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02876发布日期:2022-05-11 14:56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液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辅助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输液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一般在进行输液时,在针头打入静脉之后,通常用胶布固定针头以及输液管,但给儿童输液时,因为儿童好动,容易把胶布扯开,导致输液管脱落甚至脱针、跳针的危险。常用的儿童输液固定手板为一块平板,捆绑住儿童手部限制活动,但捆绑的方式在使用时和拆卸时都不太方便,而且容易碰到针头和输液管。长时间输液,胶布也会对儿童皮肤产生刺激,同时本身会因为出汗导致脱落,儿童手部长时间捆住也容易造成酸胀、麻木,不利于稳定的输液。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液用固定装置,该装置在儿童输液时能够限制输液管的位置,避免因为儿童手臂的活动导致输液管脱落,以及针头被扯动的危险。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输液用固定装置,包括有底板,其特征在于:底板的后端连接有弹性绑带,弹性绑带连接有用于限制输液管位置的管夹,管夹设置有宽度小于输液管外径的开口。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管夹的上部剖面为开口朝上的3/4的圆,管夹的内径与输液管的外径相适配。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管夹的下部设有穿装孔。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弹性绑带的一端连接在底板的后端的一侧,弹性绑带的另一端连接有插扣,底板的另一侧连接有套扣,插扣和套扣相互扣合。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底板的前端连接有四指松紧带,四指松紧带用于约束除拇指外的四根手指的底部关节处。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底板的左右两侧还均连接有拇指松紧带。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底板上固定有手托,手托的后端设有手腕软垫。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手托的前端还设有掌心凸起,掌心凸起设有透气孔。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底板下方还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固定整个装置的夹板。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夹板包括有上板,上板连接在底板上,上板还连接有销轴,销轴转动连接有下板,销轴上还套设有用于带动下板转动的弹簧。
15.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弹性绑带将儿童的手腕固定在底板上,限制儿童手臂的活动,用弹性绑带代替胶布减少了对皮肤的刺激,输液管可以刚好卡进开口,放入管夹中,被限制在手腕上方的位置,不会因为手臂乱动而导致输液管的脱落,避免了输液管被扯动导致针头脱落的危险,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17.图1为输液用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管夹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输液用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20.图4为夹板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1-底板;2-手托;21-手腕软垫;22-掌心凸起;23-透气孔;3-弹性绑带;31-管夹;311-穿装孔;32-插扣;33-套扣;4-四指松紧带;5-拇指松紧带;6-夹板;61-上板;62-下板;63-销轴;6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23.参照图1所示,一种输液用固定装置,包括有底板1,其特征在于:底板1的后端连接有弹性绑带3,弹性绑带3连接有用于限制输液管位置的管夹31,管夹 31设置有宽度小于输液管外径的开口。
24.通过上述方案,在使用时,弹性绑带3将儿童的手腕固定在底板1上,限制儿童手臂的活动,用弹性绑带3代替胶布减少了对皮肤的刺激,输液管可以刚好卡进开口又不会从开口脱出,被卡在管夹31中,限制在手腕处,不会因为手臂乱动而导致输液管的脱落,避免了输液管被扯动导致针头脱落的危险,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25.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管夹31的剖面为开口朝上的3/4的圆,管夹 31的内径与输液管的外径相适配。
26.通过上述方案,管夹31的开口宽度小于输液管的外径,依靠输液管自身的软材质从开口卡进管夹31里,管夹31的内径与输液管的外径相适配,在限制输液管左右移动的同时减少输液管的前后滑动,降低对输液管的挤压,避免影响输液管内液体的流通。
27.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管夹31的下部设有穿装孔311。
28.通过上述方案,弹性绑带3从穿装孔311穿过,使得管夹31套设在弹性绑带3 上,可在弹性绑带3上滑动,按照病人的需求移动位置。
29.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弹性绑带3的一端连接在底板1的后端的一侧,弹性绑带3的另一端连接有插扣32,底板1的另一侧连接有套扣33,插扣32 和套扣33相互扣合。
30.通过上述方案,采用插拔连接使得弹性绑带3的安装使得医护人员可以单手操作,节省医护人员的精力,对于医护人员而言也很容易拆卸,同时避免儿童自己把弹性绑带3扯开。
31.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底板1的前端还连接有四指松紧带4,四指松紧带4用于约束除拇指外的四根手指的底部关节处。
32.通过上述方案,儿童的手掌部分被限制在底板1上,因为固定的是底部关节,并没有限制手指的活动,减少了儿童手部的压力,降低儿童对输液的抗拒和烦躁。
33.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底板1的左右两侧还均连接有拇指松紧带5。
34.通过上述方案,在允许儿童拇指活动的同时卡住儿童的拇指,避免有儿童向后把手从弹性绑带3和四指松紧带4中抽出来,两侧均设置拇指松紧带5可以满足输液时使用左手或是右手的情况。
35.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底板1上固定有手托2,手托2的后端设有手腕软垫21。
36.通过上述方案,底板1上放置手托2对手部形成支撑,同时手托2表面更为平滑,避免棱角划伤儿童手部,手部放置更加舒适,手腕软垫21抬高了手腕放置的高度,更符合手臂放置的姿势。
37.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手托2的前端还设有掌心凸起22,掌心凸起 22设有透气孔23。
38.通过上述方案,掌心凸起22提高了手心的高度,使手部自然弯曲,提供了手指活动的空间,使得手部不再平板放置,更加符合人体工学,避免手部长时间放置导致麻木酸胀,透气孔23防止手心出汗。
39.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底板1下方还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固定整个装置的夹板6。
40.通过上述方案,必要时可以通过夹板6将输液用固定装置固定在桌边上,避免儿童手臂的乱动,帮助医护人员限制儿童的行动,减少医护人员的麻烦。
41.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夹板6包括有上板61,上板61连接在底板1 上,上板61还连接有销轴63,销轴63转动连接有下板62,销轴63上还套设有用于带动下板62转动的弹簧64。
42.通过上述方案,在弹簧64的弹性支持下,上板61和下板62可以夹紧在桌边上,以此达到固定整个装置的效果。
43.通过上述方案,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