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动脉穿刺置管腕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17328发布日期:2022-05-06 06:59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桡动脉穿刺置管腕枕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桡动脉穿刺置管腕枕。


背景技术:

2.动脉穿刺置管是为了直接测定动脉血压。相对于临床上常用的袖带听诊器的测量血压的办法,动脉置管的有创的血压测定更能及时、准确地、动态地反映血压的变化。尤其是对危重病、休克的病人以及在麻醉、低温或者是体外循环的情况下,直接测量法已经成为重要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能够及时准确的监测血压了解病情指导治疗。保证患者的安全、降低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所引起的并发症和病死率。通过皮肤对周围动脉穿刺置管,导管外端与换能器相连接再与测仪相连,直接显示动脉血管内的压力参数以及波形的变化,及时准确地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临床上多采用的是桡动脉。桡动脉穿刺还常用于动脉血气分析时穿刺采血。
3.临床上由于桡动脉较细、穿刺难度大,因此常采用将手腕垫高的方式来使预定的穿刺部位突出,从而顺利完成穿刺。现有技术中,桡动脉穿刺时的手腕主要依靠软垫或形状合适的水袋等物垫高。但操作时患者手臂容易左右滑动,造成穿刺失败;操作过程中病患血液流出,容易污染物品,造成垫腕部的物品浪费;再加上寻找合适的物品,耗费人力和时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保证医务人员穿刺时的方便快捷,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亟需设计一种桡动脉穿刺置管腕枕。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桡动脉穿刺不方便,操作时患者手臂容易左右滑动,人力成本和其他物品的浪费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桡动脉穿刺置管腕枕,其目的在于:保证在桡动脉穿刺时,能抬高患者的腕部,并固定患者的手掌部位,方便快捷的完成穿刺置管。
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桡动脉穿刺置管腕枕,包括底板和第一固定带,所述底板的顶部设有垫枕,所述第一固定带的两端分别穿过底板延伸至底板的外部。
7.采用该技术方案后,在穿刺准备阶段,不需要多人多处寻找物品,只需将患者的手腕放置于垫枕上,从而抬高手腕,第一固定带用于固定患者的手掌,向下拉紧第一固定带并打结,即可实现固定的功能;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保证在桡动脉穿刺时,能抬高患者的腕部,并固定患者的手掌部位,防止患者手臂的左右滑动,减少准备时间的人力浪费和穿刺置管后的腕部垫物的浪费。
8.作为优选,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托手架。
9.采用该技术方案后,穿刺准备阶段时,患者的手臂放置于托手架上,起到支撑手臂的作用,第一固定带的两端在托手架的底部位置处打结,防止第一固定带的两端在底板的底部打结后,底板受到两侧的拉力后弯曲。
10.作为优选,所述垫枕的顶部具有与人体手背贴合的曲面。
11.采用该技术方案后,保证在穿刺时,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12.作为优选,所述托手架设有用于限制手臂横向移动的限位槽。
13.采用该技术方案后,在穿刺时,可以有效防止患者手臂左右滑动,进而进一步降低了穿刺失败的几率。
14.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槽的槽口处设有第二固定带。
15.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患者的手臂固定在限位槽内后,第二固定带起到上下限位的作用,防止在穿刺时因疼痛感患者手臂不自主向上挣脱。
16.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槽呈“c”字形。
17.采用该技术方案后,“c”字形的限位槽能更好的起到限位的效果,横向、竖直方向上均可有效限位。
1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带的一端设有若干等间距排列的通孔,所述第一固定带的另一端设有与通孔配合的凸起。
19.采用该技术方案后,可以根据凸起配合不同的通孔,调节第一固定带的松紧,进而实现固定患者手背的功能。
20.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1.1.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保证在桡动脉穿刺时,能抬高患者的腕部,并固定患者的手掌部位,方便快捷的完成穿刺置管;
