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95872发布日期:2022-05-11 14:15阅读:98来源:国知局
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有一种用于向人体鼻腔送药的雾化装置,该装置与承载有药液的注射器配合使用,作用是把流动状态的药液雾化为细小液滴颗粒,并对这些液滴颗粒加压后喷送至鼻腔内。
3.雾化装置的核心组成部分为开设有喷孔的鼻腔填入部以及供注射器插接以便接收药液的筒体。传统在售的雾化装置多采用如下结构:鼻腔填入部和筒体两部分分体成型,之后二者通过机械装配固定连接。
4.这种结构的好处是可以降低生产模具的结构复杂度,成型工艺成熟,但是在机械装配过程中容易出现定位偏差或者结构损坏;此外在使用过程中,药液会从鼻腔填入部与筒体的配合部分溢流出来,不仅浪费药液还可能导致污染,为保持清洁带来不便;通过装配连接的另一个弊端是:鼻腔填入部和筒体的配合处必然存在间隙,这种间隙过小会导致装配困难,过大则会导致使用时出现压力损失,影响药液的成雾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雾化装置。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雾化装置,用于向鼻腔送药,其特征在于,雾化装置包括固定为一体的填入部及筒体,且内部开设有雾化通道,填入部位于筒体的一端,雾化通道设有位于筒体内的注液腔及开设于填入部的喷孔;
7.注液腔沿筒体的轴向延伸,并在筒体远离填入部的一端形成注液开口;喷孔通过雾化通道连通注液腔,雾化通道设于筒体及/或填入部内;填入部和筒体将雾化通道周向闭合,以限制药液从雾化装置的周向侧壁溢出。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9.1)通过将雾化通道沿填入部或筒体的周向闭合,消除了雾化通道通过填入部和/或筒体的周向侧壁与外界连通的可能,雾化通道仅能通过喷孔和/或注液腔、沿着雾化装置的轴向端部与外界连通。因此,当注射器从注液开口插入筒体后,药液的流动路径被唯一限定在注液腔-雾化通道-喷孔这一路径上,也即药液只能从注液开口进入注液腔,并沿着雾化装置的轴向从喷孔中排出,而不会从雾化装置的周向侧部溢流出来,故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装置可能浪费药液、污染药液以及不利于保持装置清洁的缺陷;
10.2)将雾化通道沿填入部或筒体的周向闭合,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填入部与筒体之间不得不设置间隙和出现雾化装置容易出现压力损失的矛盾。只要将填入部置入用户鼻腔内,同时将注射器插入注液开口中,便可以使注液腔与雾化通道成为近似于密闭的空间,此时推动注射器,药液在高压作用下将会按照唯一的方向推动液体从喷孔排出,此处唯一的方向即为注液腔-雾化通道-喷孔这一轨迹所代表的方向,因此相较于现有装置,本实用新
型显著提高了药液的成雾效果。
11.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填入部与筒体一体成型,雾化通道开设于填入部的内部。
12.如此设置,填入部与筒体的连接刚性更强,雾化装置的可靠性好。
13.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填入部朝向注液开口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沉槽,第一沉槽与喷孔相连通;
14.雾化装置还包括安装于第一沉槽内的第一填充塞,第一填充塞与第一沉槽的内壁固定配合,雾化通道位于第一填充塞的外周壁和第一沉槽的内壁之间,第一沉槽朝向注液开口的底壁上开设有第一锥形槽。
15.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喷孔与雾化通道之间通过第一锥形槽连通,第一锥形槽的内壁直径沿靠近喷孔的内壁的方向减小;第一锥形槽的内壁与第一填充塞背离注液开口的一端共同围设形成涡旋腔。
16.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雾化通道的数量为多个,并且环绕喷孔的轴线均布设置;第一沉槽朝向注液开口的底壁与第一填充塞朝向喷孔的端部之间还设有多个涡旋通道,涡旋通道的数量与雾化通道的数量相匹配并且一一对应连通;且所述涡旋通道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一锥形槽的开口。
