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弯球囊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24579发布日期:2022-07-13 01:10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可控弯球囊导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可控弯球囊导管。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导管通过导丝导引在血管中穿行到达病变部位,但人体内血管的弯曲程度不同,导管在比较平直的血管中推进一般没有问题,当导管经过复杂弯曲血管时,如血管弯曲程度较大,导丝无法引导导管穿过或导管穿过定位准确性较低,造成手术操作时间过长或影响患者的治疗,极大的增加了手术风险。
3.经检索,cn2019109951096公开了一种球囊导管,包括设有引导腔的第一导管、设有内腔的第二导管、充盈管、可扩张的球囊,第二导管的近端与第一导管的远端连接,内腔与引导腔连通,充盈管的一端与第一导管的远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导管连接,充盈管穿设于球囊,球囊充盈后挤压第二导管使第二导管受力弯曲,进而对第二导管远端的角度进行调整。
4.此种结构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一是此种结构设置,球囊的位置无法设置在第二导管的最远端,距离第二导管最远端有一定的距离,导管远端在到达拐弯处之前,必须提前对球囊进行充气使导管处于合适的弯曲角度,操作比较麻烦,导管弯曲精确度不易控制,极大的增加了手术操作时间;二是导管在血管壁中移动,有时需要将第二导管远端末端与血管平行并贴壁,当其中一个球囊打开,可使得第二导管贴壁,但球囊打开,充盈管会弯曲,第二导管在充盈管牵引以及球囊的作用下必定是弯曲的状态,以致此种结构无法实现导管远端与血管平行并贴壁,实际操作使用时有局限性;三是对比文件实施例三中将所有球囊均膨胀,根据每个球囊膨胀大小不同来调整导管的弯度,使得导管在血管壁中移动存在极大的局限性,导管无法贴壁或在血管中的位置调整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导管可调弯、定位精准的可控弯球囊导管。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可控弯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单元球囊和导管接头,所述导管内沿着导管轴向设有单元球囊膨胀通道及贯穿导管远端和近端的导引通道,所述导管的远端设有单元球囊,近端连接有导管接头,所述单元球囊沿导管周向设置,所述单元球囊与导管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导管接头上设有单元连接管和连接主管;
8.所述单元球囊膨胀通道的远端与单元球囊相连通,近端与单元连接管相连通,所述导引通道的近端与连接主管相连通;通过在导管的远端设置单元球囊,通过单元球囊膨胀引导导管推进方向和角度,当导管远端推进到血管折弯处,医生对相对侧的单元球囊进行充气或充液,并通过控制单元球囊的膨胀大小控制导管转弯角度,单元球囊膨胀,对导管进行挤压,使得导管远端朝着血管折弯处弯折,使导管能够顺畅的在复杂弯曲的血管中移
动,通过控制不同方向上的单元球囊,以控制导管在不同方向上的转弯。
9.本实用新型所述单元球囊沿着导管周向间隔设置,当导管远端到达血管弯折部位,通过向拐角相对侧的单元球囊内充气或充液使球囊膨胀,以将导管远端挤压进入弯折的血管处,单元球囊间隔设置,以使导管进入到较细血管中,通过单元球囊的膨胀大小能够精准的控制导管弯曲角度。
10.本实用新型所述单元球囊沿着导管周向紧挨设置,相邻的单元球囊侧壁固定连接,通过向拐角相对侧的单元球囊内充气或充液使球囊膨胀,以将导管远端挤压进入弯折的血管处,单元球囊紧挨设置,使得单元球囊膨胀后与血管壁的接触面积更大,定位稳定性更高。
11.本实用新型所述单元球囊的远端与导管的远端距离范围在1~20mm之间,以确保单元球囊处于导管的远端,能够精准的控制导管末端转弯。
12.本实用新型所述单元连接管连接在导管接头的侧壁上并沿着导管接头周向间隔设置,便于与相应的单元球囊膨胀通道相连通。
13.本实用新型所述导管上在单元球囊的远端和/或近端设有显影标记,以便于能更清楚的观察导管远端在血管内的位置,进一步确保定位的准确性。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导管的远端设置单元球囊,通过单元球囊膨胀引导导管推进方向和角度,当导管远端推进到血管折弯处,医生对拐弯相对侧的单元球囊进行充气或充液,并通过控制单元球囊的膨胀大小控制导管转弯角度,单元球囊膨胀,对导管进行挤压,使得导管远端朝着血管折弯处弯折,使导管能够顺畅的在复杂弯曲的血管中移动,通过控制不同方向上的单元球囊,以控制导管在不同方向上的转弯。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主视图。
