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隙平衡和股骨前后径测量结合的截骨器

文档序号:30452136发布日期:2022-06-18 02:12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间隙平衡和股骨前后径测量结合的截骨器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间隙平衡和股骨前后径测量结合的截骨器,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出现,罹患膝关节骨关节的患者越来越多,其使得患者出现膝关节酸痛,无法站立,或者行走不稳等症状,而膝关节表面置换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最终手段,需要医生将与胫骨4的关节面3连接的那些坏死或磨损的股骨1进行切除,如图1所示,并安装人工关节假体2,使得患者能够重新站立以及正常走路。
3.在进行膝关节骨表面置换时,伸直间隙平衡、屈曲间隙平衡是手术操作的关键,伸直间隙优先是截骨操作的最常用的方法。骨外科医生在为患者进行手术时,先在屈曲的股骨1上切除一个截面,形成第一切面3,完成伸直间隙截骨,如图2所示,再通过间隙检测器使得伸直间隙、屈曲间隙平衡,然后根据股骨以及人工关节假体的大小,并通过间隙测量器得到最接近股骨尺寸的人工关节假体2的数据,最后通过截骨器依次进行股骨1上第二切面1-5、第三切面1-4、第四切面1-2、第五切面1-1的切除,其中,第五切面1-1的高度决定人工关节假体2的大小。截骨完成后将人工关节假体2安装在股骨1的切面上。
4.但是,目前的截骨器在使用时,医生根据不同股骨的尺寸,需要选择不同尺寸的截骨器,这种选择的方式,使得手术效率低下,尤其是在紧急的手术时,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截骨器适用于不同尺寸的股骨。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间隙平衡和股骨前后径测量相结合的截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本体和固定本体,移动本体和固定本体之间通过可以实现移动本体不同高度升降的调节器连接;移动本体内设有股骨顶部截骨的第一刀口,第一刀口水平贯穿移动本体;固定本体的顶部设有用于定位于屈曲股骨上的定位杆,固定本体的中间位置设有由上向下斜切屈曲股骨的第二刀口以及由下向上斜切屈曲股骨的第三刀口,第二刀口和第三刀口均贯穿固定本体;固定本体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与定位杆配合用于截骨器在屈曲股骨上定位的定位孔。
7.优选地,所述的固定本体的顶部设有水平贯穿固定本体的定位杆插入孔,定位杆插入孔内设有定位杆。
8.优选地,所述的定位孔的数量至少设有三个,相邻两个定位孔之间的距离相同;固定本体底部每一侧的定位孔均为竖直排列分布。
9.优选地,所述的固定本体的底部中间设有导向板连接孔,通过导向板连接孔与导向板连接,导向板设于固定本体的正下方,导向板与固定本体之间设有实现水平切屈曲股骨底部的间隙。
10.优选地,所述的导向板包括底板,底板上的一端固定有固定座,固定座的中间且紧贴底板上表面的位置设有第四刀口,固定座上设有与固定本体上导向板连接孔匹配连接的卡扣;第四刀口为导向板与固定本体之间的间隙。
11.本实用新型用于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屈曲间隙截骨的同时,完成伸直、屈曲间隙的平衡。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截骨器,节省了其他不同尺寸的截骨器,避免了选择,可以实现不同尺寸股骨的切除操作,提高了手术效率。
附图说明
12.图1为膝关节骨表面置换人工关节假体后的示意图;
13.图2为股骨切除后的示意图;
14.图3为一种间隙平衡和股骨前后径测量结合的截骨器的侧视图;
15.图4为移动本体与固定本体的连接示意图;
16.图5为图4的侧视图;
17.图6为导向板的示意图;
18.图7为一种间隙平衡和股骨前后径测量结合的截骨器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2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间隙平衡和股骨前后径测量结合的截骨器,如图3-图5所示,其包括移动本体6-1和固定本体6-10,移动本体6-1和固定本体6-10之间通过调节器6-3连接,通过调节器6-3可以实现移动本体6-1在固定本体6-10上不同高度的升降。移动本体6-1内设有用于水平截骨屈曲位股骨顶部的第一刀口6-2,第一刀口6-2水平贯穿移动本体6-1,通过第一刀口6-2的位置即可确定人工关节假体2尺寸。固定本体6-10的顶部设有水平贯穿固定本体6-10的定位杆插入孔11,定位杆插入孔11内设有定位杆6-8,通过定位杆6-8可确定固定本体6-10在屈曲股骨上的位置;固定本体6-10的中间位置设有由上向下斜切屈曲股骨的第二刀口6-6以及由下向上斜切屈曲股骨的第三刀口6-7,第二刀口6-6和第三刀口6-7交错贯穿固定本体6-10;固定本体6-10的底部中间设有导向板连接孔6-9,通过导向板连接孔6-9与导向板6-4连接,导向板6-4设于固定本体6-10的正下方,导向板6-4与固定本体6-10之间设有间隙(即第四刀口6-4-3),通过导向板6-4与固定本体6-10之间的间隙实现水平切屈曲股骨的底部;固定本体6-10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三个定位孔6-5,当截骨器的位置确定后,通过定位孔6-5实现截骨器的定位,使得截骨器在股骨上不能相对转动。如图6所示,导向板6-4包括底板6-4-2,底板6-4-2上的一端固定有固定座6-4-1,固定座6-4-1的中间且紧贴底板6-4-2上表面的位置设有第四刀口6-4-3,固定座6-4-1上设有与固定本体6-10上导向板连接孔6-9匹配连接的卡扣6-4-4。
