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吸引器及牙科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83062发布日期:2022-04-22 12:51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口腔吸引器及牙科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牙科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口腔吸引器及牙科椅。


背景技术:

2.口腔吸引器是口腔门诊中的常用器械,通常是安装于牙科用椅上,且连接有负压泵,在口腔临床治疗操作中,通过口腔吸引器可进行吸除手机和洁牙机喷出的水、吸除患者口腔中的渗出液和分泌液、协助进行治疗区隔湿、牵拉患者口腔软组织等操作。
3.口腔吸引器通常包括吸头及手柄,手柄包括一体式手柄及分体式手柄,相较于一体式手柄,分体式手柄加工更为方便,分体式手柄通常包括依次连接的握管、连接件及尾管,握管远离连接件的一端与吸头相连接,连接件靠近尾管的一端设有套筒,组装状态下,套筒伸入尾管内,胶管的一端套接在套筒上,另一端与负压泵相连接,现有技术中,由于连接件与握管、尾管固接,当胶管受拉拽时,容易从套筒上脱落下来,胶管与套筒之间的连接不牢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胶管安装牢固的口腔吸引器及牙科椅。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口腔吸引器,包括握管及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管的内腔沿远离握管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一管段及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的内径大于第二管段的内径,第一管段与第二管段之间设有环形台阶面,所述尾管内还活动设有用于与胶管相连通的管接件,所述管接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设有用于伸入第二管段的进气管段以及用于与环形台阶面相抵的环形凸肋,所述进气管段包括用于插入胶管的插入端,所述插入端靠近环形凸肋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用于扩张胶管的凸环,所述凸环与插入端之间设有过渡坡面,所述凸环与环形凸肋之间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凸环的外壁与第二管段的内壁之间形成胶管夹固间隙。
7.优选地,所述第一管段远离第二管段的一端与所述握管相连接。
8.优选地,所述握管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管段的内壁设有用于与外螺纹相螺接的内螺纹。
9.优选地,所述主体还设有出气管段,所述出气管段设于环形凸肋远离进气管段的一端,且所述出气管段分别与握管的内腔及进气管段相连通。
10.优选地,所述握管远离尾管的一端设有吸头组件,所述吸头组件包括中空的连接管及旋转筒,所述连接管设有沿倾斜方向设置的接合管口,所述旋转筒设有沿接合管口平行方向设置的旋接口,所述接合管口与所述旋接口可转动连接,所述旋转筒呈上窄下宽的斜锥台结构,所述旋转筒包括第一母线及第二母线,所述第一母线与旋接口所在面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二母线与旋接口所在面之间形成第二夹角,所述接合管口所在面较低一端与连接管长度方向所在面之间形成第三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与第三夹角之和大于
180
°
,所述第二夹角与第三夹角之和在180
°
以内。
11.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牙科椅,包括上述的口腔吸引器。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1)本实用新型的口腔吸引器通过管接件进气管段的设置以及握管、尾管与管接件的相互配合,实现胶管与口腔吸引器之间的牢固固定,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胶管容易被拽离口腔吸引器的问题,同时胶管与管接件之间的连接牢固度高,拆离和组装更为顺畅、轻松。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可转动连接的连接管及旋转筒,使用时仅需转动旋转筒即可实现吸头组件的直式状态与弯式状态之间的快速切换,使用方便快捷,应用于口腔治疗操作中,有效提高操作的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口腔吸引器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握管、尾管及管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尾管及管接件的剖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口腔吸引器的爆炸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吸头组件处于直式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吸头组件处于弯式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2.实施例1
