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俯卧位气管导管防脱装置

文档序号:29399627发布日期:2022-03-23 17:02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俯卧位气管导管防脱装置

1.本技术涉及医疗插管防脱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俯卧位气管导管防脱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气管插管是指将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这一技术能为气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等提供最佳条件。紧急气管插管技术已成为心肺复苏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措施,气管插管术是急救工作中常用的重要抢救技术,是呼吸道管理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之一,是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对抢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现有技术中的俯卧位气管导管防脱装置包括金属床板、支撑杆以及呼吸过滤器,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金属床板的侧壁,呼吸过滤器能与支撑杆的顶部侧壁进行抵接配合。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俯卧位全身麻醉手术需要气管插管,而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处于俯卧位,气管导管经呼吸过滤器以及螺纹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由于重力作用,以及患者术中口腔分泌物均可能会让气管导管固定胶布发生松脱,从而存在气管导管发生脱落的风险,进而让患者面临低氧血症甚至窒息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降低气管导管固定胶布发生脱落的可能性,进而降低气管导管与患者发生脱离的可能性,本技术提供一种俯卧位气管导管防脱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俯卧位气管导管防脱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俯卧位气管导管防脱装置,包括金属床板以及呼吸过滤器,所述金属床板上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片、连接片、连接杆以及音叉,所述固定片与金属床板的顶部相抵接,所述连接片的底部侧壁固定连接于固定片的顶部侧壁,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连接片的顶端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音叉叉柄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呼吸过滤器能与音叉的侧壁进行抵接配合。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呼吸过滤器进行固定时,首先将呼吸过滤器放置在音叉两个叉臂的顶部,随后可以通过调节音叉以及连接杆的位置来调节呼吸过滤器的位置,从而能够间接调节气管导管的位置,进而能够减小呼吸过滤器、螺纹管以及无菌手术单等一系列物品为气管导管带来的张力,因而能够降低气管导管与患者之间发生分离的可能性,并且能够提高手术安全性。
9.可选的,所述固定片上设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两个插接杆以及两个夹板,两个所述插接杆分别固定连接于固定片的两侧侧壁,两个所述夹板分别设于固定片的两侧,两个所述夹板内均开设有插接槽,两个所述插接杆分别与两个插接槽的内腔进行插接配合,所述夹板上设有用于对插接杆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所述夹板靠近金属床板的一
侧设有用于抵紧金属床板的抵紧组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固定片放置在金属床板的上方,随后将两个插接杆分别与两个夹板上的插接槽相对应插接,之后移动两个夹板向金属床板靠近,此时,在限位组件的作用下,夹板被限位,最后通过抵紧组件,从而能够降低固定片与金属床板发生分离的可能性。
11.可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齿条,所述齿条固定连接于插接杆的侧壁,所述夹板内开设有存放槽,所述存放槽与插接槽连通,所述存放槽内设有插销,所述插销靠近插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设有斜面,所述限位块能与齿条上的凹槽进行插接配合,所述存放槽内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存放槽远离插接杆的一端侧壁以及限位块远离插接杆的一侧,所述插销远离插接杆的一端贯穿存放槽远离插接杆的一侧侧壁设置,所述插销远离插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块。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插接杆在插接槽内滑移时,齿条上的凸块能够通过斜面推动限位块克服第一弹簧的弹力进行移动,当移动夹板至适当位置时,从而能够降低夹板与插接杆发生分离的可能性。