17.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填入部朝向注液开口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沉槽,第一沉槽与喷孔相连通;
18.雾化装置还包括安装于第一沉槽内的第二填充塞,雾化通道开设于第二填充塞;第一沉槽朝向注液开口的底壁上开设有第一锥形槽。
19.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填入部背离注液开口的一端开设有第二沉槽,雾化装置还包括安装于第二沉槽内的第三填充塞,第三填充塞开设有相互连通的排液口以及第二锥形槽,其中排液口开设在第三填充塞背离注液开口的端面,第二锥形槽的底壁朝向第二沉槽的底壁设置;
20.雾化通道贯通第二沉槽的底壁和填入部朝向注液开口的一端,雾化通道位于第二沉槽底壁上的开口形成所述喷孔并连通第二锥形槽。
21.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锥形槽的内壁直径沿远离注液开口的方向减小;第二锥形槽的内壁与第三填充塞靠近注液开口的一端共同围设形成涡旋腔。
22.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雾化通道的数量为多个,并且环绕排液口的轴线均布设置;第二沉槽与第三填充塞之间还设有多个涡旋通道,涡旋通道的数量与雾化通道的数量相匹配且一一对应连通;且所述涡旋通道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二锥形槽的开口。
23.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雾化装置还包括安装于填入部及/或筒体内的雾化塞,雾化通道位于雾化塞的外周壁和填入部内壁及/或筒体内壁之间;
24.雾化塞开设有雾化间隙和朝向注液开口设置的集液沉槽,雾化间隙连通集液沉槽,并贯通雾化塞的外周壁,以使得雾化通道通过雾化间隙连通集液沉槽。
25.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雾化装置还包括止退卡扣,止退卡扣固定安装于注液腔内且位于雾化塞靠近注液开口的一端;
26.止退卡扣开设有配合通孔以供注射器塞体穿过,还包括卡爪,卡爪用于和注射器塞体卡接固定,以止挡注射器塞体沿靠近注液开口的方向相对远离雾化塞运动。
27.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填入部朝向注液开口的一端开设有第三沉槽,第三沉槽
连通喷孔和注液腔;雾化塞容置于第三沉槽内,雾化塞的外周壁与第三沉槽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雾化通道。
28.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沉槽包括窄径段和宽径段,第三沉槽的内壁在窄径段与宽径段之间形成止挡限位面;雾化塞的外周壁设有与止挡限位面接触的配合面;
29.止挡限位面抵持配合面以限制雾化塞在第三沉槽内的插接深度,雾化塞靠近填入部的一端与第三沉槽朝向注液开口的底壁之间形成过液间隙。
30.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填入部与筒体分体成型并通过焊接固定为一体;填入部与筒体之间形成有周向封闭的焊接环部,焊接环部用于周向闭合雾化通道。
31.如此设置,填入部与筒体成型容易、用于成型的模具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3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雾化装置的轴向剖切示意图;
33.图2为图1所示雾化装置在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雾化装置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5.图4为图3所示雾化装置在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雾化装置的轴向剖切示意图;
3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雾化装置的轴向剖切示意图;
38.图7为图6所示雾化装置在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9.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雾化装置的第三填充塞的结构示意图;
