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生儿黄疸治疗蓝光多角度投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46466发布日期:2022-03-20 02:46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生儿黄疸治疗蓝光多角度投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生儿黄疸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生儿黄疸治疗蓝光多角度投射装置。


背景技术:

2.新生儿总是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让人防不胜防,其中新生儿黄恒病目前是新生儿出生后面临的最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上约有85%的足月儿及绝大多数早产儿在出生后一周内出现黄疸,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出现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主要症状为皮肤、黏膜、巩膜发黄,宝宝食欲不振、不安躁动,体温可能也会有所上升。
3.一旦新生儿出现黄疸疾病之后,惯用的手段是采用断母乳、奶粉喂养的非药物方式使新生儿通过排泄将黄疸排出,有少数新生儿通过排泄方式难以排出黄疸时,配合药物治疗,但是,药物对新生儿肠胃刺激较大,因此,一般医生会建议采用蓝光照射的方式进行黄疸消除,同时为避免持续照射的蓝光对新生儿眼睛、生殖器部位造成伤害,新生儿会带有眼罩、纸尿裤,新生儿通常需要被持续照射12至24小时左右。蓝光的发生源通常采用蓝光治疗仪,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一款现有移动式蓝光治疗仪(如图1),使用时,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将该设备推到指定的地点(地点即新生儿呆的床、椅),通过手动调节灯盘的角度以及手动调整伸缩柱(调节高度),以便使灯盘产生的蓝光能够最大限度的照射到新生儿体表。
4.但是,该传统的移动式蓝光治疗仪存在的问题在于:每次将该蓝光治疗仪的灯盘进行角度调整后都需进行重新固定,多次反复操作费时费力,同时该蓝光治疗仪只能对新生儿的一个体侧进行照射,若需要对新生儿的另一体侧进行照射,还需将新生儿的身体进行翻身,多次翻转将会对新生儿的身体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新生儿黄疸治疗蓝光多角度投射装置,通过结合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托架,保证新生儿能够被蓝光光源全方位、高效率的照射,降低新生儿病变率。
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生儿黄疸治疗蓝光多角度投射装置,包括承载架体,其中,承载架体包括底板、伸缩杆,底板的上端一侧固定有伸缩杆,伸缩杆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发射蓝光的灯盘,两灯盘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对新生儿进行承载的托架;灯盘的外侧套设有框架,框架的两端缘转接有销轴,销轴的另一端缘与就近侧的灯盘端面固定,销轴与灯盘共同构成灯盘组架;框架上安装有用于驱动灯盘组架进行交替上下摆动的第一驱动组件,框架的背侧设置有用于驱动框架进行交替左右旋转的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固定于伸缩杆的就近端末上。第一驱动件的作用在于保证在竖直面上实现不断摆动,使灯盘打出的蓝光光束在摆动过程中对新生儿不同部位的体侧进行照射,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新生儿被照射到的概率。第二驱动组件可以间接保证灯盘不断实现交替左右旋转,在对新生儿一体侧的同一部位进行照射过程中,不断旋转的灯盘可以使蓝光光线不断对新生儿体表进行照
射,避免在新生儿的体表出现照射死角。通过调整伸缩杆的长度可以有效控制灯盘和新生儿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新生儿的病症严重程度和新生儿的大小具体决定间距的大小,使本技术的实用性更强。
7.在具体设置上述第一驱动源、第二驱动源时,第一驱动源、第二驱动源均包括滑轨,滑轨内侧上下壁面分别设置有两排齿条,两排齿条之间适配有缺齿轮,两排齿条和缺齿轮共同构成传动结构件并进行联动,缺齿轮与马达的动力输出轴同心传动连接,滑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和全齿轮适配的齿槽,且齿槽的延伸方向与两排齿条的长度延伸方向一致;第一驱动组件上的全齿轮与就近侧的销轴同心固接,第一驱动组件上的马达与框架固定;第二驱动组件上的全齿轮与就近侧的框架固定,第二驱动组件上的马达与伸缩杆的壁面固定。
8.在具体设置上述托架时,托架包括两插架,两插架上的插齿相互插接适配,两插架共同构成拼接式床体结构,两插架上均传动连接有用于驱动插架移动的驱动源;其中,第一实施例:驱动源包括螺杆,插架上设置有用于和螺杆相适配的螺孔,螺杆上传动连接有用于驱动螺杆转动的伺服电机;第二实施例:驱动源为用于驱动插架移动的电动伸缩杆。无论使用使用上述那种实施例,均能达到将插架移动的效果,通过使用两插架进行拼接;有效保证了本技术的多样性,确保本技术拥有多套实施方案,一旦其他方案无法实施,还可以采用备用方案进行替换使用。
9.在具体设置上述插架时,插架的端末铰接有收纳板,插架上设置用于将收纳板进行锁定的限位机构。当其中一收纳板从另一收纳板中抽出时,需要将收纳板和插架调整为同一水平,从而避免将收纳板抽出过程中将新生儿触碰误伤;当插架作为支撑新生儿的承载物时,需要件收纳板转动到插架的上方且与插架成一定角度,从而有效防止新生儿从插架上跌落。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以下几点:
