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射器用的辅助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49941发布日期:2022-10-19 00:48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射器用的辅助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射器辅助工具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是一种注射器用的辅助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2.医护人员使用注射器对患者注射药物治的过程中,由于药物和治疗需求的不同,因此医护人员将会选择不同的注射方式对患者进行注射,例如皮内注射、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等。若采用皮内注射和皮下注射,则需要医护人员单手将患者的皮肤揪起来,从而使得皮肤紧缩,然后再将由另一只手持握的注射器针头刺入;若采用肌肉注射,则需要依靠医护人员利用两个手指外推的动作迫使患者皮肤拉伸,由此便于由另一只手持握的注射器准确的刺入肌肉层;显然,上述的注射过程都需要医护人员单手进行注射器的刺入并注射,这显然给医护人员的操作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注射器用的辅助注射装置,其可以在完成注射器刺入后自动完成针筒内药液的推送,使得医护人员单手操作方便。
4.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注射器用的辅助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5.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具有开口且下端面具有下通孔,所述下通孔朝开口所在位置延伸至与开口连通,以使得针筒的上端经开口置入壳体内时所述针筒的下端露置于壳体下方;
6.进给组件,设于壳体内,用于带动针筒上的推杆沿轴向移动;
7.其中,所述进给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辊轴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两个辊轴中的至少一个绕自身轴线转动的驱动电机,两个辊轴之间形成用于夹持推杆的夹持空间,以使得置于夹持空间内的推杆和辊轴传动连接;
8.启停开关,设于所述壳体外且与壳体内的驱动电机电连接,用于控制启动电机启停。通过将注射器针筒的上端卡入壳体内,从而利用壳体内的进给组件带动推杆轴向移动,因此医护人员只需要完成注射器刺入患者的皮肤后,碰触启停开关即可完成注射器内药液的自动注射,因此医护人员单手操作方便。
9.作为优选,所述辊轴包括环形筒,环形筒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具有刃边的凸齿,全部的凸齿沿环形筒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环形筒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通过带有刃边的凸齿能够更加牢固的卡入到推杆上,从而使得辊轴和推杆同步运动,减少了辊轴和推杆之间打滑的情况。
10.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电机包括芯轴、套于芯轴外的定子以及套于定子外的动子,所述芯轴与壳体相连,所述定子与芯轴固定连接,所述动子与定子转动配合,所述环形筒套于
动子外并与动子固定连接。采用将驱动电机直接集成在辊轴内的方式不仅能够提供更大的驱动力,而且在满足所需驱动力的情况下能够使得驱动电机尺寸更小。
11.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调节两个辊轴沿竖直方向位置的竖直调节机构和用于调节两个辊轴之间间距的水平调节机构;
12.其中,所述竖直调节机构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导向杆、滑动配合于导向杆上的承载架以及套于导向杆外用于推动导向杆沿竖直方向朝下移动的推力弹簧;
13.其中,所述水平调节机构包括两个沿水平方向滑动配件于承载架上的滑块,两个滑块之间设有螺杆,螺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块螺纹配合,并且所述螺杆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以使得两个滑块随着螺杆的转动相对移动或相背移动。通过水平调节机构能够使得两个辊轴之间的夹持空间的宽度可调,从而满足不同尺寸的推杆使用。
14.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下方设有能够套于针筒外的延伸筒,所述延伸筒包括沿纵截面拼接的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所述第一半筒的上端与壳体相连,所述第二半筒和第一半筒可拆式连接;所述启停开关设于第一半筒上。通过在壳体下方再设置延伸筒的设计,不仅能够使得医护人员更加方便的抓握。