40.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雾化装置的轴向剖切示意图;
41.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雾化装置的雾化塞的轴向剖切示意图;
42.图11为图9所示雾化装置移除雾化塞之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43.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中雾化装置的轴向剖切示意图;
44.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中雾化装置的轴向剖切示意图。
45.附图标记说明:
46.100、雾化装置;10、填入部;101、喷孔;102、雾化通道;20、筒体;21、注液腔;211、注液开口;
47.31、第一填充塞;32、第二填充塞;33、第三填充塞;331、第二锥形槽; 332、排液口;
48.11、第一沉槽;111、第一锥形槽;112、涡旋通道;
49.12、第二沉槽;
50.13、第三沉槽;131、窄径段;132、宽径段;133、止挡限位面;134、过液间隙;
51.34、雾化塞;341、雾化间隙;342、集液沉槽;343、配合面;
52.40、止退卡扣;41、配合通孔;42、卡爪;
53.50、焊接环部;60、防溢液罩体。
具体实施方式
5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
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5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雾化装置100,用于和承载有药液的注射器配合使用,以向鼻腔内送药,包括固定为一体的填入部10及筒体20。填入部10位于筒体 20轴向的一端,并且在背离筒体20的一端开设有喷孔101,使用雾化装置100 时填入部10伸入鼻腔中;筒体20内的中空区域形成用于接收注射器药液的注液腔21,注液腔21沿筒体20轴向延伸,并且在筒体20远离填入部10的一端形成注液开口,注液开口用于供注射器插接伸入并形成紧配合。
57.雾化装置100内部还开设有雾化通道102,雾化通道102既可以位于填入部 10内,也可以位于筒体20内,还可以形成于填入部10与筒体20内(也即雾化通道102包括开设在填入部10内和开设在筒体20内两个部分)。喷孔101通过雾化通道102连通注液腔21。
58.注液腔21不仅用于接收注射器内的药液,还能积蓄一定的压力。当注液腔 21内的压力大于雾化装置100外围的气压时,药液便在压力推动下沿筒体20轴向流动进入雾化通道102,药液在雾化通道102内被击碎为细小液滴颗粒,随后这些液滴颗粒从喷孔101按照一定的喷射角喷出。
59.上述喷射角是指:喷射时形成的近似于圆锥体的雾滴区域的锥心角。
60.可选地,为了增大液滴颗粒喷出的流速以及喷射角度,注液腔21的容积大于雾化通道102的容积。药液从注液腔21进入雾化通道102后,容液空间骤减,因而药液受到的压力骤增,从注液腔21到雾化通道102内流速随之增加。
61.进一步地,为了适应当注射器与注液开口211配合不良,例如二者偏心配合或者间隙过大,导致药液从注射器排放口溢出的使用情况,雾化装置100还包括防溢液罩体60,防溢液罩体60套设在筒体20外周壁,并且在雾化装置100 背离填入部10的一端形成开口腔,以用来容纳从注射器排放口中溢出的药液。防溢液罩体60并非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核心方案,因此不再详细阐述。
62.现有的雾化装置多采用这种结构:填入部与筒体分体成型,之后二者通过机械装配方式固定连接。这种结构的好处是可以降低用于成型填入部和成型筒体的模具的结构复杂度,且成型工艺成熟。但是在机械装配过程中容易出现定位偏差或者结构损坏;此外在使用过程中,药液会从填入部与筒体配合的部分溢流出来,不仅浪费药液还可能导致污染,也为保持雾化装置的清洁带来了不便;通过装配连接的另一个弊端是:鼻腔填入部和筒体的配合处必然存在间隙,这种间隙过小会导致装配困难,过大则会在使用时出现压力损失,从而影响药液的成雾效果和喷射角度。
63.鉴于此,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装置100中,填入部10和筒体20将雾化通道102沿填入部10或筒体20的周向闭合,以限制药液从雾化通道102的周向侧壁溢出;此外,筒体20的周向侧壁连续,筒体20将注液腔21周向闭合。
