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部术后加压固定带

文档序号:30295792发布日期:2022-06-04 17:56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胸部术后加压固定带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胸部术后加压固定带。


背景技术:

2.在胸部手术后,如心脏手术,为减轻伤口张力,防止胸部伤口裂开,减轻疼痛,目前临床普遍采用传统胸带以达到对伤口固定和保护的作用。传统的胸带包括胸带主体和设在胸带主体一端的粘扣结构,但是这类型胸带稳定性较差,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往下滑,不能有效地固定胸部伤口,舒适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对胸部伤口能够均衡适度加压包扎、固定性能更好、舒适感好且不易滑落的胸部术后加压固定带。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
5.一种胸部术后加压固定带,包括胸带主体,包括:
6.第一肩背带,其一端与所述胸带主体连接,另一端向左倾斜向上延伸;
7.第二肩背带,其一端与所述胸带主体连接,另一端向右倾斜向上延伸;
8.伤口内置带,其一端与所述胸带主体的一端连接;
9.胸前固定带,其一端与所述胸带主体的另一端连接;
10.粘扣结构;所述第一肩背带的另一端、第二肩背带的另一端和胸前固定带的另一端均设有所述粘扣结构。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肩背带的一端还与所述第二肩背带的一端连接形成一体,所述第一肩背带和第二肩背带形成v字形结构。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肩背带的一端与第二肩背带的一端之间形成的夹角为60
°
~120
°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肩背带的一端与第二肩背带的一端的连接处连接在所述胸带主体左右方向上的中间位置的上端。
14.进一步地,所述胸前固定带包括上胸前固定带和下胸前固定带;所述上胸前固定带的一端与所述胸带主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下胸前固定带位于所述上胸前固定带的下方;所述下胸前固定带的一端与所述胸带主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上胸前固定带的另一端和下胸前固定带的另一端均设有所述粘扣结构。
15.进一步地,所述上胸前固定带的上下方向的宽度与下胸前固定带上下方向的宽度的和等于所述胸带主体的上下方向的宽度。
16.进一步地,所述胸带主体包括框体胸带和网孔胸带;所述框体胸带的内框的四周与所述网孔胸带的四周连接形成一体;所述伤口内置带的一端与所述框体胸带的一端连接;所述胸前固定带的一端与所述框体胸带的另一端连接;
17.所述胸前固定带为网孔固定带;
18.第一肩背带和第二肩背带均包括框体肩背带和肩背网孔带;所述框体肩背带的内框的四周与所述肩背网孔带的四周连接形成一体。
19.进一步地,所述伤口内置带包括透气布带和棉布带;所述透气布带的一端与所述胸带主体的一端连接;所述棉布带设在所述透气布带的后侧面上。
20.进一步地,还包括置于女性胸部与棉布带之间的胸垫。
21.进一步地,所述胸带主体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为40-50cm;所述胸带主体的上下方向的宽度为20-25cm;所述伤口内置带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为30-40cm;所述伤口内置带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与所述胸带主体的上下方向的宽度相同;所述胸前固定带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为20-30cm。
