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气密封的面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55247发布日期:2022-06-02 02:13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气密封的面罩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吸气密封的面罩。


背景技术:

2.氧气面罩是把氧气从存储罐中转入至人体肺部的设备。氧气面罩在使用时可以包裹鼻子和嘴巴或整个脸部。对于保证人体健康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由于人的脸型是各不相同的,而氧气面罩的制作都是统一的,所以现有的氧气面罩在使用时,有可能会存在面罩与人脸贴合不紧密的情况,进而患者在吸气时容易造成氧气泄漏,使得患者吸入的氧气量变少,从而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所以现在需要一种能够在患者吸气时,保持面罩与患者脸部密封的面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气密封的面罩,能够保证患者在吸气时,面罩与患者脸部密封贴合。
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吸气密封的面罩,包括面罩本体和连接绳,所述面罩本体的边缘连接有弹性垫,所述弹性垫的两侧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内部设置有滑动腔,所述连接绳的两端滑动安装于所述滑动腔内,所述连接绳的端部适于随所述滑动腔内的气压变化沿所述滑动腔进行滑动,进而得以驱动所述连接绳进行拉紧或放松。从而当患者在进行吸气时,可以通过所述滑动腔的气压变化来收紧所述连接绳,进而得以通过所述弹性垫的受压形变,使得所述面罩本体与患者的脸部贴紧,以保证患者在吸气时,所述面罩本体与患者的脸部密封紧贴。
6.优选的,所述滑动腔的上端通过连通管与气泵进行连接,所述面罩本体的内侧安装有呼吸传感器,所述呼吸传感器与气泵电连接,所述呼吸传感器用于检测患者的呼吸状态,以使得当患者进行吸气时,气泵根据所述呼吸传感器的信号进行启动,进而得以降低所述滑动腔内的气压,以使得所述连接绳的两端沿所述滑动腔进行收紧滑动。
7.优选的,所述滑动腔内安装有活塞和弹簧,所述活塞与所述滑动腔滑动密封配合,所述活塞的底端与所述连接绳的端部进行连接;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活塞的上端相抵,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腔的顶部相抵,以使得当患者吸气时,所述活塞在负压的驱动下带动所述连接绳的端部沿所述滑动腔进行滑动,进而得以带动所述连接绳进行收紧;当患者呼气时,所述活塞在所述弹簧的复位弹力驱动下带动所述连接绳的端部进行复位滑动,进而得以带动所述连接绳进行放松。
8.优选的,所述连通管与气泵之间通过第一控制阀进行连接,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呼吸传感器电连接,当患者进行吸气时,所述第一控制阀适于根据所述呼吸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将所述连通管与气泵进行连通;当患者进行呼气时,所述第一控制阀适于根据所述呼吸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将所述连通管与外界进行连通,进而得以将所述滑动腔与大气压进行平衡,以使得所述活塞在所述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能够进行复位。
9.优选的,所述弹性垫的内部设置有连通腔,所述连通腔的一端设置有连通口;所述连通管安装于所述连通腔内,以使得所述连通管的一端与所述滑动腔进行连通,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连通口与气泵进行连接。
10.优选的,所述面罩本体的外侧设置有氧气接口,所述氧气接口适于通过通气管与气泵进行连接;当患者进行吸气时,气泵根据所述呼吸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进行启动,进而得以将氧气存储罐内的氧气沿所述通气管导入至所述面罩本体与患者脸部形成的密闭空间内。从而通过所述面罩本体与患者脸部形成的密闭空间能够保证导入的氧气大部分被患者吸至肺部。
11.优选的,所述通气管与所述氧气接口之间通过第二控制阀进行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与所述呼吸传感器电连接;当患者进行吸气时,所述第二控制阀根据所述呼吸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通气管与所述氧气接口进行连通;当患者进行呼气时,所述第二控制阀根据所述呼吸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通气管与所述氧气接口进行隔绝。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3.通过在面罩本体的边缘设置可以形变的弹性垫来与患者的脸部进行贴合,从而当患者在进行吸气时,可以通过滑动腔的气压变化来收紧连接绳,进而得以通过弹性垫的受压形变,使得面罩本体与患者的脸部各部位都紧贴,以保证面罩本体与患者的脸部之间形成密闭空间,以使得氧气存储罐内导入至密闭空间内的氧气不会流散,从而提高患者对氧气存储罐内氧气的吸入率。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局部a处放大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18.图中:面罩本体1、氧气接口100、弹性垫2、连接部21、连通口22、连通腔200、滑动腔210、连接绳3、呼吸传感器4、弹簧5、活塞6、连通管7、第一控制阀81、第二控制阀82、通气管9、气泵10、氧气存储罐11。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2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22.本技术的其中一个优选实施例图1至图4所示,一种吸气密封的面罩,包括面罩本
