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胃肠手术专用负压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93377发布日期:2022-02-20 02:20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胃肠手术专用负压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胃肠手术专用负压引流管。


背景技术:

2.胃肠外科急症手术,尤其是消化道穿孔术后患者发生切口愈合不良在临床中较常见,切口裂开创面渗液大,可能伴有肠管暴露、肠瘘等情况,传统换药方法已不能满足临床治疗需要,通常采用负压引流的方式来吸附渗液。然而目前普通胃肠引流管,通常是单腔单孔引流,吸附端容易被血块、坏死组织等堵塞,导致引流不畅,则整个引流管即失去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引流管容易堵塞,倒置引流不畅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胃肠手术专用负压引流管。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胃肠手术专用负压引流管,包括管体、外套管和敷料罩,所述管体的尾端设有侧管,所述管体的操作端为自由开口,且所述操作端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围绕管壁外周间隔分布的第一侧孔,所述操作端还可拆卸连接有所述外套管将所述操作端包围在内,所述外套管顶端为自由开口,所述外套管侧壁上设有多个围绕管壁外周间隔分布的第二侧孔,所述外套管侧壁上还设有连接孔,用作供注水管通过,所述外套管可拆卸连接有敷料罩从而将所述外套管包裹在内,所述敷料罩采用无纺布夹置聚氨酯海绵层构成,且在所述敷料罩上部设有弹力橡筋圈箍住所述外套管,所述敷料罩底端也设有弹力橡筋圈箍住管体,所述敷料罩上设有注水软管与所述外套管上的连接孔相对,所述注水软管的管口也设有弹力橡筋圈,可用作箍住注水管。
6.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管包括两个套体,两个所述套体内均设有半圆形通道,每个所述通道内壁均固接一个分布在所述通道下部的半圆形硅胶块,两个所述硅胶块上均开设有半圆形卡槽,两个所述套体通过锁定件实现可拆卸连接,两个所述套体连接后,两个所述通道形成一个圆形空腔用作将所述管体容置在内,两个所述卡槽形成一个圆形槽用作将所述管体卡接在内。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孔至少有四个,并呈等间距分布在所述管体的外壁,且所有所述第一侧孔的孔心可连接成一个圆形;每个所述套体侧壁上至少分布有两个间隔布置的第二侧孔,所有所述第二侧孔的孔心也可连接成一个圆形,所述第二侧孔的孔心比所述第一侧孔的孔心高1cm~2cm。
8.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套体的顶端端面均固接有硅胶垫。
9.进一步地,所述锁定件包括卡轴和卡孔,两个所述套体的连接面均覆盖有硅胶层,其中一个所述套体的连接端面分布有多个卡轴,另一个所述套体的连接端面分布有多个卡孔,所述卡轴可卡接在所述卡孔内。
10.进一步地,所述无纺布采用藻酸盐纤维制成。
1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侧管用管盖封闭后,操作端伸向渗液位置,管体尾端连接负压吸附装置,吸附时是外套管被柔软的敷料罩包裹的此端去接触创面,减少吸附时对创伤处的损伤,而且管体容置在外套管内,这种双套管结构,外套管在管体的吸附端形成一个范围较小的吸附环境,有增强管体吸附端压力的效果,吸附操作更容易,而且如果是管体端部堵塞,还可以从第二侧孔和第二侧孔的位置吸附渗液,让负压吸附操作可以持续进行。本负压引流管专为胃肠手术后病人使用,其一,敷料罩是通过弹力橡筋圈来箍住外套管,拆装方便,便于更换,而且敷料罩不但透水性好,是柔软的接触面接触创面,可减少负压吸附时,引流管对创面的损伤;其二,本负压引流管是多通道引流,可避免堵塞物堵塞,保障引流的持续进行;其三,外套管是一个与管体之间可分拆的部件,分拆后的外套管消毒后可反复匹配管体使用,还能节约成本和资源。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胃肠手术专用负压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图1中外套管未连接敷料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外套管的两个套体呈分拆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00-管体、110-侧管、120-操作端、121-第一侧孔、200-外套管、210-套体、211-通道、212-硅胶块、2120-卡槽、220-第二侧孔、230-连接孔、240-硅胶垫、300-敷料罩、310-弹力橡筋圈、320-注水软管、400-卡轴。