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胶充填机及其机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99393发布日期:2022-05-11 14:36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牙胶充填机及其机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牙胶充填机及其机头。


背景技术:

2.人的牙齿中包含有牙髓腔,还有1-4个根管,通过根管导出牙神经和营养神经的血管,当牙髓中因为各种情况发生感染都会导致牙齿的功能性损伤,并且会造成疼痛、颌骨感染等病痛。根管治疗又称为牙髓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保护患牙的治疗方法,对于慢性牙髓炎、慢性根尖周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外伤牙等牙科问题有较好的治疗和保护作用。
3.根管治疗包括根管预备、消毒以及根管充填等几个主要的治疗阶段,根管充填是在完成根管预备及消毒之后,向已扩大的根管内填充药物材料,使填充的药物材料与根管壁贴合。对于根管充填而言,常使用牙胶充填机来实现。
4.经发明人研究发现,现有的热熔牙胶注胶针的注胶针由于需要方便改变注胶方向,因此是可转动地设置的,但是需要直接触摸温度较高的注胶针来实现转动,存在烫伤的风险,而且直接触摸注胶针使其转动也容易导致注胶针折断。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牙胶充填机及其机头,降低了烫伤人体以及注胶针折断的风险。
6.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牙胶充填机的机头,包括:
7.机头壳体,所述机头壳体的第一端设有沿自身轴向贯穿的连接孔,所述机头壳体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机身壳体;
8.连接件,穿设于所述连接孔,且相对于所述连接孔固定,其中,所述连接件设有沿自身轴向贯穿的通孔;
9.注胶针,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通孔,所述注胶针具有配合部;
10.旋转套,所述旋转套的第一端设有沿自身轴向贯穿的配合孔,所述注胶针穿设于配合孔,所述旋转套的第二端敞开,且套设于所述机头壳体外;
11.其中,所述旋转套能够沿自身轴向移动,以使所述配合孔与所述配合部配合或分离,在所述配合孔与所述配合部配合时,所述旋转套能够带动所述注胶针相对于所述机头壳体转动。
1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配合部包括第一平面部,所述配合孔的内侧壁包括第二平面部,所述旋转套能够下沿自身轴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平面部和所述第二平面部贴合或分离,在所述第一平面部和所述第二平面部贴合时,所述旋转套能够带动所述注胶针相对于所述机头壳体转动。
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套的第二端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机头壳体的外侧壁设有第二限位部;
14.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时,所述配合部和所述配合孔分离;
15.在所述配合部和所述配合孔配合时,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分离。
1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部为在所述旋转套的内侧壁设置的凸起,所述第二限位部为在所述机头壳体的外侧壁设置的第一凹槽;或,
17.所述第一限位部为在所述机头壳体的外侧壁设置的凸起,所述第二限位部为在所述旋转套的内侧壁设置的第一凹槽。
1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周向环绕于所述旋转套的内侧壁,所述第二限位部周向环绕于所述机头壳体的外侧壁。
1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表面呈弧形面。
2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机头壳体的外侧壁还设有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在所述机头壳体的轴向上相间隔;
21.在所述配合部和所述配合孔配合时,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三限位部配合。
2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机头壳体呈圆台形,所述机头壳体的第一端的外径小于所述机头壳体的第二端的外径;
