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拇外翻跖楔关节融合内侧解剖锁定板

文档序号:29919914发布日期:2022-05-06 07:44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拇外翻跖楔关节融合内侧解剖锁定板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拇外翻跖楔关节融合内侧解剖锁定板。


背景技术:

2.拇外翻是中老年女性最常见的足部畸形,给她们穿鞋、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拇外翻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如跖骨干近端截骨术、跖骨干截骨术、跖骨远端截骨术、微创截骨术,这些术式对中重度拇外翻畸形的矫正疗效尚可。
3.但是这些术式向外侧推移截骨线远端的跖骨头,矫正了跖骨内收,却忽略了跖骨旋转畸形的矫正,同时不可避免的出现跖骨短缩的问题。随着对拇外翻畸形发生机制和病理解剖研究深入,发现拇外翻畸形是复杂的三维度畸形,内侧跖楔关节融合术具有较强的拇趾外翻矫正能力截骨技术的改进,使其最大程度的减少了第一跖骨的短缩,在矫正第一跖骨内收的同时矫正了第一跖骨的旋转畸形,矫正畸形能力强,疗效肯定,受到越来越多足踝医师的青睐。但是手术操作复杂,双钢板双平面固定,创伤较大,病人经济负担重。
4.如何内侧跖楔关节精准截骨,三维度矫正拇趾外翻畸形,坚强内固定,患者术后早期下地活动。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设计跖楔关节融合内侧解剖锁定钢板,三维度矫正畸形的同时实现内侧坚强固定,减少对胫前肌腱止点的影响,辅以背侧空心加压螺钉,实现跖楔关节融合双平面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拇外翻跖楔关节融合内侧解剖锁定板,用以解决目前的拇外翻矫正手术是双面固定,且手术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拇外翻跖楔关节融合内侧解剖锁定板,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植骨窗;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两个克氏针孔、两个加压固定孔、五个锁定孔;各所述加压固定孔、各所述锁定孔内均设置有用于连接骨骼的螺钉。
7.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形状为楔形。
8.优选的,所述植骨窗的其中一侧依次设置有跖骨加压固定孔、第一克氏针孔、第一跖骨锁定孔、第二跖骨锁定孔;所述植骨窗的另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二楔骨锁定孔、第一楔骨锁定孔、楔骨加压固定孔、第二克氏针孔、第三楔骨锁定孔。
9.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上与骨头接触的面上设置有弧形槽。
10.优选的,所述各克氏针孔、所述各加压孔、所述各锁定螺钉孔均为通孔。
11.优选的,所述各克氏针孔、所述各加压孔、所述各锁定螺钉孔均为沉头孔。
12.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均设置为圆弧形。
13.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材质均为钛合金材质或不锈钢材质。
14.优选的,所述固定板自第一跖骨锁定孔的远端向贴骨面侧逐渐增厚。
15.优选的,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植骨窗内。
1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如下:通过手术后的固定装置和固定方式进行改进,减少了患者的手术创伤,减少手术后对胫前肌腱止点的影响,可以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同时也减少了手术的成本,同时设置植骨窗,可方便在固定板固定后继续进行植骨。
17.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18.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拇外翻跖楔关节融合内侧解剖锁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拇外翻跖楔关节融合内侧解剖锁定板的主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拇外翻跖楔关节融合内侧解剖锁定板的俯视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拇外翻跖楔关节融合内侧解剖锁定板的骨头连接示意图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拇外翻跖楔关节融合内侧解剖锁定板的盖板结构示意图。
25.其中,1-固定板,2-楔骨加压固定孔,3-第三楔骨锁定孔,4-植骨窗,5-第一跖骨锁定孔,6-第二跖骨锁定孔,7-跖骨加压固定孔, 8-弧形槽,9-盖板,10-固定件,11-跖骨,12-楔骨,13-连接孔,14
‑ꢀ
第一楔骨锁定孔,15-第二楔骨锁定孔,16-第一克氏针孔,17-第二克氏针孔。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7.参考图1-图5:
2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拇外翻跖楔关节融合内侧解剖锁定板,包括: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1上设置有植骨窗4;所述固定板1上设置有两个克氏针孔、两个加压固定孔、五个锁定螺钉孔;各所述加压孔、各所述锁定螺钉孔内均设置有用于连接骨骼的螺钉。
29.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通过在固定板1上设置两个克氏针孔、两个加压固定孔、五个锁定螺钉孔,并且在孔内设置螺钉与两个加压固定孔、五个锁定螺钉孔相连,将跖骨与楔骨连接;并且在固定板1上设置有植骨窗4,当关节间隙需要植骨时,经植骨窗4植骨即可。
3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将固定装置设置为一个固定板1可减少手术的强度,一方面减少了患者的创伤和手术成本,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医生的工作强度。
3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1形状为楔形。
3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将固定板1设置为楔形可更契合骨头的形状,同时楔
形也更有利于矫正第一跖骨内收畸形。
3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植骨窗4的其中一侧依次设置有跖骨加压固定孔7、第一克氏针孔16、第一跖骨锁定孔5、第二跖骨锁定孔6;所述植骨窗4的另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二楔骨锁定孔15、第一楔骨锁定孔14、楔骨加压固定孔2、第二克氏针孔17、第三楔骨锁定孔3。
