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ICC中用于推移婴儿头部的睡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95627发布日期:2022-02-20 02:36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PICC中用于推移婴儿头部的睡床的制作方法
一种picc中用于推移婴儿头部的睡床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picc中用于推移婴儿头部的睡床。


背景技术:

2.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是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避免化疗药物与手臂静脉的直接接触,加上大静脉的血流速度很快,可以迅速冲稀化疗药物,防止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因此能够有效保护上肢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3.目前针对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时间长,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以及一些强刺激的抗生素等,禁食时间长需要胃肠外营养,缺乏外周静脉通路的患儿,下肢静脉与上肢静脉置管途径相比,具有穿刺成功率高、异位发生率低等优点,文献报道picc导管尖端位置准确性右下肢静脉明显优于上肢静脉,下肢静脉直径粗,并发症较少,改变观念,下肢静脉穿刺picc不是作为上肢静脉穿刺失败后的替代方案,而是作为第一选择,但是在picc操作过程中,对婴儿一侧下肢静脉进行穿刺,导管会沿血管移位到该侧的头部的血管内,导致下肢经脉穿刺picc操作失败。
4.现提供一种有助于防止导管异位的picc中用于推移婴儿头部的睡床。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picc中用于推移婴儿头部的睡床。
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picc中用于推移婴儿头部的睡床,包括床体和床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设置成弧形结构,所述床体两侧边缘靠近床头的一端对称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床头上表面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由对称设置于床头上表面的两个气囊构成,充气后的气囊外侧高内侧底,将枕在气囊上的婴儿头部推移折向低的一侧。
7.进一步的,所述床体底部两侧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螺纹套筒,且螺纹套筒内部安装有丝杆,所述丝杆底部设置有防滑底脚。
8.进一步的,所述床体下表面与螺纹套筒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安装块,所述螺纹套筒顶部环形阵列有安装套,所述安装块底部设置有与安装套相对应的螺柱,且螺柱上连接有螺母。
9.进一步的,两个气囊独立设置互不连通。
10.进一步的,所述气囊顶部均设置有连接管。
11.进一步的,充气后的气囊顶面为斜向床头中间的斜面。
12.进一步的,所述床体与床头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床体与床头连接处设置有承接垫。
13.进一步的,所述床体顶部设置有背垫,所述床体底部设置有防滑垫。
14.进一步的,所述床头设置成拱形结构。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6.1、将床体放置在手术床上,将婴儿的两个胳膊放置在弧形槽内,对需要穿刺的相反的一侧气囊内通气,婴儿头部放在气囊上,该气囊充气后会推移婴儿头部折向需要穿刺的一侧,阻断该侧通向头部的经脉,当穿刺时,使导管能够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有助于下肢静脉穿刺picc的进行,防止导管移入头部的经脉内;
17.2、将床体放置在手术床上,转动丝杆,配合螺纹套筒,调节丝杆与螺纹套筒的相对位置,使防滑底脚与手术床接触,提高了床体在手术床上的稳定性,避免床体在手术床上晃动,保障了picc操作的顺利进行;
18.3、将安装套与螺柱相对应,接着将螺母安装在螺柱上,从而将螺纹套筒安装在安装块上,当日后螺纹套筒和丝杆等结构损坏时进行更换,便于后期对装置的维护作业。
附图说明
19.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床体;2、床头;3、弧形槽;4、气囊;5、螺纹套筒;6、丝杆;7、防滑底脚;8、安装块;9、安装套;10、螺柱;11、承接垫;12、背垫;13、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6.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助于防止导管异位的picc中用于推移婴儿头部的睡床。
28.如图1-4所示,一种picc中用于推移婴儿头部的睡床,包括床体1和床头2,床体1设置成弧形结构,床体1两侧边缘靠近床头2的一端对称开设有弧形槽3,所述弧形槽3用于放置躺在床体1上的婴儿的两个胳膊,婴儿的两个胳膊分别放在同侧的弧形槽3内。
29.所述床头2上表面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由对称设置于床头2上表面的两个气囊4构成,所述两个气囊4独立且互不连通,所述气囊4充气后外侧高内侧底,优选的,充气后的气囊4顶面为斜向床头2中间的斜面。
30.在本实施例中,将床体1放置在手术床上,婴儿躺在床体1上,婴儿的两个胳膊放置在弧形槽3内,当需要对婴儿右侧的下肢静脉进行穿刺时,将婴儿的头部放在左侧的气囊4
上,对左侧的气囊4进行通气,充气后的气囊4推移婴儿的头部,使婴儿的头部折向右侧阻断右侧通向头部的经脉,在婴儿右侧的下肢静脉进行穿刺时,使穿刺的导管能够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有助于下肢静脉穿刺picc的进行,防止导管移入头部的经脉内。
31.进一步的,床体1底部两侧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螺纹套筒5,且螺纹套筒5内部安装有丝杆6,丝杆6底部设置有防滑底脚7。
32.将床体1放置在手术床上,配合螺纹套筒5转动丝杆6,调节丝杆6与螺纹套筒5的相对位置,调节丝杆6的伸出长度,使防滑底脚7与手术床接触,提高了床体1在手术床上的稳定性,避免床体1在手术床上晃动,保障了picc操作的顺利进行。
33.进一步的,床体1下表面与螺纹套筒5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安装块8,螺纹套筒5顶部环形阵列有安装套9,安装块8底部设置有与安装套9相对应的螺柱10,所述安装套9套在螺柱10上,所述螺柱10上连接有螺母,螺母配合螺柱10将螺纹套筒5固定在床体1的下表面上,当螺纹套筒5或丝杆6等结构损坏需要更换时,便于拆卸独立更换,更节约成本。
34.进一步的,气囊4顶部均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上设置有管塞,通过连接管能够对气囊4内部进行充气和放气。
35.进一步的,床体1与床头2固定连接在一起,床体1与床头2连接处设置有承接垫11,能够对婴儿的颈部进行支撑,避免气囊4底部与床体1之间的空隙影响婴儿躺在床体1内的舒适程度。
36.进一步的,床体1顶部设置有背垫12,床体1底部设置有防滑垫13,配合防滑底脚7能够提高床体1在手术床上稳定性。
37.进一步的,床头2设置成拱形结构,使床头2与婴儿的身体的生理结构对应,提高床体1的舒适性。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picc中用于推移婴儿头部的睡床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