15.作为优选,所述延伸筒的内侧壁和位于延伸筒内的针筒的外侧壁之间留有容纳腔,用于容纳片状的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第一半筒相连且与壳体内的驱动电机电连接。将蓄电池设置在延伸筒内,不仅能够减少对于壳体1内空间的占用,从而使得壳体做的更加小巧,而且蓄电池的重量下移后能够使得整体的重心下移,从而医护人员抓握时较低的重心能够更加稳定。
16.作为优选,所述延伸筒内设有弹性顶块,所述弹性顶块与第一半筒的内侧壁相连,用于在第二半筒打开时推动针筒与第一半筒脱开;
17.或者所述壳体内设有弹性顶块,所述弹性顶块与壳体的内侧壁相连,用于在第二半筒打开时推动针筒从夹持空间内脱出。通过该弹性顶块的设计,不管是设置在第一半筒内或者设置在壳体内,其都能够起到在医护人员完成注射器注射后打开第二半筒的时候将注射器的针筒抬高,即使得注射器的针筒和第一半筒之间脱开,从而便于医护人员拿取注射器的针筒后将针筒拿出。
18.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上端面位于针筒上推杆所对应的位置留有上通孔,用于供推杆的端部伸出至壳体外。
19.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开口上覆盖有翻盖,所述翻盖的一侧与壳体铰接。
20.作为优选,所述翻盖背离壳体的外侧面上设有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与驱动电机电连接,用于显示推杆的进给行程和进给速度。
21.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22.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首先,医护人员只需要将注射器的针筒上端对准壳体的开口并入经过开口卡入到夹持空间内,即可对患者进行注射治疗,此时当医护人员持握注射器刺入患者皮肤后只需要碰触启停开关即可完成药液的自动注射,其次,通过延伸筒的设计,使得启停开关的位置能够更加靠近医护人员持握延伸筒的手的中指位置,则医护人员可以通过中指的按压方便于控制启停开关。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注射器用的辅助注射装置的右前方向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图1中翻盖和第二半筒均打开后的示意图。
25.图3是图2中针筒与壳体分开的示意图。
26.图4为图3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7.图5是图2的上前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图5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9.图7是图2的前视示意图。
30.图8为图7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1.图9为图7中“d-d”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32.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辊轴和驱动电机的装配示意图。
33.其中,1、壳体;1.1、开口;1.2、下通孔;1.3、上通孔;2、辊轴;2.1、环形筒;2.2、凸齿;2.2.1、刃边;3、驱动电机;3.1、芯轴;3.2、定子;3.3、动子;4、夹持空间;5、启停开关;6、竖直调节机构;6.1、导向杆;6.2、承载架;7、水平调节机构;7.1、滑块;7.2、螺杆;8、延伸筒;8.1、第一半筒;8.2、第二半筒;9、蓄电池;10、弹性顶块;11、翻盖;12、显示单元;13、卡口;100、针筒;101、推杆;102、针尖。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5.下面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注射器用的辅助注射装置。
36.实施例一:
3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射器用的辅助注射装置,如图所示的,其特征在于,包括:
38.壳体1,所述壳体1内具有内腔,能够用于容纳医用针的针筒的上端,所述壳体1的一侧具有开口1.1且下端面具有下通孔1.2,以图7所示为壳体1的正面视图,则所述壳体1的正面具有开口1.1;所述下通孔1.2朝开口1.1所在位置延伸至与开口1.1连通,以使得所述针筒100的上端沿水平方向朝向开口1.1移动直至经开口1.1置入壳体1内时所述针筒100也能够恰好卡入下通孔1.2内,从而使得针筒100的下端能够通过该下通孔1.2露置于壳体1下方;由此使得壳体1的尺寸和重量都可以较小,便于在现有的各类医用注射器上使用;
39.进给组件,设于壳体1内,用于带动针筒100上的推杆101沿轴向移动;
40.其中,所述进给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辊轴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两个辊轴2中的至少一个绕自身轴线转动的驱动电机3,两个辊轴2之间形成用于夹持推杆101的夹持空间4,以使得置于夹持空间4内的推杆101和辊轴2传动连接;上述的辊轴2可以分为一个主动辊和一个从动棍,此时驱动电机3只需要驱动主动辊转动即可,当然上述的辊轴2也可以是两个都为主动辊,此时由驱动电机3能够给两个主动辊都提供驱动力,驱使两个辊轴2转动,所述两个辊轴2将推杆101夹在二者之间,由此两个辊轴2转动时能够带动推杆101沿竖直方向