64.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雾化通道102沿填入部10或筒体20的周向闭合,消除了雾化通道102通过填入部10和/或筒体20的周向侧壁与外界连通的可能,最终使得雾化通道102仅能通过喷孔101与注液腔21、沿着雾化装置100的轴向与外界连通。
65.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填入部10与筒体20一体成型,雾化通道102开设在填入部10内部。请参阅图1至图9,图1至图9所对应的实施例均为填入部10和筒体20一体成型的方案。
66.在图1至图4示出的实施例中(以下简称实施例一),填入部10朝向注液开口211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沉槽11;雾化装置100还包括安装于第一沉槽11内的第一填充塞31,第一填充塞31与第一沉槽11的内壁固定配合,其中雾化通道102位于第一填充塞31的外周壁和第一沉槽11的内壁之间;第一沉槽11朝向注液开口211的底壁上开设有第一锥形槽111,喷孔101与雾化通道102通过第一锥形槽111连通。
67.具体而言,第一锥形槽111的内壁直径沿靠近喷孔101内壁的方向/靠近填入部10背离注液开口211的端面的方向呈减小趋势,第一锥形槽111的内壁面和第一填充塞31背离注液开口211的一端共同围设形成涡旋腔。药液从雾化通道102排出进入涡旋腔后,能够形成绕喷孔101轴线方向环流的涡旋,这有利于增大药液颗粒的喷射角度和喷出速度。
68.上述第一锥形槽111的底壁即为其内壁。
69.可选地,第一填充塞31的外周壁开设有贯通第一填充塞31两端的条形槽,条形槽内壁与第一沉槽11内壁共同形成所述雾化通道102;也可以是第一沉槽 11的内壁上开设连通第一锥形槽111和注液腔21的条形槽,条形槽内壁与第一填充塞31外周壁共同形成雾化通道102;还可以是第一填充塞31外周壁与第一沉槽11内壁均开设有条形槽以形成雾化通道102。本实用新型对于雾化通道102 的具体实现方式不作特殊限定。
70.可选地,雾化通道102的数量为多个,如图4所示,多个雾化通道102环绕喷孔101的轴线均布设置;第一沉槽11朝向注液开口211的底壁与第一填充塞31朝向喷孔101的端部之间还设有多个涡旋通道112,涡旋通道112的数量与雾化通道102的数量相匹配并且一一对应连通。每个涡旋通道112均与第一锥形槽111开口的边缘相切设置,多个涡旋通道112围绕喷孔101的轴线均布且中心对称设置。
71.作为优选,涡旋通道112由开设在第一沉槽11底壁上的多个条形槽和第一填充塞31远离注液开口211的端面共同围设形成。
72.上述涡旋通道112的开设,可以为从雾化通道102流出的药液提供与喷孔101轴线相垂直的速度分量。当药液分别从多条涡旋通道112进入涡旋腔内后,各支路中的药液共同汇集并形成以喷孔101轴线为中心的环流,这种环流既可以加大药液颗粒从喷孔101喷出的速度,还可以增大药液喷雾的喷射角度。
73.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涡旋通道112也可以不与第一锥形槽 111的开口相切,只要涡旋通道112的出液口与第一锥形槽111的开口连通即可,上述相切设置仅仅是为了减小药液进入第一锥形槽111内的阻力。
74.请继续参阅图5,图5所示的实施例(以下简称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二中,对应实施例一中的第一填充塞31被替换为第二填充塞32,且雾化通道102并非形成于第一沉槽11内壁与第二填充塞 32外周壁之间,而是直接开设于第二填充塞32内。雾化通道102分别贯通第二填充塞32的两端,位于第二填充塞32其中一端的雾化通道102开口连通第一锥形槽111,位于第二填充塞32另一端的雾化通道102开口连通注液腔21。
75.在图6至图7示出的实施例(以下简称实施例三)中,填入部10背离注液开口211的
一端开设有第二沉槽12;雾化装置100还包括安装于第二沉槽12内的第三填充塞33,第三填充塞33开设有相互连通的排液口332以及第二锥形槽 331。其中排液口332开设在第三填充塞33背离注液开口211的端面上,第二锥形槽331的底壁朝向第二沉槽12的底壁设置,且第二锥形槽331的内壁直径沿远离注液开口211的方向减小。
76.雾化通道102开设于填入部10内并贯通第二沉槽12的底壁和填入部10朝向注液开口211的一端,其中雾化通道102位于第二沉槽12底壁上的开口即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喷孔101,并且连通第二锥形槽331。