21.通过伸直间隙截骨后,再通过第四刀口6-4-3、第二刀口6-6、第三刀口6-7以及第一刀口6-2截骨后的屈曲股骨,其形状与人工关节假体2的形状相匹配。
22.其中,屈曲间隙为股骨屈曲时与胫骨上关节面之间的距离;伸直间隙为股骨伸直时与胫骨上关节面之间的距离。
23.如图3、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24.在基于伸直间隙截骨完成的基础上,并通过检测器7将本实用新型的截骨器6的位置确定,定位杆6-8穿过定位杆插入孔11固定在屈曲股骨内,并通过固定本体6-10底部两侧的定位孔6-5,使得截骨器6不能左右晃动,从而实现截骨器6的定位,随后,通过操作调节器6-3,实现移动本体6-1的上下位置调节,通过移动本体6-1上的测量器5,并根据人工关节假体2的多个尺寸规格,确定第一刀口6-2的位置,随后通过切刀分别置于第四刀口6-4-3、第二刀口6-6、第三刀口6-7以及第一刀口6-2内,对屈曲股骨进行屈曲间隙截骨的操作。最后套上人工关节假体2,即完成膝关节骨表面置换的手术。


技术特征:
1.一种间隙平衡和股骨前后径测量结合的截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本体(6-1)和固定本体(6-10),移动本体(6-1)和固定本体(6-10)之间通过实现移动本体(6-1)不同高度升降的调节器(6-3)连接;移动本体(6-1)内设有用于水平切屈曲股骨顶部的第一刀口(6-2),第一刀口(6-2)水平贯穿移动本体(6-1);固定本体(6-10)的顶部设有用于定位于屈曲股骨上的定位杆(6-8),固定本体(6-10)的中间位置设有由上向下斜切屈曲股骨的第二刀口(6-6)以及由下向上斜切屈曲股骨的第三刀口(6-7),第二刀口(6-6)和第三刀口(6-7)均贯穿固定本体(6-10);固定本体(6-10)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与定位杆(6-8)配合用于截骨器在屈曲股骨上定位的定位孔(6-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隙平衡和股骨前后径测量结合的截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本体(6-10)的顶部设有水平贯穿固定本体(6-10)的定位杆插入孔(11),定位杆插入孔(11)内设有定位杆(6-8)。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隙平衡和股骨前后径测量结合的截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孔(6-5)的数量至少设有三个,相邻两个定位孔(6-5)之间的距离相同;固定本体(6-10)底部每一侧的定位孔(6-5)均为竖直排列分布。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隙平衡和股骨前后径测量结合的截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本体(6-10)的底部中间设有导向板连接孔(6-9),通过导向板连接孔(6-9)与导向板(6-4)连接,导向板(6-4)设于固定本体(6-10)的正下方,导向板(6-4)与固定本体(6-10)之间设有实现水平切屈曲股骨底部的间隙。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间隙平衡和股骨前后径测量结合的截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板(6-4)包括底板(6-4-2),底板(6-4-2)上的一端固定有固定座(6-4-1),固定座(6-4-1)的中间且紧贴底板(6-4-2)上表面的位置设有第四刀口(6-4-3),固定座(6-4-1)上设有与固定本体(6-10)上导向板连接孔(6-9)匹配连接的卡扣(6-4-4);第四刀口(6-4-3)为导向板(6-4)与固定本体(6-10)之间的间隙。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间隙平衡和股骨前后径测量结合的截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本体和固定本体,移动本体和固定本体之间通过调节器连接;移动本体内设有第一刀口,第一刀口水平贯穿移动本体;固定本体的顶部设有定位杆,固定本体的中间位置设有由上向下斜切屈曲股骨的第二刀口以及由下向上斜切屈曲股骨的第三刀口,第二刀口和第三刀口均贯穿固定本体;固定本体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定位孔。本实用新型用于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屈曲间隙截骨的同时,完成伸直、屈曲间隙的平衡。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截骨器,节省了其他不同尺寸的截骨器,避免了选择,可以实现不同尺寸股骨的切除操作,提高了手术效率。提高了手术效率。提高了手术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郭常安 朱文润 曹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10.12
技术公布日:2022/6/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