朝下运动,或者朝上复位运动;此时显然两个辊轴2的转动方向是相反的;
41.启停开关5,设于所述壳体1外且与壳体1内的驱动电机3电连接,用于控制启动电机启停。通过外置的启停开关5使得医护人员可以方便的对驱动电机3进行控制,该启停开关5可以继承在壳体外侧壁上,可以是通过电源线连接后悬挂在壳体外,当然也可以通过无线通讯连接将该启停开关5额外的设置在医护人员方便碰触的任意位置。
42.当然,为了使得驱动电机3能够正常工作,需要对驱动电机3提供电源,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壳体1内集成电池组件,也可以采用电源线与外部电源形成电连接。
43.为了使得辊轴2能够稳定的驱动针筒上的推杆能够沿轴向做活塞运动且结构简单,重量小,有利于医护人员单手操作,因此,本实施例的改进措施在于:所述辊轴2包括环形筒2.1,环形筒2.1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具有刃边2.2.1的凸齿2.2,全部的凸齿2.2沿环形筒2.1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环形筒2.1与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相连。
44.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驱动电机3为内置于辊轴2内的直驱电机,具体地,所述驱动电机3包括芯轴3.1、套于芯轴3.1外的定子3.2以及套于定子3.2外的动子3.3,所述芯轴3.1与壳体1相连,所述定子3.2与芯轴3.1固定连接,所述动子3.3与定子3.2转动配合,所述环形筒2.1套于动子3.3外并与动子3.3固定连接。该驱动电机3采用集成在辊轴2内的设计,不仅能够使得驱动电机3提供更大的驱动力,而且减少了中间传动部件,使得整体重量更加轻便。
45.由于不同的注射器的尺寸存在一定的差异,即针筒和推杆的直径存在多种尺寸规格,因为,为了提高本实施例的通用性,本实施例的改进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用于调节两个辊轴2沿竖直方向位置的竖直调节机构6和用于调节两个辊轴2之间间距的水平调节机构7;
46.其中,所述竖直调节机构6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导向杆6.1、滑动配合于导向杆6.1上的承载架6.2以及套于导向杆6.1外用于推动导向杆6.1沿竖直方向朝下移动的推力弹簧(图中未示出),所述推力弹簧的一端与壳体1内侧壁抵靠,另一端与承载架6.2相抵靠,从而推动承载架6.2存在沿竖直方向朝下的运动趋势;
47.其中,所述水平调节机构7包括两个沿水平方向滑动配件于承载架6.2上的滑块7.1,两个滑块7.1之间设有螺杆7.2,螺杆7.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块7.1螺纹配合,并且所述螺杆7.2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以使得两个滑块7.1随着螺杆7.2的转动相对移动或相背移动。
48.作为改进,所述竖直调节机构6中的推力弹簧可以用直线电机替代,即直线电机滑动配合在导向杆6.1上,而承载架6.2连接在直线电机上,这样改进的有点在于承载架6.3可以任意的在导向杆6.1上移动,并且可以停留在任意导向杆6.1的任意位置;但是缺点在于增设的直线电机将会导致重量增加,从而使得本实施例整体重量增加,不利于医护人员单手轻便的操作。
49.作为改进,所述壳体1的下方设有能够套于针筒100外的延伸筒8,所述延伸筒8呈圆筒状结构,所述延伸筒8包括沿纵截面拼接的第一半筒8.1和第二半筒8.2,即所述延伸筒8沿自身中轴线所在的纵截面分为第一半筒8.1和第二半筒8.2,所述第一半筒8.1和和第二半筒8.2相互拼接后能够形成完成的圆筒状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半筒8.1的上端与壳体1相连,所述第二半筒8.2和第一半筒8.1可拆式连接;并且所述启停开关5设于第一半筒8.1上。
50.优选地,所述第一半筒8.1的上端与壳体1之间优选为一体式结构,但不排除所述第一半筒8.1的上端与壳体1之间采用可拆式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51.优选地,如图所示,所述第二半筒8.2和第一半筒8.1通过合页铰接。
52.优选地,为了方便医护人员单手进行控制,因此所述启停开关5的位置应当是医护人员抓握延伸筒8的手上中指能够方便碰触的位置。
53.为了使得医护人员在进行操作时能够更加稳定,因此,本实施例的改进措施在于:通过降低本实施例整体重心,即所述延伸筒8的内侧壁和位于延伸筒8内的针筒100的外侧壁之间留有容纳腔,用于容纳片状的蓄电池9,所述蓄电池9与第一半筒8.1相连且与壳体1内的驱动电机3电连接。由此延伸筒8内的空间能够被利用起来可以放置蓄电池9,从而减少对于壳体1内空间的占用,同时蓄电池9安装到延伸筒8内可以将本实施例的整体重心下降,因此医护人员单手持握在延伸筒8上时能够抓握的更加稳定。
54.当然,所述壳体1或延伸筒8上应当设有用于对蓄电池9进行充电的充电接口,便于与外部的充电线进行插接。