77.在实施例三中,第三填充塞33的设置仅仅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目的在于第二锥形槽331的内壁和第三填充塞33背离注液开口211的一端能够共同围设形成涡旋腔。换言之,第三填充塞33以及第二沉槽12并非雾化装置100中所必须具有的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三填充塞33从雾化装置100 中移出。
78.进一步地,在实施例三中,雾化通道102的数量为多个,并且环绕排液口 332的轴线均布设置,第二沉槽12的底壁与第三填充塞33朝向注液开口211的一端之间还设有多个涡旋通道112,涡旋通道112的数量与雾化通道102的数量相匹配并且一一对应连通。其中,每个涡旋通道112均与第二锥形槽331开口的边缘相切设置,多个涡旋通道112围绕排液口332的轴线均布且中心对称设置。
79.作为优选,实施例三中的涡旋通道112由开设于第三填充塞33朝向注液开口211的端面上的多个条形槽和第二沉槽12的底壁共同围设形成。
80.实施例三中的涡旋腔和涡旋通道112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中的涡旋腔和涡旋通道112具有相同的功能,都是用来提高药液喷出的速度、增大药液喷雾的喷射角,此处不再赘述,并且,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涡旋通道112也可以不与第二锥形槽331的开口相切,只要涡旋通道112的出液口与第二锥形槽331的开口连通即可。
81.值得说明的是,在实施例三中,药液在从雾化装置100中喷出之前最后经过的是位于第三填充塞33上背离注液开口211一端的排液孔,也即药液从注射器中排出后沿注液腔21-雾化通道102-喷孔101-涡旋腔(第二锥形槽331)-排液口332的路径排出。
82.上述第二锥形槽331的内壁即为其底壁。
83.在图9至图11示出的实施例(以下简称实施例四)中,雾化装置100还包括安装于填入部10及/或筒体20内的雾化塞34,雾化通道102位于雾化塞34 的外周壁和填入部10内壁及/或筒体20内壁之间;雾化塞34开设有沿雾化塞 34自身径向延伸的雾化间隙341和朝向注液开口211设置的集液沉槽342,其中雾化间隙341连通集液沉槽342,并沿筒体20及/或雾化塞34的径向贯通雾化塞34的外周壁,以使得雾化通道102通过雾化间隙341连通集液沉槽342。
84.具体而言,在实施例四中,填入部10朝向注液开口211的一端开设有第三沉槽13,第三沉槽13包括沿筒体20轴向排布的窄径段131和宽径段132,宽径段132位于窄径段131和注液腔21之间,窄径段131与喷孔101直接连通,宽径段132与注液腔21直接连通。雾化塞34容置于第三沉槽13内,雾化塞34 的外周壁与窄径段131的内壁之间形成上述雾化通道102。
85.在装配雾化装置100时,雾化塞34可通过注液开口211进入筒体20,然后沿筒体20轴向向内运动从而到达第三沉槽13。
86.当注液腔21内压力增大时,药液可以从集液沉槽342内沿雾化塞34径向及/或筒体
20径向经雾化间隙341排出雾化塞34,从而进入第三沉槽13/雾化通道102中。
87.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0至图11。第三沉槽13的内壁在窄径段131和宽径段132之间形成止挡限位面133,雾化塞34的外周壁上对应设置有与止挡限位面133接触的配合面343。在实施例四中,止挡限位面133与配合面343均为台阶面。止挡限位面133抵持配合面343从而限制雾化塞34在第三沉槽13内的插接深度,从而确保雾化塞34靠近底壁/第三沉槽13底壁的一端与第三沉槽13 的底壁之间形成过液间隙134。
88.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止挡限位面133及/或配合面343还可以是其他形状的表面,例如可以是圆台面,止挡限位面133及/或配合面343既可以是以雾化塞34轴线为中心的连续表面,也可以是间断的非连续表面。
89.雾化塞34装配完成后,雾化通道102延伸至第三沉槽13的底壁从而与上述过液间隙134连通,同时,由于实施例四中喷孔101贯通填入部10背离注液开口211的端面和第三沉槽13的底壁,因而喷孔101与过液间隙134连通。因此,实施例四中的雾化装置100能够唯一限定药液沿注液腔21-集液沉槽342
‑ꢀ
