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超声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53833发布日期:2022-02-09 15:19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超声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便携式超声雾化器。


背景技术:

2.哮喘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哮喘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一般依靠咽喉部雾化给药从而缓解病情和治疗。现有哮喘治疗的喷雾给药设备使用时,患者发病时将喷嘴含在嘴里,然后设备内部的雾化机构(一般是小型压电式振动雾化方式给药)将药液雾化,使用者通过吸气方式将药液吸入咽喉部内,进而达到缓解病情的作用。
3.虽然现有的喷雾给药设备给患者带来了便利,但是由于只是单纯依靠压电式振动雾化方式给药,一般压电式振动雾化机构位于药液容器的外下侧端(保证药液由下至上输出到患者咽喉部),这样由于药液容器具有一定深度(药液较多会对振动雾化效果带来影响),且压电式振动雾化机构功率有限,实际上药液雾化的效果并未达到十分充分的状态,也就是说压电式振动雾化机构工作时,产生的雾化药液量相对有限,且由于雾化后药液滴相对体积较大,不利于有效进入病人的咽喉部内,对病人的病情有效缓解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影响。还有就是,现有的喷雾给药设备不具有定时提示功能,这样病人在应该吸药治疗的时间内,如果病人忘记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没有按时吸药,会对病情的康复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喷雾给药设备由于结构所限,单独采用压电式振动雾化机构雾化药液,存在雾化效果相对有限的缺点,以及不能提示病人按时吸药的弊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用压电式振动雾化机构雾化药液,还能通过轴流风扇的扇叶扰动药液气流,能使药液分子具有更小外径,且由于相对负压作用能使更多及粒径更小的药液进入病人咽喉部,达到更好的雾化效果,还能在每天白天每间隔一定时间段提示病人按时吸药,由此防止了病人延时吸药对病情康复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便携式超声雾化器。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便携式超声雾化器,包括蓄电池、充电插座、电源开关、压电式振动雾化机构、药液盒、上盖、风扇、喷嘴,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报警电路;所述药液盒分为上壳体、下壳体,上壳体的上端有瓶座,压电式振动雾化机构安装在上壳体的下端外;所述上盖是中空结构、且上盖的下端有固定环座,固定环座上有网罩,风扇安装在上盖内;所述上盖的外部排气管,喷嘴的后端套在排气管前外端,上盖和药液盒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充电插座、蓄电池、报警电路安装在下壳体内;所述报警电路包括单片机模块、电阻、继电器和可控硅、蜂鸣器;所述蓄电池两极和报警电路的电源输入两端分别电性连接,蓄电池一极和电源开关一端电性连接,电源开关另一端、蓄电池另一极和压电式振动雾化机构、风扇的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电源开关另一端和报警电路的触发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座的高度高于瓶座的高度。
8.进一步地,所述上盖和药液盒外径一致。
9.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的排气管外部有导向槽,喷嘴的后端内有导向杆。
10.进一步地,所述报警电路中,单片机模块的正极电源输入端和继电器控制电源输入端连接,继电器常闭触点端和可控硅阳极连接,可控硅阴极和蜂鸣器正极电源输入端连接,电阻一端和可控硅控制极连接,单片机模块的电源输出端和电阻另一端连接,单片机模块负极电源输入端和蜂鸣器及继电器负极电源输入端连接。
11.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本新型工作时,不但通过压电式振动雾化机构雾化药液,还能通过轴流风扇的扇叶扰动药液气流,这样能使药液分子具有更小外径,且由于相对负压作用能使更多及粒径更小的药液进入病人咽喉部内,达到更好的雾化效果。应用中,报警电路能在白天时间段,每间隔一定时间经蜂鸣器发声提示使用者按时吸药,如果使用者没有吸药蜂鸣器会一直得电发声,直到吸药为止,蜂鸣器才会失电,防止了病人延时吸药对病情康复带来的不利影响,并达到了智能化控制目的。基于上述,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12.