23.所述旋转套呈圆台形,所述旋转套的第一端的外径小于所述旋转套的第二端的外径,所述旋转套的第二端设有沿自身母线延伸的割槽;
24.所述旋转套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沿所述机头壳体的第一端至所述机头壳体的第二端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旋转套的第二端扩张,所述配合部和所述配合孔相配合。
2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注胶针包括针管和转轴;
26.所述转轴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通孔,且所述转轴设有沿自身轴向贯穿的安装孔,所述针管穿设于所述安装孔,且相对于所述转轴固定,其中,所述转轴位于所述机头壳体外的部分设有所述配合部。
27.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牙胶充填机,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机头。
2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牙胶充填机及其机头,在医生为了方便根管充填的需要而调整注胶方向时,可以使旋转套沿自身轴向移动,从而配合部和配合孔相配合,再使旋转套转动,即可实现注胶针的转动,以改变注胶方向,避免人体直接接触温度较高的注胶针,以此降低了烫伤人体以及注胶针折断的风险。而在旋转套带动注胶针转至需要的注胶方向后,旋转套沿自身轴向移动使配合部和配合孔分离,从而避免了旋转套和注胶针一直接触导致旋转套温度升温的不良影响,进一步降低了烫伤人体的风险,而且也避免了误触旋转套导致注胶针的注胶方向改变的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机头的立体示意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机头的剖切示意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旋转套的剖切示意图;
3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旋转套的仰视图;
3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注胶针和连接件的组合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35.图6为图5的爆炸视图;
36.图7为图6的剖切示意图;
37.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件的剖切示意图;
38.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机头壳体的剖切示意图;
39.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机头壳体的俯视图;
40.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针管的剖切示意图;
41.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轴的剖切示意图;
42.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轴套的剖切示意图;
43.图14为图7的a部放大图;
44.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套的剖切示意图。
45.图标:1-机头壳体;10-连接孔;101-第四平面部;12-第一凹槽;3-连接件;30-通孔;301-第三平面部;32-容置孔;5-注胶针;50-针管;501-主管段;503-配合段;505-第一圆锥面;52-转轴;521-安装孔;5210-第一孔;5212-第二孔;5214-第一圆锥孔;523-顶持凸起;5230-第二圆锥面;525-第一轴段;527-第二轴段;529-限位凸起;54-配合部;541-第一平面部;543-第一孔段;545-第二孔段;547-第三孔段;549-第二圆锥孔;56-导套;561-固定段;563-抵接段;565-第三圆锥面;7-旋转套;70-配合孔;701-第二平面部;72-割槽;74-凸起;9-阻尼环。
具体实施方式
4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47.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8.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4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0.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