13.可选的,所述抵紧组件包括抵紧板以及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抵紧板远离固定板的一侧以及夹板靠近固定板的一侧,所述抵紧板靠近固定板的一侧能与金属床板的侧壁进行抵接配合。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移动夹板至抵紧板与金属床板相接触,随后继续移动夹板,并克服第二弹簧的弹力推动抵紧板,最后停止移动夹板,此时在第二弹簧的弹力推动下,从而能够降低固定片发生晃动的可能性。
15.可选的,所述音叉的叉臂上设有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两个固定板以及两个螺栓,两个所述固定板分别固定连接于音叉上两个叉臂的侧壁,两个所述固定板内均开设有螺纹孔,两个所述螺栓分别通过两个螺纹孔螺纹连接于两个固定板的侧壁,两个所述螺栓靠近呼吸过滤器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弧形板,两个所述弧形板靠近呼吸过滤器的一侧均能与呼吸过滤器的侧壁进行抵接配合。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呼吸过滤器放置在音叉两个叉臂的上方,随后转动螺栓,螺栓转动带动弧形板移动,当两个弧形板移动至与呼吸过滤器相接触的位置时,此时停止转动螺栓,从而能够降低呼吸过滤器与音叉发生分离的可能性。
17.可选的,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用于对弧形板进行导向的导向组件。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导向组件能够对弧形板进行导向。
19.可选的,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套杆以及导向杆,所述套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板的侧壁,所述套杆远离固定板的一端依次开设有滑移孔以及滑移槽,所述滑移孔与滑移槽相连通,所述导向杆滑移连接于滑移孔的侧壁,所述导向杆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弧形板的侧壁。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弧形板发生移动时,导向杆在滑移槽内滑移,从而能够降低弧形板发生转动的可能性。
21.可选的,所述导向杆远离弧形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滑动连接于滑移槽的侧壁。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挡板能够降低导向杆与套杆之间发生分离的可能
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当需要对呼吸过滤器进行固定时,首先将呼吸过滤器放置在音叉两个叉臂的顶部,随后可以通过调节音叉以及连接杆的位置来调节呼吸过滤器的位置,从而能够间接调节气管导管的位置,进而能够减小呼吸过滤器、螺纹管以及无菌手术单等一系列物品为气管导管带来的张力,因而能够降低气管导管与患者之间发生分离的可能性,并且能够提高手术安全性;
25.2.当插接杆在插接槽内滑移时,齿条上的凸块能够通过斜面推动限位块克服第一弹簧的弹力进行移动,当移动夹板至适当位置时,从而能够降低夹板与插接杆发生分离的可能性;
26.3.首先将呼吸过滤器放置在音叉两个叉臂的上方,随后转动螺栓,螺栓转动带动弧形板移动,当两个弧形板移动至与呼吸过滤器相接触的位置时,此时停止转动螺栓,从而能够降低呼吸过滤器与音叉发生分离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突显固定片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突显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突显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金属床板;2、呼吸过滤器;3、调节机构;31、固定片;32、连接片;33、连接杆;34、音叉;4、固定组件;41、插接杆;42、夹板;43、插接槽;5、限位组件;51、齿条;52、存放槽;53、插销;54、限位块;55、斜面;56、第一弹簧;57、拉块;6、抵紧组件;61、抵紧板;62、第二弹簧;7、夹持组件;71、固定板;72、螺栓;73、螺纹孔;74、弧形板;8、导向组件;81、套杆;82、导向杆;83、滑移孔;84、滑移槽;9、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俯卧位气管导管防脱装置。如图1所示,管导管防脱装置包括金属床板1以及呼吸过滤器2,金属床板1上设有调节机构3。
34.如图1和图2所示,调节机构3包括固定片31、连接片32、连接杆33以及音叉34,固定片31呈长方体状,宽度比金属床板1窄,长度为10cm,固定片31与金属床板1的顶部相抵接;连接片32呈三角形状,连接片32竖直设置且与固定片31呈90度角,连接片32的底部侧壁固定连接于固定片31的顶部侧壁;连接杆33呈圆柱体状,连接杆33靠近固定片31的一端与连接片32的顶端通过万向联轴器或者万向头连接,连接杆33远离固定片31的一端与音叉34叉柄的一端通过万向联轴器或者万向头连接,呼吸过滤器2能与音叉34的顶部侧壁进行抵接配合;当需要对呼吸过滤器2进行固定时,首先将呼吸过滤器2放置在音叉34两个叉臂的顶部,随后可以通过调节音叉34以及连接杆33的位置来调节呼吸过滤器2的位置,从而能够间接调节气管导管的位置,进而能够减小呼吸过滤器2、螺纹管以及无菌手术单等一系列物品为气管导管带来的张力,因而能够降低气管导管与患者之间发生分离的可能性,并且能够