23.请参阅图1-图3所示,一种口腔吸引器,包括握管4及尾管5,握管4远离尾管5的一端连接吸头组件,尾管5的内腔沿远离握管4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一管段51及第二管段53,第一管段51的内径大于第二管段53的内径,第一管段51与第二管段53之间设有环形台阶面52,尾管5内还活动设有用于与胶管相连通的管接件6,管接件6包括主体,主体设有用于伸入第二管段53的进气管段61以及用于与环形台阶面52相抵的环形凸肋62,进气管段61包括用于插入胶管的插入端611,插入端611靠近环形凸肋62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用于扩张胶管的凸环612,凸环612与插入端611之间设有过渡坡面613,凸环612与环形凸肋62之间设有环形凹槽614,凸环612的外壁与第二管段53的内壁之间形成胶管夹固间隙。
24.本实用新型的口腔吸引器与胶管之间的组装步骤如下:
25.1)胶管与管接件6的组装:
26.胶管头部依次伸入第二管段53及第一管段51,并将胶管头部拉出第一管段51外,随后一手拿着胶管头部,一手拿着管接件6,将胶管头部旋转套接在插入端611外,胶管头部的开口会在过渡坡面613的作用下逐步被扩张撑开,使得凸环612能够顺畅地凸环612插入胶管头部内,此时胶管头部的开口被撑开到最大,随着管接件6的继续深入,胶管头部的开口抵达环形凹槽614处,此时胶管头部的开口在胶管自身的弹性作用下自然收窄,由此完成胶管与管接件6之间的组装。
27.本实用新型中,管接件6采用依次设置的插入端611、过渡坡面613、凸环612及环形
凹槽614的进气管段61,使得胶管能够顺畅、轻松地套接在管接件6外,同时由于组装后胶管套接在凸环612处的相应部位被撑开,而胶管位于环形凹槽614的位置自然收窄,确保了胶管与管接件6之间能够牢固连接,此外,当需要拆开胶管时,仅需要稍施力使胶管头部的开口处退至凸环612处,因胶管头部的开口处在自身材质的弹性作用会自然收缩以及凸环612与过渡坡面613的配合设置,胶管可轻松地从管接件6拆离出来。
28.2)胶管、管接件6与尾管5的组装:
29.在胶管头部与管接件6组装好后,拉拽胶管未伸入尾管5的一端,管接件6会随胶管的移动向第二管段53移动,随着过渡坡面613逐步伸入第二管段53内,管接件6外壁与第二管段53内壁之间的间隙逐步缩小,胶管的容纳空间逐步缩小,胶管受挤压而夹固在管接件6与第二管段53之间,直至凸环612伸入第二管段53内,凸环612的外壁与第二管段53的内壁之间形成胶管夹固间隙,此处管接件6与第二管段53之间达到最小间隙,胶管在凸环612处的部位受挤压而紧密夹固在凸环612与第二管段53之间,由此实现胶管与尾管5之间的牢固固定,同时胶管头部位于环形凹槽614开口的自然收窄,进一步增强胶管的安装牢固度,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胶管受拉拽容易脱落的问题。
30.3)握管4与尾管5的组装:
31.尾管5与胶管组装完毕后,将尾管5与握管4相互螺接,随后与吸头组件等其他零部件的常规组装即可。
32.本实用新型的口腔吸引器通过管接件6进气管段61的设置以及握管4、尾管5与管接件6的相互配合,实现胶管与口腔吸引器之间的牢固固定,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胶管容易被拽离口腔吸引器的问题,同时胶管与管接件6之间的连接牢固度高,拆离和组装更为顺畅、轻松。
33.第一管段51远离第二管段53的一端与握管4相连接。
34.握管4设有外螺纹,第一管段51的内壁设有用于与外螺纹相螺接的内螺纹。
35.主体还设有出气管段63,出气管段63设于环形凸肋62远离进气管段61的一端,且出气管段63分别与握管4的内腔及进气管段61相连通。
36.实施例2
37.参见图4-6所示,本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握管远离尾管的一端设有可直弯转换的吸头组件1,吸头组件1包括中空的连接管2及旋转筒3,连接管2设有沿倾斜方向设置的接合管口21,旋转筒3设有沿接合管口21平行方向设置的旋接口31,接合管口21与旋接口31可转动连接,旋转筒3呈上窄下宽的斜锥台结构,旋转筒3包括第一母线l1及第二母线l2,其中,第一母线l1可为旋转筒3的最短母线,第二母线l2可为旋转筒3的最长母线,第一母线l1与旋接口31所在面之间形成第一夹角α,第二母线l2与旋接口31所在面之间形成第二夹角β,接合管口21所在面较低一端与连接管2长度方向所在面之间形成第三夹角γ,第一夹角α与第三夹角γ之和大于180
°
,第二夹角β与第三夹角γ之和在180
°
以内(即小于或等于180
°
)。
38.本实用新型吸头组件的直弯转换原理如下:
39.参照图5所示,当需要采用直式状态时,将第二母线l2旋转至接合管较低一端,此时,由于第二夹角β与第三夹角γ之和在180
°
以内,而旋转筒3呈上窄下宽的斜锥台结构,此时旋转筒3的开口32设于连接管2的正上方,形成直式吸头;
40.参照图6所示,当需要采用弯式状态时,将第一母线l1旋转至接合管较低一端,此时,由于第一夹角α与第三夹角γ之和大于180
°
,此时旋转筒3的开口32设于连接管2的斜上方,并呈倾斜状,形成弯式吸头。
41.本实用新型通过可转动连接的连接管2及旋转筒3,使用时仅需转动旋转筒3即可实现吸头组件1的直式状态与弯式状态之间的快速切换,使用方便快捷,应用于口腔治疗操作中,有效提高操作的效率。
42.实施例3
43.一种牙科椅,包括实施例1中的口腔吸引器。
44.实施例4
45.一种牙科椅,包括实施例2中的口腔吸引器。
46.当然,以上图示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故,凡是在本实用新型原理上做等效改变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