11.第一,本技术通过结合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确保对患有黄疸的新生儿体壁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照射,确保新生儿身上的黄疸能够迅速消退,避免黄疸长时间不退引发其他病症的风险,增强去病症的效率,在最大概率上阻断新生儿留下后遗症。
12.第二,本技术通过结合滑轨、缺齿轮、全齿轮等结构,相较于直接采用电机,有效避免频繁使动力轴正反转易导致电机受损,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节省了使用成本。
13.第三,当托架使用时,单独驱动一侧的伺服电机,使同侧的插架和另一插架分离,从而下部的蓝光光束可以有效穿过另一插架的缝隙对新生儿的局部进行照射,相应的,采用同样的方法驱动另一伺服电机,从而做到对新生儿未照射的吧部分进行继续照射,注意的是:在使用另一侧的插架时,需要将前一插架移动回原位。
附图说明
14.图1为传统蓝光治疗仪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承载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灯盘、角度调整结构、伸缩杆、框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两盘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托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1.图8为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9为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10为收纳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4.图中,底板1、伸缩杆2、万向轮3、灯盘4、框架5、销轴6、滑轨7、齿条8、缺齿轮9、全齿轮10、插架11、螺杆12、收纳板13。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清楚的理解本技术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生儿黄疸治疗蓝光多角度投射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26.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在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在本技术以下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一个或多个”是指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
27.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一个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28.新生儿总是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让人防不胜防,其中新生儿黄恒病目前是新生儿出生后面临的最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上约有85%的足月儿及绝大多数早产儿在出生后一周内出现黄疸,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出现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主要症状为皮肤、黏膜、巩膜发黄,宝宝食欲不振、不安躁动,体温可能也会有所上升。一旦新生儿出现黄疸疾病之后,惯用的手段是采用断母乳、奶粉喂养的非药物方式使新生儿通过排泄将黄疸排出,有少数新生儿通过排泄方式难以排出黄疸时,配合药物治疗,但是,药物对新生儿肠胃刺激较大,因此,一般医生会建议采用蓝光照射的方式进行黄疸消除,同时为避免持续照射的蓝光对新生儿眼睛、生殖器部位造成伤害,新生儿会带有眼罩、纸尿裤,新生儿通常需要被持续照射12至24小时左右。蓝光的发生源通常采用蓝光治疗仪,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一款现有移动式蓝光治疗仪(如图1),使用时,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将该设备推到指定的地点(地点即新生儿呆的床、椅),通过手动调节灯盘4的角度以及手动调整伸缩柱(调节高度),以便使灯盘4产生的蓝光能够最大限度的照射到新生儿体表。
29.但是,该传统的移动式蓝光治疗仪存在的问题在于:每次将该蓝光治疗仪的灯盘4进行角度调整后都需进行重新固定,多次反复操作费时费力,同时该蓝光治疗仪只能对新生儿的一个体侧进行照射,若需要对新生儿的另一体侧进行照射,还需将新生儿的身体进行翻身,多次翻转将会对新生儿的身体造成伤害。
30.参考图2至图10,示意本技术中新生儿黄疸治疗蓝光多角度投射装置,包括承载架