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5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2.根管治疗包括根管预备、消毒以及根管充填等几个主要的治疗阶段,根管预备是对牙根管进行机械切割和扩锉以达到所需的塑形,从而为后续根管充填创造较好的空间条件。消毒是在完成根管预备之后,通过冲洗去除根管内的有机物质和根管的感染组织(细菌)。根管充填是在完成根管预备及消毒之后,向已扩大的根管内填充药物材料,使填充的药物材料与根管壁贴合。对于根管充填而言,常使用牙胶充填机来实现。
53.根管充填的步骤通常是将合适的牙胶尖粘上糊剂后伸入扩大的根管,然后使用携热器加热的工作尖将牙胶尖软化切断,然后通过垂直加压器对根管中的牙胶进行压实,最后使用牙胶充填机注入牙胶来完成根管充填。牙胶充填机的工作过程为仪器中装入牙胶棒,充填机加热软化牙胶棒,通过内部推杆将软化的牙胶从注胶针中推出。
54.经发明人研究发现,现有的热熔牙胶注胶针的注胶针由于需要方便改变注胶方向,因此是可转动地设置的,但是需要直接触摸温度较高的注胶针来实现转动,存在烫伤的风险,而且直接触摸注胶针使其转动也容易导致注胶针折断。
5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发明人经研究提供了以下实施例进行改善。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5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牙胶充填机,该牙胶充填机包括机头和机身,机身包括机身壳体、穿设于机身壳体的一端的发热管,以及可沿发热管的轴向移动地穿设于发热管和机身壳体内的推杆,发热管自机身壳体的一端伸出,内用于装填牙胶棒并对牙胶棒加热,以使牙胶棒软化。
57.请参考图1和图2,机头包括机头壳体1、连接件3、注胶针5和旋转套7,机头壳体1的第一端设有沿自身轴向贯穿的连接孔10,机头壳体1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机身壳体,即机头壳体1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机身壳体伸出有发热管的一端,从而发热管伸入机头壳体1内。
58.连接件3穿设于连接孔10,且相对于连接孔10固定,其中,连接件3设有沿自身轴向贯穿的通孔30。发热管与连接件3连接。
59.注胶针5可转动地穿设于通孔30,并与发热管相连通,从而在推杆推抵发热管内的软化牙胶时,使得发热管内的软化牙胶通过注胶针5注入患者口腔根管中,实现根管充填。其中,注胶针5具有配合部54。
60.旋转套7的第一端设有沿自身轴向贯穿的配合孔70,注胶针5穿设于配合孔70,旋转套7的第二端敞开,且套设于机头壳体1外。旋转套7能够沿自身轴向移动,即沿着机头壳体1的轴向移动,以使配合孔70与配合部54配合或分离,在配合孔70与配合部54配合时,旋转套7能够带动注胶针5相对于机头壳体1转动。
61.承上述,在医生为了方便根管充填的需要而调整注胶方向时,可以使旋转套7沿自
身轴向移动,从而配合部54和配合孔70相配合,再使旋转套7转动,即可实现注胶针5的转动,以改变注胶方向,避免人体直接接触温度较高的注胶针5,以此降低了烫伤人体以及注胶针5折断的风险。而在旋转套7带动注胶针5转至需要的注胶方向后,旋转套7沿自身轴向移动使配合部54和配合孔70分离,从而避免了旋转套7和注胶针5一直接触导致旋转套7温度升温的不良影响,进一步降低了烫伤人体的风险,而且也避免了误触旋转套7导致注胶针5的注胶方向改变的不良影响。
62.请参考图2至图4,机头壳体1的外形大致呈圆台形,机头壳体1的第一端的外径小于机头壳体1的第二端的外径。机头壳体1与机身可以是一体式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即机头壳体1的第二端与机身壳体的一端之间可以是一体式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并不进行限制。
63.旋转套7的外形大致呈圆台形,可以由隔热以及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材料制成,例如非金属材料,具体可以是peek等塑料。旋转套7与机头壳体1的形状相适配,且旋转套7的轴线与机头壳体1的轴线重合,即旋转套7与机头壳体1同轴。该旋转套7的第一端的外径小于旋转套7的第二端的外径,旋转套7的第二端设有沿自身母线延伸的割槽72。
64.因此,旋转套7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沿机头壳体1的第一端至机头壳体1的第二端的方向移动,旋转套7的第二端扩张,旋转套7和机头壳体1的套合深度增大,进而配合部54和配合孔70会由分离状态逐渐变为相配合的状态。此时就能够通过旋转套7相对于机头壳体1的转动来带动注胶针5转动至需要的注胶方向。而在注胶针5转至需要的注胶方向之后,撤去对旋转套7的施力,从而旋转套7的第二端会由于回复力从扩张状态复位收缩,旋转套7即会在沿着机头壳体1的第二端至机头壳体1的第一端的方向移动,使得配合部54和配合孔70分离。此时旋转套7不会与注胶针5接触,降低注胶针5和旋转套7之间的热传递效应。