55.为了方便医护人员在完成前一次注射器的注射后能够方便的取出旧注射器,本实施例的改进在于:所述延伸筒8内设有弹性顶块10,所述弹性顶块10采用弹性材质制成,例如海绵、橡胶、金属弹性片等;所述弹性顶块10与第一半筒8.1的内侧壁相连,用于在第二半筒8.2打开时推动针筒100与第一半筒8.1脱开;
56.或者所述壳体1内设有弹性顶块10,所述弹性顶块10与壳体1的内侧壁相连,用于在第二半筒8.2打开时推动针筒100从夹持空间4内脱出。
57.进一步地,当医护人员完成注射器的注射后通过上述弹性顶块100拿取旧注射器的时候,该注射器上的针尖102还需要医护人员手动取下并投入到医用利器盒内,为了处于减少医护人员额外的再去拆解旧注射器上针尖102的工作,本实施例的改进在于:在所述延伸筒8背离壳体1的下端设有卡口13,该卡口13与所述针尖102上端的塑料接口位置相对应,即该卡口13卡接在针尖102的上端面和延伸筒8之间的间隙内,由此当延伸筒8随壳体1被拿出后通过该卡口13能够抵靠针尖102从而使得针尖102与延伸筒8脱开,并掉落至利器盒内。具体操作是医护人员在完成本次注射后,打开延伸筒8的第一半筒8.1,此时弹性顶块10将注射器的针筒100部分顶起,然后医护人员将针筒100上的针尖102对准利器盒的开口,随后沿大致竖直方向朝上拿出针筒100,此时针尖102的塑料接口还与卡口13相抵靠,从而在拿出针筒100的同时使得该针尖102脱离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掉入利器盒。
58.当然,上述的卡口13由分别设置在第一半筒8.1和第二半筒8.2上的两个半缺口合围形成。
59.作为优选,所述壳体1的上端面位于针筒100上推杆101所对应的位置留有上通孔1.3,用于供推杆101的端部伸出至壳体1外。
60.所述壳体1的开口1.1上覆盖有翻盖11,所述翻盖11的一侧与壳体1铰接;所述翻盖11的另一侧与壳体之间可以通过磁性件相互吸合或推开,也可以通过轻触开关实现交替的按压锁定和按压解锁。
61.作为优选,所述翻盖11背离壳体1的外侧面上设有显示单元12,所述显示单元12可以采用现有市售的多种显示屏,显示屏的线路板与驱动电机3电连接或者显示屏的线路板通过控制器与驱动电机3电连接,用于显示推杆101的进给行程和进给速度。当然,驱动电机
3朝显示单元12单向传输信号即可使得显示单元实施显示,基于现有技术的改进,也可以通过显示单元12对驱动电机3输入控制信号,即显示单元12上集成的是触控屏,由此可以对电机的转速,启停进行人为控制。将电机的运动参数通过显示单元进行实时显示以及通过显示单元上的触控屏对驱动电机3输入控制指令是现有通讯领域中极为常规的现有技术,故此就不在此对显示单元12的结构进行一一赘述。
62.基于上述壳体1内带有用于控制驱动电机3的控制器的实施例,出于医疗注射规程的要求,在进行皮下、皮内或肌肉注射时为了避免相关非静脉注射的药物误进入静脉的情况,因此需要在进行皮下、皮内或肌肉注射前先回抽注射器,通过注射器上无回血的判断后才能再次进行皮下、皮内或肌肉注射。因此,本实施例的改进可以从程序控制上进行改进,具体地:医护人员将注射器的针尖刺入到患者的注射部位后按动启停开关5,所述启停开关5将这一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定义此信号为首次信号,此时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3反转,由此带动注射器的推杆朝背离针筒的方向移动,实现回抽,此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观察针筒或针尖是否有血液回流来判断注射器是否刺入静脉。若无回血,则医护人员再次按压启停开关5,此时控制器第二次接收到启停开关5的信号,控制器定义此信号为二次信号,若首次信号和二次信号之间时间间隔小于设定值,则控制器判断二次信号为注射启动信号,由此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3进行正转完成注射。若存在回血,则医护人员需要拔出注射器,进行重新注射,此时控制器当接收到首次信号后超过设定时间未接收到二次信号则控制器复位并消除首次信号。
63.作为优选,上述控制器可以是集成在显示单元12上的控制器,也可以在壳体1内额外增设用于控制驱动电机3的控制器。
64.作为优选,为了能够便于医护人员在回抽过程中观察注射器的针筒和针尖上是否存在回血,所述延伸筒8上应当开设有观察窗,便于对针筒进行肉眼观察。该观察窗可以沿轴向延伸至针尖位置。
65.为了满足非整支注射器注射的需求,即在进行0.5支肝素注射,因此,本实施例的改进在于:所述控制器能够根据医护人员输出控制指令后实现驱动电机转动半行程的动作。即以驱动电机带动推杆满行程的移动距离为基础,控制器根据带有触控按键的显示单元12输入半行程指令,由此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3回抽后进行半行程的进给。
66.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67.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阅读上述说明后,各种变化和修正无疑将显而易见。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应看作是涵盖本实用新型的真实意图和范围的全部变化和修正。在权利要求书范围内任何和所有等价的范围与内容,都应认为仍属本实用新型的意图和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