22.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23.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胸带主体、第一肩背带、第二肩背带、伤口内置带、胸前固定带和粘扣结构相结合,先将伤口内置带置于胸前的手术切口处;接着胸带主体从患者前胸的一侧经过患者的后背绕至患者前胸另外一侧;然后拉紧胸前固定带,使胸前固定带的粘扣结构粘贴在伤口内置带上;最后第一肩背带和第二肩背带经过患者的双肩,并相互交叉经过患者的胸前通过粘贴结构粘贴在胸前固定带上,加压固定胸前的手术切口,结合人体工学设计,采用这样的方式,对胸部伤口能够均衡适度加压包扎,固定性能更好,使整个伤口的创面贴附性良好,舒适感好,不易滑落,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24.2、本实用新型的胸部术后加压固定带材料易寻找,工艺简单,设计人性化,穿戴方便,适用于市场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胸部术后加压固定带适用于胸部手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胸部术后加压固定带适用于胸部手术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28.图中包括:
29.胸带主体1、框体胸带11、网孔胸带12、第一肩背带2、第二肩背带3、框体肩背带20、肩背网孔带30、伤口内置带4、透气布带41、棉布带42、胸前固定带5、上胸前固定带51、下胸前固定带52、粘扣结构6。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1.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胸部术后加压固定带适用于胸部心脏手术、肋骨骨折、胸骨骨折骨裂、乳腺手术等。该胸部术后加压固定带包括胸带主体1、第一肩背带2、第二肩背带3、伤口内置带4、胸前固定带5和粘扣结构6。其中,第一肩背带2的一端与所述胸带主体1连接,另一端向左倾斜向上延伸;第二肩背带3的一端与所述胸带主体1连接,另一端向右倾斜向上延伸;伤口内置带4的一端与所述胸带主体1的一端连接;胸前固定带5的一端与所述胸带主体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肩背带2的另一端、第二肩背带3的另一端和胸前固定带5的另一端均设有所述粘扣结构6。该粘扣结构6优选采用魔术贴,可以对胸带主体1、第一肩
背带2、第二肩背带3、伤口内置带4、胸前固定带5进行粘连。同时,该胸部术后加压固定带材料易寻找,工艺简单,设计人性化,穿戴方便,
32.该胸部术后加压固定带通过设置胸带主体1、第一肩背带2、第二肩背带3、伤口内置带4、胸前固定带5和粘扣结构6相结合,先将伤口内置带4置于胸前的手术切口处;接着胸带主体1从患者前胸的一侧经过患者的后背绕至患者前胸另外一侧;然后拉紧胸前固定带5,使胸前固定带5的粘扣结构6粘贴在伤口内置带4上;最后第一肩背带2和第二肩背带3经过患者的双肩,并相互交叉经过患者的胸前通过粘贴结构粘贴在胸前固定带5上,加压固定胸前的手术切口,结合人体工学设计,采用这样的方式,对胸部伤口能够均衡适度加压包扎,固定性能更好,使整个伤口的创面贴附性良好,舒适感好,不易滑落,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33.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肩背带2的一端还与所述第二肩背带3的一端连接形成一体,所述第一肩背带2和第二肩背带3形成v字形结构。通过将第一肩背带2的一端还与所述第二肩背带3的一端连接形成一体,便于第一肩背带2和第二肩背带3生产制造,以及可以方便第一肩背带2和第二肩背带3的角度和位置调节,快速安装在胸带主体1上,有助于加快生产。其中,所述第一肩背带2的一端与第二肩背带3的一端之间形成的夹角为60
°
~120
°
,两者的优选夹角角度为90
°
。将第一肩背带2与第二肩背带3设置在该角度范围内,更有利于经过患者的双肩,并相互交叉经过患者的胸前通过粘贴结构粘贴在胸前固定带5上,加压固定胸前的手术切口,对胸部伤口能够均衡适度加压包扎,固定性能更好,使整个伤口的创面贴附性良好,舒适感好。
34.具体的,所述第一肩背带2的一端与第二肩背带3的一端的连接处连接在所述胸带主体1左右方向上的中间位置的上端,可以有利于患者穿戴时,受力均衡,有利于对胸部伤口能够均衡适度加压包扎。
35.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胸前固定带5包括上胸前固定带51和下胸前固定带52;所述上胸前固定带51的一端与所述胸带主体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下胸前固定带52位于所述上胸前固定带51的下方;所述下胸前固定带52的一端与所述胸带主体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上胸前固定带51的另一端和下胸前固定带52的另一端均设有所述粘扣结构6。通过将胸前固定带5将“一分为二”设计,分别为上胸前固定带51和下胸前固定带52,结合人体工学设计,符合人体胸部的上宽下窄结构,使整个伤口创面贴合得更好。
