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内科护理用移动工具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26162发布日期:2022-04-07 02:24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内科护理用移动工具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心内科护理用移动工具架。


背景技术:

2.护理是通过观察解病人体表体重基础情况,根据病情变化监测或获取病情数据,以配合医生完成对病人的治疗,加强输液巡视和教育,及时处理医疗纠纷,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开展危重症生命体征监测、标本采集、体重营养定期采集分析,并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诸方面,照顾病人的生活起居,日常活动、用药和安全等问题,在护理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护理工具,为了便于护理人员进行携带护理工具,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心内科护理用移动工具架来解决护理工具携带的问题。
3.现有的心内科护理用移动工具架存在的缺陷是:
4.1、现有的心内科护理用移动工具架不具有对软管进行分类限位固定的功能,使软管因杂乱的摆放使其发生缠绕的状况,从而不便于工作人员拿取使用,增加了工作人员插管的时间,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延误了对病人的护理时间;
5.2、现有的心内科护理用移动工具架不具有对护理用具进行清洗消毒的功能,使装置无法对使用过的护理用具进行清洗消毒,增加了护理用具交叉感染概率,降低了护理用具的卫生安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心内科护理用移动工具架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内科护理用移动工具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内科护理用移动工具架,包括框架体、输氧组件和管道固定架,所述框架体的顶部安装有顶板,所述框架体的底部两侧等距安装有两组万向轮,所述框架体的内部一侧安装有污水储存箱,所述框架体的内部另一侧安装有消毒液储存箱,所述消毒液储存箱的顶部安装有安装箱,所述安装箱的内部安装有水泵,所述顶板的顶部贯穿安装有清洗池,所述顶板的顶部一侧安装有管道固定架,所述管道固定架正面的顶部等距设置有卡槽,所述管道固定架的正面靠近卡槽一侧通过轴栓安装有固紧件,所述固紧件的正面一侧安装有旋钮,所述顶板的顶部一侧安装有输氧组件,所述输氧组件内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外侧等距安装有四组电动伸缩杆,所述安装座的顶部中心安装有气囊,所述电动伸缩杆的顶部安装有顶盘。
8.优选的,所述顶板的一侧安装有扶手,且顶板的内部设置有存放槽。
9.优选的,所述污水储存箱的背面安装有排水口,污水储存箱的顶部安装有下水连接管,且下水连接管的顶部与清洗池连接。
10.优选的,所述消毒液储存箱的正面安装有控制器,且消毒液储存箱的顶部一侧安装有注水口。
11.优选的,所述清洗池的一侧安装有水龙头,且水龙头通过管道与水泵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安装箱的一侧安装有电池存放箱,且电池存放箱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顶板的顶部一侧安装有管道固定架,通过管道固定架可对医用软管进行分类限位固定,使管道可进行规整的摆放,避免了软管因杂乱的摆放使其发生缠绕的状况,保证了软管的有序性,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拿取使用,减少了工作人员拿取查找的时间,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护理效率。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框架体的内部另一侧安装有消毒液储存箱,通过消毒液储存箱的内部可用于存放消毒液,以便于为水龙头提供清洗时需要的清洗消毒液,使装置可对护理用具进行清洗消毒,有效避免护理用具交叉感染,保证了护理用具的卫生安全。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输氧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框架体;101、顶板;102、扶手;103、万向轮;104、存放槽;2、污水储存箱;201、下水连接管;202、排水口;3、消毒液储存箱;301、控制器;4、清洗池;401、水龙头;5、输氧组件;501、安装座;502、电动伸缩杆;503、气囊;504、顶盘;6、管道固定架;601、卡槽;602、固紧件;603、旋钮;7、安装箱;701、水泵;8、电池存放箱;801、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22.