65.其中,割槽72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并不进行限制,只要使得旋转套7的第二端能够被机头壳体1所挤压扩张即可,例如,旋转套7的第二端设有至少一个割槽72,在割槽72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各割槽72呈周向间隔分布,具体可以是各割槽72呈周向等间隔分布,以保证旋转套7的第二端扩张和收缩时的均匀性。
66.配合孔70与旋转套7同轴,该配合孔70的内侧壁包括第二平面部701,配合部54包括第一平面部541,旋转套7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沿自身轴向移动,以使第一平面部541和第二平面部701贴合或分离,在第一平面部541和第二平面部701贴合时,旋转套7能够带动注胶针5相对于机头壳体1转动。
67.也就是说,在旋转套7移动至第一平面部541和第二平面部701贴合的位置时,通过第一平面部541和第二平面部701的相贴合,因此在使得旋转套7相对于机头壳体1转动时,旋转套7就会带动注胶针5相对于机头壳体1转动,以改变注胶针5的注胶方向。在旋转套7移动至第一平面部541和第二平面部701分离的位置时,即使旋转套7相对于机头壳体1转动,注胶针5也不会再跟随旋转套7转动。
68.请参考图5至图7,注胶针5包括针管50和转轴52。转轴52可转动地穿设于通孔30,且转轴52设有沿自身轴向贯穿的安装孔521,针管50穿设于安装孔521,且相对于转轴52固定,其中,转轴52位于机头壳体1外的部分设有配合部54。针管50与发热管相连通,软化的牙胶能够由推杆挤压从发热管进入针管50内,并由针管50注入患者口腔根管中。由此,通过旋转套7带动转轴52转动,又因为转轴52相对于针管50固定,因此转轴52也会带动针管50转
动,改变注胶方向。
69.请结合参考图8至图10,连接件3主要起到将注胶针5与发热管相连接的作用。该连接件3的第一端穿设于连接孔10,且相对于机头壳体1固定,连接件3的第二端与发热管连接。例如,连接件3的第一端的外侧壁具有第三平面部301,连接孔10的内侧壁具有第四平面部101,第三平面部301和第四平面部101相贴合,从而实现防止连接件3相对于机头壳体1转动的作用;连接件3的第二端设有外螺纹,发热管伸入机头壳体1的一端的内侧壁具有内螺纹,由此连接件3与发热管螺纹连接,实现连接件3与发热管的连接。其中,第三平面部301和第四平面部101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也不做具体限定,只要有一个第三平面部301和一个第四平面部101能够贴合来达到连接件3相对于机头壳体1无法转动即可,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平面部301和第四平面部101的数量相等,均为一个以上,另外,在第三平面部301和第四平面部101均为两个以上时,各第三平面部301周向间隔分布于连接件3的第一端的外侧壁,各第四平面部101周向间隔分布于通孔30的内侧壁。
70.请参考图1和图5,注胶针5自通孔30向背离发热管的方向伸出机头壳体1和旋转套7,即针管50沿着机头壳体1的第二端至机头壳体1的第一端的方向伸出机头壳体1和旋转套7,从而针管50的远端直接伸入患者口腔根管内,以在推杆挤压软化牙胶时,软化牙胶通过针管50的内孔向患者的根管进行充填操作。
71.请参考图11和图12,安装孔521包括同轴连通的第一孔5210和第二孔5212,第一孔5210的内径小于第二孔5212的内径,第一孔5210相对于第二孔5212远离连接件3的第二端,即第一孔5210相对于第二孔5212远离发热管,第一孔5210相对于第二孔5212远离机头壳体1的第二端。针管50包括同轴连接的主管段501和配合段503,主管段501的外径小于配合段503的外径,配合段503的外径大于第一孔5210的内径,主管段501穿设于第一孔5210内,配合段503与第二孔5212密封配合,因此在主管段501从第二孔5212穿进第一孔5210时,配合段503与第二孔5212的孔底密封配合,牙胶不会从针管50和转轴52之间的缝隙溢出。
72.配合段503与主管段501之间通过第一圆锥面505过渡,沿着机头壳体1的第一端至机头壳体1的第二端的方向,即沿着主管段501至配合段503的方向,第一圆锥面505的外径逐渐增大,从而第一圆锥面505与第二孔5212的孔底之间的配合可靠性。
73.另外,第一孔5210和第二孔5212之间通过第一圆锥孔5214过渡,沿着第一孔5210至第二孔5212的方向,第一圆锥孔5214的内径逐渐增大,该第一圆锥孔5214的内侧壁与第一圆锥面505密封接触,从而更好地实现配合段503与第二孔5212的孔底之间的密封配合。其中,第一圆锥孔5214的内侧壁的锥角略大于或大致等于第一圆锥面505的锥角,以更好地保证密封配合的效果。第一圆锥孔5214分别与第一孔5210和第二孔5212之间圆弧过渡,第一圆锥面505分别与配合段503和主管段501之间圆弧过渡。
