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伸直间隙、屈曲间隙相结合的间隙检测器

文档序号:30452125发布日期:2022-06-18 02:12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伸直间隙、屈曲间隙相结合的间隙检测器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伸直间隙、屈曲间隙相结合的间隙检测器,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出现,罹患膝关节骨关节的患者越来越多,其使得患者出现膝关节酸痛,无法站立,或者行走不稳等症状,而膝关节表面置换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最终手段,需要医生将胫骨4与股骨1的那些坏死或磨损的关节面进行切除并安装人工关节假体2,如图1所示,使得患者能够重新站立以及正常走路。
3.在膝关节骨表面置换手术操作时,伸直间隙、屈曲间隙的平衡是手术操作的关键,伸直间隙优先是截骨操作的最常用的有效方法。目前骨科医师的操作是:先以定位器切去股骨1远端(图3中的第一切面1-3),然后再截取胫骨4近端,在股骨1远端和胫骨4近端之间形成伸直间隙。通过前参照或者后参照测量器,参照经验决定屈曲间隙的大小和内外旋转,然后按照股骨截骨板,截取图3中股骨1的第二切面1-5、第三切面1-4、第四切面1-2、第五切面1-1。切骨完成后将人工关节假体2套在股骨1的切面上。
4.上述手术操作存在以下问题:
5.伸直间隙确定后,使用现有的前参照或者后参照测量器,在决定屈曲间隙时,医生是靠其肉眼观察并通过自身的经验来确定第二切面1-5的位置,由于屈曲股骨1的下面没有定位的装置,且不同人膝关节骨上股骨1与胫骨4两侧之间的间隙不同,因此,无法保证第二切面1-5截取前,屈曲股骨1两侧与胫骨4之间相平衡,无法获得一个与伸直间隙相等的屈曲间隙,而且屈曲间隙自身内侧和外侧不能精确平衡,从而使得股骨截骨板的定位位置并不精确,影响手术后工关节假体的安装,以及安装后可能使得病患无法站立或坐下的问题,影响术后的康复。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保证截骨器的定位精确度。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伸直间隙、屈曲间隙相结合的间隙检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伸直间隙板,伸直间隙板与手柄固定连接,伸直间隙板的底部设有后髁板,后髁板的一侧与伸直间隙板固定连接,后髁板另一侧表面设有与屈曲股骨相匹配的弧形结构,后髁板的底部设有用于安装补充板的安装结构。
8.优选地,所述的后髁板的一侧设于伸直间隙板的正下方,后髁板另一侧的弧形结构设于伸直间隙板的外侧。
9.优选地,所述的后髁板的弧形结构与伸直间隙板的一端形成台阶状结构;伸直间隙板高度大于后髁板弧形结构的高度。
10.优选地,所述的伸直间隙板的上表面为水平面。
11.优选地,所述的后髁板上弧形结构的端部设有凹槽,用于避开胫骨与股骨之间连
接的筋。
12.优选地,所述的手柄上设有孔,孔的开孔方向与伸直间隙板垂直。
13.优选地,所述的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14.优选地,所述的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槽和凸起,每个补充板的上表面均设有凸起,每个补充板的下表面与凸起相对的位置均设有与凸起相匹配的安装槽,后髁板的底部与其连接的补充板上凸起相对的位置设有安装槽。
15.优选地,所述的伸直间隙板和手柄为一体成型结构;伸直间隙板与后髁板为一体成型结构,或伸直间隙板与后髁板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一起,或在伸直间隙板与后髁板通过凸起和安装槽直接卡接在一起。
16.本实用新型的间隙检测器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后髁板,使得间隙检测器能更加贴合的卡在胫骨与股骨之间的间隙内,伸直间隙与通过截骨器得到的屈曲间隙相对应,避免股骨的晃动,提高了股骨切除的精确度;同时通过增加不同数量的补充板,能更好的使得检测器卡在间隙内。
17.本实用新型用于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基于伸直间隙截骨完成的基础上,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检测器,于屈曲间隙截骨时,辅助伸直、屈曲间隙平衡的检测,达到屈曲间隙截骨的同时完成伸直、屈曲间隙的平衡。
附图说明
18.图1为膝关节骨表面置换人工关节假体后的示意图;
19.图2为伸直的股骨底部横向截去一个截面、横向截去胫骨上的关节面后形成伸直间隙的示意图;
20.图3为股骨切除后的示意图;
21.图4为一种伸直间隙、屈曲间隙相结合的间隙检测器的立体图;