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心内科护理用移动工具架,包括框架体1、输氧组件5和管道固定架6,框架体1的顶部安装有顶板101,框架体1可为顶板101提供安装位置,便于顶板101进行安装,顶板101可为清洗池4提供安装位置,便于清洗池4进行安装,框架体1的底部两侧等距安装有两组万向轮103,通过万向轮103可使框架体1进行移动,便于框架体1移动至工作位置,框架体1的内部一侧安装有污水储存箱2,污水储存箱2可对污水进行存储,以便对通过清洗池4清洗时产生的污水进行存放,框架体1的内部另一侧安装有消毒液储存箱3,通过消毒液储存箱3的内部可用于存放消毒液,以便于为水龙头401提供清洗时需要的清洗消毒液,使装置可对护理用具进行清洗消毒,有效避免护理用具交叉感染,保证了护理用具的卫生安全,消毒液储存箱3的顶部安装有安装箱7,安装箱7可为水泵701提供安装位置,便于水泵701进行安装,安装箱7的内部安装有水泵701,通过水泵701通电运行可对消毒液储存箱3内部储存的清洗消毒液进行抽取,使水泵701通过管道把清洗消毒液抽取到水龙头401,通过水龙头401流出的消毒液对工具进行清洗消毒,有效避免护理用具交叉感染,保证了护理用具的卫生安全,顶板101的顶部贯穿安装有清洗池4,通过清洗池4可把工具清洗消毒使产生的污水导入到污水储存箱2的内部,以便通过污水储存箱2对清洗时产生的污水进行存放,顶板101的顶部一侧安装有管道固定架6,通过管道固定架6可对医用软管进行分类限位固定,使管道可进行规整的摆放,避免了软管因杂乱的摆
放使其发生缠绕的状况,保证了软管的有序性,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拿取使用,减少了工作人员拿取查找的时间,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护理效率,管道固定架6正面的顶部等距设置有卡槽601,通过卡槽601可对管道进行卡接,使管道可进行规整地摆放,管道固定架6的正面靠近卡槽601一侧通过轴栓安装有固紧件602,固紧件602的正面一侧安装有旋钮603,通过旋转旋钮603可使固紧件602对卡槽601内部卡接的管道进行固定,以便防止管道因松弛而掉落,顶板101的顶部一侧安装有输氧组件5,通过输氧组件5可为病人进行输氧,使病人在发生特殊情况需要进行供氧时为病人进行供氧,防止病人因缺氧而发生死亡的危险状况,增加了装置的功能性,避免了病人因缺氧而死亡的危险,增加了装置的安全性,输氧组件5内安装有安装座501,安装座501可为气囊503提供安装位置,便于气囊503进行安装,安装座501的顶部外侧等距安装有四组电动伸缩杆502,安装座501的顶部中心安装有气囊503,电动伸缩杆502的顶部安装有顶盘504,通过电动伸缩杆502通电运行进行伸缩可带动顶盘504进行升降调节,使顶盘504在升降调节时对气囊503进行挤压,以便通过挤压气囊503为病人输送氧气,从而可自动为病人进行持续输氧。
23.进一步,顶板101的一侧安装有扶手102,通过扶手102可便于工作人员推动框架体1进行移动,以便把框架体1移动到工作位置,且顶板101的内部设置有存放槽104,存放槽104的内部可用于存放工具,使通过清洗池4进行清洗消毒的工具进行存放。
24.进一步,污水储存箱2的背面安装有排水口202,通过排水口202可把污水储存箱2内部储存的污水进行排放,以便对污水储存箱2内部储存的污水进行排放处理,污水储存箱2的顶部安装有下水连接管201,且下水连接管201的顶部与清洗池4连接,通过下水连接管201可把清洗池4内部因清洗工具产生的污水导入到污水储存箱2的内部,以便通过污水储存箱2对污水进行存放。
25.进一步,消毒液储存箱3的正面安装有控制器301,控制器301通过导线可与装置内电器进行电性连接,以便通过控制器301对装置内的电器进行控制,且消毒液储存箱3的顶部一侧安装有注水口,通过注水口可便于消毒液储存箱3进行消毒液的添加,以便使消毒液储存箱3为水龙头401提供清洗时需要的消毒液。
26.进一步,清洗池4的一侧安装有水龙头401,且水龙头401通过管道与水泵701连接,通过水泵701通电运行可把消毒液储存箱3内部储存的清洗消毒液抽取到水龙头401,以便通过水龙头401喷洒消毒液对护理工具进行清洗消毒。
27.进一步,安装箱7的一侧安装有电池存放箱8,电池存放箱8可为蓄电池801提供安装位置,便于蓄电池801进行安装,且电池存放箱8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801,蓄电池801通过导线与装置内的电器进行电性连接,以便为装置内的电器提供电能。
28.工作原理:通过扶手102可便于工作人员推动框架体1进行移动,以便把框架体1移动到工作位置,通过水泵701通电运行可把消毒液储存箱3内部储存的清洗消毒液抽取到水龙头401,以便通过水龙头401喷洒消毒液对护理工具进行清洗消毒,通过下水连接管201可把清洗池4内部因清洗工具产生的污水导入到污水储存箱2的内部,以便通过污水储存箱2对污水进行存放,通过排水口202可把污水储存箱2内部储存的污水进行排放,以便对污水储存箱2内部储存的污水进行排放处理,通过电动伸缩杆502通电运行进行伸缩可带动顶盘504进行升降调节,使顶盘504在升降调节时对气囊503进行挤压,以便通过挤压气囊503为病人输送氧气。
29.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30.最后所要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