17.图3是单元球囊与单元球囊膨胀通道配合结构示意图(球囊未膨胀状态)。
18.图4是单元球囊与单元球囊膨胀通道配合结构示意图(其中一个球囊处于膨胀状态)。
19.图5是单元球囊膨胀状态导管弯曲结构示意图。
20.图6是单元球囊与单元球囊膨胀通道配合另一种结构示意图(球囊未膨胀状态)。
21.图7是单元球囊与单元球囊膨胀通道配合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一个球囊处于膨胀状态)。
22.附图标记:导管-1、第一球囊膨胀通道-101、第二球囊膨胀通道-102、第三球囊膨胀通道-103、第四球囊膨胀通道-104、导引通道-105、单元球囊-2、第一球囊-201、第二球囊-202、第三球囊-203、第四球囊-204、导管接头-3、第一连接管-301、第二连接管-302、第三连接管-303、第四连接管-304、连接主管-305。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24.如附图所示,一种可控弯球囊导管,包括导管1、单元球囊2和导管接头3,所述导管
1内沿着导管轴向设有单元球囊膨胀通道及贯穿导管远端和近端的导引通道105,所述导管1的远端设有单元球囊,近端连接有导管接头3,所述单元球囊沿导管1周向设置,所述单元球囊与导管1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导管接头3上设有单元连接管和连接主管305;
25.所述单元球囊膨胀通道的远端与单元球囊相连通,近端与单元连接管相连通,所述导引通道105的近端与连接主管305相连通;通过在导管1的远端设置单元球囊,通过单元球囊膨胀引导导管推进方向和角度,当导管1远端推进到血管折弯处,医生对相对侧的单元球囊进行充气或充液,并通过控制单元球囊的膨胀大小控制导管转弯角度,单元球囊膨胀,对导管进行挤压,使得导管远端朝着血管折弯处弯折,使导管能够顺畅的在复杂弯曲的血管中移动,通过控制不同方向上的单元球囊,以控制导管在不同方向上的转弯。
26.所述单元球囊沿着导管1周向间隔设置,当导管1远端到达血管弯折部位,通过向拐角相对侧的单元球囊内充气或充液使球囊膨胀,以将导管远端挤压进入弯折的血管处,单元球囊间隔设置,以使导管1进入到较细血管中,通过单元球囊的膨胀大小能够精准的控制导管1弯曲角度。
27.所述单元球囊沿着导管1周向紧挨设置,相邻的单元球囊侧壁固定连接,通过向拐角相对侧的单元球囊内充气或充液使球囊膨胀,以将导管远端挤压进入弯折的血管处,单元球囊紧挨设置,使得单元球囊膨胀后与血管壁的接触面积更大,定位稳定性更高。
28.所述单元球囊的远端与导管的远端距离范围在1~20mm之间,以确保单元球囊处于导管的远端,能够精准的控制导管末端转弯。
29.所述单元连接管设在导管接头3的侧壁上并沿着导管接头3周向间隔设置,便于与相应的单元球囊膨胀通道相连通。
30.所述导管1上在单元球囊的远端和/或近端设有显影标记,以便于能更清楚的观察导管远端在血管内的位置,进一步确保定位的准确性。
31.单元球囊的数量设置至少两个,根据使用需要进行设置,此实施例中以设置四个单元球囊为例进行说明。
32.单元球囊包括第一球囊201、第二球囊202、第三球囊203、第四球囊204,单元球囊膨胀通道包括第一球囊膨胀通道101、第二球囊膨胀通道102、第三球囊膨胀通道103、第四球囊膨胀通道104,单元连接管包括第一连接管301、第二连接管302、第三连接管303、第四连接管304,第一球囊膨胀通道101的远端与第一球囊201相连通,近端与第一连接管301相连通,第二球囊膨胀通道102的远端与第二球囊202相连通,近端与第二连接管302相连通,第三球囊膨胀通道103的远端与第三球囊203相连通,近端与第三连接管303相连通,第四球囊膨胀通道104的远端与第四球囊204相连通,近端与第四连接管304相连通。
33.此实施例中导引通道105沿着导管1轴线贯穿设置,第一球囊膨胀通道101、第二球囊膨胀通道102、第三球囊膨胀通道103、第四球囊膨胀通道104沿着导引通道105圆周阵列设置,也可将导引通道105设在导管内一侧,第一球囊膨胀通道101、第二球囊膨胀通道102、第三球囊膨胀通道103、第四球囊膨胀通道104的位置设置只要能确保与相对应的球囊连通即可。
34.本实用新型使用时,
35.s1:在股动脉处穿刺,导丝穿过连接主管305、导引通道105引导导管1在血管中移动,当到达血管折弯处,如需要控制导管1向右折弯,此时医生通过第四连接管304向左侧的
第四球囊204中充气或充液,使第四球囊204膨胀,以使导管1远端朝右侧的血管折弯处弯折;
36.s2:当导管远端弯折过去以后,医生对第四球囊204抽气或抽液使第四球囊204收缩,导管1在导丝的导引作用下继续移动;
37.s3:需要拐弯时,只需膨胀血管折弯相对侧的单元球囊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