22.2.穿刺准备阶段时,患者的手臂放置于托手架上,起到制成手臂的作用,第一固定带的两端在托手架的底部位置处打结,防止第一固定带的两端在底板的底部打结后,底板受到两侧的拉力后弯曲;
23.3.保证在穿刺时,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24.4.在穿刺时,可以有效防止患者手臂左右滑动,进而进一步降低了穿刺失败的几率;
25.5.患者的手臂固定在限位槽内后,第二固定带起到上下限位的作用,防止在穿刺时因疼痛感患者手臂不自主向上挣脱;
26.6.“c”字形的限位槽能更好的起到限位的效果,横向、竖直方向上均可有效限位;
27.7.凸起配合不同的通孔,调节第一固定带的松紧,进而实现固定患者手背的功能。
附图说明
28.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桡动脉穿刺置管腕枕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固定带的结构示意图。
31.其中:
32.10、底板;11、第一固定带;12、垫枕;13、曲面;14、通孔;15、凸起;20、托手架;30、限位槽;31、第二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
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4.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36.如图1所示,一种桡动脉穿刺置管腕枕,包括底板10和第一固定带11,所述底板10的顶部设有垫枕12,所述第一固定带11的两端分别穿过底板10延伸至底板10的外部。
37.本实施例中,垫枕12为直径约为4cm,高约为9cm的圆柱筒,底板10的长约为18cm,宽约为15cm,第一固定带11的长约为36cm,宽约为5cm,其中,垫枕12和底板10均有软质橡胶材料制成,增加使用时的舒适感,底板10沿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均设有供第一固定带11两端穿过的通孔,第一固定带11由可降解塑料制成,便于更换第一固定带11,成本低且便于环保。
38.本实施例中,在穿刺准备阶段时,不需要多人多处寻找物品,患者的手腕放置于垫枕12上,从而抬高手腕,第一固定带11用于固定患者的手掌,向下拉紧第一固定带11并打结,即可实现固定的功能;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保证在桡动脉穿刺时,能抬高患者的腕部,并固定患者的手掌部位,方便快捷的完成穿刺置管,并减少准备时间的人力浪费和穿刺置管后的腕部垫物的浪费。
39.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0的底部设有托手架20。
40.本实施例中,托手架20可以为椅子、病床等的扶手,在穿刺时,患者坐/躺在椅子/病床上,扶手对于椅子、病床是固定结构,因此托手架20不会因为患者手臂的移动产生位移。
41.本实施例中,采用该技术方案后,穿刺准备阶段时,患者的手臂放置于托手架20上,起到制成手臂的作用,第一固定带11的两端在托手架20的底部位置处打结,防止第一固定带11的两端在底板10的底部打结后,底板10受到两侧的拉力后弯曲。
42.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垫枕12的顶部具有与人体手背贴合的曲面13。
43.本实施例中,保证在穿刺时,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44.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托手架20设有用于限制手臂横向移动的限位槽30。
45.本实施例中,限位槽30由塑料材料制成,且限位槽30的内壁设有一层橡胶层,用于增加舒适感。
46.本实施例中,在穿刺时,可以有效防止患者手臂左右滑动,进而进一步降低了穿刺
失败的几率。
47.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限位槽30的槽口处设有第二固定带31。
48.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带31采用魔术贴固定的方式,第二固定带31的端部设有勾面,限位槽30的侧壁上设有与勾面配合的毛面。
49.本实施例中,患者的手臂固定在限位槽30内后,第二固定带31起到上下限位的作用,防止在穿刺时因疼痛感患者手臂不自主向上挣脱。
50.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限位槽30呈“c”字形。
51.本实施例中,采用该技术方案后,“c”字形的限位槽30能更好的起到限位的效果,横向、竖直方向上均可有效限位。
52.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固定带11的一端设有若干等间距排列的通孔14,所述第一固定带11的另一端设有与通孔14配合的凸起15。
53.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凸起15配合不同的通孔14,调节第一固定带11的松紧,进而实现固定患者手背的功能。
5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