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将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实用新型组合在一起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图1、2、3中所示,一种便携式超声雾化器,包括蓄电池g(型号6v/10ah)、充电插座cz、电源开关sk、小型压电式振动雾化机构m、药液盒1、上盖2、小型轴流风扇m1(6v微型轴流风扇、功率10w)、喷嘴3,还具有报警电路4;所述柱形药液盒1(下端密封式结构)的下端有个一体成型的隔离板101将药液盒分为上下两个独立的部分、上端作为上壳体102、下端作为下壳体103,上壳体102的上端中部有一个一体成型中部具有开孔的柱形瓶座104,瓶座104外侧具有外螺纹,压电式振动雾化机构m经螺杆螺母安装在上壳体102的下端外下中部、且位于下壳体103内;所述柱形上盖2是中空密封结构、且上盖2的下端中部有一个上凹的中空固定环座21,固定环座21位于上盖2内部部分安装有不锈杆网罩22,轴流风扇m1的壳体经不锈杆螺杆螺母安装在上盖2内后端中部且其扇叶位于网罩22后端上中部;所述上盖2的前端中部有一个一体成型的排气管23,喷嘴3的后端套在排气管23前外端,固定环座21的内部具有内螺纹丝座,药液盒1经瓶座104外螺纹旋入上盖的固定环座21内螺纹内、实现上盖2和药液盒1的连接;所述充电插座cz(插孔位于下壳体侧端开孔外)、蓄电池g、报警电路4安装在下壳体103内电路板上,电源开关sk安装上壳体102前端中部外。
17.图1、2、3所示,固定环座21的高度略高于瓶座104的高度。上盖2和药液盒1外径一致。上盖的排气管2是圆形结构,两侧端外部各有一个矩形导向槽24,喷嘴3的后端中部是圆形结构、且两侧端内部各有一只矩形导向杆31,喷嘴3的前端是矩形结构,喷嘴3后端紧套在排气管23前端外且两侧端的导向杆31分别位于两个导向槽24内。报警电路包括单片机模块a1、电阻r1、继电器k1和可控硅vs、蜂鸣器b,单片机模块a1的正极电源输入端1脚和继电器
k1控制电源输入端连接,继电器k1常闭触点端和可控硅vs阳极连接,可控硅vs阴极和蜂鸣器b正极电源输入端连接,电阻r1一端和可控硅vs控制极连接,单片机模块a1的电源输出端3脚和电阻r1另一端连接,单片机模块a1负极电源输入端2脚和蜂鸣器b及继电器k1负极电源输入端连接。蓄电池g两极和充电插座cz两个接线端(蓄电池g无电时可把外部6v电源充电器插头插入充电插座cz内为蓄电池g充电)、报警电路的电源输入两端单片机模块a1的1及2脚分别经导线连接,蓄电池g正极和电源开关sk一端经导线连接,电源开关sk另一端、蓄电池g负极和压电式振动雾化机构m、轴流风扇m1的电源输入两端分别经导线连接,电源开关sk另一端和报警电路的触发信号输入端继电器k1正极电源输入端经导线连接。蓄电池g无电时,可通过外部的电源充电器插头插入充电插座内,为蓄电池g充电。
18.图1、2、3所示,本新型高度8厘米、直径4厘米左右,结构小巧便于携带。使用前,通过药液盒上端的瓶座104为药液盒内加入药液,然后通过上盖的环形座内螺纹和瓶座上端外螺纹连接,实现上盖和药液盒1上端的密封连接。使用者使用时按下电源开关sk,于是,轴流风扇m1及压电式振动雾化机构m得电工作,然后雾化机构m产生超声波振动使液体雾化,经排气管23排出进入病人的呼吸道内。本新型中,不但通过压电式振动雾化机构m雾化药液,还能通过轴流风扇m1转动的扇叶扰动药液气流,且由于网罩22的撞击作用,这样能使药液分子具有更小外径,且由于相对负压作用能使更多及粒径更小的药液进入病人咽喉部内,达到更好的雾化效果。使用完毕后关闭电源开关sk就可。报警电路(待机电流只有5ma左右)中,单片机模块在其内部电路作用下,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8点时间段,会在早上8点、中午12点、晚上5点时间段分别输出3秒钟高电平经电阻r1降压限流触发可控硅vs导通,进而蜂鸣器b得电发出响亮的提示声音、提示病人及时吸药,由于可控硅vs具有自锁性,只要可控硅vs阳极没有断开电源,也就是蜂鸣器b发声后、病人没有服药蜂鸣器b会一直得电发声。实际情况下,当蜂鸣器b得电发声、病人听到后吸药时,会按下电源开关sk,这样,6v电源会进入继电器k1正极电源输入端,继电器k1得电吸合其控制电源输入端和常闭触点端开路,6v电源不再进入可控硅vs控制极,后续电源开关sk关闭后、可控硅vs不再导通,由于单片机模块a1每次只输出3秒钟电源,因此病人吸药后,由于时间远远超过3秒钟,可控硅vs的控制极不再有触发信号输入,那么,可控硅vs也不再导通,蜂鸣器b也不再发声。通过上述,本新型在每天应该服药的时间段,就会主动提示病人及时服药,病人没有服药按下电源开关时,蜂鸣器b会一直得电发声,直到使用者按下电源开关sk,可控硅vs不再导通蜂鸣器b才会失电不发声,有效起到了提示作用。电路中,电阻r1阻值是1k;可控硅vs是型号mcr100-1的塑封单向可控硅;蜂鸣器b是型号sf6v的有源连续声蜂鸣报警器成品;继电器k1是dc6v小型继电器;充电插座cz是同轴电源插座。压电式振动雾化机构(压电陶瓷换能器)型号是dcch-p4-3。
1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本实用新型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20.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实施方式仅包含一
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