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电生理信号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85120发布日期:2022-04-22 13:08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人体电生理信号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人体电生理信号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当前的医疗保健领域,需使用人体电生理信号检测仪对人体的电生理信号进行实时检测,在检测时需要采用电极片贴于人体体表。随着社会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下企业和下乡的深入,需要经常携带人体电生理信号检测下企业和下乡。
3.目前现在虽然有小型的人体电生理信号检测仪,但是这种小型人体电生理信号检测仪却不方便携带,若是直接放在背包里装车带走,可能会受到挤压、剐蹭或跌落震动而导致损坏,缺乏有效地防护。
4.如何发明人体电生理信号检测装置来改善这些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人体电生理信号检测装置,旨在改善传统的小型人体电生理信号检测仪不便携带,容易被挤压损坏缺乏有效保护的问题。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体电生理信号检测装置包括防护组件和驱动组件。
7.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壳体、壳盖、搭扣和把手,所述壳体顶部镂空,所述壳盖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顶部,所述搭扣设置于所述壳体和所述壳盖一侧,所述把手设置于所述壳盖顶部。
8.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螺纹杆、微型电机、移动块、连杆和检测仪本体,所述螺纹杆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微型电机安装于所述壳体一侧,所述微型电机输出端传动连接于所述螺纹杆,所述移动块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螺纹套接于所述螺纹杆表面,所述连杆一端转连接于所述移动块,所述检测仪本体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顶部镂空处,所述连杆另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检测仪本体底部。
9.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设置壳体、壳盖、搭扣和把手,能够将内部的检测仪本体有效地防护起来,携带也更加方便,通过设置螺纹杆、微型电机、移动块和连杆,微型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通过螺纹传动原理带动移动块移动,移动块带动连杆推动检测仪本体转动,进而将检测仪本体推出壳体使用,同时能够根据需要调整不同的使用角度,提高实用性。
1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导向杆,所述移动块滑动套接于所述导向杆表面。
11.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设置导向杆导向移动块移动方向,避免移动块运动过程随着螺纹杆转动而转动。
12.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移动块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耳,所述连杆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耳转动连接于所述移动块,所述检测仪本体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耳,所述
连杆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耳转动连接于所述检测仪本体。
13.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设置两个连接耳配合销轴达到转动连接的目的,使得连杆能够正常运动。
14.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移动块开设有螺纹孔和导向孔,所述螺纹孔和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
1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防护组件还包括防护壳,所述防护壳设置于所述壳体一侧,所述微型电机位于所述防护壳内。
16.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设置防护壳,用于将微型电机保护起来。
1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壳盖和所述壳体通过合页转动连接。
18.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设置合页,用于转动打开壳盖。
1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和所述微型电机电性连接。
2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设置控制按钮,用于控制微型电机开关。
2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弹性垫,所述弹性垫呈圆台状。
22.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设置弹性垫,在携带放置时缓冲振动,减少振动对仪器的影响。
2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壳盖顶部设置有两块固定块,所述把手两端转动设置于两块所述固定块内。
2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设置固定块使把手转动连接,在不使用把手时,能够将把手与壳盖平行放置。
2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把手呈几字型,且所述把手表面套设有防滑套。
26.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设置防滑套,增加手握把手的摩擦力避免滑脱。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人体电生理信号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防护组件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连杆结构示意图。
32.图中:100-防护组件;110-壳体;111-导向杆;120-壳盖;121-合页;122-固定块;130-搭扣;140-防护壳;150-把手;151-防滑套;160-弹性垫;200-驱动组件;210-螺纹杆;220-微型电机;230-移动块;231-螺纹孔;240-连杆;260-检测仪本体;270-第一连接耳;280-第二连接耳;290-控制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34.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5.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人体电生理信号检测装置包括防护组件100和驱动组件200。
36.请参阅图1和2,防护组件100包括壳体110、壳盖120、搭扣130和把手150,壳体110顶部镂空,壳盖120转动设置于壳体110顶部,搭扣130设置于壳体110和壳盖120一侧,搭扣130螺栓连接或螺钉连接于壳体110和壳盖120,把手150设置于壳盖120顶部,具体的,壳盖120顶部设置有两块固定块122,壳盖120螺栓连接或焊接有两块固定块122,把手150两端转动设置于两块固定块122内,通过设置固定块122使把手150转动连接,在不使用把手150时,能够将把手150与壳盖120平行放置,需要说明的是,把手150呈几字型,且把手150表面套设有防滑套151,通过设置防滑套151,增加手握把手150的摩擦力避免滑脱。
37.本实施例中,壳盖120和壳体110通过合页121转动连接,合页121螺栓连接或螺钉连接于壳盖120和壳体110,通过设置合页121,用于转动打开壳盖120。
38.在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壳体110底部设置有弹性垫160,弹性垫160呈圆台状,通过设置弹性垫160,在携带放置时缓冲振动,减少振动对仪器的影响。
39.请参阅图1、2、3和4,驱动组件200包括螺纹杆210、微型电机220、移动块230、连杆240和检测仪本体260,螺纹杆210转动设置于壳体110内,微型电机220安装于壳体110一侧,微型电机220螺栓连接或焊接于壳体110,微型电机220输出端传动连接于螺纹杆210,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移动块230设置于壳体110内且螺纹套接于螺纹杆210表面,移动块230开设有螺纹孔231和导向孔,螺纹孔231和螺纹杆210螺纹连接,连杆240一端转连接于移动块230,检测仪本体260一端转动设置于壳体110顶部镂空处,连杆240另一端转动设置于检测仪本体260底部。
40.本实施例中,移动块230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耳270,移动块230螺栓连接或焊接有第一连接耳270,连杆240一端通过第一连接耳270转动连接于移动块230,检测仪本体260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耳280,检测仪本体260螺栓连接或焊接有第二连接耳280,连杆240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耳280转动连接于检测仪本体260,通过设置两个连接耳配合销轴达到转动连接的目的,使得连杆240能够正常运动。
41.本实施例中,壳体110内设置有导向杆111,壳体110螺栓连接或焊接有导向杆111,移动块230滑动套接于导向杆111表面,通过设置导向杆111导向移动块230移动方向,避免移动块230运动过程随着螺纹杆210转动而转动。
42.本实施例中,防护组件100还包括防护壳140,防护壳140设置于壳体110一侧,防护壳140螺栓连接或焊接于壳体110,微型电机220位于防护壳140内,通过设置防护壳140,用于将微型电机220保护起来。
43.在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驱动组件200还包括控制按钮290,控制按钮290和微型电机220电性连接,通过设置控制按钮290,用于控制微型电机220开关。
44.该人体电生理信号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携带式,扣上搭扣130拎起把手150即可
带动整体移动,通过设置壳体110、壳盖120和搭扣130有效地对检测仪本体260进行了防护,避免了外露被挤坏的风险,使用时,打开搭扣130,转动壳盖120,启动微型电机220,微型电机220带动螺纹杆210转动,螺纹杆210带动移动块230运动,在导向杆111导向作用下,移动块230沿着导向杆111轴向移动,移动块230推动连杆240移动,连杆240推动检测仪本体260转动,从而将检测仪本体260从壳体110顶部缓缓推出,可根据实际情况推至一定角度,然后即可使用,该装置有效地对人体电生理信号检测仪进行防护,同时也大大方便了携带,实用性也有所提高。
45.需要说明的是,微型电机220、检测仪本体260和控制按钮290具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
46.微型电机220、检测仪本体260和控制按钮290的供电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4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4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