提高手术安全性。
35.如图2和图3所示,固定片31上设有固定组件4,固定组件4包括两个插接杆41以及两个夹板42,两个插接杆41均呈长方体状,两个插接杆41分别固定连接于固定片31的左右两侧侧壁;两个夹板42均呈长方体状,两个夹板42分别设于固定片31的左右两侧,两个夹板42内均开设有插接槽43,插接槽43沿夹板42的长度方向延伸,两个插接杆41分别与两个插接槽43的内腔进行插接配合,夹板42上设有用于对插接杆41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5,夹板42靠近金属床板1的一侧设有用于抵紧金属床板1的抵紧组件6;首先将固定片31放置在金属床板1的上方,随后将两个插接杆41分别与两个夹板42上的插接槽43相对应插接,之后移动两个夹板42向金属床板1靠近,此时,在限位组件5的作用下,夹板42被限位,最后通过抵紧组件6,从而能够降低固定片31与金属床板1发生分离的可能性。
36.如图3所示,限位组件5包括齿条51,齿条51水平设置,齿条51固定连接于插接杆41的侧壁,夹板42内开设有存放槽52,存放槽52沿夹板42的宽度方向延伸,存放槽52与插接槽43连通,存放槽52内设有插销53,插销53水平设置,插销53靠近插接杆4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4,限位块54呈长方体状,限位块54靠近插接杆41的一侧设有斜面55,限位块54能与齿条51上的凹槽进行插接配合,存放槽52内设有第一弹簧56,第一弹簧56水平设置,第一弹簧56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存放槽52远离插接杆41的一侧侧壁以及限位块54远离插接杆41的一侧,插销53远离插接杆41的一端贯穿存放槽52远离插接杆41的一侧侧壁设置,插销53远离插接杆4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块57,拉块57呈圆柱体状;当插接杆41在插接槽43内滑移时,齿条51上的凸块能够通过斜面55推动限位块54克服第一弹簧56的弹力进行移动,当移动夹板42至适当位置时,从而能够降低夹板42与插接杆41发生分离的可能性。
37.如图1和图3所示,抵紧组件6包括抵紧板61以及第二弹簧62,第二弹簧62水平设置,第二弹簧6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抵紧板61远离固定片31的一侧以及夹板42靠近固定板71的一侧;抵紧板61呈长方体状,抵紧板61靠近固定片31的一侧能与金属床板1的侧壁进行抵接配合;首先移动夹板42至抵紧板61与金属床板1相接触,随后继续移动夹板42,并克服第二弹簧62的弹力推动抵紧板61,最后停止移动夹板42,此时在第二弹簧62的弹力推动下,从而能够降低固定片31发生晃动的可能性。
38.如图4所示,音叉34的叉臂上设有夹持组件7,夹持组件7包括两个固定板71以及两个螺栓72;两个固定板71的横截面均呈l形,两个固定板71分别固定连接于音叉34上两个叉臂的侧壁,两个固定板71内均开设有螺纹孔73;两个螺纹孔73均沿水平方向延伸,两个螺栓72均水平设置,两个螺栓72分别通过两个螺纹孔73螺纹连接于两个固定板71的侧壁,两个螺栓72靠近呼吸过滤器2的一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弧形板74,两个弧形板74的凹面均能与呼吸过滤器2的侧壁进行抵接配合;首先将呼吸过滤器2放置在音叉34两个叉臂的上方,随后转动螺栓72,螺栓72转动带动弧形板74移动,当两个弧形板74移动至与呼吸过滤器2相接触的位置时,此时停止转动螺栓72,从而能够降低呼吸过滤器2与音叉34发生分离的可能性。
39.如图4所示,固定板71上设有用于对弧形板74进行导向的导向组件8,设置的导向组件8能够对弧形板74进行导向;导向组件8包括套杆81以及导向杆82,套杆81以及导向杆82均水平设置,套杆81靠近固定板7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板71的侧壁,套杆81远离固定板71的一端依次开设有滑移孔83以及滑移槽84,滑移孔83以及滑移槽84均沿套杆81的轴向
延伸,滑移孔83与滑移槽84相连通,导向杆82沿套杆81的轴向滑移连接于滑移孔83的侧壁,导向杆82远离固定板7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弧形板74的凸面侧壁;当弧形板74发生移动时,导向杆82在滑移槽84内滑移,从而能够降低弧形板74发生转动的可能性;导向杆82远离弧形板7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9,挡板9呈圆柱体状,挡板9沿套杆81的轴向滑动连接于滑移槽84的侧壁,设置的挡板9能够降低导向杆82与套杆81之间发生分离的可能性。
40.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对呼吸过滤器2进行固定时,首先将呼吸过滤器2放置在音叉34两个叉臂的顶部,随后可以通过调节音叉34以及连接杆33的位置来调节呼吸过滤器2的位置,从而能够间接调节气管导管的位置,进而能够减小呼吸过滤器2、螺纹管以及无菌手术单等一系列物品为气管导管带来的张力,因而能够降低气管导管与患者之间发生分离的可能性,并且能够提高手术安全性。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