽处时,连接套能够将连接头压紧在连接座上。由于横槽沿着连接座的圆周方向设置,旋转连接套,定位凸起由滑槽滑入横槽内,利用横槽对定位凸起限位,避免定位凸起沿着连接座的轴线方向移动,进而实现连接套的轴向限位。当需要更换插头部和设备时,旋转连接套,使定位凸起从横槽内滑动至滑槽处,再滑动连接套,使定位凸起沿着滑槽滑动并与连接座分离,通过对线缆和连接头施加拉力,便可实现连接头与连接座分离,不仅在连接时能够保证连接头与连接座的连接强度,而且在拆卸和更换时便于连接头与连接座的拆卸和更换。
7.作为优选,所述的操作部上设置有拍照按钮、录像按钮和白平衡按钮。
8.作为优选,所述的插入器械接口处连接有接入管,接入管的直径大小为φ2.5~φ6mm;工作长度为200~400mm。
9.作为优选,所述的注水接口处连接有进水管,出水接口处连接有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为φ0.5~φ3mm。
10.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硬性电子胆道镜具备下述优点:整个设备既可以实现成像,而且能够在镜体部末端实现注水和排水,不需要额外配备和插入其他设备,仅在一个胆道镜上便可实现照明、内窥、注水和排水等操作,降低成本、减少设备插入人体内部对胆道内壁造成损伤的几率。
附图说明
11.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2.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3.附图3是附图2中a处局部放大剖视图;
14.附图4是连接座处的局部放大图。
15.图示说明:1-插头部,2-插入器械接口,3-注水接口,4-出水接口,5-镜体部,6-先端部,7-操作部,8-拍照按钮,9-录像按钮,10-白平衡按钮,11-连接头,12-连接套,13-定位凸起,14-滑槽,15-横槽,16-连接座,17-线缆,18-针孔。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17.实施例1:如图1、2、3、4所示,一种硬性电子胆道镜,包括镜体部和用于控制镜体部5的操作部7,操作部上设置有拍照按钮8、录像按钮9和白平衡按钮10。镜体部上设置有硬性的先端部6,操作部远离镜体部的一端连接有插头部1,镜体部远离先端部的一端设置有插入器械接口2、注水接口3和出水接口4,先端部内设置有图像传感器、光源、镜头和照明光纤,图像传感器和镜头均通过电缆线与插头部相连,光源通过照明光纤与插头部相连。插头部与操作部可拆卸连接。操作部远离镜体部的一端延伸设置有直径小于操作部的连接座16,插头部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头11,插头部与连接头之间通过线缆17相连,连接头上设置有用于传输信号的针脚,连接座上设置有与针脚相匹配的针孔18,连接头的直径大于线缆的直径,线缆外侧套设有连接套12,连接套的内壁与连接座的外壁相配合,连接套的内壁上围绕连接套的轴线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定位凸起13,连接座的外壁上沿着连接座的母线方向设置有若干个与定位凸起相配合的滑槽14,滑槽远离连接座的自由端的一侧连通有横槽15,横槽沿着连接座的圆周方向延伸设置。插入器械接口处连接有接入管,接入管的直径大小为φ2.5~φ6mm;工作长度为200~400mm,注水接口处连接有进水管,出水接口处连接有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为φ0.5~φ3mm。
18.操作人员手持操作部将镜体部的柔性插入管顺应人体腔道插入,镜头将外侧景物准确地成像在图像传感器,再由图像传感器将图像信号转换成电子信号后,再通过各图像处理器将信号传送至显示器,将图像显示。在这个过程中,光源通过照明光纤供电提供照明,便于观察和成像。根据成像分析实现手术操作,手术过程中,通道部上的插入器械接口能够插入所需的手术设备,注水接口能够向柔性插入管注入水源,再由出水接口排出,便于手术操作,整个过程中不需要额外配备和插入其他设备,仅在一个胆道镜上便可实现照明、内窥、注水和排水等操作。插入器械接口位于内镜的中心,注水接口和出水接口位于内镜的中轴线两侧,三个通道在空间上不会交叉,手术器械通过内镜进入人体时不会由于空间的干扰而制约其灵活性。注水接口和出水接口可外接供水装置和负压装置,对胆囊腔进行注水等操作。整个设备既可以实现成像,而且能够在镜体部末端实现注水和排水,不需要额外配备和插入其他设备,仅在一个胆道镜上便可实现照明、内窥、注水和排水等操作,降低成本、减少设备插入人体内部对胆道内壁造成损伤的几率。插头部对应不同的控制和成像设备,不同的设备上的插头部能够在操作部上根据需要更换,更换控制和成像设备时,操作部、镜体部和先端部可以保持位置不变,无需在胆道内频繁进出,进一步减小了对胆道内壁造成损伤的几率。操作部远离镜体部的一端延伸设置有直径小于操作部的连接座,连接座上设置针孔,针孔可以根据不同控制和成像设备不同而具备更加完善的信号传输功能。插头部通过线缆连接有连接头,不同控制和成像设备所对应的连接头上具有不同的信号传输用的针脚,保证任意设备所需的针脚均能够与连接座上的针孔相对应。需要更换控制和成像设备时,只需要将设备对应的连接头从连接座上拆卸下来,即可完成另一个设备的接入。设备接入时,将连接头与操作部上的连接座对应插接,插接完成后,将连接套朝向连接座方向滑动,使连接套套在连接头与连接座的连接处。此时,由于连接头的直径大于线缆的直径,连接套能够抵接在连接头与线缆的台阶面上,实现限位,在连接套滑动过程中,连接套内壁上的定位凸起能够与连接座外壁上的滑槽对应滑动,当定位凸起滑动至横槽处时,连
接套能够将连接头压紧在连接座上。由于横槽沿着连接座的圆周方向设置,旋转连接套,定位凸起由滑槽滑入横槽内,利用横槽对定位凸起限位,避免定位凸起沿着连接座的轴线方向移动,进而实现连接套的轴向限位。当需要更换插头部和设备时,旋转连接套,使定位凸起从横槽内滑动至滑槽处,再滑动连接套,使定位凸起沿着滑槽滑动并与连接座分离,通过对线缆和连接头施加拉力,便可实现连接头与连接座分离,不仅在连接时能够保证连接头与连接座的连接强度,而且在拆卸和更换时便于连接头与连接座的拆卸和更换。
19.应理解,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