雾化间隙341-雾化通道102-过液间隙134-喷孔101这一路径排出。
90.具体地,药液首先沿筒体20轴向经过注液腔21和集液沉槽342,由于注液腔21的容积大于集液沉槽342的容积,药液进入雾化塞34内之后的液体压力增大;然后,药液开始沿筒体20径向/雾化塞34径向流经雾化间隙341,在排出雾化间隙341后药液撞击在窄径段131的内壁面上,从而形成药液颗粒;接着,药液颗粒到达过液间隙134,最后从喷孔101按照一定喷射角度喷出。
91.进一步地,在实施例四中,雾化装置100还包括止退卡扣40,止退卡扣40 固定安装于注液腔21内,并且位于雾化塞34靠近注液开口211的一端。止退卡扣40开设有沿筒体20轴向延伸的配合通孔41以供注射器塞体沿轴向穿过,止退卡扣40还包括凸设于配合通孔41内壁上的卡爪42。
92.当注射器塞体从止退卡扣40靠近注液开口211的一侧穿过配合通孔41,并从止退卡扣40远离注液开口211的另一侧伸出后,卡爪42与注射器塞体卡接固定,此时止退卡扣40能够限制注射器塞体沿靠近注液开口211的方向相对远离雾化塞34运动。如果不将止退卡扣40或注射器拆毁,则注射器塞体无法从筒体20中脱离。
93.上述止退卡扣40并非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必要结构,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止退卡扣40从雾化装置100中移除。
94.进一步地,实施例四中,填入部10朝向注液开口211的一端/第三沉槽13 朝向注液开口211的底壁上开设有与喷孔相连通的锥形槽(图中未标号),锥形槽与过液间隙134连通,且锥形槽的内壁与雾化塞34背离注液开口211的端面共同围设形成涡旋腔,涡旋腔在实施例四中的用途功能与上述实施例一、二和三中的涡旋腔相同,故在此不作重复。
95.作为在实施例四方案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上述雾化塞34与筒体20/填入部10也可以一体成型,例如采用增材加工技术生产,或者雾化塞34与止退卡扣40一体成型。
96.在其中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填入部10与筒体20分体加工成型,之后通过焊接方式固定为一体,填入部10与筒体20之间形成有周向封闭的焊接环部50,该焊接环部50将雾化通道102沿填入部10或筒体20的周向闭合;此外,筒体 20的周向侧壁连续,筒体20也将注液腔21周向闭合。
97.请参阅图12至图13,图12所示出的实施例五和图13所示出的实施例六均为填入部10与筒体20通过分体加工后焊接固定的结构。实施例五和实施例六的两种结构可以更方便加工出喷孔。
98.实施例五中,雾化通道102在填入部10内侧壁与雾化塞34外周壁之间形成;实施例六中,雾化通道102位于筒体20相对靠近填入部10的一端的内部,具体是通过雾化塞34外周壁和第三沉槽13的内壁围设形成。
99.优选地,填入部10与筒体20可以采用超声波焊接方式固定为一体。
10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装置100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1.1)当注射器从注液开口插入筒体20后,药液的流动路径被唯一限定在注液腔21-雾化通道102-喷孔101这一路径上,也即药液只能从注液开口进入注液腔21,并沿着雾化装置100的轴向从喷孔101中排出,而不会从雾化装置100 的周向侧部溢流出来,故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装置可能浪费药液、污染药液以及不利于保持装置清洁的缺陷;
102.2)将雾化通道102沿填入部10或筒体20的周向闭合,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填入部10与筒体20之间不得不设置间隙和出现雾化装置100容易出现压力损失的矛盾。只要将填入部10置入用户鼻腔内,同时将注射器插入注液开口中,便可以使注液腔21与雾化通道102成为近似于密闭的空间,此时推动注射器,药液在高压作用下将会按照唯一的方向推动液体从喷孔101排出,此处唯一的方向即为注液腔21-雾化通道102-喷孔101这一轨迹所代表的方向,相较于现有装置,本实用新型显著提高了药液的成雾效果。
103.以上所述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104.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