体(如图3),承载架体顾名思义就是对其他设备起到安装和支撑的效果,承载架体由底板1和伸缩杆2(伸缩杆2为市面上常见的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两部分组成,底板1底端壁上安装有用于底板1、伸缩杆2移动的万向轮3,从而方便将本技术移动到不同的位置,底板1的上端一侧固定(栓接、焊接、粘接等)有伸缩杆2,伸缩杆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发射蓝光的灯盘4,具体的,如图4所示,灯盘4的外侧套设有框架5(如图5),框架5的两端缘转接有销轴6,销轴6的另一端缘与就近侧的灯盘4端面进行固定(焊接等),销轴6与灯盘4共同构成灯盘4组架,框架5上安装有用于驱动灯盘4组架进行交替上下摆动的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件的作用在于保证在竖直面上实现不断摆动,使灯盘4打出的蓝光光束在摆动过程中对新生儿不同部位的体侧进行照射,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新生儿被照射到的概率;框架5的背侧设置有用于驱动框架5进行交替左右旋转的第二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在结构和原理上完全相同),第二驱动组件固定于伸缩杆2的就近端末上,第二驱动组件可以间接保证灯盘4不断实现交替左右旋转,在对新生儿一体侧的同一部位进行照射过程中,不断旋转的灯盘4可以使蓝光光线不断对新生儿体表进行照射,避免在新生儿的体表出现照射死角。本技术通过结合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确保对患有黄疸的新生儿体壁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照射,确保新生儿身上的黄疸能够迅速消退,避免黄疸长时间不退引发其他病症的风险,增强去病症的效率,在最大概率上阻断新生儿留下后遗症。通过调整伸缩杆2的长度可以有效控制灯盘4和新生儿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新生儿的病症严重程度和新生儿的大小具体决定间距的大小,使本技术的实用性更强。考虑到设置一台灯盘4时,只能对未与床或椅贴合的新生儿体表进行照射,若频繁翻动新生儿将会对新生儿造成伤害,基于此,如图6所示,伸缩杆2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另一台灯盘4,两灯盘4镜像设置,且该灯盘4上设置的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框架5、销轴6与前一灯盘4的结构、连接关系均相同;两灯盘4相互配合,确保在新生儿无需翻身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对新生儿的前胸和背部进行充分有效的照射,进一步增强本技术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在新生儿静置情况下实现全方位、高效率蓝光照射,为了保证有效对新生儿进行支撑,如图7所示,两灯盘4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对新生儿进行承载的托架,同时,托架各分支的壁面上均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穿孔(穿孔为市面上常见的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方便处于托架底部的灯盘4光线通过穿孔后打在新生儿的体表上。
31.在具体设置上述第一驱动源、第二驱动源时,如图8所示,第一驱动源、第二驱动源均包括滑轨7,滑轨7内侧上下壁面分别设置有(焊接或者粘接等)两排齿条8,两排齿条8之间适配有缺齿轮9,两排齿条8和缺齿轮9共同构成传动结构件并进行联动,缺齿轮9与马达的动力输出轴同心传动连接,滑轨7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和全齿轮10适配的齿槽,且齿槽的延伸方向与两排齿条8的长度延伸方向一致;第一驱动组件上的全齿轮10与就近侧的销轴6同心固接,第一驱动组件上的马达与框架5固定;第二驱动组件上的全齿轮10与就近侧的框架5固定,第二驱动组件上的马达与伸缩杆2的壁面固定。使用时,通过驱动马达的转动,进而带动缺齿轮9转动,缺齿轮9上的齿牙和滑轨7上的两排齿条8交替配合,进而带动滑轨7在往复运动,往复运动的滑轨7相应带动全齿轮10实现交替正反转,第一驱动组件上的全齿轮10、第二驱动组件上的全齿轮10分别带动销轴6和框架5实现正反转,最终使灯盘4实现多角度的调节,从而实现对新生儿全方位照射。作为一种实施例可以直接采用电机带动销轴6或者框架5进行正反转,但是直接采用电机相较于上述技术方案,存在的风险在于:频
繁的控制电机的动力轴进行正反转,会造成对电机动力轴以及其他内部结构的损伤,从而降低电机的使用寿命,前述实施例中的马达只需在同一方向不断旋转即可,在大概率上延长了马达的使用寿命,节省了使用成本。
32.在具体设置上述托架时,托架包括两插架11,两插架11上的插齿相互插接适配,两插架11共同构成拼接式床体结构,两插架11上均传动连接有用于驱动插架11移动的驱动源;作为第一种实施例,如图9所示,驱动源包括螺杆12,插架11上设置有用于和螺杆12相适配的螺孔,螺杆12上传动连接有用于驱动螺杆12转动的伺服电机;作为另一种实施例,驱动源直接选择用于驱动插架11移动的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为市面上常见产品,图中未示出)。无论使用使用上述那种实施例,均能达到将插架11移动的效果,通过使用两插架11进行拼接,当使用时,单独驱动一侧的伺服电机,使同侧的插架11和另一插架11分离,从而下部的蓝光光束可以有效穿过另一插架11的缝隙对新生儿的局部进行照射,相应的,采用同样的方法驱动另一伺服电机,从而做到对新生儿未照射的吧部分进行继续照射,注意的是:在使用另一侧的插架11时,需要将前一插架11移动回原位。同时,上述两种实施例实时,有效保证了本技术的多样性,确保本技术拥有多套实施方案,一旦其他方案无法实施,还可以采用备用方案进行替换使用。
33.在具体设置上述插架11时,如图10所示,插架11的端末铰接有收纳板13,当其中一收纳板13从另一收纳板13中抽出时,需要将收纳板13和插架11调整为同一水平,从而避免将收纳板13抽出过程中将新生儿触碰误伤;当插架11作为支撑新生儿的承载物时,需要件收纳板13转动到插架11的上方且与插架11成一定角度,从而有效防止新生儿从插架11上跌落;插架11上设置用于将收纳板13进行锁定的限位机构(例如螺栓等)。
34.在具体设置上述插架11时,为了增加新生儿的舒适性,插架11的表面包裹有柔软性材料(图中未示出),例如树胶等。
35.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电器设备与发电装置、控制器电连接,发电装置、控制器均为市面上常见的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