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17.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胃肠手术专用负压引流管,包括管体100、外套管200和敷料罩300,所述管体100的尾端设有侧管110,侧管110可用来注药。所述管体100的操作端120为自由开口,且所述操作端120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围绕管壁外周间隔分布的第一侧孔121。所述操作端120还可拆卸连接有所述外套管200将所述操作端120包围在内,所述外套管200顶端为自由开口,所述外套管200侧壁上设有多个围绕管壁外周间隔分布的第二侧孔220。所述外套管200侧壁上还设有连接孔230,用作供注水管通过。所述外套管200可拆卸连接有敷料罩300从而将所述外套管200包裹在内,所述敷料罩300采用无纺布夹置棉层构成,且在所述敷料罩300上部设有弹力橡筋圈310箍住所述外套管200。所述敷料罩300底端也设有弹力橡筋圈310箍住管体100,所述敷料罩300上设有注水软管320与所述外套管200上的连接孔230相对,所述注水软管320的管口也设有弹力橡筋圈310,可用作箍住注水管。
18.胃肠手术后的病人出现渗液情况,采用以上结构,将侧管110用管盖封闭后,操作端120伸向渗液位置,管体100尾端连接负压吸附装置,吸附时是外套管200被柔软的敷料罩300包裹的此端去接触创面,减少吸附时对创伤处的损伤,而且管体100容置在外套管200内,这种双套管结构,外套管200在管体100的吸附端形成一个范围较小的吸附环境,有增强管体100吸附端压力的效果,吸附操作更容易,而且如果是管体100端部堵塞,还可以从第二侧孔220和第二侧孔220的位置吸附渗液,让负压吸附操作可以持续进行。本负压引流管专
为胃肠手术后病人使用,其一,敷料罩300是通过弹力橡筋圈310来箍住外套管200,拆装方便,便于更换,而且敷料罩300不但透水性好,是柔软的接触面接触创面,可减少负压吸附时,引流管对创面的损伤;其二,本负压引流管是多通道引流,可避免堵塞物堵塞,保障引流的持续进行;其三,外套管200是一个与管体100之间可分拆的部件,分拆后的外套管200消毒后可反复匹配管体100使用,还能节约成本和资源。
19.作为其中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外套管200包括两个套体210。两个所述套体210内均设有半圆形通道211,每个所述通道211内壁均固接一个分布在所述通道211下部的半圆形硅胶块212,两个所述硅胶块212上均开设有半圆形卡槽2120。两个所述套体210通过锁定件实现可拆卸连接,所述锁定件包括卡轴400和卡孔。两个所述套体210的连接面均覆盖有硅胶层(图中未示出),其中一个所述套体210的连接端面分布有多个卡轴400,另一个所述套体210的连接端面分布有多个卡孔,所述卡轴400可卡接在所述卡孔内。两个所述套体210连接后,两个所述通道211形成一个圆形空腔用作将所述管体100容置在内,两个所述卡槽2120形成一个圆形槽用作将所述管体100卡接在内。这样安装外套管200后,外套管200的管壁与管体100之间有间隙,在开有侧孔的情况下,能够做到管体100吸附端周边环境较为封闭,有增强压力的作用。另外,半圆形的硅胶块212提升的是外套管200和管体100连接处的气密性,两个套体210上的硅胶层,提升的是两个套体210连接处的气密性,使操作端120气密性更好,还起到避免液体从缝隙泄漏的作用。
20.所述第一侧孔121至少有四个,并呈等间距分布在所述管体100的外壁,且所有所述第一侧孔121的孔心可连接成一个圆形。每个所述套体210侧壁上至少分布有两个间隔布置的第二侧孔220,所有所述第二侧孔220的孔心也可连接成一个圆形,所述第二侧孔220的孔心比所述第一侧孔121的孔心高1cm~2cm。这样设置的好处为第一侧孔121和第二侧孔220有高度差,相当于第一侧孔121和第二侧孔220是错位布置,堵塞物不容易将侧孔堵住,有助于持续引流。
21.两个所述套体210的顶端端面均固接有硅胶垫240,硅胶垫240被软质的辅料罩包裹去接触创面,进一步增强保护效果,避免发生损伤。
22.所述无纺布采用藻酸盐纤维制成,藻酸盐敷料接触创面渗液后,渗液中的钠离子和藻酸盐中钙离子进行交换,从而使部分藻酸盐纤维凝胶化,在伤口与敷料间形成湿润的凝胶保护层,创造良好的湿性愈合环境。
2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