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搬运型床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17645发布日期:2022-01-08 03:34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搬运型床单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搬运型床单。


背景技术:

2.在医院等场所中,针对行走不便的病人,在需要对其从床上脱离搬运的过程中,搬运操作较为不便,特别是通过床单四角对病人进行搬运的过程中,存在着施力不便,床单变形下凹、病人因重力身体被迫呈蜷缩下陷的缺点。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便于搬运型床单。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于搬运型床单。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便于搬运型床单,包括下承载布垫层,所述下承载布垫层端部的两侧缝纫有搬运布头,所述下承载布垫层其中一端的上表面两侧分布有第一支撑管,所述下承载布垫层上远离第一支撑管的端部的上表面两侧设有与第一支撑管相匹配的第二支撑管,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撑管、第二支撑管的端部之间设有间隔,且间隔处位于下承载布垫层的中部;
6.所述第一支撑管上远离第二支撑管的一端的内部安装有复位收缩弹簧,所述复位收缩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复位收缩弹簧一端的端部焊接有导向半球头,所述导向半球头上开设有连接孔并系有牵拉绳,所述牵拉绳的另一端贯穿相邻的第二支撑管并延伸至第二支撑管所在下承载布垫层端部的外侧,所述下承载布垫层的上表面缝纫有上乳胶垫层,所述上乳胶垫层下表面对应第一支撑管、第二支撑管相邻的端部的部分开设有通过槽,所述上乳胶垫层的上表面呈水平平整状态。
7.优选的,所述搬运布头上开设有搬运孔。
8.优选的,所述复位收缩弹簧在复位状态下,所述连接杆的端部延伸至第一支撑管外部且远离第二支撑管。
9.优选的,所述牵拉绳位于下承载布垫层外侧的端部连接有限位拉扯球。
10.优选的,所述牵拉绳对应的下承载布垫层的上表面套设有软管,所述软管与下承载布垫层之间通过线绳缝纫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管、第二支撑管的管体外部均设有固定布片,所述固定布片的两端与下承载布垫层的上表面之间缝纫连接。
12.优选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撑管之间、第二支撑管之间均焊接有间隔分布的辅助支撑杆。
1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搬运型床单,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在使用的过程中,呈展开铺在床板上,且此时病人躺卧在上乳胶垫层的表面,当需要对病人进行搬运时,搬运人员通过搬运布头上的搬运孔进行提拉施力,针对处于限位拉扯球所在处的搬运人员,在对搬运布头进行提拉之前以及提拉过程中,通过限位拉扯球对牵拉绳作抽出动作,此时第
一支撑管处的连接杆能够在导向半球头的引导下进入第二支撑管,使得相邻的第二支撑管与第一支撑管保持一体状态;结合辅助支撑杆的设置,使得整个床单在提拉搬运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明显的下凹,进而便于搬运人员施力,也能够使病人躺卧舒适,避免了搬运施力不便以及病人因重力身体被迫呈蜷缩下陷的缺点;在搬运完成后,对限位拉扯球进行松开的情况下,复位收缩弹簧牵拉连接杆脱离第二支撑管,此时第二支撑管与第一支撑管之间互不干扰,进而有利于进行使用后的折叠以及适应躺卧过程中满足床板一端进行高度调节的需求,即有利于进行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搬运型床单的主视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搬运型床单的俯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搬运型床单的下承载布垫层上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搬运型床单的第一支撑管及第二支撑管的剖视图。
18.图中:下承载布垫层1、上乳胶垫层2、搬运布头3、搬运孔4、第一支撑管5、第二支撑管6、辅助支撑杆7、连接杆8、复位收缩弹簧9、导向半球头10、牵拉绳11、软管12、固定布片13、限位拉扯球14。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参照图1-4,一种便于搬运型床单,包括下承载布垫层1,下承载布垫层1端部的两侧缝纫有搬运布头3,搬运布头3上开设有搬运孔4,下承载布垫层1其中一端的上表面两侧分布有第一支撑管5,下承载布垫层1上远离第一支撑管5的端部的上表面两侧设有与第一支撑管5相匹配的第二支撑管6,相邻的第一支撑管5、第二支撑管6的端部之间设有间隔,且间隔处位于下承载布垫层1的中部,相邻的第一支撑管5之间、第二支撑管6之间均焊接有间隔分布的辅助支撑杆7。
22.第一支撑管5上远离第二支撑管6的一端的内部安装有复位收缩弹簧9,复位收缩弹簧9的另一端连接有连接杆8,连接杆8远离复位收缩弹簧9一端的端部焊接有导向半球头10,导向半球头10上开设有连接孔并系有牵拉绳11,牵拉绳11的另一端贯穿相邻的第二支撑管6并延伸至第二支撑管6所在下承载布垫层1端部的外侧,复位收缩弹簧9在复位状态下,连接杆8的端部延伸至第一支撑管5外部且远离第二支撑管6。
23.牵拉绳11位于下承载布垫层1外侧的端部连接有限位拉扯球14,牵拉绳11对应的
下承载布垫层1的上表面套设有软管12,软管12与下承载布垫层1之间通过线绳缝纫连接。
24.下承载布垫层1的上表面缝纫有上乳胶垫层2,上乳胶垫层2下表面对应第一支撑管5、第二支撑管6相邻的端部的部分开设有通过槽,上乳胶垫层2的上表面呈水平平整状态,第一支撑管5、第二支撑管6的管体外部均设有固定布片13,固定布片13的两端与下承载布垫层1的上表面之间缝纫连接。
2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整体呈展开并铺在床板上,且此时病人躺卧在上乳胶垫层2的表面,当需要对病人进行搬运时,搬运人员通过搬运布头3上的搬运孔4进行提拉施力,针对处于限位拉扯球14所在处的搬运人员,在对搬运布头3进行提拉之前以及提拉过程中,通过限位拉扯球14对牵拉绳11作抽出动作,此时第一支撑管5处的连接杆8能够在导向半球头10的引导下进入第二支撑管6,使得相邻的第二支撑管6与第一支撑管1保持一体状态;结合辅助支撑杆7的设置,使得整个床单在提拉搬运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明显的下凹,进而便于搬运人员施力,也能够使病人躺卧舒适,避免了搬运施力不便以及病人因重力身体被迫呈蜷缩下陷的缺点;在搬运完成后,对限位拉扯球14进行松开的情况下,复位收缩弹簧9牵拉连接杆8脱离第二支撑管6,此时第二支撑管6与第一支撑管5之间互不干扰,进而有利于进行使用后的折叠以及适应躺卧过程中满足床板一端进行高度调节的需求,即有利于进行推广使用。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