22.图5为一种伸直间隙、屈曲间隙相结合的间隙检测器的侧视图;
23.图6为一种伸直间隙、屈曲间隙相结合的间隙检测器伸入伸直间隙内的示意图;
24.图7为一种伸直间隙、屈曲间隙相结合的间隙检测器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26.如图2-图7所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检测器7,膝关节骨表面置换手术的整体操作步骤如下:
27.骨科医生在给患者进行截骨手术时,先在股骨1底部截去股骨远端,形成第一切面1-3,如图2所示。然后在水平面截去胫骨4近端的关节面3,完成伸直间隙截骨,伸直间隙为股骨1伸直时与截去近端关节3的胫骨4之间的距离,然后通过检测器7对伸直间隙进行测量检测,使得检测器7松紧合适地卡在伸直间隙内,调整膝关节平衡;随后将膝关节屈曲,并通过将检测器7放置在截去关节面3的胫骨4上,检测器7的前侧顶在屈曲股骨1上与第一切面1-3同侧的侧面,然后将截骨器放置在检测器7上定位,沿着检测器7的顶部通过截骨器水平截去屈曲的股骨1底部的一个截面(即图3中的第二切面1-5),使得伸直间隙和屈曲间隙相同,屈曲间隙是股骨1屈曲时与截去关节面3的胫骨4之间的距离。然后根据股骨以及人工关
节假体的大小,并通过间隙测量器得到最接近股骨尺寸的人工关节假体2的数据,最后通过截骨器依次进行股骨1上第三切面1-4、第四切面1-2、第五切面1-1的切除,如图3所示,其中,第五切面1-1的高度决定人工关节假体2的大小。切骨完成后将人工关节假体2套在股骨1的切面上。
2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伸直间隙、屈曲间隙相结合的间隙检测器(即检测器7),如图4、图5所示,其包括伸直间隙板7-6,伸直间隙板7-6的上表面为水平面,伸直间隙板7-6与手柄7-1固定连接,伸直间隙板7-6的底部设有后髁板7-2,后髁板7-2的一侧与伸直间隙板7-6固定连接,后髁板7-2另一侧表面设有与屈曲股骨相匹配的弧形结构,后髁板7-2的一侧设于伸直间隙板7-6的正下方,后髁板7-2另一侧的弧形结构设于伸直间隙板7-6的外侧,后髁板7-2作为伸直间隙板7-6的过渡板以及延伸板,后髁板7-2的弧形结构与伸直间隙板7-6的一端形成台阶状结构,即伸直间隙板7-6一端的高度大于后髁板7-2弧形结构的高度。后髁板7-2另一侧的端部设有凹槽7-7,用于避开胫骨4与股骨1之间连接的筋。手柄7-1上设有孔7-5,孔7-5的开孔方向与伸直间隙板7-6垂直,孔7-5的数量为两个。后髁板7-2的底部设有用于安装补充板7-3的安装结构,根据需要,增加一定数量的补充板7-3,从而增加整个检测器的高度。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槽7-4和凸起7-8,每个补充板7-3的上表面均设有凸起7-8,每个补充板7-3的下表面与凸起7-8相对的位置均设有与凸起7-8相匹配的安装槽7-4,后髁板7-2的底部与其连接的补充板7-3上凸起7-8相对的位置也设有安装槽7-4。
29.其中,伸直间隙板7-6和手柄7-1为一体成型结构,伸直间隙板7-6与后髁板7-2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是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一起,或者伸直间隙板7-6与后髁板7-2通过凸起7-8和安装槽7-4直接卡接在一起。
30.如图4-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31.在基于伸直间隙截骨完成的基础上,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检测器7进行伸直间隙的测量,将检测器7放置在伸直间隙内,如果伸直间隙板7-6位置处的高度不够,即伸直间隙板7-6的上侧或下侧与伸直间隙上侧之间存在间隙,那么在后髁板7-2的底部逐渐增加补充板7-3,直至检测器7卡紧在伸直间隙内。
32.随后将膝关节弯曲,术者将检测器7放置在截去关节面3的胫骨4上,并手握手柄7-1,将固定在一起的伸直间隙板7-6和后髁板7-2向胫骨4与屈曲股骨1之间的间隙(屈曲间隙)内推进,使得后髁板7-2上的弧形结构正好卡在屈曲股骨1的底部,当后髁板7-2不足以填满胫骨4与屈曲股骨1之间的间隙时,在后髁板7-2的底部不断叠加补充板7-3,直至胫骨4与屈曲股骨1之间没有间隙,即股骨1不能相对后髁板7-2向两侧晃动。再在手柄7-1的孔7-5内插入直杆,确保直杆与股骨1的伸直间隙截骨的切面平行,即判断检测器7是否水平。随后将截骨器6放置在伸直间隙板7-6上,并使得截骨器6贴合在伸直间隙截骨完成后的屈曲的股骨1上(即图3中的第一切面1-3上),根据截骨器6的位置,在屈曲的股骨1端部穿洞,使得截骨器6在股骨1上定位,然后根据股骨1的尺寸,通过测量器5确定水平切屈曲股骨1顶部的刀口位置,随后进行股骨上各个位置的切除操作,使得伸直间隙与通过截骨器得到的屈曲间隙相对应,最后将人工关节假体2套在截骨后的股骨上,即完成膝关节骨表面置换的手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