74.转轴52的轴向长度大于通孔30的轴向长度,转轴52的第一端以及转轴52的第二端均位于通孔30之外,即转轴52的第一端即为位于机头壳体1外的部分。
75.请再次参考图3至图6,配合部54可以为自转轴52的第一端沿转轴52的径向向外延伸的环状物,从而该环状物的外侧壁具有上述的第一平面部541。由此,在需要改变注胶方向时,使旋转套7移动至转轴52的第一端穿设于配合孔70的位置,并使环状物的第一平面部541和第二平面部701相贴合,再转动旋转套7即可实现注胶方向的改变。
76.当然,配合部54还可以是套设于转轴52位于机头壳体1之外的部分,即套设于转轴
52的第一端外,且相对于转轴52固定的转轴52套,该转轴52套的一端与连接件3的第一端的端面可滑动地抵接,从而能够防止注胶针5落入发热管内,即防止注胶针5由连接件3的第一端至连接件3的第二端的方向移动,同时也不会影响针管50的转动。
77.转轴52套的外侧壁具有上述的第一平面部541,由此,在需要改变注胶方向时,使转轴52套移动至穿设于配合孔70的位置,并使第一平面部541和第二平面部701相贴合,再转动旋转套7即可实现注胶方向的改变。
78.转轴52套相对于转轴52固定方式可以是采用可拆卸连接,例如转轴52套的内孔与转轴52之间为过盈配合,从而实现转轴52套和转轴5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同时保证转轴52套相对于转轴52的固定。
79.举例来说,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转轴52套和转轴52之间的连接强度,还在转轴52的第一端的外侧壁设有周向环绕的顶持凸起523,该顶持凸起523顶紧于旋转套7内,即顶紧于转轴52套的内孔。
80.具体的,请参考图13和图14,转轴52套的内孔包括同轴依次连通,且内径依次增大的第一孔段543、第二孔段545和第三孔段547,第一孔段543相对于第二孔段545远离连接件3的第二端,即第一孔段543相对于第二孔段545远离机头壳体1的第二端,第二孔段545相对于第三孔段547远离连接件3的第二端,即第二孔段545相对于第三孔段547远离机头壳体1的第二端。转轴52位于通孔30外,且自连接件3的第一端伸出的部分,也即转轴52的第一端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一轴段525和第二轴段527,第一配合段503相对于第二配合段503远离连接件3的第二端,即第一配合段503相对于第二配合段503远离机头壳体1的第二端,第一轴段525的外径小于第二轴段527的外径,第一轴段525的外侧壁设置有周向环绕的顶持凸起523,第一轴段525与第一孔段543过盈配合,第二轴段527与第三孔段547过盈配合,顶持凸起523的外径大于第一孔段543的内径,也大于第二孔段545的内径,因此顶持凸起523顶紧于第二孔段545的内侧壁。由此,通过多段过盈配合的方式以及顶持凸起523挤压第二孔段545的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转轴52套和转轴52之间的连接紧固性,防止转轴52套相对于转轴52的轴向移动和转动,即使受到极大外力导致转轴52套向远离连接件3的第一端的方向移动,由于第一孔段543的内径小于第二孔段545的内径,则顶持凸起523的外径大于第一孔段543的内径,因此顶持凸起523的存在能够转轴52套根本不会脱落,相应针管50也不会落入发热管内。
81.其中,顶持凸起523包括第二圆锥面5230,沿着第一轴段525至第二轴段527的方向,该第二圆锥面5230的外径逐渐增大,由此,顶持凸起523上第二圆锥面5230的存在能够方便顶持凸起523卡入旋转套7的内孔,更具体来说是方便顶持凸起523由第三孔段547卡入第二孔段545内,进而方便转轴52套套进转轴52。
82.另外,为了更方便转轴52套套进转轴52,第二孔段545和第三孔段547之间利用第二圆锥孔549过渡,沿着第一孔段543至第三孔段547的方向,第二圆锥孔549的内径逐渐增大,且第二圆锥孔549的锥角与第二圆锥面5230的锥角大致相等,或者第二圆锥孔549的锥角略大于第二圆锥面5230的锥角,以此保证圆锥面和圆锥孔段的内侧壁相适配。
83.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个实施例中,转轴52套的内侧壁也可以是圆柱面,转轴52位于通孔30外,且自连接件3的第一端伸出的部分,也即转轴52的第一端的外侧壁也为圆柱面,以此通过转轴52与转轴52套的过盈配合实现转轴52套和转轴52的可拆卸连接,同时由过盈
配合保证转轴52套相对于转轴52的固定。
84.另外,还需要理解的是,转轴52套与转轴52可拆卸连接方式还可以是在转轴52套的内侧壁设置内螺纹,转轴52的第二端的外侧壁设置外螺纹,转轴52和转轴52套之间通过螺纹配合以实现可拆卸连接。
85.当然,转轴52套相对于转轴52的固定方式还可以是通过胶水等粘接剂粘接以实现相对固定。