体1和连接绳3,连接绳3的两端与面罩本体1的两侧进行连接,从而当面罩本体1在进行使用时,可以通过连接绳3将面罩本体1穿戴与患者的脸部。为了提高面罩本体1的穿戴舒适度以及贴合效果,面罩本体1的边缘连接有弹性垫2,弹性垫2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部21,连接部21的内部设置有滑动腔210,连接绳3的两端紧密滑动安装于滑动腔210内,从而当滑动腔210的内部气压发生变化时,连接绳3的端部能够随气压的变化沿滑动腔210进行滑动,进而得以驱动连接绳3进行拉紧或放松。从而当患者在进行吸气时,可以通过滑动腔210的气压变化来收紧连接绳3,以使得弹性垫2通过与脸部的受压而产生形变,进而将面罩本体1与患者的脸部各个位置进行贴紧,以保证患者在吸气时,面罩本体1与患者的脸部之间形成密闭空间。而当患者在进行呼气时,可以通过滑动腔210的气压变化来放松连接绳3,以使得弹性垫2在自身的弹力作用下进行复原,进而使得面罩本体1与患者的脸部之间产生缝隙,通过缝隙将患者呼出的气体与外界混合。
23.可以理解的是,连接绳3的数量可以是一根,也可以是两根。对于两根连接绳3的穿戴情况,两根连接绳3分别通过一端与面罩本体1两侧的滑动部21进行连接,两根连接绳3的另一端进行相互栓接。
24.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面罩本体1的外侧设置有氧气接口100,面罩本体1的内侧安装有呼吸传感器4;氧气接口100通过通气管9与气泵10进行连接,气泵9与呼吸传感器4进行电连接。从而当患者进行吸气时,气泵10可以根据呼吸传感器4检测到的信号进行启动,进而得以将氧气存储罐11内的氧气沿通气管9导入至面罩本体1与患者脸部形成的密闭空间内,以使得通过面罩本体1与患者脸部形成的密闭空间能够保证导入的氧气大部分被患者吸至肺部,以提高患者的氧气吸入率。
25.本实施例中,气泵10以及氧气存储罐11为本领域的常规设置;呼吸传感器4用于检测患者的呼吸状态,所以呼吸传感器4位于患者的口鼻呼气的方向;氧气接口100设置于患者口鼻部的正上方。
26.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通气管9与氧气接口100之间通过第二控制阀82进行连通,并且第二控制阀82与呼吸传感器4电连接。从而当患者进行吸气时,第二控制阀82根据呼吸传感器4的检测信号,可以控制第二控制阀82将通气管9与氧气接口100进行连通,进而得以通过气泵10将氧气存储罐11内的氧气导入至面罩本体1与患者脸部形成的密闭空间内。而当患者进行呼气时,第二控制阀82根据呼吸传感器4的检测信号,可以控制第二控制阀82直接将通气管9与氧气接口100进行隔绝,以使得在患者进行再次吸气时,能够快速的将氧气存储罐11内的氧气导入至面罩本体1与患者脸部形成的密闭空间内。
27.可以理解的是,在进行患者的氧气供给时,氧气存储罐11在气泵10的驱动下始终与通气管9进行连通并导入氧气;而对于通气管9与氧气接口100之间的连通与否通过第二控制阀82进行控制,从而可以在患者进行呼气与吸气的交换过程中,快速的将氧气存储罐11内的氧气导入至面罩本体1与患者脸部形成的密闭空间内。
28.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如图3和图4所示,滑动腔210的上端通过连通管7与气泵10进行连接。从而当患者进行吸气时,气泵10可以根据呼吸传感器4的检测信号进行启动,从而可以通过连通管7对滑动腔210进行抽气,以使得滑动腔210内的气压被降低,进而连接绳3的两端在负压的作用下沿滑动腔210进行向上滑动以实现连接绳3的收紧。而当患者进行呼气时,连接绳3需要进行放松,以使得面罩本体1与患者脸部之间形成间隙。而连接
绳3的具体放松方式可以通过气泵10直接向滑动腔210内充气,以使得滑动腔210的内部气压升高,从而将连接绳3的端部沿滑动腔210进行向下滑动以实现连接绳3的放松。连接绳3的放松方式还可以通过下述的机械结构来实现。
29.可以理解的是,滑动腔210的上方为向着面罩本体1的外侧方向,反之为滑动腔210的下方。
30.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滑动腔210内安装有活塞6和弹簧5,活塞6与滑动腔210的侧壁滑动密封配合,活塞6的底端与连接绳3的端部进行连接。弹簧5的一端与活塞6的上端相抵,弹簧5的另一端与滑动腔210的顶部相抵。从而当患者进行吸气时,活塞6在负压的驱动下可以带动连接绳3的端部沿滑动腔210的侧壁向上进行滑动,进而得以带动连接绳3进行收紧并压缩弹簧5。而当患者进行呼气时,活塞6可以在弹簧5的复位弹力驱动下带动连接绳3的端部沿滑动腔210的侧壁进行向下滑动,进而得以带动连接绳3进行放松。
31.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连通管7与气泵10之间通过第一控制阀81进行连接,第一控制阀81与呼吸传感器4电连接。从而当患者进行吸气时,第一控制阀81可以根据呼吸传感器4的检测信号将连通管7与气泵10进行连通,以使得滑动腔210在气泵10的驱动下产生负压以带动连接绳3进行收紧。而当患者进行呼气时,第一控制阀81可以根据呼吸传感器4的检测信号将连通管7与外界进行连通,进而将滑动腔210与大气压进行平衡,以使得活塞6能够在弹簧5的弹力作用下进行复位。
32.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弹性垫2的内部设置有连通腔200,连通腔200的一端设置有连通口22。连通管7安装于连通腔200内,并且连通管7的一端与滑动腔210进行连通,连通管7的另一端穿过连通口22与气泵10进行连接。从而可以将连通管7集中于弹性垫2内,以避免连通管7产生散乱。
33.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