36.优选的,所述上胸前固定带51的上下方向的宽度与下胸前固定带52上下方向的宽度的和等于所述胸带主体1的上下方向的宽度。通过设置这样设置上胸前固定带51和下胸前固定带52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可以使上胸前固定带51和下胸前固定带52具有合理较大的固定面积,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使整个伤口的创面贴附性更加好,不易滑落,同时,避免胸前固定带5的上下方向的宽度过大,不利于该胸部术后加压固定带的整体包装。
37.为了加强该胸部术后加压固定带在穿戴时的舒适性、透气性、以及亲肤性;所述胸带主体1包括框体胸带11和网孔胸带12;所述框体胸带11的内框的四周与所述网孔胸带12的四周连接形成一体;所述伤口内置带4的一端与所述框体胸带11的一端连接;所述胸前固定带5的一端与所述框体胸带1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胸前固定带5为网孔固定带;第一肩背带2和第二肩背带3均包括框体肩背带20和肩背网孔带30;所述框体肩背带20的内框的四周与所述肩背网孔带30的四周连接形成一体。通过设置框体胸带11和网孔胸带12结合形成胸
带主体1,设置框体肩背带20和肩背网孔带30结合形成第一肩背带2和第二肩背带3,以网孔固定带作为胸前固定带5,有利于在患者穿戴该胸部术后加压固定带时,可以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亲肤性强,穿戴的舒适性好,以及视觉美观舒适。其中,网孔胸带12的网孔、背网孔带30的网孔、胸前固定带5的网孔可以为圆形孔、方形孔,菱形口等。
38.而针对伤口内置带4,所述伤口内置带4包括透气布带41和棉布带42;所述透气布带41的一端与所述胸带主体1的一端连接;所述棉布带42设在所述透气布带41的后侧面上。通过这样设置伤口内置带4,利用棉布带42可以对胸部伤口舒适贴合,柔软舒适,亲肤性好,可以防止皮肤过敏,也可以防止患者的走动时对胸部伤口有过大的摩擦而损伤皮肤,有利于胸部伤口、皮肤的安全。
39.在本具实施方式中,胸带主体1、上胸前固定带51和下胸前固定带52的展开平面均为长方形。为了能够更好地穿戴,美观舒适,伤口内置带4展开平面后,其另一端呈半圆状结构。所述胸带主体1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为40-50cm;优选为42cm。所述胸带主体1的上下方向的宽度为20-25cm,优选为20cm。上胸前固定带51和下胸前固定带52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均相同,即所述伤口内置带4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为30-40cm,优选为36cm。所述伤口内置带4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与所述胸带主体1的上下方向的宽度相同;所述胸前固定带5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为20cm。第一肩背带2的两端长度和所述第二肩背带3的两端长度均为40-50cm,两者的宽度则为6-10cm,优选为6cm。当然,胸带主体1、伤口内置带4、胸前固定带5、第一肩背带2和第二肩背带3的长度、宽度等规格,可以根据患者的胖瘦进行合理设置。
40.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针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同,对于女性,该胸部术后加压固定带还包括置于女性胸部与棉布带42之间的胸垫(胸垫是常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易想象得出,附图未标记出),仿似女性日常穿戴的胸罩,完全符合患者平时穿戴习惯,舒适感较强。
41.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胸部术后加压固定带,其中,该胸部术后加压固定带通过设置胸带主体1、第一肩背带2、第二肩背带3、伤口内置带4、胸前固定带5和粘扣结构6相结合,先将伤口内置带4置于胸前的手术切口处;接着胸带主体1从患者前胸的一侧经过患者的后背绕至患者前胸另外一侧;然后拉紧胸前固定带5,使胸前固定带5的粘扣结构6粘贴在伤口内置带4上;最后第一肩背带2和第二肩背带3经过患者的双肩,并相互交叉经过患者的胸前通过粘贴结构粘贴在胸前固定带5上,加压固定胸前的手术切口,结合人体工学设计,采用这样的方式,对胸部伤口能够均衡适度加压包扎,固定性能更好,使整个伤口的创面贴附性良好,舒适感好,不易滑落,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42.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