86.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平面部541和第二平面部701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只要有一个第一平面部541和一个第二平面部701能够贴合来达到使旋转套7带动限位套转动即可,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平面部541和第二平面部701的数量相等,均为一个以上,另外,在第一平面部541和第二平面部701均为两个以上时,各第一平面部541周向间隔分布于转轴52套的外侧壁,各第二平面部701周向间隔分布于配合孔70的内侧壁。
87.请参考图5至图7,在本实施例中,转轴52的第二端和连接件3的第二端之间还设有限位凸起529,该限位凸起529与连接件3的第一端的端面可滑动地抵接,从而能够防止注胶针5沿机头壳体1的第二端至机头壳体1的第一端的方向移动,远离发热管,导致注胶针5脱落造成患者口腔烫伤的医疗事故放生,同时也不会影响注胶针5的转动。
88.需要说明的是,限位凸起529的具体形状和构造在本实施例中并不进行限制,可以是周向环绕于转轴52的第一端的外周缘的环形,从而限位凸起529的端面与连接件3的端面可滑动地抵接。当然,也可以是周向间隔环绕于转轴52的第一端的外周缘的至少一个凸起74物,也能实现相应的限位效果。
89.请参考图6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注胶针5还包括导套56,导套56固定于安装孔521内,并与针管50的一端抵持,即导套56固定于第二孔5212内,且导套56的一端抵持针管50的配合段503,以实现针管50相对于转轴52的固定,且导套56与针管50相连通,从而软化牙胶能够通过导套56的内孔进入针管50,以实现注胶操作。
90.导套56固定于安装孔521的第二孔5212内的方式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例如导套56与安装孔521的第二孔5212过盈配合。
91.具体来说,请参考图15,导套56包括同轴连接的固定段561和抵接段563,固定段561的外径大于抵接段563的外径,抵接段563的外径略小于第二孔5212的内径,固定段561与第二孔5212过盈配合,抵接段563远离固定段561的一端抵接于针管50的配合段503,从而固定段561相对于抵接段563远离针管50,导套56与针管50和转轴52连接为一个完整的注胶针5,当操作旋转套7转动而使得转轴52套带动转轴52转动时,转轴52会带动针管50和导套56同步转动。其中,由于抵接段563的外径略小于安装孔521的内径,因此能够方便固定段561插进第二孔5212,进而更好地完成固定段561与第二孔5212的过盈配合。
92.另外,固定段561和抵接段563之间利用第三圆锥面565过渡,沿着固定段561至抵接段563的方向,第三圆锥面565的外径逐渐减小,从而在将导套56插进第二孔5212时,第三圆锥面565起到导向定位作用,使得固定段561与第二孔5212更容易实现过盈配合,省时省力。
93.需要说明的是,导套56在安装孔521的第二孔5212内,与转轴52的可拆卸连接方式还可以是在导套56的外侧壁(即固定段561的外侧壁)设置外螺纹,安装孔521的第二孔5212
设置内螺纹,由此,导套56和转轴52通过螺纹实现可拆卸连接。
94.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套56固定在安装孔521的第二孔5212内的方式还可以是通过胶水等在粘接剂粘接。
95.请参考图6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注胶针5还包括阻尼环9,阻尼环9套设于转轴52外,且抵持于转轴52套和连接件3之间,以对转轴52相对于连接件3的转动提供阻尼,以通过阻尼环9的设置能够对注胶针5的转动起到限制的作用,从而在转动注胶针5时,需要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注胶针5克服阻尼环9在连接件3与转轴52套之间的摩擦力,以避免注胶针5出现非必要的转动,并能够辅助保持注胶针5与连接件3间的相对位置,从而提高该注胶针5的可靠性。
96.具体来说,请结合参考图8,连接件3的第一端设置有与通孔30同轴连通的容置孔32,该容置孔32的内径大于通孔30的内径,且具备与阻尼环9相适应的形状。阻尼环9设置于该容置孔32内,且被转轴52套的一端在轴向所压紧,以在连接件3与注胶针5的转轴52装配时,能够使得阻尼环9与连接件3与转轴52同时抵紧,以起到增加转轴52与连接件3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其中,阻尼环9可以是任何能够提供弹性阻尼的元件,例如可以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o形圈、弹簧、橡胶等。
97.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套7的第二端设有第一限位部,机头壳体1的外侧壁设有第二限位部。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配合时,配合部54和配合孔70分离。在配合部54和配合孔70配合时,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分离。