34.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从植骨窗4的左侧,即从固定板1 的左端依次设置有跖骨加压固定孔7、第一克氏针孔16、第二跖骨锁定孔6、第一跖骨锁定孔5;植骨窗4的右侧依次设置有第二楔骨锁定孔15、第二克氏针孔17、楔骨加压固定孔2、楔骨加压固定孔2 以及第三楔骨锁定孔3;在固定跖骨11与楔骨12时,先固定楔骨加压固定孔2和跖骨加压固定孔7、然后第二跖骨锁定孔6、第一楔骨锁定孔14,然后固定剩余第二楔骨锁定孔15、第三楔骨锁定孔3、第一跖骨锁定孔5,以及剩余两个克氏针孔完成固定。
3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方式对固定板1上的克氏针孔、加压锁定孔以及锁定孔进行固定可避免在固定的过程中跖骨或者楔骨发生移位的情况,并且上述设置方式也更加的合理,并且固定效果更好。
3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1上与骨头接触的面上设置有弧形槽8。
37.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通过设置弧形槽8,并且使弧形槽 8的弧度与骨头的弧度相适配;可使固定板1与骨头的配合更加的紧密,同时也便于固定板的安装。
3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固定板1上设置弧形槽8可适应骨头与固定板之间的弧度,同时,设置的弧形槽8在安装固定板 1时也可起到一定的辅助定位作用,能使医生的手术过程更加的便捷。
3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各克氏针孔、所述各加压孔、所述各锁定螺钉孔均为通孔。
40.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通孔便于安装螺钉,上述各克氏针孔、各加压孔、各锁定螺钉孔还可设置为螺纹孔,设置为螺纹孔可在安装前将螺钉先固定在螺纹孔中,便于固定固定板1。
4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设置螺纹孔可在使用前先将螺钉拧到螺纹孔中,在安装的过程中直接安装即可,避免了在固定后,螺钉不便安装的问题。
4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各克氏针孔、所述各加压固定孔、所述各锁定孔均为沉头孔。
4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将克氏针孔、加压孔、锁定螺钉孔设置为沉头孔可以在安装螺钉后固定板1的上板面为一个平整的板面,使患者在术后无异物感,同时使患者在术后恢复更快。
4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1的两端均设置为圆弧形
4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将弧形板的两端设置有弧形可避免在手术过程中,或者手术后固定板1对患者产生二次伤害,因此将固定板1设置为圆弧形。
4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1的材质均为钛合金材质或不锈钢材质。
4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将固定板1设置为钛合金材质具有强度高、抗腐蚀性好且质量轻的特点,并且钛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不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48.在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板1自第一跖骨锁定孔5的远端向贴骨面侧逐渐增厚。
4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第一跖骨锁定孔5至远端钢板接触骨面的厚度逐渐增加,有利于矫正跖骨11内收畸形;并且此结构与骨头的适配程度更高;维持跖骨11三维复
位后的位置稳定,利于跖楔关节融合后骨愈合,患者术后早期可下地活动,利于患者早期康复,预防长期卧床所致的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50.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盖板9;所述盖板9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植骨窗4内。
51.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通过在盖板9的两端设置固定件 10,在植骨窗4上开设有与固定件10相匹配的孔,将固定件10安装到植骨窗4上的孔内,将盖板9固定在植骨窗4内;当盖板9固定在植骨窗4内后,盖板9与固定板1共同形成一个平整的平面;盖板9 可以设置为透明材料,可以透过盖板9对手术情况进行观测;固定件 10是弹簧件,可以实现收缩功能,其结构与遥控器后盖上的固定件 10结构相同,盖板9可设置为透明、透光材料。
52.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植骨窗4上设置盖板9,使植骨窗4在需要使用时为空腔结构,在植骨窗4不需要使用时下板面为平整的板面结构,平整的板面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并且在植骨时,可将盖板9从植骨窗4中拆下,直接植骨即可;将盖板9设置为透明材料,如果在治疗过程中不需要植骨,也可通过盖板9观测手术的治疗情况。
53.优选的:在盖板9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件10,在植骨窗4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孔13,固定件10设置在连接孔13内,将盖板(9)固定在植骨窗4上。
54.优选的:上述固定件10可以设置为包括:挡板、第一盖板、第二盖板,连接轴、弹簧;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均设置在挡板上,在第一盖板、第二盖板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通孔;连接轴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盖板、第二盖板上的通孔;且将第一盖板、第二盖板限制在连接轴上,弹簧设置在连接轴上,弹簧用于使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复位。
55.安装方式:患者仰卧于手上台上,脚尖向上。首先经皮松解第一跖骨头外侧的跖籽悬韧带,拇趾能被动内翻。跖楔关节内侧中线作一4cm长纵切口,依次切开各层组织,显露内侧楔骨、跖楔关节和跖骨近端,切开跖楔关节囊,摆锯削平关节面骨性突起,使关节面平整紧靠。撑开垫置于跖骨基底外侧,特制复位钳钳夹跖骨杆和第二跖骨杆,向外侧推移第一跖骨,同时旋转第一跖骨矫正旋前畸形,c臂透视下跖骨复位满意,固定复位钳。三维度截骨导板置于跖楔关节内侧,克氏针固定截骨导板,微型摆锯经截骨导板三维度截骨。取出截骨片,细钻头于截骨面各钻数个骨孔。复位跖楔关节,经跖骨基底外背侧斜穿克氏针固定跖楔关节。选择合适长度的固定板1,沿胫前肌腱上缘置于跖楔关节内侧,调整位置后先固定跖骨加压固定孔7,然后固定第二跖骨锁定孔6。取出经皮临时固定的克氏针更换相应长度的空心加压螺钉,若关节间隙需要植骨,经植骨窗4植骨。完成后,检查钢板位置和螺钉固定情况。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切口,逐层缝合皮肤,拇趾中立位加压包扎。
56.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