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室过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73449发布日期:2022-04-22 11:48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术室过床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室辅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手术室过床装置。


背景技术:

2.临床医疗中 ,常需要频繁地将病人从病床转移到平推车上去做各种检查,或在手术台与平推车之间频繁转移搬运。传统做法主要是靠人力徒手搬运,这就给患者和医务人员带来诸多不便。首先,此种方式简单粗暴,极容易给患者带来二次损伤;其次,徒手搬运费时费力,给医务人员增加了极大的工作难度,另外一方面,现有技术中的过床装置在操作过程中往往会让患者进行翻身等动作,对于一些患者容易导致伤口被拉伤,因此,急需一种手术室过床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手术室过床装置,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过床困难和容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给患者提供了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手术室过床装置,包括连接块,连接块上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支撑板,连接块内设置有与支撑板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机构,连接块下方固接有一对升降滑柱,升降滑柱内均滑动连接有固定滑柱,固定滑柱下方固接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置有与连接块相配合的第一调节机构;支撑架下方设置有万向轮。
5.进一步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支撑架内设置的电机,电机同轴固接有第二双纹螺杆,支撑架内滑动连接有一对第一滑动螺块,第一滑动螺块均与第二双纹螺杆相螺接,第一滑动螺块上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调节连杆,第一调节连杆的另一端与连接块转动连接。
6.进一步地:第二双纹螺杆上设置有螺纹方向相反的两种螺纹,第一滑动螺块分别螺接在不同螺纹上。
7.进一步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连接块内转动连接的第一蜗杆,连接块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蜗杆相啮合的第一蜗轮,第一蜗轮同轴固接有第二调节齿轮,连接块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二调节齿轮相啮合的第一调节齿轮,第一调节齿轮两侧均同轴固接有第一双纹螺柱,连接块内滑动连接一对限位滑柱,限位滑柱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双纹螺柱相螺接;支撑板内设置有与连接块和限位滑柱相配合的卡槽。
8.进一步地:第一调节齿轮两侧第一双纹螺柱的螺纹方向相反。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增益效果是:
10.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操作简单,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一定位机构间的配合实现了支撑板和连接块间的连接配合,实现了对支撑板的控制,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过床困难和容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给患者提供了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定位机构立体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定位机构放大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调节机构立体图。
15.图中:1、支撑板,2、连接块,3、升降滑柱,4、第一调节连杆,5、支撑架,6、限位滑柱,7、第一双纹螺柱,8、第一调节齿轮,9、第二调节齿轮,10、第一蜗轮,11、第一蜗杆,12、固定滑柱,13、第一滑动螺块,14、第二双纹螺杆,15、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16.一种手术室过床装置,包括连接块2,连接块2上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支撑板1,连接块2内设置有与支撑板1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机构,连接块2下方固接有一对升降滑柱3,升降滑柱3内均滑动连接有固定滑柱12,固定滑柱12下方固接有支撑架5,支撑架5上设置有与连接块2相配合的第一调节机构;支撑架5下方设置有万向轮。
17.如图1、2和4所示:当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过床时,医护人员将连接块2通过支撑架5移动至合适位置,然后根据支撑板1的高度调节第一调节机构,让后将连接块2与支撑板1进行配合,在连接块2与支撑板1进行配合后,医护人员调节第一定位机构,将支撑板1与连接块2进行定位,从而实现支撑板1与连接块2间的固定,然后医护人员调节第一调节机构将支撑板1升起来,然后通过支撑架5将患者转移至合适的位置后,然后医护人员调节第一调节机构将患者和支撑板1放置在新的治疗床上,医护人员调节第一定位机构解除支撑板1与连接块2间的定位;然后医护人员将连接块2从支撑板1中滑出,从而完成过床;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过床困难和容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给患者提供了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
18.第一调节机构包括支撑架5内设置的电机15,电机15同轴固接有第二双纹螺杆14,支撑架5内滑动连接有一对第一滑动螺块13,第一滑动螺块13均与第二双纹螺杆14相螺接,第一滑动螺块13上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调节连杆4,第一调节连杆4的另一端与连接块2转动连接。
19.如图2和3所示:当医护人员调节第一调节机构时,医护人员控制电机15带动第二双纹螺杆14进行转动,第二双纹螺杆14转动带动第一滑动螺块13在支撑架5内进行反向滑动,第一滑动螺块13滑动带动第一调节连杆4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对连接块2的高度调节。
20.第二双纹螺杆14上设置有螺纹方向相反的两种螺纹,第一滑动螺块13分别螺接在不同螺纹上。
21.如图3所示:第二双纹螺杆14与第一滑动螺块13的配合,保证了本实用新型功能性的完整。
22.第一定位机构包括连接块2内转动连接的第一蜗杆11,连接块2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蜗杆11相啮合的第一蜗轮10,第一蜗轮10同轴固接有第二调节齿轮9,连接块2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二调节齿轮9相啮合的第一调节齿轮8,第一调节齿轮8两侧均同轴固接有第一双纹螺柱7,连接块2内滑动连接一对限位滑柱6,限位滑柱6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双纹螺柱7相螺接;支撑板1内设置有与连接块2和限位滑柱6相配合的卡槽。
23.如图4所示:当医护人员调节第一定位机构实现对支撑板1和连接块2进行定位时,医护人员转动第一蜗杆11,第一蜗杆11转动通过第一蜗轮10和第二调节齿轮9带动第一调节齿轮8进行转动,第一调节齿轮8转动带动第一双纹螺柱7进行转动,第一双纹螺柱7的转动带动限位滑柱6在连接块2内进行滑动,从而实现限位滑柱6与支撑板1进行定位卡合。
24.第一调节齿轮8两侧第一双纹螺柱7的螺纹方向相反。
25.如图4所示:第一双纹螺柱7上螺纹的设置,保证了本实用新型功能性的完整。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27.如图1、2和4所示:当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过床时,医护人员将连接块2通过支撑架5移动至合适位置,然后根据支撑板1的高度调节第一调节机构,让后将连接块2与支撑板1进行配合,在连接块2与支撑板1进行配合后,医护人员调节第一定位机构,将支撑板1与连接块2进行定位,从而实现支撑板1与连接块2间的固定,然后医护人员调节第一调节机构将支撑板1升起来,然后通过支撑架5将患者转移至合适的位置后,然后医护人员调节第一调节机构将患者和支撑板1放置在新的治疗床上,医护人员调节第一定位机构解除支撑板1与连接块2间的定位;然后医护人员将连接块2从支撑板1中滑出,从而完成过床;当医护人员调节第一调节机构时,医护人员控制电机15带动第二双纹螺杆14进行转动,第二双纹螺杆14转动带动第一滑动螺块13在支撑架5内进行反向滑动,第一滑动螺块13滑动带动第一调节连杆4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对连接块2的高度调节;当医护人员调节第一定位机构实现对支撑板1和连接块2进行定位时,医护人员转动第一蜗杆11,第一蜗杆11转动通过第一蜗轮10和第二调节齿轮9带动第一调节齿轮8进行转动,第一调节齿轮8转动带动第一双纹螺柱7进行转动,第一双纹螺柱7的转动带动限位滑柱6在连接块2内进行滑动,从而实现限位滑柱6与支撑板1进行定位卡合;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过床困难和容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给患者提供了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