98.由此,通过设置能够分离或配合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达到在不需要改变注胶针5的注胶方向时保证旋转套7相对机头壳体1处在稳定的位置,一面配合孔70和配合部54相接触的效果。而在需要改变注胶方向时,使得旋转套7相对于机头壳体1在轴向移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分离后,就可以时配合部54和配合孔70相配合。
99.进一步的,第一限位部可以为在旋转套7的内侧壁设置的凸起74,第二限位部可以为在机头壳体1的外侧壁设置的第一凹槽12。由此,通过第一凹槽12和凸起74的配合,即可在不需要改变注胶方向,防止旋转套7和注胶针5接触时,将旋转套7限定在相对于机头壳体1的固定位置;在需要改变注胶方向时,移动旋转套7使第一凹槽12和凸起74分离。
100.具体而言,第一限位部周向环绕于旋转套7的内侧壁,即凸起74呈周向环绕于旋转套7的内侧壁,第二限位部周向环槽于机头壳体1的外侧壁,即第一凹槽12呈周向环绕于机头壳体1的外侧壁。以通过环形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配合,即通过环形的凸起74和第一凹槽12的配合,更加保证机头壳体1和旋转套7的相对稳定性。其中,凸起74的外表面和第一凹槽12的内表面呈弧形面。
101.另外,机头壳体1的外侧壁还设有第三限位部,第三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在机头壳体1的轴向上相间隔。在配合部54和配合孔70配合时,第一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配合。从而在需要改变注胶方向时,使旋转套7移动至第一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相配合的位置,以此保证在转动旋转套7使注胶针5转动时,配合部54和配合孔70能够始终配合,维持转动时的稳定性。
102.进一步的,第三限位部可以为在机头壳体1的外侧壁设置的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能够与凸起74相配合。具体而言该第二凹槽可以是呈周向环绕于机头壳体1的外侧壁的环状。而且,由于机头壳体1的外形大致呈圆台形,因此可以将第三限位部设置于机头壳体1的
第二端和第二限位部之间。
103.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部也可以是在旋转套7的内侧壁设置的第一凹槽12,第二限位部以及第三限位部也可以是在机头壳体1的外侧壁设置两个凸起74,也能够达到上述的效果。第一限位部也可以是在旋转套7的内侧设置的呈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凸起74;第二限位部也可以是机头壳体1的外侧壁设置的呈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一凹槽12;第二限位部也可以是在机头壳体1的外侧壁设置的呈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二凹槽。只要凸起74和凹槽向对应适配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并不进行限制。即在第一限位部为在旋转套7的内侧壁设置的凹槽时,第二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均为在机头壳体1的外周壁设置的凸起74。
104.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机头壳体1以及旋转套7的外形可以是圆柱形,旋转套7可以是由机头壳体1的第二端向机头壳体1的第一端的方向移动,来实现配合孔70和配合部54的配合,由机头壳体1的第一端向机头壳体1的第二端的方向移动,来实现配合孔70和配合部54的分离。此时第三限位部位于机头壳体1的第一端和第二限位部之间。
105.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牙胶充填机及其机头,在医生为了方便根管充填的需要而调整注胶方向时,可以使旋转套7沿自身轴向移动,从而配合部54和配合孔70相配合,再使旋转套7转动,即可实现注胶针5的转动,以改变注胶方向,避免人体直接接触温度较高的注胶针5,以此降低了烫伤人体以及注胶针5折断的风险。而在旋转套7带动注胶针5转至需要的注胶方向后,旋转套7沿自身轴向移动使配合部54和配合孔70分离,从而避免了旋转套7和注胶针5一直接触导致旋转套7温度升温的不良影响,进一步降低了烫伤人体的风险,而且也避免了误触旋转套7导致注胶针5的注胶方向改变的不良影响。
10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